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人不老

芣苡

如今,87岁的王之江被公认为“中国激光之父”。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不久,他就在《科学通讯》撰文阐述激光问世的科学意义及其发展前景。这也是我国有关激光的第一篇论文。 紧接着,仅用10个月的时间,结构上更为创新的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就在王之江领导下诞生了。彼时年方而立的他成为中国激光事业的开拓者。 几年前的一个午后,上海中山公园旁的茶室里,茶香袅袅中,王之江院士向我讲述他的“逐光往事”。 1948年:这一届省常中毕业生中,产生四位院士   “家住前北岸,每天都要穿过教堂和孔庙去上学。”少年郎,背着书包上学放学路上,和玩伴们嬉闹是一天最开心的事。读高中之前,王之江并不是个用功的孩子。 省常中的三年高中,才略微咂出些念书的滋味。 名校名师绝非浪得虚名,这三年:金品老师的几何、冯毓厚老师的代数、张式之老师的化学……听他们的课,既得到逻辑的训练,更是艺术的享受。而英文教材的大量使用,更让王之江终身受益。王之江提及的那几位老师,后来都相续调往省内几所高校成为知名教授。 名师出高徒。王之江所在的1948届省常中仅3个毕业班,后来竟出了4位院士:除了王之江,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基因学家侯云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家薛鸣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周叔莲。 1948年高中毕业后,王之江考取江南大学化学系。这是无锡富商荣德生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学了一年,他发现自己对化学并没有多大兴趣。 翌年,王之江远赴东北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求学。那一年,他与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王大珩结缘,成为王大珩创办的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的第一批学生。 这批学生,后来大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物理技术骨干。 在大连,王之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治学立场。一次,担任助教的何泽庆老师(钱三强夫人何泽慧的胞弟)上课时给同学们发张白纸,让大家写出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何老师解释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做学问成功的不二法门。” 这让王之江深受启发,认为何老师的独立思考态度影响了自己一生。 王之江告诉我:最高明的老师就是让你学会方法。 1961年:长春,绽放出中国激光第一束光芒 作为王大珩的第一批种子选手,1952年就提前毕业的王之江随王大珩来到了长春,参与创办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所的前身。长春光机所,后来被誉为中国四大“光机所”和“光电所”的开宗之地。 1958年,王之江开办了国内首个光学仪器设计培训班,两年连续培训200多人,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几乎全都出自王之江门下。 后来被赞誉为“知识分子优秀代表的蒋筑英,其时正投在王大珩门下攻读研究生,因王大珩事务繁多,蒋筑英更多时间是被师兄王之江带着。 现代光学仪器的研发,离不开成熟的光学设计思想与精细加工技术,王之江第一个打开了国人在这个领域的视界。他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光学设计理论基础》一书,就已经形成了全新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光学设计理论的基石。 在长春光机所,为人耿直的王之江奉科学为真理,在政治运动中成为批判目标。德高望重的王大珩得知后,立刻跑到吉林省委找到宣传部长,拍着胸脯说:“我以老师的身份担保王之江绝对没有问题!” 宣传部长被他感动,说:“我还没见过这样的好老师。” 知遇之恩,唯以钻研技术回报。王之江一头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1960年,美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揭开了激光科学技术的序幕,也吸引着中国光学科研工作者开拓这一富有生命力的科学领域。 如果单纯模仿外国,条件并不具备,王之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一次次理论设计和推导,提出了球形聚光器的方案,接着又解决了红宝石的平度和平行度问题。 1961年9月的一天深夜,随着激光器的正常运转,一块桔红色的明亮光斑耀入了人们的眼帘,中国激光技术的第一束花朵绽放了。 它虽比国外同类型激光器的问世迟了近一年,但在许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激发方式上,比国外激光器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这表明中国激光技术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自此,王之江被人们称为“中国激光之父”。 解密: 1964年:上海,王之江受命研制国产激光武器   上世纪80年代初,彩色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风靡大陆,那是中国大陆银幕第一次出现“激光武器”的概念。观众们大都认为,这仅是“科幻”罢了。   现在可以解密的事实是:上世纪60年代初,王之江就已奉命带领一支科研队伍,最早进行我国激光武器的探索。 把“光”作为武器的想法可上溯到远古时代。西方在中世纪就有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用聚焦的日光摧毁罗马舰队的传说。 1964年,在主管国防科学的聂荣臻元帅大力推动下,专门研究激光技术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从事激光技术的研究所。 上海光机所成立后,由王之江牵头负责中国激光武器研究。 上世纪70年代,王之江领导中国激光、光电子学研究,相继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许多成果至今尚未解密。 但他的学生们骄傲地说:王先生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光耀于世。 1988年7月,国际激光材料与激光光谱专题会议上,王之江获得“美国光学学会特别会员“荣誉称号,这只授给在光学和激光领域作出划时代贡献的顶尖科学家,其数额为美国光学学会正式会员总数的十分之一。 王之江成为获得这项荣誉的首位中国大陆科学家。 年华朝复暮,逐光人不老。 那天,陪老先生聊了整整一下午,其间他念叨最多的几个关键词是:学习、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