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离开黄果树后,我们就直奔千户苗寨</font></h3> <h3>从黄果树瀑布到千户苗寨也是好几百公里。由于没有开导航, 我们在贵州一带差点走失, 出了高速路才知道</h3> <h3>我们到千户苗寨的时候已过午饭时间, 还好停车场旁边大把吃的摊点。</h3> <h3>我们于是就近解决。 姐夫点了一份腊肉,因为那样板看起来金黄诱人, 没想到端上来却像是bacon的午餐肉, 口感一点都不好, 我们个个喊上当</h3> <h3>上面和下面的照片就是在门口附近拍的, 这是停车场前的摊点</h3> <h3>从停车场通往正门的长廊</h3> <h3>宽大的停车场</h3><h3>千户苗寨的做法与黄果树瀑布一样, 所有车辆不得入内, 必须留在停车场</h3> <h3>正门前是那熟悉的标语“欢度国庆”</h3> <h3>千户苗寨的正门</h3> <h3>正门前宽阔的广场</h3> <h3>一排八仙桌,摆放一个茶壶和茶杯, 不知是否有人敢喝呢?</h3> <h3>与黄果树不同的是这里免费对残疾人开放</h3> <h3>进了大门之后是一排排的旅游大巴</h3> <h3>本来我们做好打算从门口步行到寨里再找住宿的, 不料在大门外就遇到了前来招揽住客的店主, 他向我们展示他的房间, 还说包接送。姐姐看过照片之后,就同意住到他的店里</h3> <h3>上了他的车, 才没几分钟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店主是个相对矮小的中年男子, 他的店位于较靠近苗寨口的河边, 所以也给他的店起名为河边苗家</h3> <h3>千户苗寨第二道门, 规模小一些, 更是易守难功, 要强闯这样的关卡绝对不易</h3> <h3>苗寨的小溪贯穿了整个苗寨</h3> <h3>河边苗家的正门。 店里有三层楼, 底层当厨房和客厅, 二三楼做客房, 每层四个睡房, 有单间,双间、三人房和四人房。不按床位计, 我们要了一个双间和一个三人间。价位都一样,经济实惠。</h3> <h3>苗寨沿河两边依山而建</h3> <h3>我们从这桥进入旅店, 一路过去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猪屎,狗屎和牛屎混合的臭味</h3> <h3>印象中, 大道两边还是蛮干净的</h3> <h3>我们放下东西然后沿河边走出旅店</h3> <h3>街道的两边尽是餐馆或店铺</h3> <h3>广场的四周尽是小小的铺位-出租苗人的衣服或零售其他</h3> <h3>苗寨的主路, 路面几乎没有平坦的, 不是鹅卵石就是砖块铺着, 推着轮椅基本行不通-过于颠簸</h3> <h3>好口福饭桩</h3> <h3>在路上客栈</h3> <h3>在候车站工作的苗妹子, 好像这是他们统一的服装, 几乎所有妇女都这么穿戴</h3> <h3>推销衣服的摊主</h3> <h3>我估计这是个酒吧</h3> <h3>这也是酒吧</h3> <h3>在广场边休闲的人们</h3> <h3>苗王食府也东寨</h3> <h3>洪福客栈-香肉粉面</h3> <h3>这是个篮球场, 周围有许多板凳供游人休息</h3> <h3>西江苗族博物馆</h3> <h3>现在晒谷子比以前先进许多, 不再晒在地面上了, 这样就不用再选米挑石子, 而且一旦下雨, 帆布一卷起, 一下子就能够把稻谷收好, 不像从前那样,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常常让稻谷挨雨淋</h3> <h3>毕竟是山谷,街道起伏不断</h3> <h3>这边则是传统的晒谷法, 直接晒在地面上</h3> <h3>这广场附近比较宽阔,山头也没有那么陡</h3> <h3>前一面山没有苗楼</h3> <h3>琳琅满目的大街</h3> <h3>独特的工艺品</h3> <h3>苗寨的小溪上建有许多座桥, 这是主街尽头的桥。从这里坐览车上山顶,每位¥5.00。 我们将轮椅寄存在保安室, 乘车上了山顶。</h3> <h3>桥的侧面</h3> <h3>桥上游的左岸</h3> <h3>我们正在桥头拍照之时, 来了一支穿着艳丽的队伍,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位吹着芦笙的男子</h3> <h3>桥边三叉路口的餐馆</h3> <h3>河面还是蛮宽的, 可惜这水太浑浊了</h3> <h3>原来以为任何车辆都不能开进来, 这桥头却停了不少</h3> <h3>候车场的的对河</h3> <h3>上山路上</h3> <h3>山顶上立了这个石碑, 感觉犹如康熙皇帝为他的江山挂牌</h3> <h3>俯瞰山下</h3> <h3>可能许多人都不曾料到,我们来的路上, 绕了许多弯, 才到外边的停车场, 而那个苗寨的入口似乎不过百米, 进了大门, 才渐渐宽敞。 从山顶上看下去,竟然是那么一大片</h3> <h3>据说晚上的景色更加艳丽</h3> <h3>这么小的地方居然还有一个夜剧场, 据说天天晚上有演出。剧场就是河对面靠左下角的白点</h3> <h3>难以想象这些苗人的祖先如何来到这样偏僻的地方, 又如何发展壮大成今天的规模</h3> <h3>我们在山顶之时, 几个苗人一直试图向我们推销她们的服装, 而我们一直没有应允, 真担心她们对我们下蛊呢。 因为听说她们很擅长这个!</h3> <h3><br></h3><h3>从山顶上下来, 发现许多店铺都卖这些东西</h3> <h3>一家饭店为了吸引顾客, 让几个人在门口吹拉弹唱</h3> <h3>小溪大约有1.5公里长, 河面上几乎每隔50米就有一座桥, 这是餐馆旁的桥</h3> <h3>我们在这家名为千户苗寨第一户的餐馆吃饭, 点了几样菜, 其中的的炸鱼硬得像腊肉, 真是名不符实。</h3> <h3>饭前已是黄昏</h3> <h3>没过多久桥上的灯亮起</h3> <h3>此时天尚未全黑</h3> <h3>而苗寨已经亮起来</h3> <h3>待天黑之时, 苗寨更是霓虹闪烁</h3> <h3>据介绍从山顶上看下来更迷人</h3> <h3>许多饭馆为了吸引顾客, 使尽各种花招招揽生意</h3> <h3>这是其中的一家</h3> <h3>还有这一家:头一回看到这种乐器</h3> <h3>余秋雨给千户苗寨题的词</h3> <h3>我问过一位摊主, 桥上的名字应该如何念。她说念做“yi zhong jiu", 其实很像汉语的发音</h3> <h3>从这桥看那桥</h3> <h3>从桥边看山上</h3> <h3>桥头</h3> <h3>一个桥头边立了一座雕像, 能看得出那边是真人哪个是雕像吧</h3> <h3>这山顶好像就是我们下午俯瞰山下的山头吧</h3> <h3>剧场的灯光</h3> <h3>每一座桥都装上亮丽的灯</h3> <h3>桥拱及其倒影</h3> <h3>五光十色的桥身及其倒影</h3> <h3>桥身</h3> <h3>我们吃过饭后回到旅馆稍微洗漱一下, 我和妹妹又出门继续看夜市去。 河边开着餐馆和酒吧, 歌手们在里面自弹自唱, 吃喝的顾客不多但也不少。 这是我头一回看到过这么多的酒吧, 仿佛很多人都到这个苗寨来买醉一样。</h3><h3>我们沿着河的两边走, 路上遇到一位苗家妇女摆摊, 我看中了一串手链, 跟她讨价还价买了一串, 回到家没过两星期就弄丢了。 好可惜, 这里有钱也买不到那样的花试了!</h3> <h3>第二天起床后我们就将行李放到一楼的大厅, 妹妹有点担心, 但姐姐已经把东西放那了, 我们也将就一起了。</h3> <h3>早餐粉店的对楼</h3> <h3>这里出去不远就是第二道门了</h3> <h3>主街从这里开始, 沿路两边全都是商铺或餐馆</h3> <h3>这头的河水似乎没有上边的浑</h3> <h3>这是我们住的河边苗家的联系电话</h3> <h3>这种苗楼看样子还是老式,其实许多已经采用钢筋和水泥建造了</h3> <h3>竖立在苗寨头的木雕</h3> <h3>海边苗家的老板娘,担心我们找不到她的先生, 还特意跑到大门来帮我们找。</h3> <h3>这次苗寨之行唯一的遗憾是没留在山顶上看夜景。 不过看了之后总算是有个印象了, 它的规模实在是大大地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可以想象战乱期间,这些苗人完全不受外界干扰,过着悠然自得的自给自足的日子。</h3><h3>苗寨过于商业化, 完全没有了原始的韵味。苗寨的门票是每人¥100.00,没有任何娱乐, 所有吃住还得自己掏钱。 门票可能部分得花在灯光闪烁的电费里, 极少的部分用于基础设施维修和清洁, 大部分作为财政收入吧。</h3><h3>洗澡和早上洗漱时,我发现水非常浑浊。(我希望这水不是直接从河里抽上来!)如果他们可以把部分收入用于改造水源的花, 游人可能会更多。</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