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的印度之行--D8(1月19日)早辞斋浦尔  夜宿德里

二妹

<h1> 早晨9点从斋普尔出向德里驶去,车程5小时左右。越靠近德里,公路上大卡车、小轿车越来越多。公路两边出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高楼大厦,birendre kumar说这个地方叫Gurgaon,这些高楼是日本人修的,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和摩托车配件。</h1> <h1>&nbsp; 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被称为&quot;印度的硅谷&quot;,也被誉为&quot;亚州的硅谷&quot;。资料上说:印度文盲和半文盲占50%,又怎么会有这么好的IT业?</h1><h3></h3><h1> 种姓制度曾经是印度社会最基本的制度。这个制度把印度人分为四档,最高的是婆罗门,原来是由僧侣和宗教人士组成,他们不参加劳动,主要任务是冥想、读书。但这个种姓的人擅长思辨,为现代印度人培养了一大批善于专研抽象问题的知识分子。上世纪末期开始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爆发正好撞在枪口上,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能够迅速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成为世界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所以印度出思想家,哲学家,出了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奇怪了,因为人家世世代代就是干这个事的。</h1><h3></h3> <h1> 胡马雍陵建于1565年,是莫卧儿王朝国王胡马雍的陵墓,是他的王妃Haji Begum所建,日出时开放,日落时关闭。著名的泰姬陵也是以此为范本所建。里面有几排大理石棺,据说躺着国王和他的妃子们,石棺雕得非常精美。可以感受到这陵墓所暗示的文明有一种清洁、纯粹、专一以及几何般的精确、过于讲究、绝不越雷池一步的风格。</h1><h3></h3> <h1> 陵墓区右边沧桑的伊萨汗墓,是建于16世纪的洛迪王朝建筑的典范。</h1><h3></h3> <h1> 胡马雍陵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并为印度第一座花园陵寝,实际上是一个布局讲究的大花园。这里游人稀少,草地上三三两两的人游人睡觉、嗮太阳。</h1><h3></h3> <h1>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俗话又说:好奇害死猫!这就是说的我。此刻,我的心脏还在乱跳,背上冷汗还没干,腿仍是软的,为什么?被吓的!孤独星球介绍:在印度德里有个尼桑木丁圣陵,是穆斯林苏非派圣人尼桑木丁·奥里亚的大理石神坛,德里最精彩的体验之一就是在薄暮时分坐在大理石地板上,静静倾听苏非派具有魔力的虔诚圣歌。这段文字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国内拟定行程时把去这里体验作为必去项目。<br /> &nbsp;birendre kumar是印度教徒,他也从未去过这里。车一路开过,狭窄街道越来越多穆斯林出现,把车停在路边,下车步行,东打听西问问,边走边问。终于在隐匿于杂乱的售卖玫瑰花瓣、香水和供品的市集中找到了。吵闹、混乱、拥挤,不是摩肩接踵,而是人贴着人,头挨着头;只有两人宽的蛇形小巷,东一堆西一堆的垃圾和水迹,坐在地上密集的乞讨者好些是残疾人,各种小贩朝我们吆喝,只有小摊上的玫瑰花让我紧张的神经稍稍有点放松……想打退堂鼓,但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如果放弃太不甘心了。咬咬牙,继续挤。终于到了陵墓中心地带。要求脱鞋,脚板踩在冰凉的地面上,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挤进黑压压朝圣信徒队伍,缓缓的向大树下 小小的四方建筑(我猜想是他们的庙之类)移动。地上坐着几个人在弹奏乐器,旁边有一个大的蓬子,里面密密麻麻坐着好多人,有一个人大声的吟唱,听不懂是什么,但看他激昂的动作,高高挥舞的右手,以及信徒门虔诚的眼神,因该是歌颂、传唱苏非派圣人尼桑木丁·奥里亚的事迹和他主张的教义精髓。禁欲克己的尼桑木丁逝于1325年,享年92岁,他的墓地也随之成为整个帝国穆斯林朝拜的圣地。<br /> 缥缈的音乐、虔诚的信众,让时光瞬间倒流至数百年以前,这一定是德里的历史墓地和神坛从前的样子。他们其实对我们很友好,看到我垫起脚越过拥挤的人群拍照,主动让出位置,让我们靠近吟唱者。<br /> 这事虽然很吓人,但这种体验太珍贵了,太值得了,我真的为自己的大胆和勇气点个👍!</h1><h1> 还是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h1><h3></h3><h1></h1><h3></h3> <h1> 今天地陪任务结束。接下了的两天,我们自由自在在德里闲逛,购购物,打打望。<br /> 给我们开车的师傅,技术好,车很稳,每次上下车都主动帮我们开、关车们,离别之际,我们好好感谢了他。</h1>

德里

印度

尼桑

胡马雍

木丁

苏非派

陵墓

虔诚

大理石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