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塈斯宅-乡土情结 4 (华国公别墅)

老杜

从小洋房出来,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华国公别墅。别墅前清澈见底的上林溪和一片开阔的田野,背靠象山,环境颇为幽雅,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 正大门门额镌“华国公别墅”楷书大字,为清代经学俞樾所书。 所谓别墅和现在的别墅含义不同,为视死如生之意,是对先人的纪念。 华国公别墅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9),坐北朝南,共三进,总占地面积2806平方米。是斯华国的儿子斯志浦和孙子斯源清为纪念斯华国而建的集家庙,学塾为一体的混合建筑。因此处象山之麓,于光诸三十年(1904)改为“象山民塾”,推行新学制,国民党高级将领蒋鼎文,中国古生物学家斯行健等都曾在此就读。 2001年,华国公别墅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进大门,就看到许多家规家训:“勿食嗟来,勿饮盗泉”;“为官亦忠,为友亦信”;“群学谨于其分,分之为家、为族,合之则成国”;“坠地作男儿,读书即不成名,亦当择术救人”...。 讲堂名曰“思诚”,中堂悬孔子画像,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寄寓做人的襟怀品格。楹联“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乃励志学子“刻苦砥砺,通籍金门”。 斯华国生前酷爱读书,见文人极相钦重,待塾师以礼节,数十年如一日。他希望能培育人才。应国家桢干之用。于是欲别建家塾,俾子弟肄业其中。然因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没。 所以其子斯志浦、其孙斯清源为他建了这座建筑,故称“华国公别墅”,有视死如生之意。 两次间穿枋上,至今还保留着清道光至光绪年间该学塾弟子的《捷报》《官报》10余张。 这些纸张贴在墙上,历经160多年,至今依然字面清晰,用古老的纸香墨韵,向人们展现着那个年代学习有成榜上有名,激励后生的教育理念。 房梁上的雕刻栩栩如生。 步入天井,仰面可见两棵高大的古柏,苍翠挺拨,也给这寂静院落带来生机。 惜字亭,其左右两旁石刻“恶其弃于地也,行将问诸水滨”楹联。其意思为写过字的纸张,不得随意丢弃,必须在“惜字亭”中焚烧,以示恭敬和对文化知识的尊重。 跨出礼堂后的屏门,两侧廊外天井分别筑有二池,曰“阴阳井” “阴井”,深挖地下1.60米,井口为长方形,长3.93米,宽1.72米,用石板围拦,井水常年清澈,能看见水底的小魚和卵石。不论是汛期还是干旱,它的水位始终保持在离井口0.50米。 “阳井”,高出地面0.98米,略成正方形,长为2.49米,宽为2.18米。井内之水虽不流动,但也清澈见底,不管干旱,洪涝,它的水位始终离井沿口0.05米。 2004年曾把“阴阳”两井抽干,探求秘密,包括进出水口,但什么也没发现。第二天早上,两口井仍然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 这在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落差达2.50米,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阴阳井”?永远是个迷团。 小讲堂,课桌摆文房四宝,书香犹在。 在斯宅民间,历来世守耕读家风,文风昌盛,这种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在华国公别墅内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华国公别墅的象山民塾是斯民小学的前身。 斯浩意犹未尽,佯坐在那儿听诲。 编外话: 从没听父母亲讲起自己的家世,这次送父母回斯宅故里,才略探一二。 从父亲这支来算,我们应该是华国公的第八代传人,从母亲这支来算,又是第七代传人。怎么也整不出头绪。 我玩笑说:“原来父母有亲缘关系,怪不得生出我这么愚钝。” ,斯浩说:“已出五服”。心中仍有疑惑,怎么到了我这儿就差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