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回味 -- 逛龙潭庙会

美若黎明

<h3>今年的春节似乎比往年热闹得多,鸡年大吉的喜庆劲儿好似一把火蔓延到寒冷的欧洲大陆。大年三十的下午,伴着中央四台的春晚节目,微信上"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声浪此起彼伏,更有各种微信群中眼疾手快抢红包的欢乐激战场面。</h3><h3><br /></h3><h3>到底是异国他乡,刚到大年初二迎新春的气氛就几近烟消云散。在突然而至的冷清中,想起两年前回家过年时感受到的新年氛围和浓浓的年味儿,不禁有些怅然。遂翻出当时拍的照片和记录下的文字,重新整理而成一小篇春节的回味,借此抒发一番思乡之情。</h3> <h3>2015年二月,旅居海外数十年后我第一次回北京过春节,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h3> <h3>大年三十那天,北京的天空蓝得让人心醉,我和老爸一大早出门打车去大伯家拜年。诺大的首都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空城,从城西到城东一路上畅通无比,尤其是当车子疾行在宽阔的长安大街时,好似一马平川,那个感觉真叫一个爽啊!</h3> <h3>与大伯家仅隔一堵墙的龙潭湖,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玩儿的公园。早就听说龙潭湖每年举办的庙会颇有名气,从未见过庙会的我一直向往着也能去逛一次。善解人意的堂姐忙完午餐,安顿好几位老人,有些神秘地拿出两张门票,那正是我碎碎念的龙潭庙会的呀!欣喜之下,趁着老一辈们午休,我和堂姐飞快地出门奔向龙潭湖。</h3> <h3>一进庙会大门,就见满眼的红色,好一片喜庆气氛!</h3> <h3>我们的运气真好,因为是年三十,按习俗还不是逛庙会的时候,所以人很少。</h3> <h3>有趣的是我发现公园里的桃花居然已经盛开,惊讶之中定睛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桃树的枝头被人工插花,制造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真服了庙会举办者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h3> <h3>园子里唱戏的草台班子颇有新鲜感,就是听久了觉得太闹。</h3> <h3>著名的天桥老北京拉样片也让人驻足。</h3>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1><h3>国人以食为天,庙会里大多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有一些外地风味。</h3> <h3>因为刚刚吃了午饭出来的,虽然眼馋这些稀罕的东西胃里却没有地方,加上堂姐不断提醒小心吃坏肚子,只好过过眼瘾。</h3> <h3>不过最后我还是忍不住买了一个羊肉串,真是又嫩又香啊,让半个新疆人的我美美地享了一下口福。</h3> <h3>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片传统工艺品的摊位,我的眼前一亮,立刻拿出在德国逛圣诞市场的精神头,左挑右选为亲朋好友寻找新年礼物。</h3> <h3>给孩子找礼物真不容易,因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太不了解。挑来捡去给女儿找到了一个用云南孔雀毛制作的项链,羽毛的色泽光亮,做工也十分精致独特。 </h3> <h3> 第一次见到手工制作的老北京风车,感叹小的时候错过了多少有趣的玩意儿啊!当下给小侄子买了一个,只是不清楚电子时代的儿童对这些老式的东西还有多大兴趣?</h3> <h3>路过一个挂满小葫芦串的摊位,甚是喜爱,问摊主此物有何寓意,答曰葫芦既能带来好运,又可以挂在汽车里保平安,我心想这个太有意义了,遂买下一串"五福吉祥"打算送给一位多年的朋友,让它带去我心底里的祝福。</h3> <h3>逛完庙会我和堂姐继续沿着龙潭湖行走,寻找熟悉的景物。</h3> <h3>为堂姐留张倩影。</h3> <h3>中学时代我家住劲松的时候常去龙潭湖玩儿, 那时的公园不要门票,里面除了一汪湖水之外光秃秃的没什么东西,所以每次划船都是必须的节目。</h3> <h3>小时候我和亲爱的堂姐在龙潭湖上的合影。</h3> <h3>82年夏天为庆祝我考上清华大学,全家最后一次骑车来这里逛公园。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龙潭湖水依旧波光粼粼,只是荡起双桨的人已然遥远,恍惚间当年一家人在湖上荡舟的欢笑声又在耳边响起,不禁一阵唏嘘。</h3> <h3>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逛庙会,又是旧地重游,眺望着龙潭湖水,抚今追昔,真可谓百感交集。</h3> <h3>从庙会回来还在大伯家吃了团圆饺子,晚上才乘坐空得不可思议的地铁回到家中。坐在电视机前,有一搭没一搭地看春晚,在新年钟声里隔窗观赏大街上绚丽的烟花,四面八方的炮竹声一直响到深夜。这个大年三十过得既丰富多彩,又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我终于切切实实体会到什么叫有&quot;年味儿&quo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