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 倾注心血 拼搏奉献 永不忘怀

合家欢

<h3>在湖南省株洲市建设中路90号 有一个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与重工业配套的纺织单位 就是纺织工业部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按照顾夫妻关系政策从外地外单位调入了该厂 开始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工作 将青年壮年的时光都留在了这里 刚进厂时大门不是这样的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新建的大门 那时轻纺行业正是红火时候 所以当时是株洲市最漂亮 也最气派的大门 号称株洲第一门 </h3> <h3>进了大门 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高大的雪松树 当初种雪松树是因为我们厂产品商标图案品名为雪松 再看到的是一个圆圆的大水池 里面养着鱼 还有灯光设计 中间矗立着的一位手持木梭的纺织女工塑像 后面就是厂办公室大楼</h3> <h3>进入大门后往里走 道路的左边有一处园林亭院 由于呈现一道弯弯形 我们也称之为月亮湾 实际是我们厂产品展览室 里面布置展出个各个时期获奖的产品和奖状 隔间设有会客室 一般接待外宾用 听说现在销售部门专门用来接待客户了</h3> <h3>厂办公大楼 一楼进门就是接待室 左手边是设备处 绘图室(我进厂就在这里上班 担任设备技术员 不到二年) 晒图室 技术处(大办公室) 生产计划处 右手边是销售处(后来在这里上班 一直到离开工厂)和财务处 二楼中间是劳资处 左手边是厂长办 副厂长办 总工办 右手边是党委书记办 副书记办 组织部 三楼中间原来是科研所(二年多时间在这里工作 担任英语翻译)左边是档案室 右边是资料室 四楼全部是大会议室</h3> <h3>不用介绍 这一排是厂部小车车库</h3> <h3>这里是脱胶分厂的脱胶车间 档头是扎把间 从供应处仓库拖来的原麻先在这里扎把 再往里去浸酸 冲洗 煮炼 敲麻 脱水 烘干 给油 堆仓 遗憾的是后来我们厂按照华升集团要求把这个分厂撤销了 根据需要 车间给了织布分厂作为验布 修布 打包场地</h3> <h3>从脱胶分厂过来的精干麻运到这里 梳麻分厂 从这个门进去 开始进行开松 梳麻 初并 等工艺</h3> <h3>进了这张门就是纺纱分厂 梳麻分厂过来的麻条到这里再次梳理 并条 然后上粗纱机 再到细纱机 </h3> <h3>梳纺两个分厂的办公室 一楼是分厂配套功能室 往里去才是生产车间</h3> <h3>我们厂的空压机站 旁边是气温釆集百叶窗</h3> <h3>进去这个门 看到的是二台浆纱机 到了准备分厂 纺纱分厂来的纱 一部份打成筒纱 直接卖纱给客户 一部分挂在纱架上 通过整经机做成经纱轴盘 浆纱 穿筘 为织布做准备 还有一部份作纬纱用 这个地方曾经有供应全厂开水的开水房 同时给带饭职工蒸菜蒸饭 可惜现在没有了</h3> <h3>这是织布分厂办公室 别看门不大 进去后里有分厂厂长办公室 技术管理人员办公室</h3> <h3>这才是织布分厂的大门 准备分厂过来的经轴和纬纱在这里织成布 我刚进厂时都是有梭织机 噪音很大 后来慢慢逐渐换了剑杆织机 千人纱 万人布 纺织工人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纺成了纱织成了布</h3> <h3>短纺分厂 我们原先有个一分厂 在杨柳冲 是根据市政府决定收编的 但设备陈旧 人员素质 管理不便 最后还是撤了 重新建立了这个分厂 </h3> <h3>印染分厂 里面是车间 外面是分厂办公楼 我们印染分厂的烧毛漂白技术很棒 在全国有名</h3> <h3>我们厂与香港日本合资公司的办公室和车间 主要生产纯苎麻大圆机针织坯布 出口到日本 效益显著 职工福利待遇好 当时有职工笑称 还只有49%的资本主义就这么好呀…… 若干年后 合资期限到 再加上市场也不行了合资公司关门大吉了 瞧 墙上爬满了藤蔓 ……</h3> <h3>这是针织分厂 我们厂看到合资公司纯麻针织面料好销 就另外成立了这个分厂 </h3> <h3>机修分厂大门 我联系调来时 打算要求到这里 可是那时已经满员 倒是在设备处上班了 跟机修分厂打起了交道</h3> <h3>动力分厂 遗憾的是在我拍照时 两个锅炉都拆除了 只留下来这些配套设施厂房</h3> <h3>供应处油料仓库 厂领导考虑到深圳办事处有时接待厂里来人 怕伙食费不够用 特别批准一次提十斤茶油 作为补充 从这里提货 </h3> <h3>这是供销大楼 供应处与销售处的办公室 前身是供销科 扩大后 供应与销售分开 我进销售处时 办公室就在这里 供应处在一楼和二楼 我们销售处在三楼 四楼是间会议室 有一年年末 供应处在这里一起会餐 发生酒精炉意外 至今想起来后怕 从此牢记痛苦的教训 </h3> <h3>里面那间大房子是综合办公室 销售会计 统计 储运都在这里办公 右边那间小的是处长办公室 处长办公室对面的是业务员办公室 另外配上资料室 样品室 后来厂部办公室调整 便于销售与其它处室联系 我们销售处搬去厂部办公大楼的一楼 这栋楼全部给供应处 另外分几间给厂消防安全办</h3> <h3>这是供应处的原麻仓库 对面就是我们销售处的仓库 重点防火单位 逢年过节 都必须检查窗户 严防爆竹烟花飞入</h3> <h3>这是我们销售处的二号仓库 专门存放坯布 仓库四周种的含笑花树 到了花开季节 香飘四溢</h3> <h3>我们厂是典型纺织企业布局 中间是生产厂区 两头是生活区 往北是最早的生活区 大家习惯上称为一村 出了生产区北卫门 即俗称后卫门 就是我们厂医院 这是门诊部 一楼门诊科室 二楼手术治疗科室 我女儿就诞生在这里妇产科</h3> <h3>厂医院门诊部大门 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砌了红色墙砖 进去就是挂号室 往左拐进去是住院部</h3> <h3>厂幼儿园 这是后来新建的 原先的没有这么好 但是幼儿园不错 在全市都有名气 下午点心银丝卷非常好吃 我女儿的幼儿时期在这里度过 春暧花开的时候 他们幼师会带着小朋友们到厂大门口的风景亭院绿地上玩</h3> <h3>这就是有名的妈妈房 即女职工配偶不在我们厂 双方单位协商决定在女方分房 那么她生了孩子后 就分配一间这样的妈妈房给她 今后按条件调整升级住房 照片上的妈妈房已经被修缮刷新了</h3> <h3>妈妈房仅存在一村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其前后建起了标准三室二厅住房 把妈妈房夹在了中间 更显得其矮小 难怪有人苦诉 形似贫民窟</h3> <h3>还有没修缮的 已经破败不堪 更像贫民窟 我在调来麻纺厂之前 我女儿已经出世 所以我就住过妈妈房 仅仅一间约十五平米的面积 厂里在后面开张小门 然后搭一个小厨房 但藕煤无处可放 只好摆在床下 知道对身体不好 但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 厕所去公共厕所 据老职工说 他们刚开始 吃喝拉撒全在这一间房子内 更为艰苦</h3> <h3>这是独生子女楼 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当时许多人都非常渴望能拥有一套 厂里分配条件要求是双职工 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工作了多少多少年 如果是大专学历以上的 工龄放宽限制 本想凭着自己大专毕业 可以分配一套 没想到登记后复查说我的大专学历是冶金工业部内部承认 在纺织工业部企业不算 唉!直到现在 看见这栋楼心里还有一丝酸楚</h3> <h3>门球场 在厂长楼旁边 我看过退休的老干部玩 心里想老了退休后也到这里打门球 谁曾想 没到退休年龄就被破产重组给开了 真正退休了 关系又到了社区 望门球场兴叹吧</h3> <h3>厂招待所 客户来了住宿和餐饮都在这里 现在已经变为社会上的宾馆了</h3> <h3>厂围墙 当年跟大门一起建造的 根据市政府规划 拆除了很多 仅留下这一节节 作为留念吧</h3> <h3>厂俱乐部 跟我们的大门齐名 里面有大礼堂 开全厂职工大会 放电影 头前的大厅本来供观众休息或等候 后来见利用率不高 工会就改成了舞厅 早上跳晨舞 晚上也跳 一度热闹非凡 而现在也包给了社会上</h3> <h3>厂工会大楼:工会办公室 厂电视台 厂电影队 厂篮球队(女子篮球全市冠军) 厂卡拉OK厅(我们销售处曾经在里面举行过联谊活动) 等等 现在一概不存在了 变成了社会上的宾馆</h3> <h3>厂科研大楼 我们科研所从厂办公大楼搬到这里 担任着苎麻纺织科技杂志的编发 苎麻纺织印染行业标准制定 生物脱胶研发 苎麻脱胶连续一体机的研制 等等任务 随着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离退 技术人员的调离 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科研所逐渐解体 完成了历史使命 办公场所也像工会大楼一样 包给社会上作宾馆用了 多么特别的旋转楼梯 当年你是否踏着青春的步伐 吹着欢快的口哨上上下下? 而如今面对着墙壁水泥脱落 扶手锈迹斑斑 是否跟我一样感到痛心呢?</h3> <h3>厂教育培训大楼 厂教育处办公室 厂电大 职工培训教室 现在租给社会上办学机构 作为各种培训班的教室 倒末改初衷 我们工会科研教育大楼是一起建造的 相互连接起来的综合建筑群 职工们笑称四合院</h3> <h3>厂汽车队 拥有大客车和大货车 大客车是交通车 负责接送住在全市各区的运转班职工 在株洲市首开班车 是当时市里亮丽的风景线 大货车主要担负供应处和我们销售处的货物运输 如今也交到社会上 业务仍然与车有关</h3> <h3>厂职工食堂 由于单身职工数量的减少 食堂是最早进入市场经济中的 我们销售处一位职工的亲戚就租个店面开起了饭馆 生意红火 平平饭店 记得吗?由于路边方便停车 这条路成了饮食一条街</h3> <h3>我们厂前卫门 位于纺织路上 在供销大楼上班时必走 运转班班车 物资 产品 住二村的职工 都走这个门</h3> <h3>厂二村洗澡堂 这根水泥柱是用来支撑蒸汽管道 随着职工福利改革分配方式 公共福利减少了 这个公共澡堂也就撤销了 现在也是饭店</h3> <h3>后来建设的单身职工宿舍大楼的大门</h3> <h3>总共有八层楼 1-7为宿舍 8楼为家俱仓库</h3> <h3>原先的单身职工宿舍是什么样子呢? 就是这样子的 青砖砌的墙 三层楼 每个房间住四至五人 现在看上去陈旧了 却记录下许多年轻人的快乐时光</h3> <h3>这栋平房一般人猜不出什么用途 这是探亲房 已婚职工 如果配偶在外地 当事职工就可以申请居住 由所在单位证明 到房屋管理办批准拿钥匙 探亲假结束后归还钥匙 我在未调入厂里之前 曾经使用过一次</h3> <h3>厂区露天灯光球场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厂矿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每年市里都要组织篮球联赛 我们麻纺厂这个球场是赛点之一 现在空无一人啦 要是在那个年代 说不定这时有人在练球呢</h3> <h3>灯光球场也是我们厂的露天电影场 那个小房子就是放映室 我带着女儿在这里都看过几场电影 吃完晚饭 很早就拿把椅子来占位子 只要不下雨 肯定是个美好的夜晚</h3> <h3>灯光球场外墙 看台下面的空间充分利用 存放杂物</h3> <h3>我家从一村妈妈房搬出来后 升级到二村的职工家庭宿舍楼房 据说这些楼是前苏联设计的 地面是铺设了木地板的 这是每个单元的门口</h3> <h3>十一栋三楼 楼梯扶手也是木头的 才到二楼</h3> <h3>继续上三楼 公共卫生很少有人打扫了 扶手上全是灰尘</h3> <h3>到了 302就是这间 不过 我那时住时没有这道蓝色铁门 进去左手这套 苏联人设计时一层三户 中间这户的卫生间和厨房在中央 两边各一间卧室 七八十年代人口多了 房子不够分 就把中间这户一分为二户 将原来卫生间改为厨房 因为面积很小 所以叫小厨房套房 卫生间与左边那户共用 有那户大门钥匙 但实在不方便 早上倒尿盆怕人家在吃早饭 更不用说你急里面有人的尴尬 原来就是厨房仍然用作厨房 面积大些 叫做大厨房套房 卫生间与右边那户共用 多少年过去了 房子不紧张了 一层又恢复了三户 中间这户干脆装上铁的</h3> <h3>也有还没装的 所以能看到大厨房套间是个什么样子 小厨房的找不到了 却深深地印在我们脑子里</h3> <h3>11栋外墙上栋号</h3> <h3>这些木板地楼房整体造型 一栋二个单元 建筑年龄比我的岁数都要大</h3> <h3>到了2017年10月份 十一栋拆成一堆砖头木棍了</h3> <h3>再后来我们家排队升级搬到二村14栋 三层小楼</h3> <h3>这是我们14栋二单元的大门 一栋两个这样的单元 一层四户</h3> <h3>三楼 里面那套 门头上帖了五福临门的 一厨两房 卫生间四户共用 就是那间木门末刷漆的 对着楼梯口</h3> <h3>2017年9月我们二村棚户区改造 十四栋第一批拆迁 全栋夷为平地</h3> <h3>1990年厂领导为了让我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销售工作 给我分了一套别人没怎么住的标准二室二厅一厨一卫的房子 同时还解决了妻子倒班的问题</h3> <h3>麻纺二村21栋308</h3> <h3>那时讲究防盗门 我们家特意订购了一张</h3> <h3>那时防盗门的特点就是把鞋柜焊在门上 进屋后随手可把鞋子放在鞋斗里</h3> <h3>木制大门为了能长久特意用白铁皮包裹起来 这是我的同事刘慰增帮我做的 并且完美地钉上308房号数字</h3> <h3>开门就是客厅 墙上挂着一幅湘绣镜框 这可是我们那个年代豪华配置 而且这幅湘绣来历非同小可 1992年11月我参加了湖南省轻纺人才赴美交流团 我的团友长沙湘绣厂厂长送的湘绣 长沙轻工局副局长配的镜框 然后开车从长沙老远送到我家里</h3> <h3>整个装修设计是老婆的堂哥袁文再和他的工友一起免费完成的 吊了二级顶 天花板釆用金色塑料板 开灯后有金壁辉煌的小样</h3> <h3>这台壁挂分体空调是三菱重工产品 我从深圳买来的 冷暖两用 夏天开起来 整个客厅和两间卧室都凉快</h3> <h3>电视机柜 原来是索尼彩电 坏了后才换成这台菲利普彩电 底下放着磁带录像机</h3> <h3>主卧室的衣柜和建房时预留的储物柜</h3> <h3>当年做的沙发床坏了 为了租房出去 换了钢架床</h3> <h3>次卧是当时我女儿住着 窗户下曾摆着她外公传家的书桌</h3> <h3>当年窗下是女儿苦读的身影</h3> <h3>次卧不开空调时就可以用吊扇</h3> <h3>女儿房里也配了衣柜</h3> <h3>女儿的房门上帖满了她小时候喜欢的大头帖</h3> <h3>女儿房外是我们家的阳台 建房子时也预留储物柜 上下两个 阳台顶上有两根凉衣物的铁丝</h3> <h3>封闭是我们自己请人做的 当年流行茶色玻璃 挡住灰尘和雨水 保护挂在阳台上的衣服不湿 外面架着晒衣架 非常方便 当然也有衣物掉到一楼去捡的时候</h3> <h3>从客厅到小歺厅有个隔断 我们做了玻璃酒水柜</h3> <h3>这是我们的小歺厅 三个人吃饭也够了 人多才到客厅搭大桌子 热水器安全起见 只能挂在墙上了 洗衣机放在阳台上 租赁户图方便给移到这里</h3> <h3>我们的小厨房 无烟灶台后来改造的</h3> <h3>不绣钢洗菜盆 下面的支撑还是再哥给制造的</h3> <h3>厨房顶也在房屋建筑时设计了储物空间</h3> <h3>卫生间 小小的 门后有杆子挂毛巾 还有落地式简易洗脸洁具 拖把就挂在下水管道上 玻璃窗上开个孔 装了一台小换气扇</h3> <h3>试衣镜还是我当年从深圳带回来的 这套二居室我很喜欢 不仅是因为它记录了我壮年的平凡生活与喜怒哀乐 见证了我女儿的少女时光和青春成长 还为我妈妈的三年养老做出了贡献</h3> <h3>楼外档头墙壁上挂着全栋党员的名字 我的也在内 拍照留念 成为永远的记忆吧!</h3> <h3>再见 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h3> <h3>别了 我的青壮年!</h3> <h3>自1984年调入麻纺厂 进设备科当技术员 1986年进科研所当翻译 1988年进销售处当业务员 担任副职 主持工作 2000年停薪留职 2005年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整整二十年 可谓跌宕起伏 生离死别 甜苦辣咸 五味杂陈 奉献了自己活力充沛的青年和年富力强的壮年 对这片厂区有着深深的感情 永生难忘!<br /></h3><h3>我都如此 那些工龄更长的呢?那些生于此地 长于此地 工作于此地的呢?那些至今还在此打拼奉献的呢?</h3><h3>听说很快工厂就要搬迁到新址 二村也要拆迁了 当年最好的厂房 全国最大的苎麻纺织企业 最美的年华 都将随着拆迁而消失殆尽!我愿将这些写实的照片存储在美篇 供你我回忆那风华正茂的岁月和拼搏进取的年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