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岁月

建州琴行郑元

<h1>   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曲, 她— 始终牢牢地牵系着我们彼此的心情。</h1><h1>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建瓯茶厂曾经是建瓯国营厂龙头企业,曾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大庆式式企业"称号。多少人向往的工厂。这里承载着半个世纪兴衰;承载着几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1993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老茶厂面临形势变化不能及时适应,生产一度萎缩,于2001年破产,被凯捷集团收购。</h1><h1> 昔日风云一时的繁荣景象也将在人们的记忆中走入历史,生命的进程必然从辉煌走到安详,从璀璨到平静,留给大家的只有怀旧情结的旧照。</h1> <h1>  您是否还记得这多么熟悉的厂景厂房吗?如今时过境迁,已灰灰烟灭。</h1> <h1>  每当你闻到沁心的茶香味,你一定想到焙间;每当你听到轰鸣的引擎声,你一定想到筛风车间。这里记载了我们的成长足迹,也记载了父辈一代艰辛,它记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h1> <h1>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追求,小时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发现遗失了童年。很多事物,没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h1> <h1>  1982年,建瓯茶厂生产的北苑牌闽北一级水仙经国家质量审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优质产品。</h1><h1> 1988年北苑牌闽北一级水仙再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随后北苑牌乌龙茶又在国家商业部主办的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这两块奖牌,是建瓯茶厂多年努力后达到巅峰的标志,同时也是北苑品牌进入著名商标品牌的标志,全厂员工都为此兴奋与自豪。</h1> <h1> 张保来,山西省平顺县人。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后在南平专署财贸系统任职,1960年10月至62年1月也是中国最困难时期调任建瓯茶厂任党支书、厂长。看到自然灾害造成很多职工患水肿病和生活艰难处境,自已出钱给职工发放红糖、红枣和蜜枣。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鼓励大家自己种菜,来解决职工的困难。为此,他却被遭到批判和审查。至今茶厂老前辈还铭记他的大恩大德。</h1><h3><br></h3> <h1>  建瓯茶厂文艺宣传队60年代非常活跃,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文化资源贫乏,业余生活十分枯燥,干部职工自己创作自编自演节目,《食堂》三句半《战炉膛》《茶厂变化说不完》《四老学毛选》等等贴近实际生活脍炙人口的节目,深受大家欢迎。曾经代表建瓯到福州向全国职工业余现场巡回汇报演出,宣传队受到省委领导伍洪祥高度评价,并给予七个茶花女的美称。</h1> <h1>  《福建日报》《工人日报》同时刊登介绍建瓯茶厂宣传队的经验<br></h1> <h1>  国营建瓯茶厂虽然已不复存在,然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它对建瓯经济以及闽北和福建茶业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它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还有技术和人才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今天来说极为难能可贵的求精创新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既是两宋贡茶时期的一种传承,也是近现代以来建瓯茶人的一种集体写照,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必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光大。</h1> <h1>  著名央视新闻主持杜宪93年到建瓯茶厂采风留影</h1> <h1>  岁月是一场充满了告别的旅程,未曾历经离别的青春,无法体会时光的残忍……</h1> <h1>八十年代初茶厂羽毛球队</h1> <h1>  时光可以带走韶华,但带不走我青春的记忆。1980年12月进厂包装车间,工作的巧合让大家走到一起,我们从相遇到相知。特殊的年代产生特殊的人才,为八毛钱的补贴,高强度的劳作经常加班到深夜,经过包装千锤百炼,造就我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包装人,是茶厂包装的钉锤把我们心永远钉在一块,这就是缘分。</h1><h1> 包装车间这里有我们青春的记忆,感谢你曾经给我的支持,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份快乐的曾经,永远留在心底。</h1> <h1>  我们都不再年轻。我们可能不是这辈子最好的朋友、也不是最亲的亲人、也不是相伴一生的伴侣,但我们有这样的缘分。每个人在我们心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段情感和经历值得让我一生珍藏。</h1> <h1>  时光撕裂了我们的年少轻狂 ,只留下了我们在旧时光的唏嘘</h1><h1><br></h1> <h1>  最美好的日子在"昨天",最甜蜜的时光在"从前",最动人的旋律在"老歌"。走过喧嚣、走过宁静、走过花开、走过花落,不变的我还在这里,怀旧成生活的主旋律。</h1> <h1>  也许是我也老了,怀旧不是那个时代有多好,而是那个时候我们多年轻,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