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1月14日,我来到向往以久的俄贤岭。回来后,一直想写些文字,纪录下旅途的点点滴滴;却因工作的忙碌,迟迟未动笔。趁着过年的清闲,写点文字,留下印迹。</h3> <h3> 走进久违的青山绿水中才发觉,自己离自然已这么遥远。</h3> <h3> 看那山腰间云雾缭绕,恍如仙境,那烟云之中,是否有仙女翩翩起舞呢?</h3> <h3> 这个长得像树纹的石头,真是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h3> <h3> 这棵成90度角生长的枝桠,斜倚在旁边的大树上,带着眷恋似的撒娇,不忘生命的本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长着,诠释着生命独特的美丽。</h3> <h3> 被山环绕的潭水,清澈、碧绿,纯净得不似人间之水,掬一捧于手中,凉丝丝,沁入心脾。</h3> <h3> 徜徉其间,心也变得柔软了起来。把心灵也放飞出去,在青山绿水间遨翔吧。</h3> <h3> 天上的白云,是想和水比纯净么?</h3><h3> 在这样灵动的山水间,我们也变得简单了吧。</h3> <h3> 油画般的田园景致,是属于画家的。笨拙的文字,难以描摹它的精致;以我的笔力,还是不要破坏了独属于它的美吧。</h3> <h3> 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田野、小路,组合在一起,赏心悦目。</h3> <h3> 这份古朴与凝重,是适合用来躲避喧嚣,放牧心灵的。</h3> <h3> 弯弯的月牙形堤,绕水而建,当人的智慧与自然之景融合在一起时,带给我们的是深深地感动。</h3> <h3> 走进俄娘洞,一股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伸手不见五指,路面崎岖难行,依然挡不住我前行的决心。一把手电在手,踽踽而行,只为寻幽探秘,满足小小的好奇心。</h3> <h3> 为了拍下这美景,请数名同行途友用手电照射,方得摄下这经历了千万年的岁月才凝炼成的溶岩。</h3> <h3> 在洞中,见到了"水滴石穿"。任石头如何坚韧,遇上了虽柔软却不懈怠的水滴,不得不折服于坚持的力量。世间万物,若能持之以恒,定是能战胜许多不可能,水如是,人亦如是。</h3> <h3> 这样清亮却不见底的小井,藏在漆黑的洞中,给俄娘洞平添了一份风蕴。</h3> <h3> 该是怎样的经历,才能在洞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岩石相依相存,互为景致。</h3> <h3> 这样的石壁,也只存于人迹罕至的洞中;若在洞外,挂在壁上的小石子,早该剥落殆尽了罢。</h3> <h3> 如此多姿多彩的脱俗的岩石,总能吸引我们这些俗人去一探究竟,渴望和它们有亲密的接触。</h3> <h3> 走出俄娘洞,下山途中,居然遭遇了迷路。所幸前面下山的旅友返回寻我们,方得下山,兴致勃发地赶往下一站。</h3> <h3> 马不停蹄,我们又来到了小桂林。</h3> <h3> 远处层层叠叠的小山和波光潋滟地水面,构成了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因其极像广西的桂林山水,才有了"小桂林"的称誉。</h3> <h3> 水面上的芦苇,迎风摇曳,和远处的小山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情致。</h3> <h3> 水天一色,早已让人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人在何处?</h3> <h3> 这样的美景,总会让人停下匆匆地脚步,驻足凝望,让美景停驻心头。</h3> <h3> 置身这远离尘嚣、纯朴宁静的山水中,浮躁的心灵渐趋平和。</h3><h3> 是啊,不要总把自己困在钢筋混凝土中,不要把痛苦与烦恼壅塞于胸臆间,走出户外,拥抱自然,放牧心灵,与山川共舞,寻回初心,继续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