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白龙庙处的冰臼

和平…勘察

<h3>我国已发现的冰臼群全部位于花岗岩或其他大山岩中,只有白龙庙淇河段冰臼群发育在下奥陶统白云岩中</h3>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冰川时代这些冰臼上面1.5公里的高度都是级厚的冰层,只有这样的大落差才可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冰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龙庙,有古戏台古村落,有山清水秀自然景观,还有地质遗迹,还有动人的民间故事!</p> <p><b style="color: rgb(192, 0, 0);">淇河冰臼群是距今200万年至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遗迹</b></p> <p class="ql-block">冰臼</p><p class="ql-block">是全国最大的冰臼群</p> <p><b style="color: rgb(192, 0, 0);">淇河冰臼群的冰臼直径1米以上的有41处,1米以下的有1000余处,深度从0.5米到5米不等</b></p> <h3>白龙庙</h3> <p class="ql-block">鹤壁淇河有两处三百多万年前的石臼群,一处在白龙庙处,一处在贺家村附近。</p> <h3>在淇河河床中央发现的大片多种形状的岩石洞穴,正式被国家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确认为冰臼,是距今2百万~3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遗迹。其分布面积达6400余平方米,系我国首次在灰岩中发现的冰臼群。</h3> <h3>岩石洞穴,它们呈不规则形状分布,圆形、近圆形、椭圆、花瓣形,大小不一、深浅有异。经工作人员勘察,这些冰臼直径在1米以上的有41处,1米以下的有千余处,深度从半米到5米不等。有的造型奇特,臼中连臼,看起来十分壮观(如图)。我国冰臼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韩同林教授说,目前发现的冰臼群,因形成过程特殊,大多发育于花岗岩不易受侵蚀的岩石中,而灰岩不耐侵蚀,形成冰臼的难度极大。而淇河冰臼群则发育在灰岩基岩岩石之中,在我国是首次发现。</h3> <h3>对研究该地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和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材料。</h3><h3>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quot;冰臼&quot;。<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