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元旦前夕,老兵自驾重走长征路的壮举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证书。我们分四次走完了红军长征路的全程。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对革命先辈的告慰。宣传长征精神,我们永远在路上!<br></h3>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领导人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共八万六千人从瑞金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江西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图自左至右 田研华、田竞、田毅、田晓虹、田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为了纪念2016年即将到来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4.6.11我们姐弟三人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成立了《姐弟长征支队》。传承红色基因沿着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为寻找我们父亲田长华的足迹而砥砺前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线路是大龙(田竞)重走长征路计划的首选线路,因为,它是我们父亲田长华跟随红军所走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出发前一天,我们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田家五儿女郑重参加了发布会。路途遥远,道路险恶,身患疾病,是要有坚强的决心才能完成任务而不发生意外的。祝我们一路平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亲田长华(1915.12.24——2008.5.2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父亲田长华是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一名战斗员。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新闻发布会上,各大新闻媒体的与会代表刚开始时满怀疑惑,甚至有些不屑:三个老人(最大的67岁),一个人为司机,长途跋涉,地势险峻……又加上,从头至尾的自费,他(她)们会不会半途而废啊?可是,当他(她)们听着介绍又看到我小弟大龙写的路书(图右一人 腿上放着的)厚厚的长达24万字,他(她)们竟也不由自主的热情洋溢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们有的担心、有的鼓励,也询问了许多具体事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自左至右)小弟田竞(时年62岁)、大弟田毅(65岁)、姐姐田晓虹(67岁),三位老年人单车独驾无后援即将踏上征途,坚定不移的去走长征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可以查找中宣部《半月谈网》2014.6.30文章《单车独驾无后援 三个人的长征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形象很放松,然而心里直打鼓:明天是行程的第一天,从北京直奔西安车程1250公里,我能行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总计划是重走长征的所有路线,姐弟长征支队是几支队伍中第一支出发的队伍。立足于北京出发地,我们在这里留影并开始里程计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小弟田竞(大龙)一人驾车,行驶在高山峻岭、黑夜白昼,最终一万多公里那是后话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则坐在后排座右边小小的空间里,因为左边放置了一个大轮胎。那是有故事的:大龙自驾去珠穆朗玛峰大本营2次。其中有一次,一下坏了2个轮胎。藏族修车师傅到成都好歹买回了2个新轮胎,没想到,比那原装的小了一圈。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只好安上了。那次怎么开回北京的,你们想象吧……所以,这次我们带了两个大轮胎,有备无患却也没用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再说这次,我塞在后排座狭小的空间里,最难受的是左膝关节。我的左膝曾经有过半月板撕裂的伤情,长时间一个姿势就会开始疼痛,这也是我来与不来犹豫不决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重走长征路 第一天路程1250公里,从北京直奔西安,天黑到达了。我和大弟两个高血压患者剧烈反应,头疼恶心不能自持。独自驾驶车辆的小弟田竞腰椎有病,绑着钢支架疼痛可想而知。大弟田毅也有严重的腰椎病,我是坐骨神经痛加腰肌劳损,长时间坐车,全体乘员都难已坚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终于到了西安,小弟田竞(大龙)对我俩说:“西安有火车、有飞机,打退堂鼓的只能在这里分手了。再往前面走,连长途汽车都没有了。想不走,都退不回来了…”我和大弟,此时血压甚高头疼欲裂恶心想吐,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用手指着前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实,我们也预想到了可能会有很恶劣的状况出现,我们都签了“生死状 ”的。后来就有听说,哪一支支重走长征路的队伍,就曾经出现了有人粉碎性骨折、有人心肌梗塞抢救和有人去世的不幸事件。有人说,不就是坐车嘛!其实,对老年人来讲,打乱生活规律、极度连续疲劳、冷热交替致病、吃喝不能按时,导致已有的老年病肯定会加重。加之高原反应这个杀手,危机四伏时时处处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踏上红四方面军的路线前,我们找到了离西安很近的巴中市将帅碑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将帅碑林全称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筹划批准建设,现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园地。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长驱5000余里,抵达四川通江两河口,随即在川北地区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全国第二大苏区。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扬子江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和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到达西安后此时天已经黑了,在我的坚持下给将帅碑林创建人张崇鱼先生打了个电话。巧的是,他就在西安等待登机去北京。听说我们来了,立即赶到宾馆与我们见了面,并给下属打了电话,安排了第二天我们的前往事宜。</span></p> <p class="ql-block">巴中市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名誉馆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张崇鱼同志27年来在全国行程了70多万公里,为寻访红军将士及搜集革命史料,从满头青丝走到白发染鬓。最终,他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立起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如今,年过八旬的张崇鱼继续在做着这项工作,坚守在他的“碑林长征”路上。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永放光芒,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血脉永续。</p> <p class="ql-block">“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现有文物资料2万余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为创建、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红军石刻园陈列的红军石刻文献精品,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历史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93年,在当年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四川巴中,建立起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纪念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我父亲田长华也在这里有着一席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从济南带来了点心、糖果和四川老家的酒,祭奠了他老人家。告知他,我们姐弟三人重走长征路即将开始。把小时候听到的长征故事和成年后对革命的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来让理解力、传承感加强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看着父亲的像,感觉与任何时候都不同,对父亲的情感更加升华、浓烈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一站万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万源,是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看到它,我们很兴奋——虽然它并不在长征的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七拐八拐,我们终于找到了此行中的第一处红军纪念地,现在已处在市区当中。树下,休闲玩耍的人群非常热情,还给我们腾出了车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万源保卫战是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一次决战。1934年夏季,坚守在万源主战场的红四方面军40个团、8万多指战员,在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指挥下,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140多个团、26万余人的围攻,共歼敌6万多人,俘敌2万多人,取得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最辉煌的胜利,成为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一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万源城里的小吃——粉蒸肉。这是几天来,吃的最香的一餐饭。之后,每天的吃饭常会碰到问题。饭点的时候,我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等遇到了饭店,人家的厨师下班。本来决定每日早起出发的我们,不得已决定,早上起床后吃了早饭再出发。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天起码能有两顿饭可吃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去往通江阴雨连绵,路又不熟,边走边问,车速缓慢。其实一路上,路牌都标有4A级森林公园景区的方向,当时不知就是指的烈士陵园。事后在我的询问下,村委会的人这样回答我:‘’写成陵园,谁会来啊!‘’……在小雨中淋着,我无话可说。这也是一条经验之谈,无端的耽误了许多时间,增加了无谓的疲劳。</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达了,红军最大的烈士陵园——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在景区边,我们吃饭的小饭店店名叫“根据地小饭店”。在我们的要求下,老板娘给我们的队旗(征程记录帛)盖了第一个章:根据地。</p> <p>“根据地”小饭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一餐,我们吃的是当地的山野菜、干菜……很香,就是有点费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已经天黑,我们决定先住下。住了一夜,在山脚下。窗台外就是山体,似乎伸手就能摸的到。天很冷,阴雨绵绵一夜没睡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二天一早雨雾蒙蒙,我们先在陵园牌坊前留了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英雄群雕——铁血丹心</span></p> <p class="ql-block">在“川陕忠魂”纪念碑上面是几十米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英烈墙。墙正中的铭文记载着:“墙上镌刻着来自十二个省、四十九个县、七千八百二十三名牺牲在通江的红军烈士英名。”而团职以上红军烈士名录记载了“团职以上红军烈士二百零三名,其中军职九名,师职四十二名,团职一百五十二名。”黑色石墙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近八千个红军烈士英名。因此,这个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也是实名记载红军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我们深深为四方面军在安葬自己人时所做的工作细致、完整而再次肃立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随后,我们来到陵园内。不想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有着足够思想准备的人都惊呆了!泪水和着雨水一起流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1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5048个墓碑,排列组合成偌大的列阵,谁看了后,都会从骨子里激发出一股热潮涌上心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哭了,他(她)们有的是高级将领,有的还是未成年人,有的是今天入伍明天牺牲还不知姓名的勇士…,为了人民和祖国的未来他(她)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长眠在了这里,我们这些受益者有什么理由不由衷的感谢他(她)们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泪水、雨水模糊了我的眼,情不自禁中,我竟放声大哭起来无比的震撼!</span></p> <p>这是怎样的震撼啊!</p> <h3><font color="#010101">川陕忠魂,他(她)们当之无愧!</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轻伤连、重伤连、被服厂、修械所……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个重要根据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栋栋木头房子,插有标志不同职位和伤情的旗帜。旗帜是铁板做的,可是房子却快要坍塌了,那曾是历史的见证,而如今却不能永远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坪村大城寨——红区第一村</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全县近5万人参加红军,27327人牺牲。王坪村也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所在地,无数伤病的英烈长眠于此。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给王坪村留下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据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山中,那二万五千名红四方面军英烈们》广为流传。2015.11被刊载进了在加拿大出版的《世界华人周刊》杂志,总第0422期。点击量数以万计,你若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找来看看或关注我的美篇(美篇号310201)。</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永远怀念他们!</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与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馆长(左一)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战地血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3年8月,一支特殊的部队在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长赤县(今日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苏维埃所在地成立,这就是给中国革命史带来无数悲壮往事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曾经一度扩编为一个妇女独立师)。这支红军队伍中的女战士在鼎盛时期超过了3000人,大多是来自川北地区贫苦农民家庭。特别是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生活极端贫困和文化极端封闭的妇女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远处的山崖上,刻着当年巨幅大标语:“赤化全川”,那是先辈们的遗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看到这里,我被读者告知:读着,多少人热泪盈眶流泪不止,看一次哭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四川通江还有着川陕根据地军史陈列馆(上图为徐向前塑像)。我父亲田长华曾经就在此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工作,站在这里,我们很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战略转移到四川北部通江,开辟了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当年,这里发行了280万元货币,有银币、铜币、布币、纸币等多种币种,货币印制精美、版式众多。</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在寸土寸金的建筑群里,居然还能为红军遗迹保留着一个小小的广场,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能一一叙述,太多太多的感慨。每一站都是红军遗址、红军战场,都是可歌可泣的悲壮之歌!</p> <h3><font color="#010101">拍拍拍,祖国的美景目不暇接……</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阆中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出发的第二天,我不小心让车门挤碎了手机液晶屏。我非常着急,只好在阆中这里买了个新手机。因为没人会调整,等于拿了个陌生的生瓜蛋子为工具完成了之后巨大的报道任务。一路上,我拍摄了几千张照片,每天实时发布了现场数十张微信图片,回来后,制作了多个小影、美篇等形式的视频作品。我自己都异常诧异自己使用手机的能力……</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还是阴雨连绵……</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走到哪里,发到哪里——这就是我能做到的“直播”!没有wifi的地方,我就用自己买的大量的网络流量来发。没有卫星信号时,发都发不出去,只有夜晚住下,才能借助小旅馆的路由器来完成。有时需要站在走廊里信号强的位置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让我很有感触的是,越偏僻的地方却是家家小旅馆都安有wifi的地方,而且效果都不错。时代的进步可见一斑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阆中古城——张飞故里。古城中,红军遗迹比比皆是。</span></p><p class="ql-block">此处是,川陕省阆中县苏维埃军区指挥部旧址。</p> <p>第三十三军军部旧址</p> <p>没收委员会旧址</p> <p>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各种纪念物很多,有当年红军的石刻标语,有新建的小型纪念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阆中‘’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我们即将从这里开始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姐弟仨,之所以选择重走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就是因为,它是我们父亲田长华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多次翻越雪山、三次走过草地的革命路、光辉路。</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即将迈出重走长征路的第一步。愿我们平安顺利圆满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阆中“红军渡 • 西武当山”——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span></p><p class="ql-block">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位于四川省阆中市驼山。</p><p class="ql-block">阆中是当年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2.3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册牺牲的红军烈士有7790名,共诞生了9位将军、76位省军级干部。为纪念红军和英烈,阆中市委市政府于1996年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园,2009年9月开始对其扩建。建成后的红军烈士纪念园,主要划分为嘉流击楫区、星火燎原区、山河铭义区、金戈岁月区、碧血千秋区和英烈园等“五区一园”。新增了三大主题雕塑、红军广场、革命之梯、“一旗五徽”、革命烈士纪念碑、功勋墙、红军烈士名录墙等纪念设施,新建了红军烈士陵园,改造了园区展馆面貌,收藏展出红军烈士文物400余件。</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遗址。</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将帅台。</p> <p>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后人建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p> <h3><font color="#010101">“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font></h3> <p class="ql-block">苍溪县红军渡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渡位于嘉陵江畔,距县城仅3公里,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郁,波涛拍岸,景色如画。</p><p class="ql-block">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西进,伺机围歼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阴谋,贯彻中央“渡江西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顺势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掀开了“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崭新一页。</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83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笔力千钧,挥毫书写了“红军渡”三个大字。</p> <p>嘉陵江边,只有这些石刻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红军的浴血奋战…</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当年亲历长征的将帅们也不忘这艰苦的岁月。他们为这些重要的纪念地纷纷题字。</p><p class="ql-block">徐向前题字:发扬长征精神 建设强大祖国。</p> <p>朱德题字:革命到底!</p> <p class="ql-block">一双双结实的大脚,走出了新中国的诞生!</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些累了,可以坐下来回忆一下了…此图的本意,不是想展示长征途中的浪漫。是想记录下,仅仅第三天,我的颧骨和手臂就被毒虫咬肿了。所以摘下了眼镜,以便让我大弟把我肿了的颧骨拍的更清楚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每天我的工作就是,一路走一路发微信照片,让粉丝们随着我们一起长征。当网友们在微信上看到这张照片后,纷纷出主意怎样防范以及怎样治疗,我很欣慰,感到我们不是在孤军作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路过北川地震遗址,惨烈之状无以言表。在北川新区,只要一看身份证是山东人,住宿不要钱。因为山东济南在援助北川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我们要急于赶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北川羌族自治县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离开城市,多是山~河~公路~各种小修车店、小饭店平行的布局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果子真好,快来买啊——”由于,地势的限制,经济也受到限制。我们一路上看到的,除了跑来跑去的大型货车外,就是有少量水果摆在小饭店门口还看不见卖的人。可惜,我们却连买的时间都没有,留下了些许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终于,来到了达维红军会师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红军的几个方面军,历史上有多次会师,这是其中的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达维会师纪念碑,位于四川省小金县城东部夹金山北麓的达维,是长征时红一方面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地。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胜利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25师74团的一部在夹金山下的达维相遇会师。14日晚,军委总政治部在达维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周恩来主持会议,毛泽东、朱德发表重要讲话,干部战士同声高唱由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不少战士在翻越夹金山时生病,在达维得到了休整和治疗,恢复了健康。</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猛固桥,比想象的要小很多。但是,猛固桥可谓历史悠久,清代为木桥,1931年由小金民众募捐集资,建成铁索桥,红军长征时在此进行过激烈战斗。猛固桥在历史上曾发挥重大作用,它融通了藏汉文化,沟通了山区与成都的联系。同时,猛固桥又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代是乾隆皇帝征大小金川土司时屯兵储粮之地,近代又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驻扎之地。</p> <p class="ql-block">铁链上的木板早已在战火中毁灭,只有粗大的铁链述说着红军不朽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现在使用的水泥桥与铁索平行着,近在咫尺依然是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离桥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白塔,昭示着藏人的风俗,也提醒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姐弟长征支队来到小金县(原懋功)。小时候,父亲说的“懋功、毛儿盖”,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span></p> <p class="ql-block">196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小金天主教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四川省政府将达维会师桥和小金天主教堂合并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称“红军懋功会议遗址”。</p><p class="ql-block">1993年,四川省政府又确定其为“四川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红军懋功会议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懋功会师是指193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一方面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会师。</p><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的西进部队于1935年6月8日攻克懋功。接着,以一部前进至懋功东南的达维乡。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4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21日晚,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举行联欢会,庆祝会师。</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时,教堂里面一群老人正在恢复排练传统的《抗英舞》,纪念历史上当地群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小金县(现属甘孜州),我们偶遇四川广播电视台康巴卫视《重走红军路》摄制组。我们自然成了他们采访的对象。我们也因此上了电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小弟田竞(大龙)在接受康巴电视台采访时,与小金县李县长交谈。县长很年轻哦😊!</span></p> <p class="ql-block">多折山</p><p class="ql-block">多折山名符其实,漫山遍野的是白色杜鹃花,遗憾的是,此时已接近花败季节。总之,我们的一路,气温都很低。</p> <p class="ql-block">站在多折山垭口眺望康定方向,石子摆成的四个大字“康定情歌”清晰在目。仅仅几天工夫,肤色已接近“黝黑”。</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视野开阔,是人们放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雅安终于到了,我们要翻越的山顶海拔4298米,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p> <p class="ql-block">有冠心病的大弟,腿已经抬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小弟为了不给我们带来心理负担,事先没有知会我们。然而,身体是会拉响警报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号称“九重天”,是夹金山的区域了,个高的人感觉着摸到天很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姐弟长征支队此时来到了夹金山区域,我们很是激动。我们的父亲曾经翻越过夹金山,夹金山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脑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接近夹金山,一路上开始有了夹金山的讯息。</p> <p class="ql-block">路边,一些园林小品正在建设中。这是一条小路,可以走进密林深处。石头上写有夹金山字样,可惜没有时间走进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喜看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现小金县)以南,海拔4000多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红军长征经过时,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山上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素有“神山”之称。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高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纪念红军翻越夹金山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立的修建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的铭志碑。</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p> <p>当地政府介绍红军翻越夹金山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伤亡比例最大的是后勤人员,如担架员(当时还有抬担架的人员)和炊事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炊事员们不顾轻装的命令,坚持负重六十到八十磅物资,锅里还装着米和其他食品。三军团的炊事员在山顶停下来,为抢救病人做鲜姜辣椒汤(毛泽东曾告诉警卫员,爬山前要吃些生姜和辣椒)。炊事员坚持说:“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死在雪山上。”他们把热汤送给别人,两名炊事员却倒下了,再也没有醒过来。红军到达陕北时,这支部队牺牲了九名炊事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父亲田长华此时刚入伍不久,也是炊事员。背着大铁锅行军,还发着高烧更加的艰难……</span></p> <p>当年红军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夹金村到了,我们特别兴奋!父亲常常提起翻越夹金雪山的艰难,九死一生。红军钢铁般的意志气贯长虹顶天立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著名的夹金山(雪山)旁有一个夹金村,村民有一支宣传队,每到红军重大纪念日,他(她)们就演出当年红军的情景剧。我们到达那天,她们在洗晒演出用的红军服装。我们穿起,在她们的笑声中秀了一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姐弟三人都是曾经的军人,从小生长在军营,敬礼都还是蛮标准的!</span></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房屋、居民都很少。这一家比较有生气,我们就进去吃了顿饭。聊天中,主人说到常有重走长征路的队伍经过,所以他们要坚持把饭店开下去。</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旧居</p><p class="ql-block">一路上,遇到过这种旧居很多。八十多年来,地质变迁使能够保存下来的小木屋,或精心维护变得高高在上,或风吹雨淋几近倒塌。不可复制的历史,希望更加有力度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来到蒙顶山雾气腾腾,红军长征战役纪念馆和纪念碑前,很多群众热情地赞扬我们还与我们合影,让我们感到我们的“重走”很有意义,很有支撑力!</span></p> <p class="ql-block">1935年,张国焘率领的南下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在四川省名山县(现名山区)百丈关镇进行过一场重要战役。此役使南下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到失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也顺路来到了著名的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歼灭大渡河以南红军的企图。</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了泸定桥,咆哮的河水,让我们心惊肉跳迈不开腿。红军勇士在桥板都烧光了的情况下,顶着枪林弹雨边爬铁索边战斗渡过了大渡河……真的令我们无法想象,热血如河水沸腾不止!</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泸定桥,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战斗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泸定桥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铁索桥上的木板子都被敌人烧掉了,前面有机枪扫射,河水汹涌澎湃,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硬是攻到了对岸!这就是战争史上的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渡河十七勇士”,他们是:第1军团第1师第1团1营长孙继先、第2连连长熊尚林、第2排排长罗会明、第3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4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令人神往的地方!越往前走,崇山峻岭逐渐密集起来,阻挡了卫星信号,两部导航仪一起失去了功能。一百公里之内也碰不上一辆车可以问路,我们只好摸索着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一次傍黑天,大龙急着要赶到县城住宿,经过了镇子也没停。天渐黑,下起了雨,乡下的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又冷又饿,累的不行不行,大龙开着车继续坚持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姐晓虹发现很近的路走了两小时怎么还没到呢?朝车窗外望去依旧漆黑一片,她竟然大叫起来:“这个地方我们走过!”这样的话,谁能相信呢?又走了200米,大龙还是决定下车看看——因为姐姐的第六感觉“力挽狂澜”了好几件事。居然,这次又是对的——我们又转回了原地。大龙真的一个人开车太累太累了,听大姐的吧,我们住在了路边的小店也顾不得条件简陋了。为什么当初要住县城呢?是为了明天少一些路程。耽误了2小时时间,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对于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讲,也是考验呐!我们都没有怨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路过城市边缘,两个电子狗都欢快地抢着指挥,真想揍‘’她们‘’一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采访各地群众很方便,藏族老乡都会说普通话,诚恳文明。尤其是在牧区,家家的房顶上都插着国旗,呼啦啦的飘扬。</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小小的县城,太阳暖融融的。一副国泰民安的氛围。当年,藏族群众对红军的冒死支持是永远不能忘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位当地年轻的警察为纪念红军长征收集故事、纂写书籍,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两河口红军长征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议的召开是为了统一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张国焘等。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强调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党对红军的领导。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明确提出北上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两河口会议为实现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及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伟大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两河口会议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途中,找不到饭店就随便进了一间杂货铺,要了一盆酸菜饺子。聊天中,发现店主竟是四川老家安岳的老乡,几千里之外在这边谋生。找到饭食就很不错了,我们常常吃不到中午饭。因为无法在饭点到达有餐馆的镇子,“厨师下班了”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杂货铺隔壁的两河口红军长征纪念馆,没有专职人员管理。因拿钥匙的人外出,第一次我们没能进去。大龙不死心,先去了别处后,又兜回到此地才得以进入参观。只觉得,好累好累……</span></p> <p class="ql-block">两河口小杂货店的安岳老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每到住处,遇“粉丝”执意要与我们的《征程记录帛》(队旗)照相,让我们很是感动,植根于人民心中的红军,世世代代不会被磨灭……</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炉霍县城霍尔广场上的炉霍博物馆参观,这是特意为我们开放的“专场”。炉霍博物馆内有红军展室,以图片、实物、文献、群塑像、唐卡等展示了当年的历史和红军足迹。红四方面军进驻炉霍近4万人,时间长达半年。</p><p class="ql-block">炉<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霍博物馆里有一件独特的东西——红军在翻越雪山前,用来打毛毯、织毛衣的土机器。我父亲就在此时学会了打毛衣,他给自己打了件毛背心。他也非常喜欢我给他打的手工毛衣。</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父亲田长华写下的回忆,记叙为了迎接二、六军团的到来,四方面军展开了全面的物资准备工作:“住甘孜时,除本身的物资准备外,还要给红二方面军同志准备一套,上级要求,每人都要打羊毛衣服、袜子和草鞋。藏族人民供给我们羊毛,红军指战员就遇到了难题了,要我们把羊毛捻成线,打成衣服,这可难住了我们。不会,就请藏族人民做老师,首先要解决几句语言不通的客气话,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几句,即:卡沙沙(意思是谢谢你),卡吃卡吃(你好),耶莫耶莫(顶呱呱)。我们请来一位中年藏族妇女,做我们的老师,我们一举一动都把她当贵客,她右手拿羊毛,左手二指一捻、圆坠一转,就成了线。可我们捻圆坠,它怎么也不转,费了很大的劲,学会了一点,可我们捻的线一节粗一节细,但毕竟是捻成了。……我们不分昼夜忙着捻线,打毛衣,睡觉很少,一天不知要干多少个小时的活儿,终于完成了任务。我们把织得较好的送给了二方面军的同志们。”</p> <p>达古雪山现在是达古冰川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来到达古雪山了,我们在红军桥前留影。我父亲田长华在他的回忆录里曾描述了,翻越达古雪山的前前后后死里逃生……他发着高烧,黄管理员让他拉着骡子尾巴,才翻过了雪山。解放后,父亲多方寻找黄管理员,无果。他很伤心的说:“他可能牺牲了……”</span></p> <p>介绍红军桥的来由。</p> <p>冰川雪山流淌下的冰水,山谷里的石头因含有矿物质而显示出橙红色,非常鲜艳。</p> <p class="ql-block">冰水中,依然有花儿怒放!顽强的生命力,是对红军精神的褒扬!</p> <p class="ql-block">镜子反光的俩人:中间的是我小弟弟大龙(田竞),左边黄衣红裤者是本人(还没有跑出镜头)。</p> <p class="ql-block">达古雪山山顶,6月份飞雪玉花,积雪终年不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登上了海拔4860米的达古雪山!身边不时有人因高原反应相继倒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三人的血压是:田毅196、田晓虹186、田竞168mmHg,头疼欲裂。田毅抬不起腿、迈不了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但是我们都挺了过来了!(上图为大龙在达古雪山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群来自广州年轻的长征“粉丝”们热情的与我们合影,然后,一同爬上了海拔4860米云蒸雾绕的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与我们合影的群众不少。这是茨日那入党宣誓的公务员,在毛主席旧居前邀请我们合影。</p><p class="ql-block">茨日那革命遗址位于甘肃省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班佑红军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刚刚走出草地的700多名官兵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当找到他们时,只见他们背靠背的、相抱相拥的、半躺半坐的已经全部牺牲了。他们都是在宿营时被沼泽地的瘴气给毒死了。一位16岁的小战士当时还有一口气,抬到半路上也停止了呼吸。</p><p class="ql-block">王平将军痛心不已,回忆录里有他深深的一笔,不但力推建此纪念碑还为纪念碑亲写了铭文。</p><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红军右路军来到班佑,我父亲编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红军在长征路上开了很多次会议,以纠正各种错误思想,研究战略战术,制定作战方案…</p><p class="ql-block">巴西会议旧址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东32公里的巴西乡。会址原为喇嘛教寺院班佑寺,现仅存残墙。毛尔盖会议后,中央率右路军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p><p class="ql-block">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在巴西会议之前还有过许多次会议,比如,芦花会议(今黑水县)1935.7.21召开。</p> <p class="ql-block">沙窝会议(今血洛)1935.8.4召开。</p> <p class="ql-block">卓木碉会议</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若布洛寺老大殿,召开了分裂党和红军的“卓木碉会议”。会上张公然打出叛党旗帜,另立所谓“中央”,自命为“主席”,并向党中央发出电文,叫嚣取消党中央。对此,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1月17日,中央电示张国焘不得冒用“中央”名义。1936年1月22日中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另立第二中央的决定》,指出,“张国焘这种成立第二党中央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中国革命。”</p> <p class="ql-block">当年房东的第四代子孙在看守着会议旧址。当年的地基已被雨水河水冲击的低了很多,但是老房子依然被保留着而“高高”在上。</p><p class="ql-block">守房人给我留了电话、地址,我们离开了沙窝奔向松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红军长征总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4年6月24日,我们姐弟长征支队参观了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园及纪念馆,在耸立于元宝山顶的主碑(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下留影后,前往期盼中的大草原。 主碑背靠雪山,面向草地,气势恢宏,当夕阳西下时,金光四射,尤为壮观,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这是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共同建设的。</span></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4日,我们姐弟长征支队参观了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及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建设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因为四川在红军长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红军在这里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面临的环境艰险,进行的斗争卓绝,创造的业绩多,付出的牺牲也大。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四川建立一座纪念红军长征的“总碑”。</p><p class="ql-block">1985年,受党中央、中央军委委托,成都军区党委和四川省委负责建碑工作。</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纪念碑选址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形似金字塔的元宝山,山势突兀,地势开阔,红军长征通过的亚克夏山,走过的水草地,著名的包座战斗,以及长征史上重要的毛尔盖会议、巴西会议会址,都距此不远。在此建碑,确实是最理想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爬上主碑非常非常吃力,因为路不熟,可能是走了一条近路,却没想到是很陡很难走。喘的上气不接下气,走几步,停一停,喘喘气。喘的时间比走的时间还长。支撑我们的力量是一定要到达山顶的长征主碑,它代表着全国所有各地长征纪念地的总标志。不到主碑,决不能罢休!我们真正是“爬”上去的。</p><p class="ql-block">下来时,发现并走了新修的另一条相对平坦点的路,好走多了。如果还是走来时的那条路,怕是真的就要滚着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山下是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p> <p>红军是宣言书</p><p>红军是宣传队</p><p>红军是播种机</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纪念碑总碑铭文</p> <p>红军长征纪念馆</p> <p>红军精神,永放光芒!</p> <p>一路的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来到松潘县城,茶马古道、文成公主都有古迹在这里。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的重重一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就是松潘古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古城保护的很好,我父亲当年就是在这一带参加了红军的,我们踏上了父亲的足迹,不由得想起他,想起他经常说到的:“糍粑很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古羌神韵,岷江风光!</p> <p class="ql-block">几年后,我又来到我们重走长征路时住过的小旅馆,远处的雪山依旧。不禁回忆起,我们一路走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于6月24日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时任国民党“游击司令”的索观瀛亲率土兵200余人进行阻击。土兵枪法很准,将宣传民族政策的通司(翻译)打死,红军被迫还击,土兵节节败退。从梦笔山到卓克基有近100里的路程。土兵败退到官寨,索下令凭借其坚固的攻防设施进行顽抗。深夜,红六团为联络后续部队向天空发射数颗五光十色的信号弹。此时正值马尔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药枪因受潮而无法使用。土兵以为红军会施“法术”,吓得惊慌弃寨,仓皇而逃。</p><p class="ql-block">这样红军就占领了土司官寨。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于当日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治。</p> <p class="ql-block">1935年7月,中央政治局在卓克基的西索召开了会议,毛泽东主席及中央红军机关进入卓克基在官寨中停留一周,当地的藏族同胞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节衣缩食,支援红军粮食100万斤及各类物资。</p><p class="ql-block">(上图为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土司官寨,亦称土司署或土司官邸,为土司管辖境内的政治中心,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清代,官寨座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其布局仿汉式四合院结构,北部正屋为假六层,东西厢房为五层,中为天井,共有大小房间63间。站在天井的坝子上,仰望每一面楼层,生出一种威严阴森的感觉!</p> <p>山寨内,楼体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卓克基土司官寨里的红军将领旧居。</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也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泽东等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并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联系到《三国演义》对郿坞的描述时,毛泽东曾击股而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p> <p>卓克基官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末最后一个土司的居所,在嘉绒藏族的历史发展上有重要的意义。卓克基官寨将藏汉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北面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经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p> <p class="ql-block">寨子边上的风雨桥。</p> <p>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新修的吊桥。</p> <p class="ql-block">在建中的纪念馆广场前,有几棵高大的杨树挂着红军树的牌子。</p><p class="ql-block">据传说,当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几人的拴马桩仍在,已并排长成了几棵参天大树。大树旁边,一座非常简朴的红军驿站,仍在显示当年粮食的绝对重要性。卓克基会议,决定了中国命运的走向,这一土司官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p> <p>土司官寨所在的西索村。</p> <p class="ql-block">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如今也值得游人赞叹!</p> <p>六字真言</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镇历史文化悠久,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最具嘉绒藏族文化底蕴的村落、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索民居。还有梭磨河峡谷自然风景区,红军翻越的第二座雪山——梦笔山,高原圣境——雪马山、麦朵措,宗教文化圣地——察柯寺、毗卢遮那圣窟等。</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在建中的纪念馆内,“红军不怕远征难”铜雕像。因为工程正在收尾,馆内没有游客与工作人员,我们是先睹为快了。</p> <p class="ql-block">还没有完工的红军群雕像,已经有人给毛主席献上了哈达,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过来,长了无数知识。红军时期的一些重要机构,我们从未听说过。</p><p class="ql-block">格勒得沙共和国(1935年11月8日-1936年7月),是一个位于中国四川西部,存在时间短暂的苏维埃政权。格勒得沙是嘉绒藏语的译音,意藏族人民。首都位于绥靖(今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城)。1936年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北上陕甘,格勒得沙共和国革命根据地内的机关和革命武装随主力红军撤出,参加长征北上,格勒得沙共和国的历史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格勒得沙共和国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是一个由长征途中的红四方面军协助成立的藏族政权。</p> <p class="ql-block">西北联邦政府旧址所在的老街巷里,有政府机构、邮局、药店、商店、学校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一座巷子里的小桥,现在叫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来到金川县金川路老街(红军街),我们决定“宿营”。街上的路有些泥泞,刚下过雨。来回走了两趟,还在犹豫时,一位姑娘跳了出来:“你们找老红军吗?我知道哪里有。”于是,我们住进了她家的小旅馆。哇,爬上了窄窄的楼梯,居然是漂亮简洁干净的小房间。空调、wifi、卫生间一应俱全。顾不得疲劳,赶快把一堆脏衣服洗了,拉起自带的绳子,晾在暖风吹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帮我们烧一锅稀饭就行,稀饭竟是我们一路最渴望的美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与房东共进晚餐的聊天中,我们竟发现了她家老爷子的身份——成都军区第一任藏民团团长。</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图左为藏民团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怎么这么巧!</span>我们住宿的小旅馆房东,她的老父亲居然是熟知藏民独立师的老革命。他也是藏族人,解放初参加革命,从壤塘武装部部长的位置上退休。他还把他的《雪山雄鹰 藏民团》一书赠与我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晚上安静下来,听到河水咆哮的声音。拉开窗帘往外一看,乖乖,南面悬空的房间下面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期待的是“雪山草地”中的草地,我们憧憬着看到它后,我们会怎样走进它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红原——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路标牌上出现了我们的遐想、我们的心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来到红军走过的草地——红原大草原。红原县在1960年建县,”红原”是周恩来总理起的名字,寓意‘’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沼泽泥潭、魔鬼般的杀人之地吗?</p><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绿茵如毯、空气新鲜、车来车往、羊群牛群遍野,仙气仙境晃了我们的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尽管是六月份的季节了,草地气温却极低(年平均气温0℃),冻的手指无法操作相机。当年,红军走过沼泽地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而今,满地的鲜花盛开,让人惊诧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地球变暖水分蒸发沼泽地逐年干燥起来,才形成了如今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红原大草原上的花朵五颜六色无数个品种,牦牛们尽情享受着纯净的花草作为食料。红原县为此新建了牦牛奶粉厂——我也为他们发布过广告,希望红原县人民能更快富裕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牦牛们,大摇大摆的走在公路上,所有的车辆都要给它们让路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白牦牛,白色的长毛飘飘欲仙,在雾气中宛如神牛。</p><p class="ql-block">几年后,我又到了藏区,终于与白牦牛合了影。</p> <p class="ql-block">当地牧民说:他家有300头牦牛,每头价值一万元。房子(三层楼加院子)建好后,国家补贴4万元。</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昔日草地、今天的红原大草原开满了鲜花!这鲜花,告慰着八十多年前走过这里的红军战士,也提醒着人们鲜花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红原草地是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红原草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草地,是革命历史上最壮烈的一笔,谁也不能忘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长征路上的花海》,曾被齐鲁网网站刊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说到鲜花,最难忘的是包座。</span></p> <p class="ql-block">包座沟</p><p class="ql-block">包座战役遗址位于若尔盖县求吉乡和包座乡交界处,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6公里。分上、下包座,多为高坡、森林地带,扼松(潘)甘(肃)故道要冲。遗址现存有国民党军修筑的地堡、战场及国民党军指挥部达戒寺。1935-8-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发动包座战役,经过一天一夜的英勇奋战,歼敌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缴获大量的枪枝弹药和物资,取得重大胜利,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得以实现。此处,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包座战役庆功会会场遗址</p> <p>包座战役上包座主战场遗址</p> <p>包座战役达金寺战斗遗址</p> <p>包座战役牙弄路口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发动包座战役,歼敌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计划得以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包座的花海简直漂亮极了,至今不能忘怀。品种多,植株密,算得上奇花异草人间仙境,是现今人造的任何景区所不能比拟的繁花似锦!</span></p> <p class="ql-block">无衣无食、疲惫不堪、寡不如敌的红军居然一战战打下来,全都是胜利!</p><p class="ql-block">望着眼前怒放的大片的野花,不禁一遍遍想起那句歌词:“英雄的生命开鲜花”!</p> <p class="ql-block">巴西会议(阿西牙弄紧急会议)会址及周恩来旧居。</p> <p>巴西会议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南方8省历经征战,其行军路线首次汇聚于求吉钦多。</p><p class="ql-block">求吉甲基毛泽东旧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求吉会议旧址,红军走后,莫名的一场大火把建筑都烧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来到了著名的腊子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腊子口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上空无一人,由于在建中尚未开放人少车少,让我们痛快地演了一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人问,那旗是怎么弄得?我回答:“傻瓜,是风、是很大很大的风……”是啊,是革命的风,尽情展示着红色的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斗是指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四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战役打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腊子口在迭部县东北,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实如其名,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险腊子口”是举世闻名的腊子口战役纪念地。</span></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是天堑,易守难攻。如今,山体上还留有许多弹洞。</p><p class="ql-block">战士云贵川就是从悬崖峭壁顶上下到碉堡处(左下角)炸掉了碉堡,红军大部队才得以前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腊子口战役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腊子口战斗是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以夺取要隘为目标的进攻战斗。在战法运用方面,红军采取了奇正结合的方法,选择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克服天然障碍,达成了战斗突然性。腊子口的夺取,为党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哈达铺,哈达铺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一个小镇,1935年9月,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后到达哈达铺,红军在这里得到了粮食、药品和兵源补充,因此哈达铺被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p><p class="ql-block">哈达铺,这个本来不出名的小镇,但经历了1935年9月20日那个阳光和煦的秋日,便闻名世界。</p><p class="ql-block"> 那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红军街邮政代办所发现的《大公报》等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上、下街长约1200多米,是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经走过的一条街,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原貌保存最好的街道。所以,哈达铺这条街又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在宕昌县西北角,有一块神奇的热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民风淳朴。早在八十多年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毛主席在这里做出了“到陕北去”的战略决策。如今,它的名字比其所在地陇南、宕昌还要响亮。它,就是哈达铺。</p><p class="ql-block">哈达铺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国道212线纵贯全镇,距县城37公里。哈达铺自古就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冲。三国时为“阴平古道”,明朝在此设铺,“哈达铺”的名字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途中,曾两次到哈达铺,在这里制定了挥师北上的伟大战略决策,被誉为长征“里程碑”、“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离哈达铺不远,来到岷州会议纪念馆就是当年的会议旧址,小小的很简陋。门口堆着建筑材料,修缮加固是我们一路见到的常态化操作。有条件的地方,正规的纪念馆鹤立鸡群,都是当地最显眼的建筑,真真要为他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各单位的指挥部旧址,处处都有。不起眼的小房子,运筹帷幄着辉煌的改天换地的伟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甘肃会宁红军会师地</p><p class="ql-block">我们经过21天,行程1万多公里,终于在七月一日党的生日那天到达了会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 六千多里。</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历史的壮举,人类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与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会师门</p> <h3><font color="#010101">纪念馆及雕塑</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终于,到达了长征会师地——甘肃会宁。我们行程达一万多公里,历时二十一天。我们姐弟三人无一人高原反应,无一人掉队,大家都挺过了血压骤高的那几天。我们以红军为榜样,克服各种困难,没有辜负各媒体及全国网友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为自己喝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记得,通江县王坪村那个‘’根据地小饭店‘’吗?南墙上,是”根据地”几个字,它是我们第一个征程印章的加盖处。我们永远记得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王坪村川陕红军烈士陵园“根据地”小饭店开始,我们每到一处都力争纪念馆、当地基层组织或邮局为我们的《征程记录帛》盖上一个章。用以记录下红军的足迹,记录下我们的脚印,记录下历史的硝烟味,记录下那永不褪却的红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00多个印章,那是怎样的决心,那是怎样的艰苦,那是怎样信心,我们为自己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旗记录帛上“重走长征路”几个字,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毛氏书童”王文祥题写的。感谢他对我们的信任与鼓励,致敬!</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处,百姓们都热情的为我们带路、给我们讲解,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慷慨的赠我们各种资料,都使我们受益匪浅、坚持不懈有了动力。</p> <p class="ql-block">之后,不少媒体报道了我们的行程。其中有几大网站(含中宣部《半月谈》、中红网等等)与九大省级刊物全力宣传,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河南《老人春秋》</p> <p class="ql-block">山东《老干部之家》</p> <p class="ql-block">之后,又有到达茨日那的长征队伍,发现了我们留在毛泽东主席旧居的记录帛(右上白色),拍照发来,我们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我们撰写的《重走长征路》(套书五本)在各大购物网站(京东、亚马逊、当当)有售,205万字4600幅图片,全部长征线路(红一、红二、红四、红二十五军)的重走记录均已售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的病痛,一路的疲惫,一路的感动,一路的泪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征精神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全文完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回到家,我在沙发上躺了一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二年(2015.03),我们姐弟三人重走了新四军军部线路,那是我们的父母亲当年的革命轨迹……此行,我也有美篇记录,曾被著名大网站凤凰网转发(关注我的美篇,你可以查看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重走长征路》,你会看到《姐弟长征支队》重走长征路和重走新四军军部线路的全部日志。带领你,领略革命先辈的艰难卓越的战斗历程,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谢谢!</span></p> <p class="ql-block">旭日晓虹(田晓虹)名片</p><p class="ql-block">1.百度:搜索《旭日晓虹作品》 专栏</p><p class="ql-block">2.QQ浏览器:搜索《旭日晓虹作品》 专栏</p><p class="ql-block">3.美篇:310201 旭日晓虹</p><p class="ql-block">4.小影:ID:2012225 旭日晓虹</p><p class="ql-block">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