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和宇宙战舰---“三体”读后感想

胡粥

<h3>先介绍书中一个重要背景情节:另一个宇宙文明(三体文明)发现了太阳系文明后,立刻出动了千艘宇宙战船奔袭地球,但以那个文明在当时的科技程度所能达到的战舰航速,到达地球需要400年左右。虽然当时地球文明比"三体文明"落后很多,不堪一击,但地球正处在技术爆炸前期,四个世纪后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可能已经可以轻易摧毁这些"古代"来的战舰(虽然三体的母星文明也会更先进,但帮不了这些四百年前出发的战舰)。 三体文明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以光速发射了一些微观粒子先行到达地球,干扰地球上所有用来基础物理研究的高速对撞机等,锁死了人类对宇宙物理规律的研究,科技进步只能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精化细化,永远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比如不可能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战舰。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保障。地球文明观察到了遥远星系奔向太阳系的战舰群,也发现了基础研究被锁死的困境,咋办呢,,,? </h3><h3><br /></h3><h3>我对这本书的一个评价是"历史,现实,未来(至少是可能性极大的一种未来)都在里面"。 </h3><h3><br /></h3><h3>联系历史,<u>不由感慨中国这三、五千年的文明(有年头就是任性,随口就上下浮动两千年)积攒的似乎基本是故纸一堆(</u>摘自水宁博客)。如果咱先祖里的高尚人士不是整日浸淫于吟诗作画、舞文弄墨,沉迷于鼻烟壶、象牙雕,弄计于勾心斗角,驭人愚民,而是好奇关心下地球是否围着太阳转,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而不是飞上天,大概也不能让"日不落帝国"的称谓花落旁家。</h3><h3><br /></h3><h3>现实中,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投入和成果最多的美国是各种技术飞跃的领导者。日本则是现有理论上的技术精化细化的典型代表,只会是跟随者。而中国呢,科学研究的巨大投入有多少去了基础研究?拿到研究经费的科学家们有多少真正沉下心来做研究,而不是去做商人做政客?最近那个很火的视频,"中国科学院院士问懵柴静",大众一面倒支持那个伶牙俐齿的院士。其实柴静有个很深刻的问题:"您作为一个科学家,不好好做研究,热衷于政治,合适吗?" </h3><h3><br /></h3><h3>照此下去,未来还需要预测吗?</h3><h3><br /></h3><h3>"三体"小说里:当人类文明经过两个世纪努力,终于在现有已知理论基础上把技术发展到极致,造出了两千艘达到15%光速的宇宙战舰。当人类信心满满准备一举摧毁几个世纪前出发的"三体文明"的宇宙舰队时,却发现情况变了,要面对的是掌握了对人类来说"神一样科技水平"的敌人,,,敌人的第二舰队群从母星出发了,光速舰队!这次不需要四百年了,将先于第一舰队群到达。</h3><h3><br /></h3><h3>在小说里,联合国和各国领导层在意识到现有科技水平下建造的有些武器和防御工程都是无效的,无法抵御来自遥远星系的光速舰队。但为了振奋人心,政治的需要,还是必须将这些大力宣传并继续下去。</h3><h3><br /></h3><h3>中国终于有能力自己建造航空母舰了!但这80多年前很多国家已经玩儿过的武器对中国有多大意义? 人家这80年都积累了啥?我觉得还是邓小平最有智慧:韬光养晦,不要出头,好好发展吧!至少一百年。</h3><h3><br /></h3><h3>PS:</h3><h3>在鸡年到来的除夕读完了刘慈欣的&quot;三体&quot;全集共三本。 奥巴马很推崇这本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评价是&quot;背景尺度宏大&quot;,&quot;读完后觉得自己和参众两院国会的争斗太渺小了&quot;。脸书CEO马克.扎克伯格也极力推荐。这本书2015年得了雨果奖。国际上引起这么大关注,这主要归功于英文翻译者刘宇昆的高超语言功底。我很少读科幻小说,以前读过的总是给我胡诌八扯的感觉。但&quot;三体&quot;是很棒的一本书,很!深!刻!善恶的界限随着宏观尺度极度增大和环境的变迁而模糊不清,甚至颠倒。人类文明和其他宇宙文明,很珍贵但又无意义。和地球上人类自己历史一样,先进的文明一旦发现了新大陆和落后文明,首先是征服和杀戮掠夺,去除威胁。所以,当人类文明充满好奇心去发现和希望接触宇宙其它文明时,万一来到太阳系门前的是,,,,。这本书值得读,历史,现实,未来(至少是可能性极大的一种未来)都在里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