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寻找白沙路,第二篇。

肥猫🐱xuechengdong

<h3>白沙有文献记载始于南宋,据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载,“南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平阳江南乡民筑白沙塘(下埠至白沙)、东塘(下埠至舥艚斜溪),以防海潮入侵。”白沙塘俗称内塘;东塘则称外塘。南宋宝祐元年(1253),平阳县令陈容有《外塘》诗: “蜀江西来腾万马,此邑从来居水下。江豚吹浪蛟蜒飞,腥风怪雨飘无时。千夫万夫供畚筑,令尹寒饥江上宿。往往欲以身这堤,愿化此身为三犀。运石如山分寸累,累得九层长数里……”。</h3> <h3>纺织机,那年代白沙路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纺织机,男耕女织。</h3> <h3>古代纺织机是用手工转动的,改革开放后有了电,才用机器带动。</h3> <h3>白沙路的沿河半爿街如今变成高楼,</h3><div>  </div> <h3>当年最热闹的最繁华的,如今已变冷静楼空。</h3> <h3>白沙路的历史也可称上千年了,人们往往关注今天,而忽视了昨天以及更远的历史渊源,往事飞越千年。</h3> <h3>那年代的房子,一幢幢一间间慢慢的消失中。烂的烂给火烧的烧。</h3> <h3>多年没人住,房子烂掉留下来的房骨。</h3> <h3>给火烧过的房子,那年代繁华的房子,如今的回忆。</h3> <h3>倒塌的老房子只留下的门头。</h3> <h3>以前的大院内木房拆了建水泥房。</h3> <h3>老房子的背后商品房</h3> <h3>古代的十都刘店、方良、章良、二河、缪家桥,解放后一直为乡名,八四年又析置白沙、海城两乡。白沙路的二乡以前的古屋现在已留下来的不多这样的木房。</h3> <h3> 《中国海湾志》所提到的“2000年前”,应是小茄岛形成时间,而不是它被人类开发、与大陆融为一体的时间。今象冈分象北、象中、象南3个村,与刘店村有一河之隔,同属龙港镇白沙办事处(旧白沙乡),村东北临白沙塘。据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载,“南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平阳江南乡民筑白沙塘(下埠至白沙)、东塘(下埠至舥艚斜溪),以防海潮入侵。”白沙塘俗称内塘;东塘则称外塘。</h3> <h3>1968年的房子,很多房子都像这样的房子一样写上字。</h3> <h3>岁月流逝,阿婆在自家门前晒稻谷。</h3> <h3>白沙路是千年横阳古道最热闹的地段之一。是浙南闽北的交通要道。道路原出自横阳古地仙口的古道,经翻越西湾海滨山头至鳌江墨城沿海山路,座船过平安渡到了村庄密集的龙港白沙路,行人才有了息脚和过宿的地方。</h3> <h3>自闽北及现苍南县西南山区经将军岭一路翻山越岭步入鳌江江南平原的行人,到了龙港白沙路正好是晌午就餐或夕阳西下投宿时间。这里更是大半个鳌江江南平原数十万人民通向鳌江,通向老平阳县城,走向全国的必经之路。</h3> <h3>白沙路不但是老平阳县交通要道,也是现今苍南县重要的文化走廊。</h3> <h3>白沙一带农民祖祖辈辈除了种地、晒盐,还出海下涂捕鱼捞虾。潮落出去,涨潮归来,现捞现卖,白沙路河边半爿街,村村有店铺,户户有凉篷,涨潮以后凉篷下处处卖鲜货。</h3> <h3>白沙路人家来了亲朋戚友,能端出沙算烧粉干,是最好最大的礼遇。</h3> <h3>时 光飞越、星转斗移,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白沙路就这样慢慢消失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