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相信每个人的梦中都会反复出现一些相同的东西,或人或物。1988年离开成都后,许多儿时的场景、片段经常会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我的梦中,后门,房子,花,草。。。我知道,那个地方叫“大院”。</h3> <h3> 大门外右手的路,路的头上是汽车队、变电站,拐弯再走就往农场和训练队去了。这也是晚饭后大家散步的主要道路 </h3> <h3> 那年夏季,晚饭后,我们每晚都会散步到这儿,看到两侧低矮的桥护栏,然后我们返回。</h3> <h3>大门左手的路,更多是从后门散步回大院的路</h3> <h3>走进大门……</h3> <h3>新的办公楼,没用多久大家都搬走了</h3> <h3>只有父母才进得去的办公区,充满神秘。无数个下雨天,我们拿着雨披、斗笠在门前等着父母下班。</h3> <h3>进大门后一条笔直的路,连接大院的各个区域。路两旁矗立着参天的水杉树,路边花坛里是各色的虞美人,袅袅娜娜,女孩子们会从里面选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夹在书里当书签。路的左边是四、五个篮球场组成的灯光球场,右侧是露天电影场。</h3> <h3>灯光球场的一端是这个演出的舞台,记忆中看演出的次数却不多。</h3> <h3>曾经的单身宿舍,后来的招待所,在演出舞台的后面。墙上的标语有着时代的烙印,2005年拍摄时依然清晰可见,2008年512后成危楼。</h3> <h3>洪军家。去过无数次,记得有好多房间。</h3> <h3>104号楼,以前楼前有小花园和假山。王艳莉住这儿。</h3> <h3>走过小桥,左边是服务社,那是大人和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买,哪怕进去看看都心满意足。右侧是打开水和卖猪肉的地方,打水也是孩子们必做的一项家务活。</h3> <h3><font color="#010101">小桥的右侧,打开水、卖肉的再过去还有理发店、澡堂、邮局。我们最怕就星期一剃了一个被大伙儿笑话的头到学校;最开心的是每周六下午都可以到澡堂里和小伙伴们戏水打闹。</font></h3> <h3>72号楼,现在已改为招待所。我们敬爱的尹医生住过,还住着妖精(王毅)</h3> <h3>现在的72号楼,已是招待所</h3> <h3>现在的招待所,原来的处长楼。晓峰家。那个夏天,每天晚饭后我会在这个路口击掌为号。路口往右是三儿家。</h3> <h3>65号楼,楼前的树上结满了青柚。张虹,张敏住过</h3> <h3>所长楼。神秘的地方,我只进去过一次,还没敢多看。</h3> <h3>曾经的幼儿园。我一天没去过,当时好羡慕他们</h3> <h3>从所长楼通往门诊部和学校的路。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路左侧立的好多防震棚,后来听大人说晚上棚里闹鬼。路的左侧是72号楼,右侧是单干楼。</h3> <h3>单干楼,依然保留。小伙伴经常跑楼道里拣烟盒,收集起来叠成三角大家一起扇盒盒赌输赢。</h3> <h3>去往后门</h3> <h3>后门。钟声,鲜萍,马国锋,彭谦,施平,施勇,曹晓东,马玉兰,许瑾,郝凌 ,李萍 ,李卫 ,劳亚群, 钟国东,孙春,宁建科,蔚茹,王燕,白湘莉,隆志刚,任怡,陈敏,金津,周宇,李春澍,杨瑞。。。。好多好多</h3> <h3>连接前后门的小桥</h3> <h3>连接前后门的小桥</h3> <h3>出后门通往打靶山的路。警卫连打靶时,男孩子们都会躲得远远的等着捡子弹壳。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到打靶山去放风筝时,不知什么原因马国锋骨折了。</h3> <h3>后门从下至上分三层。往第二层和最上面一层去的路。</h3> <h3>后门最下面一层,93号楼。</h3> <h3>92号楼,一层的筒子楼</h3> <h3>91号楼,最早住的筒子楼,最早是一间半,后来变成了两个单间。</h3> <h3>筒子楼的背面,小窗户是厨房。</h3> <h3>我的家,一直到搬离大院。左侧窗户后面就是我住的房间,那时窗外的树没有那么高,能毫无遮挡地看到外面的路和对面石坝上的房子。</h3> <h3>家的后阳台,记得阳台外的地里有一棵栀子花,每当花开,芳香扑鼻,从此喜欢上了她。</h3> <h3>楼的后面,楼前楼后绕过无数次,那时觉得绕一圈好长。</h3> <h3>后门的洗衣台。周末,父母们都在洗衣服,我也常被父母拉过来刷鞋子。</h3> <h3>洗衣台</h3> <h3>记忆最深刻的楼梯,连接后门的一层和第二层。楼梯上方是94号楼。</h3> <h3>95号楼。1986年的夏天,我每晚守着她家的灯光挑灯夜读,算是学生生涯付出最多的一段时光。</h3> <h3>石坝,现已长满杂草。男孩子常在上面攀爬玩耍。</h3> <h3>后门连接二层至三层的楼梯。</h3> <h3>二层往三层去的路</h3> <h3>96号楼,后门最上面一层。</h3> <h3>离开后门</h3> <h3>从后门去上学的路。左手是单干楼,尽头是97号楼,晓峰住过。</h3> <h3>左边是面包房,右边是豆腐房。每当六一儿童节,小伙伴们会在这儿排起长队,为了那一口香香的蛋糕,心里是满满的甜蜜。</h3> <h3>去往学校的小路,从97号楼侧面过去,后面是98、99号楼</h3> <h3>98号楼。芳芳家门栋,她家在顶层。那年夏天,有三个男生堵在了门口,从此,三十多年,友情一直到了亲情</h3> <h3>99号楼</h3> <h3>99号楼背面。陈卫民、高蓉、俞波、杨凡、王敦荣、李欣、刘戈、郑军住过。这是离学校最近的楼,不知道她们有没有迟到过。</h3> <h3>从后门去上学必经的大路,右侧是97号楼</h3> <h3>通往门诊部。有多少人都出生在那里</h3> <h3>门诊部正门,右手侧就是青山学校。门诊部,有好多孩子在那儿出生,这是我们开始的原。长大后那帮孩子又常常到门诊部找高蓉、韦峻妈妈们开药片当零食,好吃!</h3> <h3>青山学校的大门,校牌已摘下</h3> <h3>依然保留的传达室。那年暑假我们轮流值日,帮同学们收取信件</h3> <h3>二楼初丙初乙班,休息时在走廊里噎闹,也倚着栏杆观望低年级的同学</h3> <h3>更低年级的教室,前面的操场上已长满杂草,那里是我们体育课、玩耍,还有篝火晚会跳集体舞的地方</h3> <h3>从学校二楼看到的烟囱,总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爬上去</h3> <h3>门诊部侧面靠学校的路,放学必经之路</h3> <h3>从学校出来路右手侧的食堂,后来改成冻库了,每逢过节大家都会在冻库门口排队领带鱼,然后晚上整个大院都飘着香喷喷的油炸带鱼的味道</h3> <h3>经过食堂右转,过小桥是个叉路口</h3> <h3>叉路口左边的路通往洗澡堂,路右手好像是六处的食堂,父亲老让我去打饭;左手房子的最边上是孩子们夏天最喜欢的地方:冰棍房,那时吃着五分钱的牛奶冰棍总舍不得一口咬,总是吸溜着到最后剩个冰棍棒都要舔半天。</h3> <h3>叉路口右边往露天电影场的路</h3> <h3>通过这座小桥,绕过一座小土山,可以到门诊部那边。暑假,我们常钻到这座小土山里粘蜻蜓,当年挖土山的时候还挖出过棺木</h3> <h3>路边的河沟慢慢干涸</h3> <h3>100号楼,在行政楼的后面,五层高,算是当时最高的住宅楼。</h3> <h3>住100号楼经常听电影,在五楼也能看到半幅电影。</h3> <h3>丁波、许小晶、李俊、曾繁景、侯峰、关晓英住过。记得那年父母同时出差,到了周日我一个人在院子里晃悠,经常到老李家吃饭。</h3> <h3>行政楼。从来没上过二楼</h3> <h3>二楼平台是放电影的地方</h3> <h3>行政楼侧门,进去是阅览室,初三时最爱到里面看书,但每次想看的书都被其他人先取走。</h3> <h3>曾经的露天电影场。晚上,扛着自家的椅子抢占中间的位置,孩子都好奇银幕的后面是什么。</h3> <h3>警卫连。前面一片绿地是已被填平了的露天旱冰场和游泳池。这是暑期大人孩子的水上乐园,初三的暑假我曾坚持每天游1000米。</h3> <h3>大门前的小河,河水常年是浓绿色</h3> <h3>走出大门,留下记忆。无数次,魂牵梦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