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守得住道德底线

王玉利

<h1><b>王祥卧鱼</b></h1> <h1><font color="#191919"><b>  《 父母尚在,不敢言老 》<br></b><b> <br></b><b> ——王玉利 于2015.03.08<br></b><b> <br></b><b> 曾几何时,我曾以父寿、母健、妻贤、子孝、孙乖而自豪,老父老母携手相伴七十余年,五世同堂。耄耋之年的父母一向精神矍铄,身体康健。直至"堂上椿萱雪满头"时仍感情甚笃。 </b></font></h1> <h1><b><font color="#191919">  高堂老母现已91岁高龄矣,88岁时仍能骑小三轮车上街买菜,照料时年96岁的老父亲。老父老母含饴弄孙,其乐融融。但不幸的是,老母亲于2013年(89岁)秋天不慎摔倒伤及腰椎,从此卧床不起。老父亲也因心系母亲病情,身心俱疲每况愈下,加之我等照顾父亲饮食起居不及母亲精心周到之万一,致使老父亲于2014年12月3日驾鹤西游,享年98岁(见我的《祭父文》)。 </font></b></h1> <h1><font color="#333333"><b>  转眼之间,父亲离开我们已仨月余,今天我回临沂老家参加先父的百日之祭,并看望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回想起父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和母亲的身体状况,不禁心中惴惴,随将所思记之。 <br></b><b> 古语云:父母在,不言老,不敢老。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为万物之主宰,也应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每当我想起父母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饱尝雨雪风霜的脊背,那饱经艰难困苦的满头白发,我常常情不自禁,热泪盈眶,那是亲情的呼唤。 <br></b><b>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我觉得对所有深爱着的人都适用。但对于生我养我的父母,这份天高地厚的恩情,用"父母尚在,不敢言老"更为贴切。 <br></b><b> 父母在,不言老。不论长到多大,在父母身边,也只是个孩子。在我们感慨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已不堪重负的时候,父母仍是我们最大的精神上的支持。看到父母慈爱的容颜,听到父母暖心的话语,再多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好象霎时间周身充满了力量和勇气,因为我知道,上有父母,下有幼孙,该是我独立支撑的时候了。 </b></font></h1> <h1><b>  </b><b>父母在,不敢老。但自父亲仙逝后,我似乎在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心情不好的时候,萎靡不振的时候,我总爱说自己老了。尤其是我也当了爷爷以后,从内心深处真切的感觉到我"真的老了"。可想起高堂老母亲尚在,我为何要轻易言老?有什么资格言老?高堂暮年,儿女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儿女若言老,将置父母于何地?&nbsp;因此,父母在,我不敢言老矣。 &nbsp;&nbsp;&nbsp;&nbsp; </b><br></h1> <h1><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不言老的后面是承欢膝下的欣喜,是父母心中的慰藉。现在我也年近花甲,早生华发,但每每想起还有高堂老母亲可以侍奉,便有了无以言表的幸福与激动! <br></span></b></h1><h1><b><font color="#191919"> 当我们真正懂得了父母的伟大,想要好好孝顺一下时,他们已经垂垂老矣。当我们有时间陪父母游玩时,他们已经走不动了,哪儿也去不了啦。当我们经济上有能力为父母购买山珍海味时,他们的牙已经不行了,什么也吃不了啦……,到那时,我们又怎么能弥补父母之前深深期盼的眼神?又怎能抚平父母常年累月的郁结?又怎能报答父母的洪恩呢?</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是维系我们这个70余口大家庭的基础与核心。父母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就是一家,但等父母均百年之后,这个大家庭就会自然分成若干个小家啦。我每次回家,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总是强忍病痛与不适,强颜欢笑,不愿让我挂念和不安。但分别时,我清楚地看到了母亲那可怜巴巴地、依依不舍的眼神。每每至此,我便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仓皇逃离,不敢与母亲对视,恐怕控制不住泪水而让母亲伤心。 </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  其实,在我们的父母老了的时候,他们对儿女的孝心要求真的不是太高,只要对他们有点耐心就行,只要能常回家看看,和他们共进午餐或晚餐就行,只要不烦他们唠叨,耐着性子听他们的诉说就行。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如果我们能象父母对待我们儿女一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那可真是大孝顺了。 </font><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3><b><font color="#191919"><br></font></b></h3><h1><font color="#ed2308"><b> 亲情,往往朴素的会让人忽略,但是却最能感动人。朋友们,让我们多抽出一点时间陪伴一下自己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悔之晚矣。 <br></b><b>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b></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1><b><font color="#ed2308"> 2015年03月08号于济南</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做人,要守得住道德底线</b></h1> <h1><b><font color="#191919">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自然界的法则。但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做人如果不坚守道德底线,则无异于禽兽。长此以往的继续下去,人类将禽兽不如。</font></b></h1><h1><b><font color="#191919"> 车过留痕,情过留真。走到哪都别忘了,行好事,做好人,怀善心!</font><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font color="#191919"><b>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到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做人,一定要有良心!<br></b><b>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b></font></h1><b></b><b></b> <h1><b><font color="#191919">人说牛弱智笨拙,但尚有舐犊之情。</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 《舐犊情深》图</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人说羊懦弱,但知跪乳之恩。</font></b></h1><h1><b><br></b></h1> <h1><b> 《羊羔跪乳》图</b></h1> <h1><b><font color="#191919">  人说乌鸦貌丑,但有反哺之德。</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 《乌鸦反哺》图</font></b></h1> <h1><b>人说企鹅蠢笨,但忠贞爱情。</b></h1> <h1><b> 《企鹅恩爱》图</b></h1> <h1><b><font color="#191919">人是高级动物,但有的却禽兽不如。</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 《 泣血父母》图</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天真烂漫的少年,我们一天天长大,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无私而伟大的爱。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h1> <h1><font color="#191919"><b>  </b><b>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孝敬父母方面曾涌现过不少令人感动的故事。黄香温席,则是其中之一。</b></font></h1> <h1><b><font color="#191919">  素质教育,不能仅仅作为口号。一切教育和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人,没有学会做人,就是失败的教育。人而无德,不是禽兽便是魔鬼。</font></b></h1> <h1><font color="#191919"><b>  鹿虽然低调,但是懂得善良孝敬,鹿跳峡的传说很让人类脸红。比起那些不知尊老、不肯养老之人,鹿要高尚很多倍。<br></b><b>  </b></font></h1> <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我们常说,狼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动物,这可真是一大冤案。狼只在饿的时候才对羊张开嘴,人类却是吃饱后才去杀人,饿的时候滥吃无辜。不信请看美食菜谱,足以说明人类的贪婪残忍。</b></h1><p><br></p> <h1><b><font color="#191919"> 现代版《投桃报李》图</font></b></h1> <h1><b><font color="#191919">若不撇开终为苦,</font></b></h1><h1><b><font color="#191919">各能捺住即成名。</font></b></h1><h1><b><font color="#191919">横批:撇捺人生。</font></b></h1> <h1><b>  老子《道德经》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利" 。<br></b></h1><h3><br></h3> <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当我们连"义"都做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讲礼仪了。 用礼貌来规范自己,来伪装自己。 </b></h1><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当礼貌都失去的时候,我们判断事物对错的方向就为利益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则更以利益为基础。 </b></h1><h1><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因此说,德为失道的借口;仁为失德的借口;义为失仁的借口;礼为失义的借口。如果眼中只有利益,则连借口都无从做起了。 而现在的生活中,有些人也正是如此了。 </b></h1><p><br></p> <h1><b>  无道、缺德、鲜仁、寡义、唯利是图的人,也只有使用法律这个暴力手段了。依法办事实乃无奈之举,是没有办法的办法。</b></h1><p><br></p> <h1><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h1> <h1><font color="#b04fbb"><b>  春秋时期,楚庄王制定的《茅门法》中规定:"大臣、贵族和各位公子进入朝廷时,如果他们的马蹄踩到了屋檐下,负责执行此法(《茅门法》)的廷理(当时负责执法的官吏)就要砍断他的车辕,杀掉驾车的人。"某日,太子在进入朝廷的时候,他的马踩到了屋檐下,廷理根据《茅门法》砍断了他的车辕,杀掉了驾车的人。太子非常生气,愤怒地向楚庄王告状:"父亲,廷理竟然因为这点小事情就杀了我的马夫、砍断了我的车辕,这是对我的侮辱,也是对您的不尊重。您要为我把廷理杀了。"楚庄王说:"法令,是让我们的宗庙和朝廷变得庄严,是使我们的土地及谷神得到尊重的。那些使法令得到执行遵守,使宗庙社稷这些祭祀及处理政事的地方得到尊重的人,是对我们江山社稷负责的臣子,怎么可以杀掉呢?而那些违反法律、使法令成为一纸空文的人,是以下犯上。如果臣子凌驾于君主之上,那么君主就失去了威严。威严没有了,地位也危险了,宗庙祭祀之地守不住,江山都不存在了,我还有什么能传给子孙后代呢?"<br></b><b>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各国不但重视立法,更强调法律必须得到遵守,强调不论是谁,只要违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新兴地主阶级的"法不阿贵"的精神开始得到肯定。</b></font></h1> <h1><b>有两种和平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br></b><b> -------歌德</b></h1> <h1><b><font color="#191919">  幸亏有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有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使用霹雳手段,整饬纲纪,修明法度,反腐倡廉。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实乃中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