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住在周新西路的万科,以前只知这片区域属东绛镇(土夅),不知这里竟然还有着百年老镇周新镇。前些天开车路过看到,今天天气晴朗,下午特意走去看看~</h3> <h3>光绪之前,这里只是无锡南门外五里湖畔一个仅有几十户农户的小村庄。当年这里出了个"煤铁大王"周舜卿,发迹后在家乡购田地,辟街道,造桥,开店,办学,才逐渐形成了繁荣的江南名镇。光绪二十八年(1902),这里取名为周新镇,意为"周家新造的街镇"。</h3> <h3>昔日这里曾经店铺林立,热闹繁华。如今虽修缮一新,却鲜有人气。</h3> <h3>这条百年老街民居沿河而建,河旧称庙桥港。</h3> <h3>码头,驳岸,民居,错落有致,有着典型江南水乡传统建筑风格。</h3> <h3>一家家新的招牌都很有些文化气息,悠悠古筝声从关着的木门里飘出,给静谧的小巷增添了一丝温馨。</h3> <h3>一位当地的大妈在用废弃的木板生炉子,灰白色的烟雾袅袅,让人仿佛回到从前的年代,不过细看炉子已是新式的了~</h3> <h3>小巷不过几十米长,尽头右转弯就是避尘庐,传说这里是周舜卿的别墅,现在是一间茶室。</h3> <h3>避尘庐的对面就是京堂桥,周舜卿造的旧桥早已拆除,这是新建的三孔桥。</h3> <h3>桥上有孩子在念古诗,有声有色~</h3> <h3>避尘庐的南面是一条小河,叫闪溪河,很诗意的名字。沿河往西的地名叫杨甲里和俞甲里。我猜想原来应该是叫杨家里和俞家里,因为无锡话家读ga,即杨家和俞家的地方。当年周舜卿和俞文彬等人的私家豪宅都在这里。</h3><h3>门牌上是杨甲里24号。</h3> <h3>这里是俞家老宅。正在修缮中,五造进深,前两开间,后三开间。现在里面住着俞文彬的后人。还有几天就到春节了,按无锡人的风俗,年前家家户户要"过年",也就是祭拜祖宗。我走进大门,看到里边有人正在桌前跪拜磕头,不敢造次,就此止步。让我略感惊讶的是祭拜上方墙上挂的是毛爷爷的像。</h3> <h3>俞文彬是周舜卿的学生和得力助手,曾协助周舜卿创办无锡第一家机械缫丝厂_裕昌丝厂和无锡最早的私营银行--信成银行无锡分行。</h3> <h3>俞宅西面是周舜卿故居,门楣高悬京堂第三字,只是大门紧闭,不得而入。</h3> <h3>高高的马头墙,白墙黛瓦,蓝天下分外耀眼。</h3> <h3>修复的周舜卿故居全景。</h3> <h3>再往西,闪溪河上有一座廊桥,还在建造中。和俞家门前的老桥遥相对望。</h3> <h3>这里是张卓仁的故居,现在是古镇建设办公室。张卓仁,人称上海"铁业大王",南桥人,就是现在辅仁中学的地方。周舜卿,俞文彬,张卓仁,是这里出的三个商界名人。</h3> <h3>其实现在新修的古镇就在周新桥下,桥西就是周新西路,桥东是周新东路,不过现在中间还穿过了一条贡湖大道。</h3> <h3>这是周新桥南面修缮过的古镇。</h3> <h3>转身走到桥的另一边是这样的~</h3><h3>前两年这里住着来打工的外来民工,现在已经没有人住了,所以愈发显得破败不堪。也许是当地政府没钱进一步开发,变成一桥两景,有些尴尬。</h3> <h3>屋顶的小草在风中诉说着过去的故事~</h3> <h3>周新路上这所漂亮的幼儿园原址是廷弼商业学堂,1905年由周舜卿创办,分设商业,金工,机械,财会等专业。</h3><h3><br /></h3> <h3>与幼儿园一墙之隔是立信会计学校,大约也是廷弼学堂旧址。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一周两次骑车一小时来这里上课,一次连续讲四节课,现在回想真的蛮辛苦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