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西藏(二)我的阿里南北行摄之旅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h1><b>9月25日一早,我们到加乌拉山口仍然一无所获,只得继续下山,经老定日回到318国道,然后继续向西,向“喜马拉雅后花园”的吉隆县吉隆沟方向进发。</b></h1> <h1><b>走这条线主要是为拍摄绒布河谷风光、希夏邦马峰、拉布吉康峰,以及植被茂盛、冰峰林立的吉隆大峡谷风光和雪山下的田园村寨。</b></h1> <h1><b>我们是一路向西的,在下了318国道后不久,我们左手边就可以见到一大排雪山冰峰,以及遍地的牛羊。其中就有希夏邦马峰和拉布吉康峰。</b></h1> <h1><b>这就是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的希夏邦马峰,她海拔8012米,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著名的高峰之一。</b></h1> <h1><b>当我们车在214县道上行驶时,我很惊叹希夏邦马峰能够离我如此之近,她几乎就在我眼前,甚至伸手就可以摸到。这种震撼,你不到现场是绝对体会不到的。</b></h1><h1><b>而且山脚下就是一大片平整得不能在平整的牧场,牛羊在那里悠闲地吃草晒太阳,由此更显得雪山伟岸高大。</b></h1> <h1><b>而我们的右手边,则是海拔4590米的佩枯措。与西藏的纳木措、玛旁雍措、色林措、羊卓雍措相比,佩枯措实在谈不上什么名气。但是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佩枯措,因为三面环山,地形开阔,所以不仅鱼类资源丰富,而且在湖岸湿地,人们常常能见到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黑颈鹤、黄鸭、灰鸭等,这</b><b>便有了让人去感动、去驻足等待的理由。</b></h1><div><br></div> <h1><b>这是从另一角度观赏希夏邦马峰。</b></h1> <h1><b>在佩枯措湖岸的一片湿地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传说中的黑颈鹤,而且还是黑颈鹤一家子——父亲母亲带着孩子,在悠闲地找食吃。</b></h1> <h1><b>这只小黑颈鹤萌萌哒,令人爱不释手。</b></h1> <h1><b>在希夏邦马峰的大山脚下,我们还拍到了藏野驴。这些野生动物,如果不走阿里线,是很难看到的。</b></h1> <h1><b>在去到吉隆县的深山峡谷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类似古战场的遗址。从地形看,这是一个岔道口,路边高坡上有几处干打垒构筑起来的古堡废墟,我爬到对面的山坡上,以深色的大山为背景,拍下了这张照片。</b></h1> <h1><b>历史上吉隆一带,不仅是唐蕃和蕃尼古道,也有古战场。吉隆县城北面山崖壁上,就有一处"大唐天竺使出铭"的摩崖石刻,讲的是唐代使节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途中经过吉隆的过程。1778年到1781年间,清朝中央政府还曾派兵到吉隆抵御廓尔喀入侵西藏。看得出这些古堡具有了瞭望和镇守作用,我也仿佛听到了当年这个古战场金戈铁马的嘶鸣声。</b></h1> <h1><b>黄昏时分,在接近吉隆县城的公路边,我们拍到了雪山下的藏民在收割。当晚我们住在了吉隆县的吉隆镇,为的是第二天能够有更多时间在吉隆沟拍摄。</b></h1> <h1><b>这一天的内容丰富多彩,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旅游行摄状态,有的玩、有的看、有的拍,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b></h1> <h1><b>天黑前我们抵达了日喀则吉隆县的吉隆镇。吉隆是西藏历史上主要对外通道之一,位于西藏西南边境。公元789年,这里就是西藏与尼泊尔交往和通商的</b><b>吉隆口岸要道。相传在1300多年前和公元8世纪中,这里便是尼婆罗(尼泊尔)赤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和印度佛学家宁玛派祖师白玛穷乃(莲花生大师)由印度译传入藏的途径之路。</b></h1> <h1><b>吉隆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在吉隆镇的公路边,可以看到不少停靠在岸的尼泊尔货车。</b></h1> <h1><b>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进入被誉为“西藏最后秘境”的吉隆沟吉普大峡谷。从吉隆镇向南走约2公里,就到了吉普大峡谷,那里还没有开发,不收门票。峡谷上有一条百米长的铁索桥,过了铁索吊桥,后面就是一个原生态村子——吉普村。在藏语中“吉普”有分别、离开的意思,相传当年松赞干布为促进蕃尼友好关系,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尼泊尔的送亲队伍一直送到这里才依依惜别,吉普村因此而得名。</b> </h1> <h1><b>我没去考证这一传说,但在通过这座吊桥时,我故意挥挥手,假装向友人告别。吉普大峡谷全长15公里,谷口海拔2785米,距地面落差256米。吊桥下,吉隆藏布河水流湍急,水声如雷,两岸山峰横列,古树参天,一派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光。</b></h1> <h1><b>说吉隆沟为绝世秘境,是有道理的。这地方虽说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但它是一个地裂深沟,因造山运动,海拔骤降到只有2800米,所以气候温润,植被丰富,草木葱茏,满目苍翠。而且这地方距离318国道和219国道都有一百七八十公里,几乎就在中国和尼泊尔的国境线边,目前尚未被开发,受外界干扰极少,民风也淳朴。</b></h1> <h1><b>在吉普村,我发现了一位老太太,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她,很多事情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但我感觉得到,她年轻时一定很漂亮。</b></h1> <h1><b>2014年8月、2015年4月和5月,中尼边境及吉隆沟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吉隆沟的吉普村和上下乃村,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受损严重。在我踏进这位老太太院子门时,门边的一个简易防震救灾棚还搭在那里。</b></h1> <h1><b>吉隆沟的美,在于它的落差。站在吉普村,有点儿像在锅底,抬头望去,周围都是丛山峻岭,冰山雪峰;但再低头看看,村口吊桥下,还有百丈峡谷深沟和湍急的吉隆藏布水流,这种垂直地貌,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表达。正因为如此奇特地貌,造就了这里绝世的仙境。</b></h1> <h1><b>在吉隆一整天,我们去了两个地方,上午到吉隆镇南面的吉隆沟吉普村拍摄,下午到吉隆镇北面的上下乃村拍摄。我并没有搞清楚哪个是上乃村,哪个是下乃村,我只是在一个有三座白塔的小坡上停留了一下午,感觉这里应该是乃村的标记。</b></h1> <h1><b>我还退到山顶,居高临下用手机拉了一张全景图,在这里拍片,地势正好,一览无余。山坡下有个小村,村子前面有一大块平地,那里的青稞已经收割,有村民在犁地。对面的半山腰又有一个村子,村子背后好像是深沟,深沟对面还有村子,再往后就是大雪山了。</b></h1> <h1><b>“此景只能天上有”,真的一点儿都不过分。据说乃村的"乃"在藏语中有"座位"之意,即"神灵开光过的圣地",相传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受邀入藏时,是从吉隆入境的。当时他从山上往下看,一眼看到乃村风光绝非寻常,犹如天堂,于是阿底峡便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年,并开光加持了这地方。<br></b><b></b></h1><h3> <br></h3> <h1><b>上下乃村之美,在于是在世界屋脊上的一块云遮雾绕之地。我在那里等了一下午,傍晚前四周景色几乎都被云雾笼罩。待到日落西山时,云散开了些,太阳也露出了个小脸,对面的山坡和村子出现了烟波浩渺的大场面,飞云借山势暴走,小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让人惊叹犹如梦中仙境。</b></h1> <h1><b>在太阳落山后,一道金光突然显现,对面的大雪山终于露出真容,而此时的山村,似乎被夜幕拉上,在大山的背影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下面的同伴喊了又喊,可我在那里却久久不愿离去。这地方真是美得难以形容,我还没有拍够,就像还在梦中。</b></h1> <h1><b>从日喀则西行,必经拉孜县,在那里318和219分道,318国道南下,终点是聂拉木和樟木口岸;219国道向西,从日土县出西藏入新疆,终点是南疆叶城的“零公里处”,所以219国道也叫新藏线。从拉孜县向西是萨嘎县,吉隆沟就在萨嘎县南的180公里。吉隆是中尼边陲小镇,再往前就出国了。所以要到阿里,从吉隆必须往回走,到萨嘎,上219国道,27日我们的目的地是海拔4772米的仲巴县。</b></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对于我们来说,27日是不平凡的一天,因为我们要从海拔2800米的吉隆沟,一路向西,海拔也一路攀升2000米甚至3000米。一早,我们在吉隆峡谷中穿行,突然一道金光打在了头顶的冰山雪岭上。那种偶遇真是让人又惊又喜,色彩太美了,可惜峡谷太深,我们没有退路,拍不到金山的大场面,而且谁也说不上这是哪座雪山。</b></font></h1> <h1><b>刚出沟不久,迎面大山上出现了一座寺庙,打开地图一查,是查嘎寺,历史上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曾经修行的主要圣地之一,历经数百年历史变迁,如今是当地一处有名的尼姑庵。我不知道庙里的尼姑是如何生活的,也不知道外界的香客是如何爬上去的,至少这些“Z”字形的山路,我看了就晕,有点像小时候仰头看南京路上国际饭店那样,太高了。</b> </h1> <h1><b>这是在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垭口拍摄的一张片子,下山后就能到达萨嘎了。到了萨嘎,就算真正进入新藏线219国道的正轨,然后继续向西,向仲巴县县府所在地帕羊前进,期间还要翻越海拔4920米的突击拉山垭口。</b></h1> <h1><b>下午在仲巴草原,我们拍摄到了大批牦牛。“仲巴”藏语就有“野牛之地”的意思。仲巴这个地方多山,其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北部已为冈底斯山脉,所以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就有4000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600多座,我们就在这样的高山间穿行,可谓步步西行步步高啊。</b></h1> <h1><b>由于仲巴县境内的这些高山常年积雪,由此发育出很多现代冰川,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就发源于仲巴县境内的杰玛央宗冰川。冰川多了,也使该地区的大小湖泊密布,湿地草滩遍野,野生动物更是多达60多种。这些知识如果不来阿里,我根本学不到。</b></h1> <h1><b>这地方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有大片沙漠,是集雪山、冰川、湖泊、沙漠、湿地、草滩与一体的一个极为神奇、极为复杂之地。这一天,我们上上下下一路西进,海拔落差至少达到2000米,对我们的身体实在是极大的考验。</b></h1> <h1><b>傍晚,我们抵达仲巴县府所在地帕羊镇。帕羊实际上已经处于雅鲁藏布江的上流源头地区,那段河流也被称为马泉河。在我们赶到帕羊之际,正值日落西山之时,镇口前面的大片草滩湿地,被落日余晖照得红金红金,闪闪发亮;远处的湖水是湛蓝的;星星点点的牛羊,和扎着红头巾的牧羊女,都处在西斜的逆光之中……我们根本顾不得进旅店放行李,下车拉架子就开拍。</b></h1> <h1><b>这种景致更是难得——红头巾的牧羊女,看见我们长枪短炮对准了她,她居然站了起来,重新打理起自己的红头巾,估计是想着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而让人更想不到的是,当这位牧羊女调转脸来面对我们时,我惊奇地发现,她的脸上全是刺青。</b></h1> <h1><b>夕阳西下,早已吃饱的牛群,踱着方步,满意地回家了。这一美景令我动容,仿佛梦到田园牧歌,然而这是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牧场!</b></h1> <h1><b>28日注定又是多姿多彩的一天,我们离开帕羊镇,继续走219国道出仲巴,实际上也就是出了日喀则,进入到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一早我们就拍到了好几群藏野驴。</b></h1> <h1><b>然后又拍到了黑颈鹤。上午在进入到阿里地区的普兰县霍尔乡后,我们看到了玛旁雍措和纳木那尼峰。再走一段路,就开始看得见我向往已久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齐雪峰了。</b></h1> <h1><b>我们在阿里地区噶尔县的门士乡吃了午饭,我们开始深入阿里腹地,到了又一个神奇的地方——塔尔钦。那里有一处海拔5100多米的阿伊日居拉山,山体五彩斑斓,在这些彩色山体之间,又有一个“珍珠湖”,估计是水中有大量钙化物质,所以湖水呈荧光色,宛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镶钳在五彩斑斓的丛山峻岭之中,璀璨动人,非常难得。所以,这一景观又被誉为“冈底斯山的眼泪”,可见其珍贵。</b></h1> <h1><b>然而这一路的神奇其实才刚刚开始,除了沿途都是如此五彩斑斓的山体之外,等待我们的,将是更神奇、更令人惊叹无比的气势宏大的扎达土林,和有千年历史的古格王国遗址。(未完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