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西藏(三)我的阿里南北行摄之旅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h1><b>都说西藏往西,才是真正的西藏,如今到了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尤其到了阿里最西部的札达,我心里才有了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看到了也拍摄到了向往已久的札达土林和有千年历史的古格王朝遗址,是我这次行摄的一个真正的高潮。</b></h1> <h1><b>我们是9月28日下午到札达的,是我这次西藏阿里南北环线行摄之旅的第七天,很值得纪念。到札达,其实也到了我们这次阿里南北环线的折返点。至此,从拉萨算起,我们也已经走了近2000公里。虽然很辛苦,但看到了札达土林,以往的一切辛苦都变得很值。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扎达土林有多么宏大、有多么壮观。</b></h1> <h1><b>札达土林是因远古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里的"林木"是长期受流水切割风雨侵蚀的结果,一条条、一缕缕,高低错落、千姿百态,它既是一排排"土林",又像一个个"罗汉",威风威武,惟妙惟肖。</b></h1> <h1><b>札达土林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象泉河谷里,绵延几十公里,面积更是达到数百公里之阔,所以从整体看,它更似神兵天降,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我们的汽车行进其间,就像小蚂蚁绕着恐龙的脚趾头在转。</b></h1> <h1><b>我们的车,停在了古格王国遗址山前的坪坝子上,这儿地势开阔,放眼望去,前面就是一大片气势磅礴的土林。我们到的时候差不多已近黄昏,当时天气很好,西下的夕阳把土林打成一片金黄。</b></h1> <h1><b>土林是层层叠叠的,又因为有云,所以西斜的太阳照到土林,会出现难以名状的那种神奇光影。</b></h1> <h1><b>而且光影随着云的走势,会不断变化,绝妙无比,美艳异常。</b></h1> <h1><b>如果是沟沟壑壑的山体,那么这种光影就更复杂、更奇妙。</b></h1> <h1><b>这种奇美的光影效果,真的会让你一辈子都忘不了。</b></h1> <h1><b>这是斜阳打在土林绝壁上的光影效果,用远摄长镜头拉近看,背阴之处都有反光和色彩,真的很迷人。</b></h1> <h1><b>最漂亮是这种背景被云遮住后呈深色,但这种深色又不是一味地漆黑,而是有层次变化,甚至是隐隐约约渐变的。而前面的主体,却完全沐浴在西斜的阳光之中,闪耀着迷人的金色。</b></h1> <h1>夕阳下的札达土林,其美丽的光影是层层叠叠的,而且是渐变的,很魔幻,真奇妙,太美丽了。</h1> <h1><b>这个时候,虽然古格王国遗址和山体完全都是背光的,但是如果角度找好了,同样有轮廓光可以找到,这种轮廓光,把山坳坳里的千年古建筑,勾勒得精美异常,精彩别致,而且大都是废墟,所以还带着些许神秘感,让人能产生探究心理。</b></h1> <h1><b>在我们所站的坪坝子的右手边,是一个干涸了的河谷,翻过这个河谷,对面坝子上有几个白塔,这就使土林有了神灵的元素,在金色山体背景前更显神秘。</b></h1> <h1><b>这是偶得的一张片子。当时有人在那里拍环境人像,模特穿的是藏族舞蹈服饰,此人看样子也有一定舞蹈基础,一招一式像模像样。我看得眼馋,随手用长镜头吊了几张,结果回放一看,还真有点意思,遂取名"山妖"。</b></h1> <h1><b>晚霞中的扎达土林,更是浓妆艳抹,分外妖娆。</b></h1> <h1><b>晚霞中的扎达土林,更是浓妆艳抹,分外妖娆。</b></h1> <h1><b>这就是著名的古格王国遗址。第二天天没亮我就起床,就为了拍到这张古格故城的日出。据记载,古格王朝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山上的这些宫殿建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古格王朝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距今有1300年历史。王宫城堡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 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山顶是王国王室住所,王室成员通过密道上山。</b></h1> <h1><b>古格王国建立后,成为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古格王国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b><b>古格王国灭亡后,据说十万之众在一夜之间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文物、历史资料和一个至今未能解开的大大的迷。</b></h1> <h1><b>前面说过,札达土林和古格王国遗址是我们这次西天行摄的折返点,当天我们拍摄完古格王国遗址日出后,便开始调转车头向东折返,先沿着象泉河走,然后在狮泉河的噶尔藏布往回走,并重上219国道。</b></h1> <h1><b>这次我行摄西藏阿里南北环线,朝拜神山也是重点之一。其中,被信徒们公认为世界中心的冈仁波齐,更是我神游了很多年的神山雪峰之首。</b></h1> <h1><b>在我们离开札达土林和古格王国遗址之后,车行到219国道的巴嘎,和219国道与去普兰县的207省道的"丁"字路口,我们多次看到了冈仁波齐峰。而且天很好,万里无云,这使得雪峰更白更亮。</b></h1> <h1><b>冈仁波齐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的普兰县北,海拔6638米,是冈底斯山脉主峰,也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冈仁波齐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国内外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而对于旅游者,如果还要去普兰和吉隆沟,那么一进一出,就会有多次机会朝拜和观赏到冈仁波齐英武伟岸的雄姿。</b></h1> <h1><b>由于冈仁波齐的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措及拉昂措(鬼湖)湖盆,而且还与美丽的"神女峰"纳木那尼遥遥相对,因此在219国道和到普兰县的207省道的"丁"字路口那块地方,集中了冈仁波齐和纳木那尼两座神山,和玛旁雍措和拉昂措两个圣湖胜景,景致极其壮美。</b></h1> <h1><b>这些神山圣湖的方位关系如下:219国道是东西向的,并与向南去普兰县的207省道呈"丁"字形,冈仁波齐峰在219国道的北面,玛旁雍措和拉昂措在219国道的南面,207省道从两湖中间穿过,玛湖在东,鬼湖位西,纳木那尼峰立于玛湖以南。</b></h1> <h1><b>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山脚下就是玛旁雍措湖。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山”或“神女峰”。</b></h1> <h1><b>相传英俊伟岸的冈仁波齐和贤惠多情的纳木那尼是一对夫妻,可惜后来冈仁波齐又喜欢上了有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玛旁雍,这使得纳木那尼很痛苦,不得不返回喜马拉雅大家庭。可就在她刚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时,天亮了,纳木那尼胸部被冰雪包围,她变成了石头。冈仁波齐见状如梦初醒,但已后悔莫及被点化成雪山,夫妻只能遥遥相对。玛旁雍也未能逃脱厄运,最后变成了湖泊,即玛旁雍措。</b></h1> <h1><b>当我走近玛旁雍措时,被她的清澈、明艳、恬静、安详惊到了。湖面清澈透底,纳木那尼雪峰倒影安静地卧于其中,水里还有很多野鸭在嬉戏,真是美到极致。玛旁雍措在藏地的地位很高,是三大“神湖”之一。玛旁雍措海拔4588米,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她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b></h1> <h1><b>207省道的东面是玛旁雍措,而在西面还有一个湖——拉昂措,海拔4574米。有人说玛湖和鬼湖原本为一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融化后堆积在原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之后全球变暖,蒸发加剧,而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又逐年减少,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水位下降,导致湖面一分为二。据说拉昂措湖水相当咸,所以周围寸草不生、也没有牛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故人称"鬼湖"。但我没搞清楚,既然两湖原本是一湖,那为什么一分为二之后,一湖是淡水且清澈透底,而另一湖却成了卤涩的鬼湖?</b></h1> <h1><b>当晚我们住在普兰县城。普兰县是个边境小镇,位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中国12个3国交界的边境县之一,是国家二类边境贸易和陆上运输口岸。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普兰县城里,有个很有特色的国际边贸市场。市场地方不大,也就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进门左右两排矮房子,右边厢多为尼泊尔人开的小商品店,左边厢多为印度人开的商店,而来逛集市的大多数是当地藏民及外来游客。所以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这是个极佳的人文景观拍摄点。</b></h1> <h1><b>这个遮阳的头饰,太具民族特色了。据说每年6月初,山上积雪融化后,尼泊尔和印度边民便将货物用马背人扛的方式带过边境,再包车把货物运抵这个普兰边贸市场,其中大多数为生活用品。待至10月底,赶在大雪封山前,他们又会将做生意赚来的大部分现金换成中国商品,其中包括最受欢迎的白酒带回自己国内销售。</b></h1> <h1><b>在这个边贸集市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各种人等,听得到包括藏语、英语和普通话等在内的五六种语言,“国际边贸集市”名副其实。这是个尼泊尔妇女,她和其丈夫在普兰县城的这个国际边贸集市里开了个小店。</b></h1> <h1><b>这位印度妇女的眼神很绝,我不知道她在看什么,更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未完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