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南极探险继续进行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航行第六天 - 登陆第三天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成功登陆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Lemaire Channel 雷麦瑞海峡, 南极西部航线重要通道之一</b></p><p class="ql-block">雷麦瑞海峡全长11公里,最窄处只有1600米,两侧雪山奇岩峻峭挺拔,海面浮冰满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上六点天蒙蒙亮,探险船破冰进入Lemaire海峡,所有人来到甲板观看这难得的海峡奇景。深入海峡,乌斯怀亚号巡航在高耸连绵的雪山和漂浮荡漾的蓝色冰山之间。 图为探险船正在进入海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前一片白雪奇景: 但见两岸条条冰川犹如待时而动的雪龙,随时都会腾空而飞,气势逼人; 而冰舌则几乎触手可及。</p> <h3>狭窄的海峡两边雪山峭壁,探险船一路直行,大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之势。</h3> <h3><br></h3> <h3><br>浮冰擦着船身而过,海狮们在冰上悠然自得。</h3> <h3><br>浮冰,海狮的栖身地。</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狮不知跑哪儿了,只见一滩…… 便溺</p> <h3>太阳冉冉升起,天际,彩霞片片。</h3> <p class="ql-block">太阳照耀在雪山和云雾上,让人有雾里看花,氲氤赏景之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云渐散,高海拔山峰上的白雪将洒落的阳光折射,雪山戴上金顶。</p> <h3><br>日照金山</h3> <h3><br>金顶下冰川倾泻如注</h3> <p class="ql-block">安静的港湾,镜面般的海面清晰倒影出两岸高耸的山峰。</p><p class="ql-block">白雪,黑石,倒影,浮冰,这些元素精细地绘出一幅世间少有的绝美水墨长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Mirror Effect,水墨南极的对称之美。以下是手机相片。</p> <h3>置身于南极冰河世界,处处都是无法复制,美到极致的景观。</h3> <p class="ql-block">这处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具有令人惊叹的静态美,其动态更是非常壮观和具有震撼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南极冰川崩塌解体</b></p><p class="ql-block">在Lemaire Channel 雷麦瑞海峡,到处都可以看到冰川崩解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下面的小视屏正好拍到左边山上的雪崩引起底下冰川崩塌,引发众人连连惊叹的场景。当时我正在对着冰川拍照,雪崩在瞬间发生,于是得以将整个过程拍完。</p> <p class="ql-block">这里只能上载一小段。而这些雪崩的场景,在11天的航行中,我们是多次见到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探险船驶进港湾</b></p> <h3>远处乌云渐散,此处白雪飘落。略见晴朗的天空之下,水面平静如镜。</h3> <p class="ql-block">探险船在港湾停泊。早餐后稍事准备,开始登陆Petermann 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Landing: Petermann Island 彼得曼岛- 计划登陆第五站,成功登陆</b></p><p class="ql-block">彼得曼岛位于雷麦瑞海峡的南边,1873 年首先被德国探险队发现,被以德国地理学家August Petermann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岛上有座建于1955年的阿根廷红色废弃避难屋。</p> <h3>從避難小屋附近的海岸踏上彼得曼岛,回望港湾中与雪山冰川同在的乌斯怀亚号。</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彼得曼島上的健行步道主要分兩條路線。我們從避難小屋沿著海岸線一直往右走,這一條路線主要是觀賞棲住在此地的企鵝群,這裡的企鵝大部分是紅嘴的Gentoo Penguin 巴布亞企鵝,還有體型較小的Adelie,短黑嘴白眼圈阿德利企鵝。</p> <h3>岛上,Gentoo Penguin巴布亚企鹅群在海岸线上列队而立,仿佛一直在等待我们的到来。 </h3> <h3>岛上的纪念十字架,纪念1982年在此遇难的三位英国探险家 - 手机拍摄。</h3> <h3>企鹅也有灵性。 缅怀三个横渡冰海时死亡的英国探险家 - 手机拍摄</h3> <p class="ql-block">岛上遍地企鹅,大家都在拍照,没有人用手去触碰它们。</p> <p class="ql-block">"南极公约"规定所有登陆者与企鹅保持五米的距离,企鹅自己跑过来则另当别论。</p> <h3>我与企鹅</h3> <h3>原地等待企鹅</h3> <h3>学走标准企鹅步</h3> <p class="ql-block">与企鹅同行...... 看图右我的手臂💪</p> <h3>企鹅🐧处在褪毛的季节。身上的毛没完全褪掉,残毛一撮撮,很憨。也许是因为褪毛身体发痒的原因吧,它们一直在啄身上的毛。带毛的企鹅🐧们看来并不活跃,或是呆站着或是躺着,表现懒洋洋的。</h3> <h3>一撮毛😄</h3> <h3><br>而这些褪完毛,浑身毛光蹭亮的企鹅却是活泼非常。</h3> <h3><br></h3> <p class="ql-block">幸福的企鹅,拥有这样无敌景观的居住环境,你们让多伦多那些买个condo都要抢offer的人们情何以堪啊。</p> <h3>初见换毛企鹅大家都倍感新鲜,興奮莫名。可是谁能知道远处的企鹅对这些进入它们领地的人们會作何感想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踏足南极,人类对于企鹅来说应该不算陌生了,终归有一天它们会厌倦人类的骚扰。</h3> <p class="ql-block">由避难小屋往上可以直达山顶。 山不高,在山顶看到海岛另一侧的海湾,海面上无数冰山和浮冰。 因担心时间不足,也不想掉队,我只在山顶逗留拍照,并没有下去那边的港湾。</p> <h3>登高探索海岛的另一面</h3> <h3>高处看港湾</h3> <h3>冰山座座</h3> <h3>离开小岛,乘橡皮艇返回大船……<br>海面浮冰盏盏,犹如漂浮着晶莹冰雪莲。</h3> <h3><br>离橡皮艇百米开外的海面出现几条鲸鱼。看着它们嬉戏喷水翻腾好兴奋。</h3> <h3>回到探险船。看图中两船的比照,乌斯怀亚号真的不大。 </h3> <p class="ql-block">午饭后稍微歇息。再度出发,当天二次登陆。</p> <p class="ql-block"><b>Landing: Vernadsky Station - Wordie House - 计划登陆第六站,成功登陆</b></p><p class="ql-block">Vernadsky Station是乌克兰设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其前身是英国考察站。 英国人自1947年在此建立基地以来,一直研究天文物理和气象。直到1996年,因为英国人决定放弃基地,而拆卸基地的同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符合环保要求的费用却又过大,英国于是以“一英镑”的低廉价钱将其转卖给了乌克兰。 乌克兰科学家韦尔纳茨基Vernadsky在此继续臭氧层的相关研究,科考站用他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英国人当年使用的老房子今天已被用作博物馆,就是Wordie House。 里面陈列着当年基地工作人员的日常用品及工作装备,包括锅炉、桌椅、雪橇等等</p> <h3>Wordie House的背面。从这里我们爬上山顶。</h3> <h3><br>往前走是冰山冰川,身后也是冰山冰川,美啊,真想住那不走了。</h3> <h3><br>恨不得把眼见的全拍下来</h3> <h3><br>基地远处在搞基建</h3> <h3>船上很多華裔。自由行的中國人分別来自北京, 大连,香港, 杭州...... 還有多伦多,大家能在船上偶遇純屬巧合也是緣分,在南極拍下了唯一一張大合照《华裔船友南極胜利会师大合照》,戏称中國🇨🇳團。<br>船上另外还有并未入镜两台湾人,两香港人; 两菲律宾人,两韩国人,一日本人,一来自美国的越南人和一来自美国的印度人。亚裔人数占了全体乘客总人数88人的24%,其中有14个中国人。其余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等国家。<br>有个年纪最长,美国来的老太太看起来都过七十岁了,独自一人跟了美国的旅行团上船,没见她晕船,好厉害的。希望我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还能象她那样仍然具有探险的勇气,还能重返南极。</h3> <h3>山顶拍完美景,回到Wordie House附近搭乘橡皮艇,来到海岛另一侧乌克兰科学家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受到科学家们的热烈欢迎。看这热闹的场景,能理解长期远离家人的他们多少还是有点寂寞的。</h3> <h3>乌克兰基地的地标。</h3> <h3>科考站门前风光</h3> <h3>前面拐个弯转右就是科考站入口</h3> <h3>考察站前的这些路标清晰地标识了从这个地方到世界各大城市的距离。此处离我们登船的乌斯怀亚1186公里, 离温哥华14229公里。<br>离多伦多有多远?待我计算一下😉😏</h3> <h3>站内旧有的由英国人打造的酒吧,据说以伏特加闻名。我没有品尝这烈酒,倒是浅酌了基地工作人员提供的免费鸡尾酒。</h3> <h3><br>南极考察站的科学家们清一色男性。他们通常签约工作至少一年,没有眷属随同。在常年严寒冰封白茫茫一片的地方工作,他们的生活真可谓毫无色彩,枯燥非常。于是,来访的游客们留下七彩胸罩,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之余,也平添乐趣和幻想。据说,这就是南极科学考察站的特色文化之一。<br>酒吧里悬挂着的七彩Bra。</h3> <h3><br>这里有一个邮局,提供纪念品及邮件转寄服务。我将祝福写在南极风光的明信片上面,并逐一盖上关防章,纪念章和邮戳。给女儿们寄出明信片,三个月之后她们就能收到我的祝福。对家人和朋友,我选择亲自递交明信片,给他们捎回来自南极的问候和祝福,让他们感受来自冰川的热情。<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从乌克兰考察站Vernadsky Station給自己寄出明信片。</b>将近4个月之後,在多倫多,它們又回到我的手上。</p> <h3>傍晚时分,回到甲板上等待太阳下沉。多云,不见夕阳,惟有余晖…… <br>镶着金边的乌云底下,万屻千峰更峻秀。</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上生明月,游轮启航时。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请看下辑,继续我的南极探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