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罗霄山脉东岸山上山下,曾经有一座百年煤矿,矿里有唐井和八一井两个工区,辉煌的时候每年产煤六七十万吨,3000多职工,一万多职工家属。</h3><h3> 和许多唐煤人一样,我生于斯、长于斯、曾经奋斗于斯(除去半年实习,我曾在唐井工区有过9天的井下工作经历,后考入某文学创作讲习班,结束后调入局机关,十年后再调入广州某区),时光虽然短暂,但它是父母工作、生活甚至长眠的地方,是兄弟姐妹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那份情已经融进了血液,流淌至全身。</h3><h3> 如今,煤矿已经破产,唐井上的村落已全部拆除,荒芜得让人忍不住长啸和痛哭,惟一留下的是废弃的煤槽和上面屹立不倒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七个鲜红的大字。八一井也于2000年破产转制,在煤炭去产能的大环境下,不久将再度面临破产。</h3><h3> 今年过年,行走在旷无一人的八一井,尽管下午的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而心里掠过的却是无边的清冷、寂寞和孤单,当它再关停,当这些设施和设备都没了踪影,我们凭什么去回忆回忆……</h3><h3> 今天,我用手机记录了一些让我回忆起回忆的场景,为的就是明天还能永恒地记住那个最初棲栖心灵的地方一一唐洞煤矿!</h3> <h3>毛泽东思想万岁这几个红色大字在东岸山上这座溜形煤槽上已经屹立半个世纪,虽然唐一窿井资源已经枯竭,煤槽已经废弃,但这几个神圣般的大字历久弥新,成为唐洞煤矿恒久的标志和唐煤人永驻心头的精神象征,也是南国小城一资兴市的地标之一。</h3> <h3>这是八一井的万吨煤槽,辉煌的时候每天都需几趟火车专列将煤槽里的煤炭运向各地。如今铁路还在,火车却不再来了,只因为,国营的唐洞煤矿已经成为过去,转制后的唐煤公司产量锐减,再一次面临关停。</h3> <h3>八一井干净整洁的办公区,面貌较改制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楼还是当年的楼,广场还是当年的广场,观念变了,管理的方法变了,杂乱脏的面貌也就变了。</h3> <h3>需要说明的是,本篇所发照片均为彩色,但在煤矿这种特殊环境中,很多时候却只有黑白两色,了无生机却充历史的凝重和生命的张力。</h3> <h3>人去车空,我的寂寞在等待……</h3> <h3>这是倦了、累了、伤了的矿车的休息站和疗伤处吗?</h3> <h3>岔道和道岔,只是那个扳道岔的人去了何方?人生有许多岔道,真希望每一个关口都有一个板道岔的人,为你引一条通往光明的正轨。</h3> <h3>众多的轨道都通向那黑洞里世界,地层深处的普罗米修斯啊,每一次下井就如进入一次炼狱,每一次升井却只换来长嘘的一只气:阳光真好,平安真好!</h3> <h3>前面是紧锁的铁门,身后是长满荒草的废弃的铁轨,进不得,退不得,也就难怪被遗弃的矿车噘着大嘴,有了这副苦楚迷惘的模样。</h3> <h3>井下的瓦斯浓度高,容易引发爆炸,所以井下的电器都要罩上厚厚的壳,这就是防爆变压器。当年我扛着摄像机到八一井采访,在黑洞洞的井下,需要光源,而井下使用的110伏电,錪钨灯使用是220伏电,就需要使用这笨重的变压器。因这家伙实用大重,抬着它爬上爬下太辛苦,两个师傅便将外壳拆了。在充满瓦斯的矿井下,抬着裸露的变压器,打着3600瓦的錪钨灯进行电视拍摄,那简直就是拿生命在冒险啊!</h3> <h3>小型绞车已经收卷超钢丝绳,在原处寂寞地等着或许没有的将来。</h3> <h3>八一井的副井,专门运送人员和材料的井口。当年父亲就从这里坐着人车下井升井,而人车钢索的另一头就是妹妹操控的大型绞车。</h3> <h3>父亲曾经做过矿山救护队员,但更多的时候是做电车司机,直到退休。当年他就是坐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开着这电瓶牵引车,拉着一长串的矿车,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拉快跑干着社会主义。</h3> <h3>母亲工作过的地方依然还在,站在这里,有几分亲切,母亲弯着腰分捡块煤的身影总在脑海浮现。站在这里,有几分憎恨,在这种粉尘飞扬的环境中工作,让肺癌过早地夺去了我的母爱。</h3> <h3>那年头,煤矿有一个特殊政策,父母退休后子女可顶职参加工作。有的子女都有工作的,便将某个有工作需求的女孩纳入自家的户口,以女儿的名义顶职,条件就是要成为自已的儿媳。妹妹当年初中毕业十六岁便顶父亲的职,参加了工作,当上了绞车司机,操纵这硕大的机器,几年后便辞了职去走自已的路。</h3> <h3>空空的矿车在寂寞的等待,同样孤寂的铁轨要将它导向何方?</h3> <h3>虽然是暖冬,虽然是艳阳高照,轨道内的积水依然没有干涸,但在无雨的天气里,干涸终将成为必然,就象这个历经近百年的老矿,资源终将枯竭,在去产能的大环境下,衰落就或许就在明天,只是让众多为它奉献了青春甚至儿孙的矿山人感到无奈和无语啦。</h3> <h3>余辉照映在万吨煤槽上,前景却是让人觉得有些灰暗和潮湿。</h3> <h3>这个东东应该是用来盘纲丝绳的,如今孤零零地候着它的归宿。</h3> <h3>冬天取暖的火炉,烧的就是矿里生产的烟煤,通向室外的管道,是用来排了除燃烧产生的废气,冬天的班前会就在这温暖火热的氛围中召开。</h3> <h3>有图为证,我真的是在地层深处混过的。当年在八一井某采煤工作面采访时留下的这张照片弥足珍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