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施于人” 杨冰青花瓷赏 一一乔生随笔

乔生(传媒.国学)

<h3> 杨冰先生。 </h3><div> 十五六年前,我经常应约她和她先生陆老师 为他们拍作品照,所以对于她的作品我是非常熟悉的。<br></div><h3> 她以前不是这样画瓷器的。但她以前以民俗手法创作作品为主。如剪纸手法,版画手法画陶瓷。</h3><h3> 今天用这样的手法画青花,是意料之外也是必然之中。</h3> <h3> 钟莲生老师对她的作品已经做了很精确的评价,我再说是不是多余。</h3><div>如我所说,又见“施于人”。</div><div> &nbsp;施于人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个把民俗图案进行整理,用陶瓷语言演绎,画到陶瓷上的开山鼻祖。斯人已逝世多年,后入终发现其丰功伟</div><div>绩。</div><div> 大家就是从来不忘传统的精华,后加于整理归纳,再重新进行创作并加进自我元素。</div><div>艺术历史就是这样书写和前进。</div><div><br></div> <h3> 扬冰老师用民俗方法画了多年的民俗作品,她知道,中国人骨子里的美是什么。</h3><div>作为大学老师,她用她的智慧,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全新的演绎。</div><div> 她的作品 ,又像图案 又像国画,有像陶瓷分水。</div><div> 妙在于,她用国画的笔墨,把传统图案进行了重新的解构 。</div><div>她非常懂得陶瓷的材质美和其特性,用青花语言,小块小块的画,小块小块的重复组合 ,再进行变化,精美的大作品就这样完成了。</div><div> 施于人老师也一样一样一样精于民俗,深谙陶瓷艺术的本质美。</div><div> 杨冰老师,同样精于民俗 而更懂得现代解构。</div><div> 这就是第二代陶瓷艺术家的特色和内涵。时代就是这样前进。</div><div> 随笔,是因为喜欢她的作品,而没有受她委托,个人见解,如有不当,看官海涵。</div> <h3> 刘静,模特级别的美女,杨冰的得意门生。她的作品,也是图案,构成 ,国画笔墨。她现在已经是青出于杨,而不是杨。这也是她的聪明之处。我就不必多嘴,以后有机会和她私聊,再来胡评。</h3> <h3> 最后,我要说题外话,景德镇这么多名家,外来艺术家,包过我,把陶瓷画成国画,画成油画,对吗。看了这两位老师的作品,有感受吗。我的随笔是不是抛砖引玉,如果是,记得点赞哟,写文章辛苦只能赚西北风,让西北风里夹杂你的笑容吧。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