<h3>茫茫人海,</h3><h3>终生寻找,</h3><h3>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h3> <h3><br></h3><h3>1971年1月,我们这些操着不同乡音、来自五湖四海的120多名风华正茂的女孩子聚集武汉,在汉阳月湖堤穿上了崭新的军装;组建了武汉军区第十二测绘大队三中队。部队生活不仅给予了我们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成就了我们一生一世的战友之情。</h3> <h3>战友,是浸入血液融入生命的名字,不是亲情的亲情,我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相识在军营;共同走过那激情燃烧的岁月。</h3><h3>忘不了三个月新兵连艰苦严格的训练,忘不了跋山涉水的野营拉练,忘不了整理内务我们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忘不了“一对红”的倾心交谈,忘不了开饭前嘹亮的军歌,忘不了班务会上争抢的发言,忘不了联欢会上的诗朗颂,忘不了划破夜空的紧急集合号声是多么震撼心弦……</h3> <h3>报数是我们的报到,军号是我们的音乐。别小瞧我们是女兵,养猪种菜,站岗擦枪、实弹射击等军事训练一点儿不比男兵差,难怪有小朋友称我们为解放军女叔叔呢。</h3> <h3>这是新兵连结束后,我所在的二排四班,当时,班长是北京籍战士杨素英,我仼付班长。你问照片上为什么没有我吗?因为此时我已调炊事班仼班长,我非常珍惜此照,因为是我部队生活中时间最长、印象最深的班。这些我情同手足的姐妹,每个人都象一部好书,内容迵异各不相同。有能唱“沙奶奶”的宋军,有会跳独舞的蓝球队员廖小韵,有爱画画的田莉,更有能歌善舞的司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绝板,不可复制。我们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等有机会我一定会说给你听。</h3> <h3>我和战友孙速建在四班时留影</h3> <h3>1973年老兵复员时,炊事班全体战友合影</h3> <h3>1974年复员战友合影</h3> <h3>闲遐时光,倚坐窗前。翻阅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军营生活的一幕幕就会浮现在眼前。每当这时,曾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就会鲜活、生动起来。于是思念如潮,浪花翻卷……</h3><h3>曾同吃一锅饭,同住一营房,同学习,同训练,同苦同乐亲如手足的姐妹们,你们现在哪里?过的还好吗?</h3> <h3>曾经盛开的军营绿花,伸手似乎还能触摸到往日的温度,蓦然回首,你已不在灯火阑珊处……</h3> <h3>复员之初那个年代,和战友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一月月、一年年,不知不觉间,书信己塞滿抽屉,我将它们装订成册,珍藏至今。那是一本本奇异之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装帧,但字里行间芬芳扑面、真香滿溢。它原汁原味的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轨迹,娓娓的述说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深情厚谊。古人说家书抵万金,而我说战友之书,万金难买!因为它世界独一无二、绝板手迹,任何书店无售!每每阅读起来,亲切的话语象一股暖流融入我生命的河流里。</h3><h3>四班战友廖小韵,三班战友何素珍,和我通信多年,在部队那种严格的一曰生活制度背景下,业务工作是以工天计算的,自由支配时间极其有限,能坚持通信多年,这是战友浓浓深情的见证。和我一起复员的连部班文书李杰,也是和我通信时间最长的战友之一。</h3> <h3>世界上最博大的爱是母爱,最纯真的情是战友情,战友情谊己嵌入我们每一位战友生命的年轮。思念如诗,寻找战友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日俱增……</h3><h3>可是,离开部队四十多年了,和战友也失联多年,线索极其有限,寻找谈何容易!</h3> <h3>2016年10月初,我从南非旅游归来,打开美篇,想欣赏美友们关于南非的作品,恰好一个叫斯麦偶儿的美友刚刚发了南非游记,(以下简称斯麦)文图并茂,看后很受启发,我记住了斯麦这个微名。</h3> <h3>第二天,我发现我的几个美篇被点赞,打开一看原来竟是那个斯麦,我好奇的进入她的主页。</h3> <h3>在斯麦的作品中,有一篇《武汉磨山春色浓》,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磨山曾是我当兵的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在评论中写下了真实感受:“看到磨山很激动……”没想到斯麦马上回复:“欢迎故地重游。”我回:“已和战友失联多年……”就这样我们和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h3> <h3>我将我做的第一个美篇(当时没公开发表过)《我和我的娘子军连》发给斯麦,她爽快的表示,如果到武汉寻找战友,她愿意奉陪……</h3> <h3>关于寻找战友,我和斯麦探讨设计了多种方案,但又一一被推翻。斗转星移、蒼海桑田,40多年的世事变迁,极其有限的线索,寻找如大海捞针一般。最终我将搜寻的小船划向武汉这片海域……</h3><h3>话说简短,最终是斯麦想出,如果知道战友父母的名字或单位或许……我马上说出了战友母亲的名字和单位。连我自已都感到吃惊,在部队时,我们极少谈到家庭,不知怎样知道了战友廖小韵母亲的名字,而且时光流过了四十多年之后我竟然能脱口而出……</h3><h3>不仅如此,我还说出了另一战友李杰母亲的名字,这是我复员后,在《毛泽东的旗帜飘万代》一书中看到李杰母亲、一个红军老战士的纪念文章,根据她母亲武汉陆军总院政委的职务,知道了她的名字……</h3> <h3>斯麦想起她的同事是我战友母亲单位转业的。和我们有相同的经历,于是马上给她打了电话,回复说,知道战友母亲这个名字,她可再向其它战友咨询……如奥运火炬的传递,不知经过几个战友,终于找到了战友廖小韵90多岁老母亲的军线宅电,同时也找到了战友李杰的联系方式!</h3> <h3>接通战友廖小韵电话那一刻的激动心情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的。</h3><h3>当我报出我是你在东北的战友时,她立刻喊出了我的名字。听着对方的声音、甚至口音都陌生了,(普通话己说的相当标准了),发过来的照片不敢认了。四十多年的风霜刻染,四十多年的风雨彩虹,一切都在变,唯有战友情永远不会变…</h3> <h3>岁月是一种深情的守望,历尽风雨苍桑失而复得的战友之情,弥足珍贵。让我们为友情鼓掌,为友情干杯!</h3> <h3>小韵在曰本留影</h3> <h3>小韵和母亲的合影。老妈妈仍然显示出曾经的军人气质。如她的名字一样大气,正是这很有气魄的名字,让我四十多年都不曾忘记。在我寻找战友的链条中是关健的一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h3> <h3>找到小韵那些曰子,正是她最忙的时候。她正在做一个项目。原来她被单位返聘回去做技术工作。</h3><h3>其实,在百度上就可以查到她的有关资料。她曾是《湖北省测绘志》的总撰稿人,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省政府专家津贴。</h3> <h3>对小韵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在我预料之中,当年她就是我心目中最优秀的女兵。</h3><h3>每曰晚饭后,小韵都忙中偷闲先和我聊天,然后在加班至深夜,我感动至极不忍打扰。</h3><h3>这就是战友情,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相逢喜悦。它恰似一坛陈年老酒,晶莹剔透,时间愈久远,愈醇香甘甜!</h3> <h3>我和廖小韵合影</h3> <h3>战友聚会上小韵(右)在时装秀表演。</h3> <h3>和小韵联系上是一个傍晚,第二天上午就接到战友刘晓林的电话,真是意外的惊喜。她从小随着父母的调动过着流动的生活。北至哈尔滨,南至广洲,不停的转学,是一个没有故乡,没有乡音的人。当兵时她家在郑洲,没想到她能定居武汉。晓林竟然在部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h3> <h3>我和刘晓林在汉口留影</h3><h3>和廖小韵一样,我和晓林也是新兵连结束后四班战友。她在武汉大学退休后,在一家杂志社谋职,因为她酷爱写作。她是一个多产作家,几乎每天都要在战友群里发文章,勤奋刻苦不减当年……</h3> <h3>晓林曾创作反映测绘兵生活的短篇小说《周末》,发表在《长江文艺》上。在原武汉军区司令部获文学作品二等奖。</h3><h3>这是1984年第二次参加军区创作培训班与全体学员在广州合影。后排左数第一人为晓林。</h3> <h3>授衔纪念</h3><h3>第二排女兵左第四人为刘晓林</h3> <h3>左数第三人为刘晓林。才三十多岁的晓林,在部队已被称为老刘了。难怪晓林每次和我打招呼,都亲切的称我为“我的老伙伴”呢!</h3> <h3>那是一个愉快的晚上,当廖小韵将我加到战友群时,受到战友们的热烈欢迎,她们用动画表情燃放鞭炮,捧来鲜花发来照片,爭抢着让我辦认。北京的战友杜俊华邀我去北京玩,我和她一起走出军营,至今记得她家的地址呢。</h3> <h3>北京的战友聚会</h3> <h3>当我出现在“l67三队老兵”战友群的时候,最惊讶的人莫过于何素珍了;她曾是我在三班的战友,也是和我通信多年的战友之一,曾几何时,她和老公去大连疗养,路过我家小城的时候还对老公说:“我的战友就在这里,可是……”</h3><h3><br></h3> <h3>第二天素珍就给我打来电话。</h3><h3>时间和空间并不能阻隔我们的战友之情。40多年的时光匆匆流过,温暖的回忆浓如细雨,似星光璀灿。在那最美的年华里,部队这所大学校,给了我们彼此最宝贵的记忆,让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h3> <h3>和战友何素珍留影。素珍仍象几十年前那样开朗纯真。她给我说起了刚刚转业到地方时,由于不了解地方,按部队的思维办事,到新单位报到后发生的一系列“傻事,笑了我一晚上,可她说单位同事笑了好几年呢!素珍就是这样一个活泼乐观的人。和她聊天时,她还没吃晚饭,一直聊到星星和月亮在天幕上约会之时仍意犹未尽……</h3> <h3>我将美篇《我和我的娘子军连》发到战友群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仿佛又回到40多年前的军旅岁月。</h3><h3>一天突然接到从河南打来的陌生电话,原来是战友王洪昌。是原来二中队的一个战友看到我的美篇提到了王洪昌,打电话告知他的。她通过战友周兴华辗转找到了我的电话。真没想到这么多年他还记得我,说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王洪昌是当年娘子军连里仅有的几个男兵之一,又是那么不辞辛苦的为我们服务,我写我们的娘子军连怎么能少了他呢?</h3> <h3>后来又接一河南的陌生电话,原来是一个“相见不相识”的战友。是我复员后从二中队并到三中队的杨相利。他看了我的美篇很受感动,是他把我做的美篇念给王洪昌(因王没有上微信),他说他在三队老兵群里,他在“潜水”,说自己是一个低调的人,尽管我们在部队里并不相识,但在一个楼里好几年一定是见过的。不管怎样,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扬相利战友,感谢他的热心和热情!图片为战友扬相利。</h3> <h3>那日在园区中散步,突然手机震动,一个微名为“战士”的人要添加朋友,进入第一句话是:你是女莫言哦!谁会这样和我说话呢?问是哪一位,回答两个字:田莉!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风格依旧。她给我发来了和儿子在美国的照片,儿子身材高大,戴着博士帽呢!</h3> <h3>田莉是我在四班战友,一个大眼睛卷头发、极其天真烂漫的小女兵。</h3><h3>照片上排右边挨着我的是田莉。</h3> <h3>炊事班战友李冬英,当年才十几岁,但吃苦耐劳,朴实能干,后来被调到大队卫生队,成了白衣天使,从军队医院退休己相当副师级。她和我微聊时说,当年把我这班长看成很大的领导呢……</h3> <h3>更令我欣喜的是接到了杨卫东大姐从山东济南打来的电话。那时她还没加入战友群,她看到战友转给她的《我和我的娘子军连》后,才想起我,之前她已把我彻底忘记。她出过一次车祸,许多人,许多事都被删除了,看了我的美篇,记忆复苏,想起了我们之间的许多事。</h3> <h3>战友杨卫东及她写给我的信</h3> <h3>扬卫东和刘晓林留影</h3><h3><br></h3> <h3>167三队老兵战友群是战友们温暖的大家庭,找到它如一个和部队失联的战士找到大部队的感觉。打开手机迎来的是一声声的问候。让我感受千里之外的一份默默关注。从国内外形势到健康养生,从生活常识到战友小聚的“现场直播。”从人生感悟到战友唱歌。应有尽有,目不遐接。有时大家会为一张老照片纠结探索,哪一年照的,在什么地方照的,甚至那个战友是谁也分辦不清,实在是时间太久远了……老照片,是一种时间的印记,是我们绿色岁月一段似水流年的过往,在我们的群里,大家让尘封在历史深处的旧光阴,也能焕发出新的时尚气息!在这个大家庭中,也结识了一些新战友,不管过去是否一起共过事,不管过去是官还是兵,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做名字:167三队老兵!现在还常有战友“归队”,大家庭的成员已发展90余人,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心在咫尺,不禁感叹,永远的三中队,浓浓的战友情!</h3> <h3>常言道:“百年修得同船渡”,我说:“八世修得同军营”。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偏偏我们这些人走在同一队列里,在同一大熔炉中锤炼、共同缩小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距离。人生相遇的可能性只是千万分之一,它是那么难得,那么美好,是缘分也是福分!从此,我们有了共同的历史。有了相同背景的第一张军人照一一长江大桥下站着的是我、她、你!</h3><h3>可是,后来大家渐渐走散了,我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得很远。我像一个走丢的孩子,大声呼喊着,战友啊,你在哪里?年年岁岁,再没有战友和我一起过“八一”;没有人能和我共同回忆那绿色的往昔。多年来,我总在寻寻觅觅,不知是蒼天不负有心人,还是我的执著感动了上帝,奇迹出现在《美篇》里!</h3> <h3>感谢斯麦和她的同事,以及同事的战友,不知接力棒传了多少人,才完成了这艰巨的任务。如寻找战友李杰的线索仅有她妈妈的名字和单位,而且李杰的妈妈己去世多年了(联系到李杰后才得知)李杰是我新兵连时同班战友,后任连部班文书,和我一起走出军营。关于李杰在《我和我的娘子军连》中有过描述。</h3> <h3>我和斯麦从美友到微友,成了真正的好朋友。她是一个真诚、热情又谦虚的人,她那么热心、竭尽全力的为一个远隔千里素不相识的人寻找战友,不讲任何条件和回报,在人情冷漠的当下,更有一种“出之淤泥而不染”的美!</h3> <h3>这里要感谢美篇团队、特别是美篇的发明人汤祺及好友杨希羚、张全,是你们开启了创业之路,克服重重困难,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我们记录美好,分享感动。特别是通过美篇这个平台,找到了失散40多年的战友!使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失而复得,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我的心不再流浪,人生不再有缺撼!</h3> <h3>时间都去哪儿了?</h3><h3>记忆能打败时间吗?</h3><h3>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记忆象条河,在心中缓缓流过,那里飘浮着从前的故事。打开尘封的往事,在记忆之河中寻找、打捞着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一遍绿色的田园……</h3><h3><br></h3> <h3>其实,人生就是在不停的寻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寻找的东西不同罢了。古代秦始皇千方百计寻找常生不老药,革命前辈们前仆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如今,中华民族又在寻找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中的亮点。老年人寻找适合自已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寻找怎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寻找战友也是对那逝去的青春岁月的一种怀念……</h3> <h3>当兵的经历是一次光荣的旅行,战友情是一生一世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伫立在时光的岸边眺望远方,抚摸奇迹,光阴不老,山河依旧,夕阳正红!</h3> <h3>原创作品</h3><h3>编辑制作:赫本</h3><h3>文字:赫本</h3><h3>图片:来自战友</h3><h3>及自家珍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