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第35集 昭乌达盟

阿沃亚斯

<h3><font color="#010101"> 本集,我们来看过去昭乌达盟的三个旗,也算是昭盟的核心地区:翁牛特旗、敖汉旗、奈曼旗。奈曼旗过去是昭盟、赤峰的,现在划归通辽市,但是从蒙古部族的来源、历史来讲,奈曼和敖汉是非常密切的兄弟部落,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联系在一起,所以本集一起讲。</font></h3> 先看地理,黄色区域是科尔沁沙地,其中一大半是奈曼旗的,一小半是翁牛特旗的,这里是半农半牧的地区,蒙古族相对较多。<div> 蓝色区域是翁牛特旗南部和敖汉旗全部,乾隆朝之前,都是游牧的草原地区,之后,开始逐渐农业化,现在基本都是农区,部分是林区。</div> 敖汉旗总面积8316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全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和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div> 敖汉旗是以农为主,农牧林结合的经济类型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自治区产粮十强旗县之一。<div> 敖汉旗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 ,人工牧草保有面积达150万亩,被国家牧草品种委员会命名的“敖汉苜蓿”在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名,是“人工种草第一县”。<br></div></div> <div> 敖汉旗有大小牲畜存栏139万头只,蛋鸡存栏800万只,年产鲜蛋近6万吨,有“塞外养鸡第一县”之称,肉鸡年饲养量近1000万只,当地还发展毛驴养殖等多种养殖业。</div> 敖汉旗的主要矿产品是黄金,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产金大旗。<div> 敖汉旗还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花炮生产基地,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上图是敖汉旗的热电厂。(60多万人口的旗县在内蒙古算是非常大的了,比起只有几万人口的牧区旗,这是非常惊人的。怪不得敖汉旗有那么多第一呢。)</div> 敖汉旗种植的牧草主要有“敖汉苜蓿”(上图)、沙打旺、小叶锦鸡、杨柴(又名山竹子、踏郎)等四个品种。其中以“敖汉苜蓿”分布最广,产量最大,苜蓿草籽年产量可达200万公斤。<div> “沙打旺”在敖汉旗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该品种具有抗风沙、耐干旱、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全旗每年生产50万公斤~60万公斤“沙打旺”草籽,主要销往华北、西北等沙源治理区,用于防风治沙、生态建设等工程。</div> <h3><font color="#010101"> 敖汉旗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旗,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4000佘处。其中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四种史前文化均在敖汉境内发现、命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上图)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敖汉旗博物馆藏有5000余件(套)历史文化珍品,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位居第一。</font></h3> 敖汉还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辽代重城武安州、降圣州均建在敖汉境内。<div> 武安州在南塔乡境内,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私城,现存佛塔一座,塔高36米,为八角空心密檐式,砖砌而成;</div><div> 降圣州位于玛尼罕乡,因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此降生而得名,亦存塔一座。</div> <h3><font color="#010101"> 敖汉旗康营子辽墓契丹人“涮火锅”壁画。</font></h3> 老哈河,是中国辽河西源西辽河上源,古代称之为乌候秦水,蒙古语称之为"老哈木伦","老哈"来自于契丹语,是"铁"的意思。<div> 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向东北流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贯穿整个敖汉旗,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自西向东流的西拉木伦河汇合后成为西辽河。</div><div> 老哈河长约425公里,流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敖汉旗的母亲河。</div> 赤峰市敖汉旗是蒙古族“好德歌沁”的发源地。 “好德歌沁” 又名“胡图歌沁”,已有近400年历史,它集蒙古族歌舞、戏曲、宗教、汉族的秧歌于一身,表演者共有六个人。经演变,成为当地独特的一种蒙古族傩文化形式。<div> 好德歌沁”表演内容,已没有文字记录,完全靠表演者口头记忆,要求表演者有很强的蒙古族历史、文学知识,以及蒙古族说书的应变能力。</div><div> “胡图歌沁”蒙语意义上是两方之间捣乱、撩闲、传话的人物。具有小丑的角色——幽默诙谐。“好德歌沁”的化妆和服装古怪、夸张,服饰颜色上的搭配也是夸张,整体上看起来人物塑造上很神秘。</div> 敖汉蒙古部落历史悠久,来源于拖雷长子蒙哥的一支亲军,称兀干王亲军。这支亲军的番号逐渐成为这部分人的名号。元朝和北元时期,主要在蒙古高原游牧。明朝中后期,被达延汗征服统一,隶属达延汗的察哈尔万户。属于左翼的山阳察哈尔四部之一,由达延汗的儿孙统领,另外三部是奈曼、兀鲁、阿剌处。 <div> 林丹汗统治时期,达延汗后裔岱青杜棱不满林丹汗的统治,偕其弟额森伟征那颜出离察哈尔部,游牧至老哈河中游,分占了原喀尔喀部所据的老哈河南北两岸之地带。额森伟征那颜居地之东北,号其所部为奈曼,岱青杜棱居西南,号其所部为敖汉,意为老大。(奈曼敖汉一家亲,就是从这里来的)</div> 后金天聪元年(1627),由于距离后金较近,在后金金钱拉拢、封官封王的承诺下,敖汉等部拒绝了林丹汗恢复统一的蒙古汗国的要求,选择了归顺。<div> 1629年,后金汗皇太极的长女(后封固伦公主)便嫁给了该部的台吉班第,班弟后来爵封郡王,为领旗札萨克,俗称札萨克王旗。他的两个儿子温布、鄂齐尔也都娶皇家郡主。敖汉部在清前中期也是与清皇家通婚次数较多的部落,乾隆朝娶皇家女达 34人,仅次於喀喇沁部。</div> <div><div> 清崇德元年(1638年)编定敖汉部为55佐领敖汉旗,分为左旗和右旗。 崇德四年(1639)清廷命敖汉、奈曼、翁牛特诸旗会盟于西拉木伦河乌兰察布噶苏(红柳)之地,成立昭乌达盟(有柳树的地方)。</div></div>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敖汉归八沟厅辖,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归建昌县辖,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归建平县辖,伪满洲国康德四年(1937年)旗境内置新惠县,与敖汉旗并存,实行蒙汉分治。<div> 敖汉旗长期处于蒙汉杂居的情况下,草原牧场越来越少,现在基本都是农区了,上图,敖汉旗农村。</div> <div> 敖汉、奈曼和科尔沁诸部归顺后金之后,陆续参与了很多后金与察哈尔蒙古、大明、朝鲜的战争,出力甚多,是大清极力拉拢和联姻的重要力量。</div> 天聪元年(1627年)九月,皇太极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征调归附敖汉、奈曼、科尔沁诸部西征察哈尔林丹汗。<div><br></div> 崇德元年(1636 年)清太宗意识到朝鲜决意与后金断绝和好,决心再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十二月,奉召蒙古各部率兵会齐于沈阳。敖汉部长索诺木杜棱应召率兵及时赶到,共10万大军。三十日朝鲜首都汉城落入清军之手。朝鲜国王李倧逃往南汉江城躲避。<div> 崇德二年(1637 年)正月,索诺木杜棱率外藩科尔沁、扎鲁特、敖汉、奈曼等部落兵出征咸镜道成功,受太宗嘉奖。朝鲜国王李倧亲到清军大营投降(上图),确立了清廷与李氏朝鲜的君臣关系。</div> 崇祯四年(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催调各军包括蒙古兵,进入旧辽阳河,拉开了著名的大凌河战役序幕。<div> 敖汉部落索诺木杜棱率所属5000 骑兵与其他蒙古部落同时来会。满蒙联军围困大凌河城并将大凌河城完全摧毁,祖大寿(上图)率领明军投降,明朝关外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div> 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敖汉骑兵与清军会合于济南城下。只用了二十几小时的攻城战,济南市便落人了蒙古骑兵之手。<div> 敖汉部还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明清松锦决战,敖汉札萨克多罗郡王班第亲率本部精骑助清参战,俘获明军主帅洪承畴。</div> 大清国前期,敖汉旗、奈曼旗包括整个赤峰地区,都是单一蒙古聚居区。<div> 康熙时,山东、河北人口滋生,大量贫民无以为生,便涌入垦荒,清廷虽一向禁止汉民向口外移民,但为了避免出现民变,便制定了“雁行”的政策。</div><div> 所谓“雁行”,就是允许汉民春天来蒙古地区耕地,冬天收获后返回,这种春去冬来的汉民便被称为“雁行客”或“雁民”。</div> <div> 乾隆时期,人口更多,“雁行”也已无法满足山东、河北等地无地农民的生计,于是清廷只得默认移民常驻,设置府县予以管理,使得赤峰成为蒙汉杂居之地,昭乌达盟和承德府两套牌子,蒙随蒙俗,汉随汉法,分而治之。(上图,敖汉、奈曼、翁牛特一带的林地、耕地、草地、沙地结合的地形)<br></div> 汉制府县与蒙古盟旗并非各居其地,而是你中有我,管理蒙民的王府附近有汉人村庄,而县城周边也有蒙古人牧场,这种状况在同期的东北哲里木盟、中部的察哈尔、西部的鄂尔多斯、土默特都是一样的。<div> 蒙汉两族语言、习俗、生产方式均有不同,杂居一处难免会有问题。蒙民中的“黠骜者,时复出而相扰,纠合三五,持刀骑马,闯入汉族人家,坐索酒肉钱财,笞辱妇男,抢掠牲畜,尽而后已”,而汉人中的流氓“素行强横,乡里侧目,蒙古受其欺凌,私相怨谚”。</div> <div> 这种民间冲突,有了官方参与,则更为激化。</div><div> 很多蒙古王公为了谋取暴利,私自将盟旗公有牧场租给汉民耕种,收取地租。而一旦受到旗下百姓抵制,便甩手不管,听任汉民被驱逐。汉民交了租地银,却又失去土地,怨愤极大。更有一些王公依仗特权,肆意欺凌汉民。而一些汉族豪强勾结官府,强行霸占蒙民牧场垦荒,不交地租,又使得大量蒙民无以为生,怨声载道。</div><div> 上图,敖汉旗农村</div> 民族之间的矛盾日深,官民之间已近似水火,而基督教的传入和民间会道门的出现,为动乱的火种上又添加了两捆薪柴。<div> 光绪九年(1883年),天主教会把热河划为一个独立的教区。热河教区的教民有六千余人(上图,赤峰医院,部分建筑原来是教堂)。</div> 蒙民有冤屈,有王公提供庇护,汉民里面势力大的豪强勾结官府,西洋教民有洋人保护,而普通汉人百姓就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他们也必须抱团取暖,形成自己的组织。<div> 于是,不同名称的会道门兴盛起来,如金丹道、在理教、武圣教等等,而金丹道是传播最广、势力最大的一支。</div><div> 这些会道门在清朝一律被称为“邪教”。仅官方档案记载的便有一百零七种,著名的如白莲教、天理教等等更是发动多次起义。</div><div> 金丹道教是青莲教的一支,而青莲教可算是中国众多会道门的始祖,起源于明末。其核心教义提倡“反清复明”,又有分支产生,乃至出现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先天道、一贯道、归根道等教派。</div> <h3><font color="#010101"> 清同治十年 (公元1871年)&nbsp;敖汉旗贝子达克沁出任昭乌达盟盟长。该王爷自升盟长之后,租课屡增,又纵其子色二爷、喇嘛四爷“藉势横行讹索,奸淫拷打、杀害,无恶不作,受累百姓不敢告官伸理,怀恨甚深,欲图报复泄忿”。十月初,闻该贝子欲调蒙兵,杀民腾地,敖汉旗地区金丹道的首领杨悦春与王增等人商义,“不如先发制人”。暗聚800余人,于十月初九日夜,杀入贝子府,除色二爷、喇嘛四爷逃脱外,东西两府百余名蒙古人皆行杀死,并将王府坟掘毁。(上图,解放后,打击封建会道门的活动)</font></h3> 金丹道,起事后攻王府,烧教堂,很快蔓延赤峰、朝阳、平泉、建平4州县。在赤峰,“环县数十里内村镇被强占,被围紧急”。清廷闻讯大为震惊,急命直隶总督李鸿章饬令提督叶志超统兵进剿(上图)。(日后在甲午战争中以逃跑闻名的叶志超),另一位将领是日后在辛丑国变中成为殉国英雄的聂士成。 <div>&nbsp;  十月二十日,在乃林西山嘴子,2000余名逃难蒙古族妇孺被金丹道杀死。&nbsp;杨伙聚万众,自称“开国府”,大张告示,扰害蒙部,抗拒官兵,焚署动狱,致“数万生灵遭荼毒”,热河大局为之震动“实与叛逆无异”。</div><div>  但是这些人毕竟是乌合之众,一个月后就被清兵和蒙古人打败剿灭。但是,仇恨在蒙汉民之间被点燃起来,提督叶志超奏:喀喇沁一带蒙民在“红帽子”(即金丹道)起事剿平之后,借搜拿“余匪”为名,残杀老幼客民(汉人)甚多。(上图,上世纪50年代还出现的金丹道)</div> 金丹道造成了当时数万人惨死,几十万人受灾,和宁夏地区的回乱,南方的苗乱等等,都是清末时期民族矛盾的产物。其主要原因就是刻意的划分民族,没有形成一视同仁的国民(公民)待遇。<div> 金丹道波及的范围很广,影响到了整个内蒙古东部的盟旗,此后一直到民国时期,东部盟旗因为耕地、开矿、林业等纠纷产生了更多的蒙、汉矛盾,当然,还有日本人和俄国人浑水摸鱼、大捞特捞。(上图,敖汉旗一带农村)</div> <h3><font color="#010101"> 敖汉旗大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中东部,总面积57096公顷。是一个以保护草原、森林多种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西辽河水源涵养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丘陵山地综合性自然保护区。</font></h3>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div> 奈曼1636年置旗,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 ,总人口43.2万,蒙古族人口16万,旗政府驻地大沁他拉镇。</div> <h3><font color="#010101"> 奈曼旗非常有名的是中华麦饭石,主要产于青龙山镇,含锂、锶、锌、碘、溴等18 种人体所必要的微量元素。因该麦饭石质地优良,好于全国其他同类矿石而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灵玉牌中华麦饭石。麦饭石主要用于医药保健、饮料保健、水质净化、水面养鱼、畜禽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微肥。上图,大沁他拉镇。</font></h3> 奈曼旗蒙古部源于奈曼部落,最早称“乃蛮”。大部分奈曼人有突厥、哈萨克和蒙古渊源,从中亚到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奈曼”意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硕形成。<div> 奈曼旗的历史和敖汉旗一样,属于山阳察哈尔一部,与敖汉是亲兄弟部落,首领都是达延汗的子孙(托雷直系后裔)。</div> <div> 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年),首领衮楚克率全部人民归附后金,天聪八年,又明确划定奈曼部界。崇德元年(1636年),依据衮楚克多年的功勋,皇帝赐授之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从此共经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三百余年。</div>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奈曼旗第四任札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鄂其尔以朝廷旨意,组建奈曼旗札萨克办公机构,启用皇帝所颁印信——奈曼旗札萨克印,上图,现在的王府外围。<div> 旗札萨克设札萨克1人,为一旗之长,综理旗务,监督所属官史,系世袭制;协理(蒙古语称图萨拉克齐)2人或4人。此官吏必由王族内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贵族中产生。</div> 管旗章京(蒙古语称加克拉克齐)和管旗副章京各1人。可从旗民中选择有能力、懂公务的人员担任,为一旗中握有实权的中坚官吏;梅林,具体办理旗务。这一机构体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嘎达梅林,上图,就是这样的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局长) 旗以下设扎兰、苏木,即参领、佐领。奈曼旗划分为12个扎兰50个苏木,每个扎兰辖4~5个苏木。奈曼旗尚有以看守王爷、公主坟墓为责的陵寝苏木3个和驿站苏木1个,虽为苏木,但非一级行政区划。扎兰与苏木的长官称扎兰章京和苏木章京。<div> 上图,奈曼王府正在改造,周边的老房子都在拆除中。</div> <h3><font color="#010101"> 满洲国时期,热河地区被占领,成立兴安西省。 康德二年(1935)三月,兴安西省宣布废除旗札萨克制。同时撤销绥东县,县旗合并,重新组建了新的奈曼旗公署。旗公署设在八仙筒,第二年秋迁至大沁他拉。(上图,奈曼旗宾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奈曼旗的蒙餐美食,馅饼热别好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宝古图(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就是和包头是一个词)沙漠位于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西北18公里处。宝古图沙漠东西35公里,南北30公里,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400米,沙漠波澜起伏,广袤无 垠,是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每年的黄金小长假,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者来宝古图沙漠开展徒步穿越活动。</font></h3> 科尔沁沙地在一千年前大部分还是草原,大辽时期国家移民几十万汉人和渤海人到这里开垦耕地,沙化开始。到了大金国的时期,历史记载中就有了沙害的记录。蒙元时期,全部恢复成牧场,植被恢复,沙化大大减少。 <div> 到了大清乾隆和光绪两朝,人口增加和国家贫困、战争赔款等压力,导致大量草原被放垦,沙化又一次开始。但是,最严重的沙化是上世纪50-80年代,这里的沙地面积从2000平方公里一下子增加到了近6000平方公里。(我一直说得草原土壤不适合农耕,这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少则几十年,多则一两百年,开垦草原的结果就是沙化)</div>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是奈曼旗东部的青龙山,由于这里山林茂密,溪水潺潺,历来是个风水宝地。</font></h3> 著名的陈国公主墓位于奈曼旗青龙山镇,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典型的辽中期契丹皇族墓葬。墓葬出土文物3227件,金、银、玉、水晶、玛瑙、玻璃 、木质等器物,其中玻璃器皿等属西洋制品(契丹国当时控制的范围已经达到新疆西北部了,与西方国家有很多贸易往来)。<div> 由于出土的器物完整、数量大,为深入研究辽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div> 陈国公主(1001年—1018年),耶律氏,辽景宗皇帝孙女、秦晋国王辽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之女、吴国公主之妹,尽管死时才年仅十八岁,但因为家世地位高贵显赫,死后则给以厚葬。驸马都尉萧绍矩,辽仁德皇后之兄,为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死时年仅三十五岁。<div> 上图,青龙山出土的石佛。</div> <div> 翁牛特旗总面积为1180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其中蒙古族5.8万人,也是一个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旗。</div> 翁牛特部与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等八部同为阿鲁蒙古,原来驻牧于呼伦贝尔地区,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逊杜棱、栋岱青率部归顺后金。清崇德元年(1636年)设翁牛特旗左、右二旗。 <h3><font color="#010101"> 翁牛特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这里出土的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碧玉龙。(红山文化的范围比较广,赤峰很多地方,辽宁西部都是发源地,玉龙也有出土,我记得是十几个,但是最有名的、第一龙、还是翁牛特旗的这条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明代朵彦卫所遗址:位于乌敦套海镇三间房村土城子附近,现存一长宽各约210米的土城,墙高l—2米,宽8米,地表散布有大量明代砖瓦,其附近曾出土“朵颜卫都指挥使司祖茔”碑。据红山水库大坝附近,石崖上明万历年间的石刻记载,此地为通往福金卫等地之关隘要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梵宗寺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御赐并亲笔题写匾额“梵宗寺”。从此梵宗寺定为旗庙,总揽全旗喇嘛庙务,隶属北京雍和宫直接管辖。</font></h3> 翁牛特,明代汉文典籍称“罔留”、“往流”。蒙文史记里最早见于《蒙古黄金史纲》。该书记载,阿岱可汗率领蒙古本部征伐卫拉特时,曾命令翁牛特的额色库当中军先锋。<div> “翁牛特”蒙古语有9种专家意见,但最合理的普遍认为是“王属”、“王所领有”、“王之部众”或“诸王所在之部”。 蒙语“王”发“翁”的音。</div><div> 成吉思汗的四个弟弟因为封地在大蒙古国的东方,因此称之为东道诸王。东道诸王冠以“翁牛特”、“阿巴噶”的称谓。到了清朝以后,又形成了各自部落的惯用名称。其中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其后裔形成了“科尔沁部”;三弟哈赤温,其后裔形成了“翁牛特部”;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其后裔所部几经历史变迁,其部众已经依附到其他蒙古部落,现已无从查起;同父异母兄弟别里古台,其后裔形成“阿巴噶”、“阿巴哈纳尔部”。</div> <div> 明初,哈赤温后王(上图,哈赤温之子按赤台)所属的察罕万户发生了分化和变迁。这个时候,明军在1388年4月“捕鱼儿海”之战后重创了蒙古大汗的军队,原察罕万户所属的大兴安岭以东绰尔河流域至朵颜山一带的兀良哈地区,也被明军所控制。</div><div> 明朝在大兴安岭山阳地区设置了三个卫所,作为明朝的夷属,分别称为“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 其中朵颜卫的土地和属民是原察罕万户哈赤温后王管辖的地盘。这样,察罕万户就永远分割出去兀良哈属民,只留下大兴安岭山阴部分。</div><div> 余下的察罕万户在其领主的带领下在原察罕万户北部地区游牧,与周边哈萨尔后裔科尔沁部、别里古台后裔阿巴噶部及其他蒙古部落共同组成了阿鲁蒙古。阿鲁蒙古是一个地理概念,特指居住于大兴安岭山阴以西、以北的蒙古各部。</div> 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他的孙子博迪担任可汗时期察罕万户的领主是满惠王。根据明朝文献《呈明北虏考》记载,蒙古拥立博迪为大汗,周围有五大营游牧于大汗营地周边,负责保卫大汗的安危,博迪大帐营地居中屯牧,东北边有“罔留”部。<div> 在满惠王统领察罕万户时期,满惠王根据蒙古传统的分封制度,把察罕万户领地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形成了罔留内的翁牛特、喀喇车里克、伊苏特三个鄂托克。</div> 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8月,林丹汗调动了自己的察哈尔直属军队以及被兼并的右翼蒙古各万户的队伍,打着“进驻旧牧地”的旗号扫荡了大兴安岭北麓。所征讨的对象是翁牛特三部、阿鲁科尔沁诸部以及喀尔喀、阿巴噶、阿巴哈纳尔等部。<div> 察哈尔军队来势凶猛,战争开始后只有喀尔喀和阿巴噶的军队与林丹汗之军交锋。而翁牛特、喀喇车里克、伊苏特三部以及阿鲁科尔沁部已经为躲避察哈尔军的进攻锋芒,举部翻越大兴安岭南迁,由原来历史封地来到了大兴安岭以南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广阔草原,投奔嫩科尔沁部首领土谢图汗奥巴,从此脱离了阿鲁蒙古的地理位置,来到了翁牛特现今的牧地,因此他们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上图,翁牛特的领主哈赤温)</div> 翁牛特部翻越大兴安岭南迁,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草原驻牧以后,伊苏特、喀喇车里克两部仍然是独立的实体部落,与翁牛特尚无隶属关系,只是与翁牛特同族同宗,其牧地在翁牛特以东、巴林部以南。<div> 归附后金的前几年,朝廷遇有大事,三部同被召见一起议事,因此他们在朝廷的地位是同等的。但是清朝在1636年(清崇德元年)在漠南蒙古诸部编旗时,将喀喇车里克部以9个苏木(牛录)正式被编入翁牛特右翼旗。翁牛特的另一同宗部落伊苏特部,在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被编入蒙古游牧八旗。从此,哈赤温后裔部落,就再没有伊苏特、喀喇车里克两部的名号,只留下翁牛特一部名称保留至今。</div> <h3><font color="#010101"> 根据有关专家统计,清皇室及宗亲与蒙古翁牛特部贵族联姻共17次。其中尤以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第十三女温格公主下嫁翁牛特扎萨克郡王苍津为之最;另外,从1641年至1829年(清崇德六年至清道光九年),下嫁翁牛特部的皇家宗室格格有14人;1641年(清崇德六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各有翁牛特部贵族姑娘嫁给清朝皇室。(上图,比较独特的翁牛特蒙古服饰,有满州元素)</font></h3> 从清朝建立之初开始,翁牛特部与其他各旗蒙古骑兵作为清朝的重要军事力量参与了为清朝开疆扩土的各项战事:<div></div><div>  1632年(后金天聪六年),翁牛特部派兵随后金追剿察哈尔林丹汗;</div><div> 1638年(清崇德三年),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拥众进逼归化城(呼和浩特),皇太极亲征,翁牛特诸台吉参战,击退扎萨克图汗部;</div><div> 1639年(清崇德四年),栋岱青率领本部人马随清军征伐明边; 1641年(清崇德六年),翁牛特部随清军围攻辽东锦州、松山地区;</div><div> 1644年(清顺治元年),翁牛特部随清军进入山海关,追剿李自成残部;</div><div> 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察哈尔部布尔尼部起事,翁牛特派兵随抚远大将军鄂扎讨伐。</div> 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翁牛特兵马追剿叛臣吴三桂;<div>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翁牛特部奉诏派兵到苏尼特地区防御准噶尔部噶尔丹;</div><div> 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翁牛特派兵500军丁护送粮草;</div><div> 1731年(清雍正九年),翁牛特随清军征剿噶尔丹策凌;</div><div>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翁牛特部派兵驻防漠北重镇科布多;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翁牛特部随清军征剿准噶尔汗达瓦齐。</div><div>  1859年(清咸丰九年),翁牛特部骑兵随蒙古族爱国将领僧格林沁在天津激战英法联军</div><div><br></div> 翁牛特旗左翼旗王府,位于乌丹镇东9公里的朝格温都(找不到图片)。<div> 清崇德元年(1636年),翁牛特左翼旗建府第,称贝勒府。</div><div> 民国,翁旗第十四代王拉·泌旺楚克晋升为郡王(北洋政府因为内蒙王公没有跟随外蒙独立而普遍加封),改称王爷府。</div><div> 翁牛特左翼旗建旗280多年,扎萨克王公世袭岡14代,1911年,拉沁旺楚克为末代王爷。</div> 翁牛特右旗以杜棱郡王爵位为札萨克,建府今赤峰市松山区老府村。后由老府村迁往东三十里左右地方,建新府(上图),即今王府镇王府村。<div> 翁牛特右旗也传了14代扎萨克,1914年(民国三年),色旺扎布承袭第十四代亲王、札萨克,人称色王。同年,翁牛特右翼郡王旗改称翁牛特右旗。</div> 1940年,日本出于满蒙独立分裂中国的考虑,采取“废县存旗”的办法,将旗县的公署合并,撤销赤峰县公署,保留翁牛特右旗公署,旗公署就建在现赤峰市红山区政府院内。色王任第一任旗长。<div>  色王于1941年病故,由杨修纯(蒙名思钦朝克图,现在的红山区城郊乡人)接任。1945年日寇投降,苏军进城。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组建了翁牛特右旗政府,杨修纯担任旗长。1946年10月10日国民党占领赤峰。1947年6月6日国民党撤出赤峰,杨修纯跟着出走,在锦州成立翁牛特右旗流亡政府。后来杨去了台湾病死。</div><div> 色王生有一子鲍音乌力吉,汉名鲍靖远,人称小王子,曾留学日本,1947年随国民党逃离赤峰,当了几天逃亡旗长,后四处游荡。1951年4月在锦州被捕,5月押回赤峰,1952年春被镇压。</div> <h3><font color="#010101"> 翁牛特旗境内东南河道上建有红山水库,是一座有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综合效能的大型水库,是内蒙古最大的人工水库。它建于1958年,1960年竣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卫星地图上看,原来的水库非常大,现在有一半以上的面积成了农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近看就非常清楚了,水库水位低,当然也不能浪费,可以种很多粮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翁牛特旗资源物产丰富,现有耕地314万亩,草牧场1043万亩,具备年产15亿斤粮食、270多万头家畜、1000多万只家禽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内蒙古最大的水稻主产区(上图)、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先进旗和有机农业示范旗,也是全国产粮大县和粮食生产先进旗县。</font></h3> 很多人以为,内蒙古干旱少雨,都是大草原。其实不然,内蒙古太大了,什么样的地理条件都存在。<div> 内蒙古东部盟市,很多都盛产水稻,养鸭子的也很多,这不是,下河鸭蛋的意思和溜达鸡差不多吧,都是运动型的。</div> <h3><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下河鸭蛋的运动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是不是有点像江南的鱼米之乡,到处都是稻田和鸡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山水库位于老哈河中游(上图),著名的歌曲“努恩吉雅”就是唱的这里: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马儿拖着缰,美丽的姑娘努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山水库太大了,虽然水面大大减少,但还是一望无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水库周边是翁牛特旗典型的综合地形——林、农、牧结合,这种蒙汉杂处、各业兼有的特殊形式,从清中期以后,就开始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烟波浩渺的红山水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周边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也有很多餐饮、住宿的设施,度假一下,品尝当地美食,是个不错的选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红山水库往西,去翁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沿途经过的小村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是翁旗的东北部,是蒙古族聚居的地区,虽然定居了,但是蒙古族风格还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村内有庙一座,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相比,这里接受汉文化比西藏文化肯定更加方便,所以,都是中式的庙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庙不大,只有两个大殿,正在修缮中,显然也是清代的翁牛特旗的喇嘛庙之一,毁于文革,近年重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开始进入翁牛特旗的沙地牧区,沙地的羊都比较干瘦,因为运动量太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牧草比较稀疏,因为大部分的肥沃土地都种地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挖坑采矿的现象在内蒙古非常普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新修的水泥路,乌丹到东部的奈曼、敖汉就好走了很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沙地里的湖泊很多,记得浑善达克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然,也有大面积的近似沙漠的地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树木生长在这里,非常不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景象,很像内蒙古西部的草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翁牛特的沙地变化很多、很快,刚刚还是寸草不生,不远处就有树木、草地、农地,远处的小山丘和沙地挨在一起,色彩纷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蓝天白云映衬之下,很有气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又一处湖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社会主义十个全覆盖下的新农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农民和驴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远处的山、沙,酝酿着很大的力量,好像随时都会吞噬过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又一处小湖,这里的植被就差很多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湖泊周围沙化严重,湖面退化不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赤峰美食多,乌丹也不错,这家店是赤峰的连锁店,挺有名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赤峰是产白酒的大市,乌丹特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本店招牌——坛焖牛肉二米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我们去著名的玉龙沙湖看看。玉龙沙湖位于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境内。是一个以沙湖自然景观和蒙古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闻名中外的“中华第一龙”就在这里出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旅游区有内有草原5万亩。草原与茫茫无边的科尔沁沙地相连。沙漠中,有一面积达1.4万亩的湖泊。湖中又有十多座沙岛。形成沙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草、草中有鸟的奇特沙湖景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干旱的季节,玉龙沙湖很大的湖面干涸,看着很让人心痛。</font></h3> 远处还有一些水面,这里夏天的气候比较炎热,因为海拔较低,已经出了蒙古高原范围,接近东北地区了。<div> 翁牛特旗草原、沙地、林区、农田结合,是个非常好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好水土,给后世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br><div> 本集结束,谢谢大家。</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