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近日,利用闲暇时间重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这篇被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大,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朱自清的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散文第一”,在散文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整篇文章用朴素的文字,记叙的方式,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人,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父爱如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是有隔阂的。早年,他父亲时常拿着他的国文本,躺在靠近炉旁的藤椅上,一边吃着花生米,喝着小酒,一边检查朱自清的作文。当看到老师用红笔圈点的优美语句和写出的表扬评语时,就高兴地给朱自清几粒花生米吃;当看到老师没写评语时,轻则赏给朱自清“一粒花生米”,重则怒火中烧,亳不客气地将国文本投入炉膛付之一炬。后来,朱自清的父亲在徐州谋生,又娶了一房。再加上毕业后的朱自清在家乡中学任教,他的父亲利用和校长的关系领取朱自清的薪水,引起朱自清的不满。自此,父子两人的沟通越来越少,矛盾也越来越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朱自清成家立业,才体会到父亲在时局动荡年月的艰辛与不易。时隔8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发表了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当时就引起轰动,好评如潮,从而奠定了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值得回味的是,当朱自清把这篇千余字的散文寄给他父亲时,他的父亲照例躺在靠近炉膛的藤椅上,旁边放着花生米和酒,欣赏着朱自清寄来的《背影》,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父亲读完这篇文章后,躺在藤椅上一言不发,任凭泪水悄无声息地从他的眼眶中流出,许久不肯拭去!正是这篇散文,化解了父子二人多年的心结,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觉醒。</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重读《背影》,使我想起自己的父亲。记得我十三岁离开家乡,到镇上读初中,由于离家远,吃住在学校。父亲每次骑着单车来看我,我和父亲聊上几句,接过东西后扭头便走,一次,二次,……,次次如此。终于父亲又一次来看我,我依然机械地重复着上述动作,正当我准备转身离开时,父亲忍不住问道:"《背影》学过了吗?”我怔了一下,一时无语,不明白当过民办教师的父亲此时此刻为什么会这么问,而这篇文章语文老师刚刚讲过。父亲接着低声说:“送送我”。刹那间,我明白父亲的用意,顿时感到羞愧难当,想到其他同学送家长到校门口,而我每次却让父亲独自离去。 </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第一次破天荒送父亲到校门外,尽管距离不太长,但父亲对我讲了很多,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此后,只要父亲来看我,我总是把他送到校门外,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时至今日,不惑之年的我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在特定的校园场合,他没有直接了当批评我,而是用这篇文章来点拨他少不更事的儿子,这让我终身受用无穷!</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实际上,我父亲总是把爱埋在心底,始终用行动来表达,可恶的我当时一无所知。记得小时候冬天非常冷,父亲总是牵着我的小手插进他的裤兜为我暖手;当我生病时,父亲又急匆匆背着我去村卫生所看病,而他的儿子趴在父亲宽大的肩膀上,听着父亲的喘气声,却从不肯让父亲停下来歇歇脚;当他担心儿子外出上学想家,每周到学校来看望儿子时,他的儿子却傻傻地不知道送他到校门口!……。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始终充满着深深的愧疚!</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痛心疾首的是,写这篇文章时,父亲已经离世8年了,我也早已为人父,从中体味到做父母的辛酸与苦衷。每当我想起父亲,不由得想起第一次送他出校门的情景,想起他的谆谆教诲,想起他佝偻的背影和蹒跚的脚步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令我久久不能忘却。</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重读《背影》,想起父亲,感于世事,遂撰文以记之。</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 2017年元月22日于郑州</i></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制作:聂玉帅</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文字:聂玉帅</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自网络</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2625657</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谢谢欣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