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前一次有预谋的长途旅行

慕云天

<h3> 由于头一年四月去桂林,尝到了旅游的乐趣,回来以后便策划第二年的旅行。积攒了一年的工资,到了1985年4月准备出行的时候,单位请假成了主要障碍,为了能够出去玩,只好辞职。这样,出行日期就拖到了4月下旬。辞职第二天去朝天门买了船票……三峡,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h3><h3> 1985年4月28日,非常早的吃过早饭,一个人背上行囊出了家门,去1公里外的天星桥坐车到朝天门。记得当时天已经大亮,在公路上刚走几步,一辆大卡车停我身边,司机探出头问向阳隧道怎么走?我急中生智,说我也要去那边。司机也很慷慨,叫我上了卡车。这一路过去,有10多公里,节约两毛钱车费,还得到近半个小时的充裕时间。出门就有这么好的运气,这趟旅行使我宽心许多。计划中的半个多月行程,加上包里花了100多元新买的相机,几天来都是忐忑的心。</h3><div><br></div><h3> </h3> <h3> 我在牛角沱告别了好心的司机,走了一小段路,在上清寺坐上了去朝天门的401路电车。电车一贯是最慢的现代交通工具,拖拖拉拉差不多半个小时才到朝天门,还好搭车节约了时间,否则,上船的过程就有点惊险了。30年虽然可以说弹指一挥间,但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如果要我真回忆,肯定忘记是几号码头上的船了,还好保存了船票,也由此想起自己是快步走下三号码头上了江渝10号轮。</h3><div>照片是夔门。</div> <h3> 上船在走道上交出船票,换了牌,就去了最底层的五等舱位。放好行李,差不多就是8点钟的开船时间了,十多张床的舱里,已经站满了人。 </h3><h3><br></h3> <h3>这里还找到一封在武汉写的家书,信里说:“我于28日上午7点半到达朝天门码头,7点50分排队上了船,服务员把我安排在两个英国人的对面,睡中层,并靠着船舱门,而门被锁上了,这下就安全多了。” </h3><h3>照片为神女峰</h3> <h3> 这次出去已经有了新买的相机, 华云(华蓥)135相机,四川红光的试制产品,现在都还可以使用,军工出品就是不错。这样,就可以照一些风景照片了。那个时候的胶卷好像是2.50元一个。彩色胶卷是20元一个,相当于普通工人半月工资,我在上海的时候买了一个,奢侈了一把。</h3> <h3>找到一封5月2日写的家书,信里说:</h3><div>“江渝10号轮很不错,每天上午、下午及晚上都要放电视录像,三毛钱一场,我看过三场。船上每天还举行二小时舞会,当然这就与我无关了。船上的饮食还便宜,一天不超过二元。……船于28日晚8点在万县码头靠岸,29日凌晨二点起航。靠岸后,我就与大学生一起上了码头,随后交了两张明信片,买了九个鸡蛋一块钱(应该是熟的吧)。这里的竹席可以叠成一小块,竹椅只有十七八元一对。船于29日上午7时到了奉节,这样就进入了美丽的三峡,我看见了神女峰。</div> <h3>30日下午4点正,船靠上武汉码头。武汉的旅馆太难找了,花了1个小时,才在一小巷里找到小旅馆住下,1.30元的房费,环境可想而知,明日一定要另找。</h3> <h3>可是到了5月1日,我出小巷时走错了路,来到了江汉大桥,干脆就先逛风景吧。我沿路到了龟山(向警予烈士墓)、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及蛇山、武昌起义纪念馆。</h3> <h3>当时我去那里的时候,黄鹤楼正在重修,两三个月以后将跟游客见面。说到黄鹤楼,我要引用一点网络上的文字。图片为现在的牌匾。</h3> <h3>“当初在黄鹤楼主楼东门的一块匾“浪下三吴”,是请吴丈蜀先生写的,挂了三个月左右,临到举行落成典礼前一个来月,市里主管该项工程的副市长王杰到工地做最后检查,当他看到吴老写的匾时,认为写得太差,像小孩写的,不能用,命工地负责人把匾取下来另找人写。于是这块匾就根本没有让真正的游客看到,更冤。吴老听说此事也是心里愤愤然,在多个场所都讲到这件往事。听说后来王杰下来后,吴老还在《长江日报》上就此事写了篇文章,不点名批评了王杰。”(转陈金贴)</h3><h3> 这可能是唯一保存下来的黄鹤楼“浪下三吴”牌匾照片</h3> <h3>我于下午2时回到汉口,待这时去找大旅社,又是处处客满。无奈,只好再委屈一夜了。</h3> <h3>下午4点钟,我去码头购了明晚(5月2日)10点去九江(庐山)的船票,四等舱,4.90元。九个小时可到,也就是5月3日上午7点到九江。”</h3> <h3> 5月2日10点去九江(庐山)的船票,四等舱,4.90元,票面价是4.80元,估计还有1毛附加费。5月3日上午7点到了九江,然后住进浔江旅社,票面只有1元,好便宜,估计是轮船公司联营旅社。放好行李,便去买了第二天晚上去南京的船票。随后就是逛九江城,很快找到上庐山的车站,还买了来回车票4元钱。这次在九江停留主要是冲着庐山去的,附近景点就只去了个烟水亭,没有去白鹿洞书院是个遗憾。</h3> <h3>5月4日起了个大早,发车时间预计是6点15分。记得这天阳光明媚,太阳已经有些晒人了。公交客车开到大门口,全体都有下车去买了门票,门票是1元5角,现在听说是138元。有了门票,汽车径直把我们送到山上的牯岭镇停车场。九江到庐山牯岭镇三十多公里,整个车程差不多就一个小时,到了庐山还很早的感觉。我跟同车的两个小青年结伙,这样,就有了一些自己的照片。</h3> <h3>那个时候胆子肯定大些,跑那么远,也不怕陌生同伴把相机给拿跑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h3> <h3>古钟下那位小女子,是跟她父亲一道来爬山的,几次路遇,就是没得缘分。天生一个仙人洞,可惜我半仙都不是。</h3> <h3> 舍身崖换个角度,看起就是不一样,平台大了许多。我们中午吃的是自己带的干粮,午饭以后继续逛到下午3点多钟,才回到牯岭镇上休息。大概是4点钟吧,坐车回了九江城。</h3> <h3>3号一早去买4日晚上到南京的船票,竟然只有散席了,失望中旁边有人说,船上可以租席子。我想九江不好玩,不用多呆一天吧,这个天,在甲板上躺着也不赖,况且散席还可以节约开支,于是就买了散席船票。九江港务局估计是缺油,船票上的油墨太淡,现在看起没有上船时间,只记得大概是晚上9点左右上的船,然后租了席子,就提着行李拖着席子在甲板上闲逛。当时九江到南京主要是水道,现在听说九江到南京的客运2003年就停运了,真是变化大呀。我是 什么时间到的南京呢,虽然是快船估计也是快中午了吧,只记得没有在船上吃午饭。 </h3> <h3>下了船,我就直奔国民党国民政府旧址,当时是江苏省政府。不知道是自己不敢去问门岗,还是真进不去,反正只是在门口照了张像。然后是找旅社,在珠江路的大纱巷旅社住了下来,1.40元,多便宜的。</h3> <h3>南京已经是大城市了,1.40元的集体旅社,不能忍受,第二天立马换了家国营旅馆,2.20元,还不错。可惜油墨还是不行,旅馆名称没有了。</h3> <h3>6日,吃过早饭就直奔中山陵。参观完中山陵出来,在路上认识了一位淮北矿务局的朋友,姓高。我们以后通信长达十余年。</h3> <h3>然后跟高朋友一起去了明孝陵。明孝陵的门票是多少,忘记了,估计要两毛钱吧,当时这个门票叫管理券,有点意思。</h3> <h3> 明孝陵旁边不远是廖仲恺的墓,免费参观。</h3> <h3> 参观完廖仲恺墓,我要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就跟高友留了通讯方式。记得我是把那张合影寄给他了的。</h3> <h3>买好火车票,下午去了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h3> <h3>这7两粮票是在南京跟苏州两地没有用完留下来的。</h3> <h3>南京到苏州不远,5个小时就到了。经过无锡的时候,列车广播里说为什么叫无锡呢,就是因为这里的锡被开采完了,这个广播印象深刻,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还记得大家都伸出头去打望无锡。到苏州已经是5月7日下午2点,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去买到上海的火车票。</h3> <h3> 到苏州时间比较合适,直接找到了一家满意的旅社,国营的江南旅社,2元钱。</h3> <h3> 收拾停当,已近下午3点,看了看地图决定直接去闻名天下的虎丘,虎丘塔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上去了。虎丘游览完毕见时间还有点点,就顺便把留园也观赏了。</h3> <h3> 5月8日一早去了北寺塔、拙政园跟狮子林。著名的寒山寺没有去,留个遗憾。</h3> <h3> 上午简单跑了几个园子,看过就看过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只是门票都不贵,一般是1毛跟2毛钱。午饭以后就去了火车站,当天下午4点多钟到了上海。</h3> <h3>苏州到上海真的很近,当时火车就两个多小时,我到上海还不到5点钟。旅馆依然不好找,只好找了一个街道的小旅馆,直接开了两天的房间,很简陋的环境一天两元还真不便宜,有大上海的感觉。</h3> <h3>第二天一早就去逛南京路,在最大的百货公司下狠手买了一个彩色胶卷,20元。然后走去向往已久的外滩公园,在那里呆到晚上。到了大城市,胆子忽然变小了,竟然在外滩公园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只有这么一张风景照(自己相机里出来的第一张彩色照片)。</h3> <h3>5月10日没有具体安排,就去附近的虹口公园,瞻仰了鲁迅先生墓。中途遇到仨上海时髦女青年,要求搭伴拍照,这个主意不错。头一年在桂林独秀峰,主要是语言不通才没有搭理那几位香港女孩。</h3> <h3>身后那位有领带女孩就是其中之一,仨人专门带了一些衣服来拍照,相机有没有我这个好,忘记了。不过,看架势也应该是彩色胶卷。</h3> <h3>去杭州的火车票是11日早上6点多的,只好在火车站旁边找了一家旅社,1.40元。奇怪的是,现在那火车票显示的日期怎么看都是10号,明天你们看嘛。</h3> <h3> 上海其实只是路过,杭州才是真正想去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我是11号一早离开上海的,这张火车票怎么看都像是5月10日。</h3> <h3>上海到杭州的特快火车,当时是国内跑得最快的火车,不到12点就拢了终点站。买好12日晚离开杭州的火车票,找到旅馆安顿下来才出去吃午饭。</h3> <h3>吃过午饭,自然就去逛西湖了。首先去的是六和塔,这个景点稍微远一些,计划用一个下午慢慢游览,第二天一个整天走西湖。</h3> <h3>12日吃过早饭,去旅馆服务台结账离开旅社,背着行囊走路去了西湖,在路上买了中午的路餐,好像就是一个大面包吧。当时的行李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大号的人造革斜挎包,记得那包还白颜色居多,随地不敢乱放。我这次出行身上穿了一件非常耐脏的工作服,裤子是牛仔裤,脚下是皮凉鞋,衣服跟裤子都是没打算换洗的,只是带了内裤跟一件背心,一件“网眼衬衫”。后来基本上穿不着工作服了,在上海买了一件花格子衬衣,多少钱忘记了。</h3> <h3>记得是从市政府的那条主干道走到西湖边的,看着地图,决定先去三潭印月。我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游船码头,买了一元游览船票,去了小岛。当时上岛没有花钱,现在船票加上岛票是45元。</h3> <h3>这就是在小岛上照的照片,背后的三座瓶型石塔据说是苏轼大学士疏浚西湖时所建。离开小岛回到湖边,继续前行,就是花港观鱼。</h3> <h3>再走就是没有名字的湖边了。</h3> <h3>继续前行,肚子饿了,就坐在这里吃了面包。这些照片基本上都是自拍的。</h3> <h3>吃过面包,就算是下午了。慢慢步行去参观岳王庙,然后是孤山的西泠印社。</h3> <h3>最后就是宝石山(保叔塔)。</h3><h3>火车是晚上7点多的,我在山上待到5点才离开。 </h3> <h3> 这件衬衫就是在上海买的。</h3> <h3>12日晚上7点10分火车正点开出,第二天上午11点到南昌。为图方便选择住在火车站旅社,1.50元,环境一般。吃过午饭,去售票处买了14日早晨5点10分开往长沙的火车票。</h3> <h3> 出来半个月,已经有些疲惫,在南昌只去火车站附近逛了一下,连南昌起义纪念馆都没有去。</h3> <h3>14日晚上9点,火车准时到了长沙。现在是归心似箭,再次直接住在了火车站旅社。长沙当天下雨,完全没有出去玩。还好,两年以后去广州路过长沙,很有兴趣地玩了两天。 </h3> <h3> 15日上午11点13分的火车从长沙开出,到了贵阳是16日的10点,全程运行时间23个小时,票价17元,好贵的感觉。虽然是第二次出远门,依然不知道买通票签字,花了些冤枉钱。贵阳到重庆晚上有火车,直接就买了当天的火车票,没有找旅馆。贵阳在头一年去桂林,来回都路过,并且住了一晚上,这次就不想再呆了。吃过午饭,为了打发半天时间,连续看了两场录像,记得都是香港武打片。第一场录像是下午1点,票的时间是手写的,会不会涉嫌贪污呢。</h3> <h3>贵阳到重庆,晚上的火车开得比较快,加上不少是下坡路,竟然提前一个多小时到了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我出站才5点钟,时间太早,只有慢慢走路到牛角沱坐219路车回家。这次长途旅行,时间长达二十天,花费超过250元,途中没有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丢过任何东西,彩色照片可见的有二十多张,还算是圆满吧。</h3> <h3>这是那几年旅行开销统计,以后有时间会慢慢整理上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