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尾见证古朴 广富林

redtea丫丫

<h3>摄影:redtea丫丫</h3><h3>场景:广富林</h3><h3>编辑:redtea丫丫</h3><h3>素描版</h3> <h3> 广富林1977年12月,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从考古学角度来说,广富林遗址遗存中具有三种不同的古文化现象,除广富林文化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征应以独立命名外,其他的则应归类于已经命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h3> <h3>  广富林遗址上层发现了东周至汉代遗存,出土的建筑材料有大型卯榫绳纹铺地砖、兽面纹瓦当,另有青铜生产工具等,充分证明广富林在东周至汉代时期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大型聚落。2006年,中外考古专家聚集松江,经过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后认为,“广富林文化遗存”是新发现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新见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广富林文化”。</h3><h3> ,近来还新建了许多徽派的建筑,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它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大部分地方已能观赏了。</h3> <h3>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松江的原住民就在广富林一带繁衍生息,渔猎耕作。4000年前,来自黄河流域的最早一批移民来到这里,与原住民共同创造了“广富林文化”,上海的根系由此繁茂生长。</h3> <h3>广富林文化时期的住宅为干栏式建筑和地面式建筑两种类型。遗址北部湖边发现广富林文化木构建筑,这是一种干栏式建筑,在湖边遗址发现有排列整齐的柱洞,原本有木桩,为干栏式建筑的房基,木桩上架梁,再在梁上铺板,以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这些房屋都是独立的小房子,当时尚未形成村子,而是以原始村落形式存在,在湖边遗址还发现了大批陶器、植物遗存。</h3> <h3>  从倒塌的这一片墙体实物推算,这类地面式房屋的墙高在0.9米以上。这种木骨泥墙反映出先民已懂得在制作墙体的时候,往泥土里以木、竹为筋,以加强墙体牢固度,类似于今天的钢筋水泥混凝土。</h3> <h3>石雕刻……</h3> <h3> 这里地处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境内,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理念是让广大的市民感受生态气息、文化气息,亲近大自然,是游玩休闲的胜地,上海的后花园。</h3><h3> 2017年将正式开放</h3><div>通过各种立体的展示手段</div><div>穿越6000年的历史</div><div>不仅回到远古,还将看到未来。</div> <h3>解说来之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