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早些年曾看过一部关于晋商的小说<<白银谷>>,上面曾提到了清化镇,介绍说清化镇是当时铁器的重要集散地。当时对晋商还不太了解,对太行陉知道的也不多,因此对书中关于清化镇的描写感到有些意外和震惊,看来清化镇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发展程度还是非常高的。<br> 随着骑行活动的增加,对晋商有了逐步的了解,并多次骑行太行陉,对太行陉也多了些新的认识。<br> 当时清化镇是怀庆府最大和最繁华的商埠。有记载称:“清化为三晋咽喉,乃财货积聚之乡。凡商之自南而北者,莫不居停于此。” <br> 清化镇距沁河、黄河较近,又有运粮河横穿东西,向北有多条商道越太行到达山西,因此这里成为南北通商的中转站和集结地,晋商南下江浙,北归山西,必在此处居留。清华附近物产丰富,晋商要从这里带回大量物产自用或销售,明清时期,怀庆府地区的商业达到了鼎盛阶段,当时清化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传有名号的商铺就有一百二十余家。<br> 明清时期,晋南生铁和煤炭资源都极为丰富,制作铁锅的“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急需寻找销路。清化镇距离晋南很近,就成为“晋锅”外销必须占领的桥头堡,成为当时怀庆府最大的铁货集散地。北上南下走铁货的驼队骡帮,大都从这里启运。<br> 寨卜昌村的王泰顺就是从经营铁锅上发家的,清华镇自然也是王家经营铁锅的重要中转地。<br> 除了清华镇北上的几条太行陉外,晋城还有两条著名大道分别为清化一大道、清化二大道。<br> 陈廷继诗《清化道上》曰:扬镳日暮满尘沙,仆马知途取径斜。蔬草蔬烟分野店,凄风凄雨乱啼鸦。兼旬驿路辞京国,百里青山隔故家。旧日居停犹可忆,小桥行尽竹篱笆。<br> 清化大道均从阳城县润城过来至泽州县周村镇,一大道从周村经岸村、南坡、上马台、望头、南岭上、冶底、上犁川、东岭口、新房洼、天水岭、天井关、沙石堡、石槽、晋庙铺、拦车、草底铺、山尖、油坊、化布施、大口、碗城入河南省境内至清化镇;二大道从周村经范墕、班墕、下河、吉村、李寨、坂河、牛花岭、西沟、下犁川、孟窑、坟上、西凰头、花口、东庄、畜粮掌、衙道、罗河村、前洪水、后洪水、泊盘、池根入河南境至清化镇。<br> 清化大道通常宽1.5米,路面为青石铺砌,在坡陡处,每隔5至7道条石用1道扒石锁住,以防下滑。该道现有遗迹多处,周村镇的长桥即为清化道上之古桥。现存遗迹以二大道李寨至坂河段保存最为完好,青石条路面仍很整齐,青石上的牲畜蹄印清晰可见。<br> 2012年6月9日,我和几个骑友经沁阳、五龙口北上,骑行到山西晋城的衙道村。衙道村是清化二大道的一个重要集散地,从衙道村沿山间小路东行,弯曲盘旋之后,我们骑行至罗河村,这是清华二大道上古老建筑保存非常完整的一个重要村庄。<br> 这个山间小村子最多时人口达到400多人,现在只有10多口人在此居住,由此可见交通的改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么巨大。<br>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置身于山间这弯曲盘旋的石道之上,怀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br> (史军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