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文章
- 配文视频
- 《冬奥会》连载
- 《虎文化》连载
- 《沁河潮》文学社
- 阳城县《百家诗风》
- “雕琢优质文化”创作组
-
《沁河潮》第466期:我的高中生活 文/陈红霞
1982年秋,我接到阳城二中(海会寺中学)的录取通知书,9月1日高高兴兴的来报到了。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万里晴空,一碧如洗。我
2025-03-23
7019 80 4其它《沁河潮》第465期:由“黄城”而“皇城” 文/成保土
“黄城”和“皇城”一字之差,不,一字之变,却是一次惊天巨变,一次质变、豹变,时代之变。质变、豹变、时代之变的内在因缘在于
2025-03-23
4546 38 6其它《沁河潮》第464期:也说庙会 文/雷风云
说起庙会,会有人嗤之以鼻或不屑一顾,并会说此乃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浪费笔墨。其实不然,笔者认为,看待某一事物,若从不同角
2025-03-17
12648 139 22其它《沁河潮》第463期:小城河街集市,文/张家庆
是远处的驼铃惊醒了沉睡的河街,还是铁炉的红光唤起了东方的晨光,更多的是忙于生计的小城人那基因中的定时钟,拨动开惺忪的双眼
2025-03-17
9696 98 8其它《沁河潮》第462期:赶会 文/陈红霞
赶集在民间俗称赶会,它是民俗,也是和农事、民间信仰习俗结合得很紧密的社会活动。小的时候光知道好玩,并不懂得这些道理。但,
2025-03-12
5010 53 5其它《沁河潮》第461期:,难以忘却的记忆,——回忆我的高中生活,文/常周元
我于1974年12月在润城学校初中毕业,不久收到了阳城二中(地址在海会寺)的高中录取通知书。1975年元宵节过后,我和同村的几个同
2025-03-11
6783 94 10其它《沁河潮》第460期:我与“四六板”的情缘 文/卫家庆
“四六板”是上党梆子运用非常广泛且必不可少的一种板式。少时,只知它叫“流水”。我十二岁时,受大哥影响,爱上了二胡演奏。渐
2025-03-04
11807 127 16其它《沁河潮》第459期:方言趣谈,文/雷风云
语言,是传递信息、抒发情感、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无论是聪明的人类,还是智力平平的动物类,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与通过声音
2025-03-02
6187 64 2其它《沁河潮》第458期:,看电影的故事,文/许世宏
记得第一次看电影,还是在1967年初的一个冬夜。听说一河之隔的下伏村要放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百万小将的彩色纪录片,立刻引
2025-02-19
23493 183 41其它《沁河潮》第457期:,回乡知青, —— 我的农民经历,文/许世宏
1974年元旦那天,我高中毕业离校。挑着简单的行李往家走,一头是书本,一头是被褥。身后,海会寺双塔越来越远。担子不重,步子发
2025-02-14
8485 76 9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