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6年9月27日 卡尚-德黑兰 GPS行程 301.7公里<h3><br></h3></h3> <h3>离开卡尚前,再一次登上了艾哈迈德苏丹浴室的房顶。<h3>告别这座迷一样的老城。</h3></h3> <h3>驱车前往德黑兰,途中经停库姆休息。<h3>库姆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有该派创始人阿里之妻法蒂玛陵墓,还有伊朗最大的伊斯兰教学校。据说这些宗教场所不让非伊斯兰教人员入内参观,所以我们没有进城。</h3></h3> <h3>在德黑兰的南郊,有着著名的霍梅尼墓。<h3>从外观上看象一座大清真寺,金碧辉煌,寺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四座尖塔,塔高91米,表示霍梅尼91岁去世。72个寺门象征伊历1360年4月7日(1981年6月28日)伊斯兰共和党总部爆炸事件中遇难的72名烈士。寺内共有124个石柱,柱间距22 米,意指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伊历11月22日)。柱高12 米,表示什叶派有12个伊玛姆。霍梅尼的陵寝安放在寺的正中间小房子里,围以铁栏,其子艾哈迈德·霍梅尼的陵寝安放在其父亲的陵寝旁边。</h3><h3>霍梅尼墓本身也是清真寺,可以用来进行礼拜活动,但它也对非穆斯林开放。大厅里面铺满了著名的波斯地毯,大厅外有洗净的水池和洗手间,允许德黑兰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夜晚在这里栖身,宗教在这里展现了宽容。</h3><h3>至今霍梅尼墓还在进一步完善修建中。</h3></h3> <h3>进入霍梅尼墓的安检非常严格。<h3>男士和女士从两个不同的大门进入,女士还必须穿上黑色的罩袍。</h3></h3> <h3>霍梅尼墓内部金碧辉煌。</h3> <h3>霍梅尼墓</h3> <h3>霍梅尼墓</h3> <h3>霍梅尼和他的儿子的陵寝在这个金色的小房子里。</h3> <h3>参拜也是男女用这个小屏风左右分开,不能越界的!</h3> <h3>参拜的信众</h3> <h3>霍梅尼墓</h3> <h3>霍梅尼墓边的公墓埋葬了20万两伊战争阵亡将士</h3> <h3><h3><br></h3><h3><br></h3><h3>波斯地毯举世闻名。到了德黑兰,伊朗国家地毯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地方,不然都不好意思说到过伊朗。</h3></h3> <h3>地毯博物馆</h3> <h3>地毯博物馆</h3> <h3>地毯博物馆</h3> <h3>地毯博物馆的藏品</h3> <h3>地毯博物馆的藏品</h3> <h3>地毯博物馆的藏品</h3> <h3>地毯博物馆的藏品</h3> <h3>地毯博物馆的藏品</h3> <h3>地毯博物馆</h3> <h3>晚饭就在饭店对面的餐厅</h3> <h3>葡萄酒,没有半点儿酒精成分,绝对不会违反伊斯兰教规。</h3> <h3>一块牛扒就把一餐的热量指标用完了。</h3> <h3><h3><br></h3><h3><br></h3>2016年9月28日 全天德黑兰参观 GPS行程 41.2公里</h3> <h3><h3><br></h3><h3><br></h3>清晨从酒店窗口看德黑兰</h3> <h3></h3> <h3>参观格雷斯坦宫</h3> <h3><h3><br></h3>格雷斯坦宫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市中心霍梅尼广场以南,是巴列维王朝之前的卡贾王朝的王宫,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卡贾王朝之前伊朗的首都是伊斯法罕,到卡贾王朝首都才迁至德黑兰。<h3> </h3></h3> <h3><h3><br></h3>格雷斯坦宫范围虽然不大,但环境优美、清新怡人。庭院中,绿树葱茏、绿草如茵,池水与喷泉交相辉映,如同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宫殿的建筑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与萨德阿巴德王宫融波斯和欧洲建筑风格于一体不同,格雷斯坦宫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宫殿建筑的外墙采用了大量的彩釉瓷砖,以金黄和蓝色为主色调,不但色彩艳丽、图案优美,而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质感。一个接一个的拱形造型,或大或小、或上或下,或是圆润的弧形、或是流畅的尖顶,使整个建筑充满了变化,更加具有立体感和透视感。宫殿内部,则采用了伊朗传统玻璃片镶嵌工艺,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直射与折射相映衬,形成了一种银光闪闪、晶莹剔透的装饰效果,既豪华精致,又充满奇幻,让人叹为观止。</h3> <h3>格雷斯坦宫201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格雷斯坦宫</h3> <h3>格雷斯坦宫的玉石宝座</h3> <h3>浓郁的伊斯兰风格</h3> <h3>格雷斯坦宫</h3> <h3>格雷斯坦宫</h3> <h3>格雷斯坦宫镜厅</h3> <h3>不过现在紧靠格雷斯坦宫已经建了不少现代化的政府行政楼,遗产保护的环境也是堪忧。</h3> <h3>参观完格雷斯坦宫,参观伊朗国家博物馆。</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h3> <h3>以前德黑兰的场景</h3> <h3>以前德黑兰的场景</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参观结束,到了午餐时间,沿这条路徒步去定好餐的饭店就餐。</h3> <h3>这家饭店太牛了,时间还差8分钟,就是不能开门。<h3>导游马迪也没有办法。</h3></h3> <h3>嗬嗬,牛还是有牛的道理!<h3>饭店内的氛围还是很有点罗曼蒂克,居然还只接订餐的客人。</h3></h3> <h3>饭店的墙上挂满了老电影的照片</h3> <h3>蛮有情调。建议情侣出游的一定去感受一下。<h3>记得,必须提前订餐哦。</h3></h3> <h3>参观玻璃和陶瓷博物馆</h3> <h3>参观玻璃和陶瓷博物馆</h3> <h3>参观玻璃和陶瓷博物馆</h3> <h3>感觉博物馆内的楼梯比展品更吸引我们的镜头。</h3> <h3>玻璃和陶瓷博物馆内的楼梯</h3> <h3>玻璃和陶瓷博物馆内的楼梯</h3> <h3>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Former US Embassy)是伊朗最独特的著名景点,包括一座大院和其中一栋两层小楼,如今的外墙上涂满了各种反美涂鸦。<h3>所谓景点,是网上的称呼。伊朗的地接社是不会安排的。</h3><h3>在我们强烈要求下,马迪才同意过去看一看的。</h3><h3><h3><h3><br></h3></h3></h3></h3> <h3><h3>这里曾在1979年爆发震惊世界的美国人质危机,自伊美两国断交后,这里就被改建成一所反映美帝霸权主义的博物馆。陈列着当年美国外交人员撤离时未来得及销毁的发报机和通讯设备等。院内还有美军当时试图营救人质,却因飞机相撞失败后,被伊方缴获的直升机发动机残骸。这些都被伊朗人认为是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铁证。目前大院左半部分成为革命卫队兵营。</h3><h3>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去时这里不开放。</h3></h3> <h3>网上看到攻略,说是这里不许拍照。随意拍照除了相机没收,还有被伊朗革命卫队扣押的可能。</h3> <h3>这幅画在网上的出镜率非常之高</h3> <h3>在马路对面,用长焦吊了几张,赶紧走人。<h3>还好,似乎没有人来难为我们。</h3></h3> <h3>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终于来看过了。</h3> <h3>伊朗自由纪念塔,德黑兰的标志性建筑。</h3> <h3>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采用钢筋水泥和大理石建成。自由纪念塔于1971年10月落成,伊朗建筑师候赛因·阿马那特在设计该塔过程中,既注意吸收外国建塔的优点,同时注意充分体现伊朗建筑的民族风格。</h3> <h3>塔的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电影馆可容纳500名观众,5部电影机同时在一块宽敞的银幕上放映,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伊朗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h3>我们来时自由塔在维修,能进来看看似乎已经是照顾了,没能看上电影,遗憾。</h3></h3> <h3>站在自由塔顶部的瞭望台上,环顾四周,金碧辉煌的古老建筑,气势非凡的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从城南的火车站开始,向北越过旧城区、新城区,直到海拔1600米以上的厄尔布尔士山麓的原皇家避暑胜地,德黑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h3> <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回想脑子里原来对伊朗的认知,不禁哑然失笑。</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促使我整理这十五集游记的原因: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的伊朗。不过,即使这样也是一个旅行过客的浮光掠影。真正要了解,大概要住个年把才行。</p> <h3><h3><br></h3>2016年9月29日 终于睡个懒觉,上午在酒店休息,为回国的夜航储备精力。<h3>午餐后继续德黑兰参观,晚餐后赴机场,乘坐南航班机回国。 </h3><h3>GPS行程 113公里</h3></h3> <h3>参观位于德黑兰最北部山上的萨德阿巴德王宫</h3> <h3>萨德阿巴德王宫原是伊朗王室避暑的夏宫。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被列为博物馆,向人们展示国王奢侈的生活。这是庭院里的雕塑。</h3> <h3>该宫殿为巴列维王朝国王的办公室和夏天居住的地方</h3> <h3>宫殿改为博物馆后,仍保持了国王时期的摆设和装饰,以便让人民亲眼目睹国王的奢侈生活。</h3> <h3>参观礼萨阿•巴斯博物馆。<h3>博物馆名字中的Reza Abbassi,是萨法维时代伊朗最出名的画家之一。馆内藏品非常丰富,从史前时代一直到20世纪恺加王朝末期,较为全面、连续的展示了伊朗艺术发展的历程,这个特点在伊朗其他博物馆中很难看到。</h3></h3> <h3>馆藏细密画展品</h3> <h3>馆藏细密画展品</h3> <h3>到Tabiaat铁桥附近晚餐,这里是德黑兰普通民众游览休息的区域。</h3> <h3>Tabiaat铁桥</h3> <h3>在Tabiaat铁桥上再看看德黑兰</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见,德黑兰!</p><p class="ql-block">再见,伊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后语:十五篇的老跑伊朗行到此全部结束。所有的图片系实景一次曝光成像,除部分图片曾对光影略作调整外,没作任何添加和合成。历史背景资料大部分来源于网络,也少量摘录了君驰旅行社的出团文件。老跑才学疏浅,尽管对史料引用前反复勘核,但错误仍难全免。若有发现,敬请斧正,以防缪误害人,拜谢。</p><p class="ql-block">欢迎转发,希望对打算去伊朗旅游的朋友有所帮助,毕竟我们以前对伊朗有着太多的误读。</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