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醉佳人

张健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的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是一种文化消费。 历代文人雅士多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却毫不比男士逊色,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 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中国古代文坛女性作家中,有清照般好酒的,恐不可多见。如今能够读到的李清照的词作大概五十多首,其中存疑十余首。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二十多首,占近一半之多。 李清照的醉酒词,柔,柔到称绝,美,美到无比。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个快乐的十七岁少女就这样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大家闺秀,外出醉酒忘归,快乐中误入荷塘深处,没有慌乱没有紧张,而是放眼看那一滩的鸥鹭惊起。多么美丽的一幅醉美人之图,多么开心快乐的一位少女。难以想象这是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此词写出了闺中人复杂的神情,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可谓“传神之笔。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昏的时候在东篱边喝酒,暗香浮动好象连衣袖都沾染了。不要说这时候不消魂,西风卷起帘子,人比菊花还要瘦。 菊花黄了,这暗香,醉倒了宋代婉约的女词人。那么今天的我,为谁而醉?那醉人的感觉,想来古今应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孤零零的一个人,心潮起伏,禁不住举酒浇愁,然还是挡不住那阵阵秋风的寒意,挡不住那凄凉冷寂的思潮涌现,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无疑是爱酒的,这里只引用她的两首“如梦令”一首“ 醉花阴”一首“声声慢”基本是她从少女、青中年到老年的三个阶段,酒伴随她的一生。她因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因酒而获得艺术创造力,我们能从这一丝清醇的味道中,捕捉到她最柔软也最真实的情感。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醇香里走出的气质美女惊魂;激荡起沉睡了千年的词魂,“娇痴不怕人猜,和衣倒睡入怀”。花前月下,醉卧美人,清白若骨的月光水色,映着娇红的芍药花。千年同一景:一江水一明月一树花,溯流而上,妄想与清照斟一盏明月,饮一夜星辰。 都说女人喝酒不好,但自清照酣饮后,轻启朱唇,吐出如兰花般馨香的酒后词,有点才气的女人们都要去争着一醉芳心,男人更是视能饮的才女为梦中情人了。 酒的芬芳散发在灿若星辰的古诗词中,也散发在这一唱三叹、高旋低佪的乐声里。与其说是历史的回响,不如说是现实的咏唱。酒在诗中,诗在歌里。如果在酒神的注视下,音符也添了一份灵气,那么,从不善饮的你,是否也有了端杯的欲望? ———————————— 谢谢你的赏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