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

JI

<p class="ql-block">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文名:启功</p><p class="ql-block">外文名:Qi Gong</p><p class="ql-block">别名:察格多尔札布</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民族:满族</p><p class="ql-block">出生地:北京</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1912年(壬子年)7月26日</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2005年(乙酉年)6月30日</p><p class="ql-block">职业:教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国学大师</p><p class="ql-block">信仰:佛教</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红楼梦注释》,《古代字体论稿》 《诗文声律论稿》</p> <h3>家谱</h3><div><br></div><div>雍正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div><div><br></div><div>启功出生于书香世家,启功之祖父毓隆(1872年-1923年)幼承家学,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恩科二甲109名进士,散馆授编修。</div><div><br></div><div>启功之曾祖父溥良(1854年-1922年)年轻时,请求革去封号、俸禄,参加科举,并考中光绪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div><div><br></div><div>启功之远祖和亲王弘昼(1712年-1765年)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雍正三子)和弘历(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div> <h3>个人经历</h3><div><br></div><div>早期</div><div>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div><div><br></div><div>生平</div><div>1913年,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取名“察格多尔札布”。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帝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读诗文。</div><div><br></div><div>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div><div><br></div><div>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div><div><br></div><div>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div><div><br></div><div>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div><div><br></div><div>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div><div><br></div><div>晚年担任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div><div><br></div><div>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div> <h3>著作</h3><h3><br></h3><h3>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h3><div><br></div><div>《启功全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启功全集》共20卷,前10卷为著述,包括诗词创作、讲学、口述历史、书信、日记等,后10卷为书画作品,汇集了启功先生创作的册页、成扇、手卷、横幅、立轴、字课、临写等。《启功全集》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鉴赏价值和极高的研究价值。</div> <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的书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庾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山东文轩画廊推荐书法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年代末启功先生参加了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7,取号“松壑”。松风画会迄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并产生了溥雪斋7(松雪)、溥佐(松堪),关瑞之(关松房7嫡传)三位画会领导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先生的画《秋山》——画中远山微云掩映,楼阁隐现,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与这仙境相对应的是建在水边的荒野村居、自横的小舟。披麻皴和淡墨的点染,使画中自有一种清静的意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温润的设色,又使这清静中多了种关怀人世的态度,从而使画家旷达、自然的胸怀尽寓其中 。</p> <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就在书法→自创“启体”卖价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书法艺术本身,他也有很多创见。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极受青睐。以2003年北京春拍为例,中国嘉德共推出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过8万元的有4幅,《行书唐宋诗七幅》镜心被拍至41.8万元,成交价令人咋舌。</p> <h3>绘画→竹石山水表意趣</h3><div><br></div><div>启功画作的风格是: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已在画坛崭露头角,50年代达到艺术高峰。他也曾作画卖钱,贴补生活。</div><div><br></div><div>启功晚年画作价位呈稳定上升趋势。中国嘉德1999年秋季拍卖他的《朱竹墨石图》,以7万余元成交。到了2002年,同样的四尺整纸启功朱竹图价位已在10万元以上了。启功眼疾加重,作画十分困难,画作更显珍贵。</div><div><br></div><div>他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及国际交流绘制作品。启功生前风趣地说:我这里是礼品制造公司。</div> <h3>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尝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一改以往名家学者,如叶昌炽、翁方纲等研究历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知书法,而略其辞章之习。</h3><div><br></div><div>除研究方法开拓新途外,启功更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作出一锤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期间,虽有部分学者提出异议,如香港学者陈胜长曾撰〈绢本《孝女曹娥碑》墨迹考辨〉与之辩论,惟启功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深厚学养,对陈氏之立论作出有力反驳,并深责陈氏之说乃“一派胡言”,终使《孝女曹娥碑》的真伪得以辨明。详细论述请参考启功《论书绝句》《古代字体论稿》《论书札记》等书。</div> <h3>1978年,启功66岁时,妻子、母亲和恩师已经先后离他而去,回想半世艰辛岁月,启功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诙谐、精炼《自撰墓志铭》:</h3><div><br></div><div>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且陋。身与名,一齐臭。(六,读如溜,见《唐韵正》)</div> <h3>安葬万安</h3><div>启功先生逝世一周年后骨灰从八宝山请来,下葬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启功先生的墓地占地3平方米。墓茔东向,前望玉泉,后倚西山;苍松侍于左,坦途通于右。</div><div><br></div><div>启功墓</div><div>2006年6月30日,启功先生的忌日上午,在“老师走好”的祝福中,启功先生的内侄、侍奉启功30年的章景怀将启功先生的骨灰盒缓缓送入墓穴。盒内与启功先生同在的是师母几件日常用品和二老的合影——刻画在有机玻璃上的合影。师母病逝于“十年浩劫”中的1975年,骨灰荡然,只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不过即使没有骨灰合葬也了却了启功先生的心愿:师母逝世后,启功先生有《痛心篇二十首》倾诉苦情,最后茫茫然祈求:“爹爹久已长眠,姐姐今又千古。未知我骨成灰,能否共斯土。”(启功“自幼呼胞姑为爹”,她老人家终身不嫁,帮助太师母抚育启功。“姐姐”系启功对师母的称呼。)</div><div><br></div><div>启功先生的墓碑、碑座和墓志独具丰采,可以说是启功一生心性和修养的完美呈现。墓碑是一方放大的石砚,由浓黑而光可照人的大理石制作,正中直排镌刻着启功标准的签名,姓名下横排生卒年月(1912—2005),再下一行横排镌刻启功法书“夫人章宝琛”,同样,姓名下也是师母的生卒年(1910—1975)。墓碑没有上下款,简洁大方,朴素端庄。</div><div><br></div><div>墓碑匠心独运的是碑阴雕刻了两条砚铭,一是启功曾经收藏的清康熙“御砚”上的“御书”“御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上有“康熙”“御铭”两方印文。启功是雍正第九代孙,生于辛亥革命第二年,他终生拒绝使用皇族姓氏,改革开放以后,皇室遗族以“爱新觉罗”自矜,但他依然不改素志,且作诗真诚讽喻。启功并不把这方“御砚”当做传家宝,但他喜欢这一“御铭”的内涵,并以这“御铭”取了室名“坚净居”,人称“坚净翁”,更巧而又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是另一砚铭:“元白用功之砚”。谁敢作这样的砚铭?是谁书写的?书者是“陈垣”,是启功先生的恩师、北师大的老校长。1990年启功年近八十远赴香港义卖自己所作字画,以设立以老校长命名的“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以聊补晚年“酒酽花浓行已老,天高地厚报无门”的遗憾。以后来这里凭吊启功先生的人,读到这方墓碑,谁能说尽有多少联想和情思呢?</div><div><br></div><div>墓碑的基座是一朵舒展的莲花,也就是佛教中的莲花座。启功三岁在雍和宫按严格的仪式磕头接受灌顶礼,终生礼佛,号“元白居士”,逝世前病重入住北大医院危重病房,他左臂插针管,右手仍持念珠,昏迷中似睡似醒的时候常常手指微动在数念珠。启功自述:“我从佛教和我老师那里,学到了人应该以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关切众生;以博爱为怀,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以超脱为怀,面对现世,脱离苦难。”启功“幼时孤露,中年坎坷”,遭大苦难而“悲天悯人”,心藏“苦情”而博爱众生,这是修炼得来的达观。然而启功骨子里是铮铮铁汉,正如他诗中的自白:“墓碑前与碑座相连的同样质地同样颜色的一方巨石上,镌刻着启功生前的《自撰墓志铭》。这是一首三言诗,诗曰:“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这里唯一与当年预想不合的是死后不在“八宝山”而隐居于“万安”。不过民间早把“八宝山”当作“死地”的隐语,这样一想还是与原诗符契。</div> <h3>双重年表</h3><h3><br></h3><div>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生于北京。</div><div><br></div><div>启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昼,封“和亲王”。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进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学政、主考。</div><div><br></div><div>一九二二年 十岁</div><div><br></div><div>曾祖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衰落。</div><div><br></div><div>一九二三年十一岁</div><div><br></div><div>祖父去世。</div><div>家中变卖世藏书籍以作殡葬费用。当时母亲克连珍与尚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都年仅二十余岁,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恒季华为了教养这一线单传的侄子成人,毅然终身不嫁,并把自己看做是这个家庭中的男人。启功亦称姑姑为“爹爹”(满俗,“爹爹”即叔叔)。</div><div><br></div><div>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六年 十二岁至十四岁</div><div><br></div><div>在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幼年启功,看到祖父案边墙上挂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画的,又见祖父拿过小扇画上竹石,几笔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产生“做一个画家”的愿望。他在学校的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给知名人士。</div><div><br></div><div>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 十五岁至十七岁</div><div><br></div><div>经长亲带领,拜贾羲民先生学画,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见解卓识。常带启功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代书画,有时还和一些朋友随看随加评论,启功也一一记下。这些活动使启功深受启迪和教育。启功想多学些画法技巧,贾先生又将他介绍给吴镜汀先生。吴先生教授画法,极为耐心,绝不笼统空谈,而是专门把极关重要的窍门指出,使启功长进很快。一次,一位长亲命他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他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落款”,这又给他很大刺激,从此发愤练字。</div><div><br></div><div>一九三〇年 十八岁</div><div><br></div><div>经老世交介绍,从戴姜福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旧诗词。由于老师的精心培育,加上他刻苦自学,从青年时候起,便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打下了坚实基础。</div><div><br></div><div>一九三二年 二十岁</div><div><br></div><div>与章宝琛完婚。章氏,满族,长启功两岁。 为维持生活,教家馆,有时也作画卖钱。</div><div><br></div><div>一九三三年 二十一岁</div><div><br></div><div>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教于陈垣先生,陈垣先生看过他的作品,认为“写作俱佳”,便安排他在辅仁中学任国文教员。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教育岗位,主要精力都在教授古典文学,中间也卖过字画,但他说:“那只是副业。”</div><div><br></div><div>一九三五年二十三岁</div><div><br></div><div>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从事书画创作。</div><div><br></div><div>一九三八年 二十六岁</div><div><br></div><div>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抗战胜利后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文献馆审稿和鉴定文物。</div><div><br></div><div>一九四九年三十七岁</div><div><br></div><div>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教授。</div><div><br></div><div>一九五二年 四十岁</div><div><br></div><div>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学。同年加入“九三”学社,被选为“九三”学社北京分社委员,后又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此后曾与向达、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麇菽诸人标点敦煌变文俗曲。稍后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这是建国后首次出版的《红楼梦》注释本。</div><div><br></div><div>一九五七年四十五岁 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div><div><br></div><div>一九六二年 五十岁</div><div><br></div><div>撰写完成《古代字体论稿》和《诗文声律论稿》两本书稿。</div><div><br></div><div>一九六三年五十一岁</div><div><br></div><div>撰写了《〈红楼梦〉札记》</div><div><br></div><div>一九六六年 五十四岁</div><div><br></div><div>“文革”爆发,一切公开的读书写作活动被迫中止,但私下里治学不辍。由于他精通书法,常被造反派命令抄写大字报。</div><div><br></div><div>一九七一年五十九岁</div><div><br></div><div>参与中华书局组织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与王钟翰等负责标点《清史稿》。</div><div><br></div><div>一九七五年 六十三岁</div><div><br></div><div>夫人章宝琛逝世。</div><div><br></div><div>一九七六年六十四岁</div><div><br></div><div>粉碎四人帮之后,师大恢复课程。</div><div><br></div><div>一九七七年 六十五岁</div><div><br></div><div>《诗文声律论稿》由中华书局出版</div><div><br></div><div>一九七八年六十六岁</div><div><br></div><div>文革后落实政策仍被聘为教授。</div><div><br></div><div>一九七九年 六十七岁</div><div><br></div><div>《古代字体论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div><div><br></div><div>一九八一年六十九岁</div><div><br></div><div>《启功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同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被推为副主席。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讲学,作关于汉语和《红楼梦》的讲演。</div><div><br></div><div>一九八二年 七十岁</div><div><br></div><div>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任该组成员。</div><div><br></div><div>一九八三年七十一岁</div><div><br></div><div>应中宣部《中国美术全集》办公室聘请,任《中国美术全集》顾问。参与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由七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甄别、鉴定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div><div><br></div><div>一九八四年 七十二岁</div><div><br></div><div>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div><div><br></div><div>一九八六年七十四岁</div><div><br></div><div>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div><div><br></div><div>一九八九年 七十七岁</div><div><br></div><div>四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启功韵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div><div><br></div><div>一九九〇年 七十八岁</div><div><br></div><div>《论书绝句一百首》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以诗的形式总结了他几十年来书法实践的系统理论,对历代书家有评论,对书法的结字、用笔有独到见解。为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在香港举办“启功书画义展”。</div><div><br></div><div>一九九一年七十九岁</div><div><br></div><div>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汉语现象论丛》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十一月底,将义卖字画所得一百六十三万余元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九月,赴日本东京、大阪访问,参观大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div><div><br></div><div>一九九二年 八十岁</div><div><br></div><div>全国政协、北京师范大学、荣宝斋联合举办“启功书画展”,先后在北京、广州和日本展出。《说八股》、《启功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div><div><br></div><div>一九九四年八十二岁</div><div><br></div><div>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荣宝斋与韩国东方画廊联合举办“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先后在北京和汉城展出。《启功絮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div><div><br></div><div>一九九五年八十三岁</div><div><br></div><div>《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画作品专集》由荣宝斋出版。</div><div><br></div><div>一九九六年 八十四岁</div><div><br></div><div>十月,赴美、德、法三国访问,参观三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中国书画珍品。</div><div><br></div><div>一九九七年八十五岁</div><div><br></div><div>四月,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代表团赴新加坡,举办中央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功先生任团长。十月,应香港商务印书馆邀请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活动,为香港回归创作书画作品多件。《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译本在东京出版。</div><div><br></div><div>一九九八年八十六岁</div><div><br></div><div>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和第六、七、八、九届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div><div><br></div><div>二〇〇五年 九十三岁</div><div><br></div><div>六月三十日二时二十五分病逝于北京。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div><div><br></div><div>2013年1月6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等主办,《收藏界》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在京揭晓。启功成为入选者。</div> <h3>出版年表</h3><div><br></div><div>1953年</div><div>《红楼梦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57年</div><div>《敦煌变文集》(与人合编),人民文学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65年</div><div>《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77年</div><div>《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br></div><div><br></div><div>1981年</div><div>《启功从稿》,中华书局<br></div><div><br></div><div>1982年</div><div>《启功先生讲书法》(录像带),北京师范大学<br></div><div><br></div><div>1985年</div><div>《启功书法选》,人民美术出版社<br></div><div>《启功书法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论书绝句》,商务印书馆(香港)<br></div><div><br></div><div>1986年</div><div>《启功书法作品选》(缩印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书法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书法概论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启功-宇野雪村书画展》,(日本印刷)<br></div><div><br></div><div>1988年</div><div>《书法教学》(录像带),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89 年</div><div>《启功韵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90年</div><div>《论书绝句》,商务印书馆(香港)、三联书店<br></div><div>《启功草书千字文》,中国和平出版社<br></div><div>《启功书画展留影》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br></div><div><br></div><div>1991年</div><div>《汉语现象论丛》,商务印书馆(香港)</div><div>《说八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br></div><div>1992年</div><div>《启功论书札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启功书画留影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93年</div><div>《荣宝斋画谱-启功卷》,荣宝斋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94年</div><div>《启功絮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95 年</div><div>《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荣宝斋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97年</div><div>《汉语现象论丛》,中华书局<br></div><div>《启功书话》(即论书绝句一百首日文版),日本二玄社出版<br></div><div>《论书绝句》(再版),三联书店<br></div><div><br></div><div>1998年</div><div>《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启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1999年</div><div>《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再版</div><div>《启功赘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启功丛稿》(论文卷、题跋卷、诗词卷),中华书局</div><div><br></div><div>2000年</div><div>《启功三帖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说八股》,中华书局</div><div>《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div><div><br></div><div>2001年</div><div>《启功论书法》(宣纸本),文物出版社</div><div>《启功书画集》,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启功临帖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br></div><div>2002年</div><div>《启功书画絮语墨迹选》,上海书画出版社</div><div>《启功临怀素自叙贴》,荣宝斋出版社</div><div>《启功临王羲之十七贴》,荣宝斋出版社</div><div>《论书绝句》注释本,三联书店</div><div>《真茗阁藏名人书画-启功卷》,文物出版社</div><div>《诗文声律论稿》(墨迹本)(修订版),中华书局</div><div><br></div><div>2003年</div><div>《启功草书千字文》(再版),中国和平出版社</div><div>《启功草书千字文》,上海书画出版社</div><div>《启功书法论丛》,文物版社</div><div><br></div><div>2004年</div><div>《启功讲学录》《启功韵语集》《启功题画诗墨迹选》《启功口述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启功给你讲书法》 (中华书局第17版)</div><div><br></div><div>2005年</div><div>《启功临兰亭续帖》,荣宝斋出版社</div><div>《启功书画集》(普及本)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启功楷书千字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启功书画选集》(宣纸本),文物出版社</div><div>《启功书法选》(宣纸本),西泠印社</div><div>《坚净居丛帖-临写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iv><div><br></div><div>2006年</div><div>《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文物出版社<br></div><div><br></div><div>2009年</div><div>《启功讲唐代诗文》,中华书局</div><div><br></div><div>2011年</div><div>《启功的书画世界》,北京出版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