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这就是美丽的纳木措,天湖纳木措,人间仙境,真的很美很美。人们喜爱纳木措是因为她的湖水蓝色,蓝得神秘深邃,所以后来人们又给它起了个既美丽又忧伤的别名“情人的蓝色眼泪”。我们运气不错,到达当天湖区的天不错,湖面也很静,一派藏北高原的湖光山色景象。</b></h1> <h1><b>10月4日的下午和5日的上午,我们的拍摄重点就是天湖纳木措。从班戈到纳木措,才240公里。10年前我第一次进藏,就到过纳木措,那时是从南面的拉萨经当雄往上走的。如今换了个方向,从北面的班戈往下来,经巴木措到纳木措,所以见到纳木措时的感官体验完全不一样。换句话说,如今是从高处往下看纳木措,看到的纳木措湖面更大更多,湖对面的念青唐古拉山看上去有更接近的感觉。站在扎西岛高坡上往东南看,纳木措的那个月亮湾姿态很美,是我很喜欢拍摄的一个角度。</b></h1> <h1><b>纳木措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纳木措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的藏语意思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b></h1> <h1><b>纳木措的南面是念青唐古拉山,图上最高处的雪山尖峰就是海拔7162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虽说这一片的总地势是北高南低,而且纳木措湖面海拔也很高,但因为南面和东面有念青唐古拉山脉挡着,所以纳木措像诸多藏北高原湖泊一样,还是属于内流湖。</b></h1> <h1><b>在西藏古老神话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湖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是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b></h1> <h1><b>纳木措的东南角有个扎西半岛,深入湖心,半岛的最高处是药王山,山下有个扎西寺,香火很旺,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后来这里就发展成为旅游者住宿的集散地。10年前 ,我到纳木措时,药王山下只有两个很大的牦牛帐篷,里面南北两趟木板通铺,所有人不分男女都睡通铺。如今的扎西半岛,已经是餐馆旅店林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当晚我们住的,就是更现代化的铝合金活动板房了。</b></h1> <h1><b>因为天好,而且我也到过这地方,所以心中有数,其他地方也不用去,下午我在药王山下找了个面湖的位置,支上三脚架,一边晒太阳休息,一边等日落。老天不负有心人,晚霞很美,气势磅礴。</b></h1> <h1><b>运气真不错,还等到了火烧云。</b></h1> <h1><b>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就上山,等待纳木措日出。虽然没有见到红色的早霞,但是日出时的光影还是很神秘。</b></h1> <h1><b>这就是我喜欢的那个月亮湾的光影,很美,很绝。</b></h1> <h1><b>迎宾石下拍一张纳木措扎西半岛的标准像后,我便再次恋恋不舍地离开纳木措,再次出发,方向拉萨。</b></h1> <h1><b>我们的车,向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进发。那根拉山口,是从纳木措跨过念青唐古拉山脉去拉萨的山间通道,是必经之地。如果天好,在那根拉山口向北远望,可以看见碧蓝碧蓝的纳木措。山口立了一块标明海拔高度的石碑,山口的玛尼堆上挂满了经幡,是个著名的景点。</b></h1> <h1><b>下图是2006年夏天,我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拍的。海拔5000米以上,被认为是人生命的禁区,因为那里氧气稀薄。</b></h1> <h1><b>从纳木措回拉萨,必走109国道,那也是青藏公路线。在乌玛塘,青藏公路线和青藏铁路线齐头并进,终点都是拉萨。</b></h1> <h1><b>我这次走西藏阿里南北环线,珠峰是我主要拍摄景点之一。自从2006年夏天,我在绒布寺与珠峰一遇,从此魂牵梦绕,想拍好珠峰的这颗心再没放下过。可是这次9月24日再到珠峰大本营,什么也没看见。待10月5日回到拉萨后,我决心二上珠峰大本营。从拉萨到珠峰大本营,725公里,因山路和限速,一般都是走两天,中间要在日喀则或在定日住一晚。我选择在日喀则住,而且是坐火车去,这就是拉萨火车站。</b></h1> <h1><b>其实2014年深秋,我行摄川滇藏那次,又到过一次拉萨,当时据说珠峰已经下雪封路,大本营的藏民也都已经回家,所以我没去成。这次,我是卯足了劲儿再上珠峰大本营,寄希望能够拍摄到珠峰日落美景。</b></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6日下午我到日喀则住店后,看天气不错,决定去扎什伦布寺逛逛。</b></font></h1> <h1><b>扎什伦布寺依山而筑,经堂和僧人的房间好几千间,宫墙、院墙蜿蜒,十年前我曾到过一次扎什伦布寺,知道在院墙巷子间穿梭,有很多美妙光影可拍。这是这次拍的一幅画面。</b></h1> <h1><b>我买票进扎什伦布寺院,耳朵里传来的却是高亢的藏戏曲调。有些事情就是可遇不可求,当我寻着声音而走,却误打误撞地进了扎什伦布寺的公觉林卡夏宫。哇噻,那里正在演藏戏,那可是拍人文的绝佳机会。十年前的藏历火狗年,我在拉萨的罗布林卡看过一次藏戏,那时我把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藏戏,如今再看,我决定"调转枪头",把镜头对准看戏的人。</b></h1> <h1><b>据资料记载,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种类繁多,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并有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之分。藏戏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其中以神话故事为主。藏戏中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这是10年前我在拉萨罗布林卡拍摄的一张藏戏特写。</b></h1> <h1><b>藏戏台上演员不少,但台下的配乐却不多。查了一下资料,原来传统藏戏的配乐,就是只用鼓和钹来配乐。</b></h1> <h1><b>回来后,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我是撞到了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金刚驱魔神舞盛会"。如果早来几天,还能看到僧人们的"神舞"呢。而在林卡夏宫的藏戏,也是盛会的传统节目之一。因为这是寺庙的节日,所以僧人与民同乐,这也让我采集到了更多的珍贵镜头,实在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体验。</b></h1> <h1><b>时值金秋季节,林卡(公园)里的树叶开始泛黄,当天天气很好,藏民们大多以家族为核心,在林卡里边看戏边聊天,场面很是热闹。</b></h1> <h1><b>这是我抓拍到感觉最好的一张片子。几位寺院高僧也在那里看戏,其中却有一个小孩在那里玩手机,还吸引了周围众人围观,画面极其生动。</b></h1> <h1><b>那个小孩在高僧之间玩够后,又到藏民中间继续耍。</b></h1> <h1><b>这也是一张我很喜欢的片子。一群僧人在那儿看戏,传统节日的藏戏要连唱好几天,所以估计僧人们已经看腻,所以年轻的僧人都似乎心不在焉,虽然还是坐在那儿,但专注看戏的人不多,神态各异,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玩手机,正好有人在倒茶,奶茶还冒着热气,那种光影令人兴奋。</b></h1> <h1><b>这是一位正在聚精会神看藏戏的老人。</b></h1> <h1><b>这是在逗留拉萨期间,我在八廓街拍到的晒太阳的老人们。</b></h1> <h1><b>在我这次二上珠峰大本营期间,还抽时间转了一下位于日喀则和拉孜县之间的萨迦县的萨迦古城和萨迦寺。10年前我也曾路过萨迦县,但没有好好转转。</b></h1> <h1><b>萨迦寺位于萨迦县境内,分为南北两寺,据悉萨迦寺北寺建于1073年的北宋时期,后来又建了南寺。北寺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几近被毁,21世纪初开始维修,上图就是目前能够看到的建于奔波山山坡上的萨迦寺北寺的面貌。</b></h1> <h1><b>萨迦寺南寺建于元朝,以筑高墙用于防守。萨迦寺内藏有珍贵的贝叶经、《布德甲龙马》大藏经等8.4万卷经书,经书墙高10米、长60米,实属罕见。其中全世界最大最重的夹板式经书——《铁环经书》就藏于寺内,这部经书重1000斤,为般若婆罗八千颂金汁经书,前两页是用金粉书写成的。 </b><b>萨迦寺内还有元朝坛城精美壁画3000多幅,题材广泛,涉及宗教、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以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昆氏史、萨迦史、山水景观、花卉瑞兽、装饰图案等为主,场面宏大,内容丰富,故又有“第二敦煌”之美誉。萨迦寺的大殿“拉康钦木”,主供佛为释迦牟尼,殿内有40根红漆大柱直托殿顶,以中间四根尤为粗壮,也最出名。</b></h1><div><br></div> <h1><b>恕我多说一遍的是,我这次走西藏阿里南北环线,珠峰是我主要拍摄景点之一。自从2006年夏天,我在绒布寺与珠峰一遇,从此魂牵梦绕,想拍好珠峰的这颗心再无放下过。可是这次9月24日再到珠峰大本营,什么也没看见。待10月5日回到拉萨后,我决心二上珠峰大本营。10月7日我从日喀则出发,到加乌拉山口已经看到了珠峰的尖,还拍摄到了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下图)。</b></h1> <h1><b>下午在拍完离珠峰最近的村子——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曲宗村之后不久,在路边拍到了珠峰旗云,这让我心中产生更多的期望:这次我走阿里南北环线,二上珠峰大本营,老天能给我更多收获吗。</b></h1> <h1><b>就在我满心欢喜之时,等到了绒布寺,天又变了,我住进了绒布寺再往里4公里的旅游者住宿的集中之地。那里有不少牦牛帐篷旅舍,大多数是由山下扎西宗乡的藏民所经营。</b></h1> <h1><b>我们住的牦牛帐篷旅舍的店主,是扎西宗乡现宗村的格桑仁增。据她介绍,目前这个旅游者大本营共有59家牦牛帐篷旅舍共留宿,100元/晚/人,经营者大多数都是每年4月下旬上山,帐篷旅舍开张,10月下旬收摊下山回家,6个月要交政府5万元管理费,一年他们能挣十几万。</b></h1> <h1><b>我住的那家帐篷旅舍,转圈都有木板搭得通铺,上面铺有羊毛毡子,帐篷中间安有一铁炉子,燃料当然是牛羊粪。如果事先联系好,店主会早早把炉子烧热,帐篷里很暖和。帐篷后面有个厨房,烧罐装气,店主提供西红柿面条,30元钱一碗,基本能吃饱。</b></h1> <h1><b>饭后下午15点多,珠峰景区刮起了大风,16点多,又下起了雪粒子。我想难道这一次又要泡汤?可大自然就是那么奇妙,17点多,太阳出来了,大本营上空出现了蓝天,我坐景区环保车上山,25元钱一个人,前进4公里,到了海拔5200米的登山大本营。这地方也就是我10年前拍照留念的地方。就在我登上大本营的这个小山包时,珠峰周围的云雾开始慢慢散开,我感觉似乎运气来了。18:21:55,珠峰露出了尖尖顶,这个小小的尖尖顶,跟我10年前拍摄到的几乎一样,我的心跳开始加速……</b></h1> <h1><b>在小山包上的人们开始尖叫起来,18:34:42,仪态端庄的珠穆朗玛峰正式向我敞开怀抱。我还用400mm的远摄镜头,拍下了珠峰的细部。</b></h1> <h1><b>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按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为8844.43米。藏语中“珠穆”有女神、圣母的意思,因此珠峰也被称为“圣母峰”。</b></h1> <h1><b>我已经完全看清楚和欣赏到了珠峰的尊荣,然而此时此刻我又在想象下一顿“大餐”了。夕阳缓缓西下,根据我的经验,接下来,就是等待珠峰的日照金山了。</b></h1> <h1><b>19:50:14,金腰带来了,珠峰山体随之也自下而上,渐渐红起来。</b></h1> <h1><b>19:51:03,整个珠峰的金色光影已非常美丽,我心里默默念叨,有了,成了,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b></h1> <h1><b>19:52:54,我准确适时地拍下了金色到达珠峰尖顶的那一刻。终于能舒一口气了。10年了,我日思夜想,梦寐以求,今日终于圆梦。藏地神山雪峰,我终于有了最重要的一尊神像。</b></h1> <h1><b>武警的高音喇叭响了,回旅游大本营牦牛帐篷的最后一班车要开了,我依依不舍地收拾器材,离开了那个小山包。其实那时候还能拍,太阳完全落山后,珠峰会呈现瑰丽的玫瑰红,雪山背后的天,会出现高亮度的孔雀蓝……但那时,我已经是最后一个被塞进拥挤的环保车里的人了。</b></h1> <h1><b>19:58:56,我在下景区环保车时,回头拍了一张。那时,珠峰后面还有美丽的晚霞。</b></h1> <h1><b>20:11:55,我在驻地牦牛帐篷前,用400mm的远摄镜头,再拍一张珠峰,ISO用到了5000,速度1/30s,那时的珠峰,仍有一点点粉红色,依然很美……</b></h1> <h1><b>这是第二天一早,我在住宿的牦牛帐篷前,拍到的珠峰日出一景。</b></h1> <h1><b>太阳出来了,此情此景不由我想起"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虽然山体前面没有瀑布,但"紫烟"却也很难得。</b></h1> <h1><b>面对如此盛宴大餐,我绝不会放弃为自己拍一张与珠峰的合影,纪念这一难忘的时刻。</b></h1> <h1><b>我2016年秋天的这次西藏阿里南北环线行摄,总行程5000公里,最大收获不仅是欣赏到和拍摄到扎达土林、古格王国遗址和珠峰日照金山等这些难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我在花甲之年,再次挑战生命禁区,我做到了,也享受了这样一次终身难忘的过程,这在我人生经历中,又增添了一笔新的、值得自豪的财富。扎西德勒!(全文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