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是漓江(市区段)、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今天的两江四湖,连江接湖,飞湍瀑流,奇峰倒影、清波拍岸,芳草缤纷,佳木繁荫。沿湖岸线,斗折蛇行,座座新桥,景趣相融,各呈异彩,楼亭台榭,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更有,船闸济舟,山环水绕,名胜尽揽。如夕阳西下,万盏齐明,灯火阑珊,双塔映月,桥跨银河,宋街连城。游客日夜可乘船游环城饱览桂林秀色,那些岛屿、绿树、亭台水榭、曲桥衔引、湖光山色在奇幻彩光下,变得色彩斑斓,扑朔迷离,月光、灯光与实景,浑然一体,四湖成了人间仙境。榕湖杉湖只是两江四湖的部份景区。</font></h3> <h3><font> 迎宾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的榕湖饭店内,是一座中西合璧桥型为门式吊桥的桥,桥长35.50米,宽6.50米。</font></h3> <h3><font> <br /> 桥的桥型参照了匈牙利布达佩斯锁桥的简支钢箱梁桥,装修参照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特有的“吊桥”。<br /> 迎宾桥是榕湖饭店供国宾出入的专用桥,为了结合周围桥梁,给外国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特意将中西风格相结合突出“迎宾”的含义,整座桥显得典雅美观,高大肃穆。桥从远看线条清晰、色调明快,近瞻则典雅大气。<br /> 迎宾桥南侧紧邻榕溪桥,东南侧有古榕双桥,西北丽泽桥、观漪桥、宝贤桥。<br /> 桥的门塔和桥头柱的装修材料是出自湖南的灰白色汉白玉,典雅而庄重。装饰石板用角钢骨架干挂,避免了“留白”现象,坚固耐用,保持了整座桥自然天成、高雅洁白特色。<br />桥的门拱雕刻着七十五朵盛开的莲花栩栩如生,寓意友谊纯洁,和平长存。门顶则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的浮雕,形态多样,生动逼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及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br /> 桥的灯光装饰采用三种和谐的暖色调:橙红、橘黄、奶白。三种颜色渐进又不失层次,不花哨,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气氛旧桥是一座混凝土结构的简陋三孔小桥,桥两头用木头围基围住。<br />桂系将领白崇禧曾入住“桂庐”即旧桥的所在 地。<br /></font></h3> <h3><font> 丽泽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内丽君路东段,跨丽泽湖,我国第一座自锚式柔性悬索桥。桥跨径25m+70m+25m,全长120m,宽25.5m,两座主塔高17米,中间单孔跨度米,为桂林市桥梁单孔跨度之最,双向四车道。主塔上每条钢索长139.352米,净重22吨,每根悬索用36根吊杆与钢梁连接,承受桥体向下的重力。</font></h3> <h3><font>大榕树下的喷泉。</font></h3> <h3><font> 黄庭坚系舟处位于桂林市榕湖北岸古南门西侧,由系舟亭、石舫、诗碑、书艺长河(即亭东侧由流水和玻漓钢上镌刻的临摹黄庭坚书写的颜延之的<五君咏>诗刻)组成,是一处文化含量深厚的景点。<br /> 崇宁二年(1103年),黄庭坚(及其老师苏轼等)被奸相蔡京诬陷为'元祐党'而遭谪至广西宜州.途经桂林时,他从漓江绕护城河,泊舟榕湖北岸榕树下。据说他还住在榕树门(即今古南门)城楼上,写下七言诗《到桂州》。诗曰:“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既赞美了桂林的千峰百嶂,又抒泄了自已的不幸遭遇和不平愤慨,两年后便客死宜州。<br /> 南宋理学家张栻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时,在黄庭坚系舟处建了'楁溪阁',以志缅怀.因年久阁废,1955年市政府在原址俢建了'榕荫亭',后又立碑其侧,题刻'黄庭坚系舟处'.2001年在桂林两江四湖工程建设中,又在旧址改建了'系舟亭',新建了石舫与流水诗碑,使黄庭坚系舟处焕发出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font></h3> <h3><font>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font></h3> <h3><font>黄庭坚系舟处。</font></h3> <h3>榕杉湖初冬</h3>初冬暖日照榕杉,杏黄枫红赛艳花。美景催得游客醉,喜山恋水忘回家。 <h3><font> 榕溪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榕湖上,与古榕双桥相临,桥型模仿赵州桥,桥长26米,单孔净跨径22米,桥宽9米。南宋时,桂林人为纪念大诗人黄庭坚在榕湖建“榕溪阁”,桥临榕溪阁故得名。</font></h3> <h3><font> 为了点缀中国园林之精美的榕湖,设计师采用了中国经典的桥型--赵州桥。桥后靠大山,前部则十分宽阔,桥上由汗白玉石铺成,下由石块垒成,桥整体简洁,线条突出,由一种简单的美感。<br />榕溪桥原址为一段壅塞内榕湖与榕湖之间的堤涵。</font></h3> <h3><font> 古榕双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内的古南门前,因为桥前有一棵千年古榕而得名,古南门与千年古榕,形成了桂林历史的沉淀。古榕双桥桥宽4米,桥长30米,古榕双桥是人行并列双桥,桥的弧度很大,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桥体装饰材料选取四川宝山的汉白玉石材,参照了圆明园天宝坞玉带桥的桥型。</font></h3> <h3><font> 古榕双桥是人行并列双桥,桥的弧度很大,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桥体装饰材料选取四川宝山的汉白玉石材,洁白晶莹,具有天然纹路。既具传统风格,又带现代意识。为了体现桂林的历史和文化,设计者精心留意了周围的地形和古迹,决定在桥头8块石鼓和两块石碑刻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分别为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花卉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图案,图案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工艺水平很高。桥栏杆由52块汉白玉组成,每块都是上部镂空,镂空处的花篮图案与栏杆连为整体。顶部有56根云柱,祥云缭绕,生动传神,既具传统风格,又带现代意识。<br /> 古榕双桥在夜景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妩媚。<br />新建好的古榕双桥,无论从东南西北哪个角度欣赏,都显得十分美观。入夜,在泛光灯的映照下,古榕双桥如古典少女般宁静清幽,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font></h3> <h3><font>游船穿桥而过。</font></h3> <h3><font> 湖心岛 位于榕湖湖心,岛中小溪将湖心岛分为两岛,临水采用叠石生态驳岸,岛中新建目前广西最大的汉白玉龙船舫及湖心亭子迦廊、小飞虹、小亭。并配置高达五点六米由整块花岗石打制而成的月门及诸多观景石。岛上四时风景如画,宛如仙山琼阁。</font></h3> <h3><font>枫叶红了。</font></h3> <h3><font>枫叶红胜二月花</font></h3> <h3><font>北斗七星桥。</font></h3> <h3>两江四湖的桥</h3> <h3><font>湖心島。</font></h3> <h3><font>玻璃桥</font></h3> <h3><font> 桂林玻璃桥,桂林玻璃桥位于榕湖,桥体采用工艺复杂,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为建筑构件,集中体现了现代玻璃工艺的水平,是目前为止我国最早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承重体系的实用性桥梁。桥型美观大方,桥体晶莹剔透。特别是夜晚,通过高科技夜景幻光,更加七彩斑斓绚烂夺目。</font></h3> <h3><font> 玻璃桥为榕湖景区的观光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桥长22.4米,桥宽2.64米,桥平直,下有四孔,中段有互顶,它无论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顶,还是桥面承重部分,均采用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为建筑构件,柱头、栏杆等桥梁构件和饰件也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font></h3> <h3><font>从阳桥下观玻璃桥。</font></h3> <h3><font> 银杏(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 </font></h3> <h3><font> 阳桥(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秀峰区、象山区相衔的榕湖、杉湖接合处,是中山路上的重要交通桥之一。桥长34米,宽50米,双向六车道。桥外观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城梵蒂冈大教堂的维她桥造型,桥与桥下的浮雕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font></h3> <h3><font> 水杉</font></h3> <h3><font>水杉的树叶秋冬气温下降时会变红,到春天回暖时又会披上绿装。</font></h3> <h3><font> 王正功(1133~1203),字承甫,原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讳改,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人。勋子。以荫补将仕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为宜黄主簿,寻改青田。孝宗隆兴初,调筠州司理参军。乾道四年(1168)为荆湖南路转运司主管帐司。七年,知莆田县。淳熙七年(1180)通判潮州。九年,签书武安车节度判官,十一年,改淮南。十四年,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机宜文字。光宗绍熙三年(1192)知澧州。宁宗庆元四年(1198)知蕲州。六年,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约斋荆澧集》(《攻愧集》卷一○○《王君墓志铭》)。</font></h3> <h3><font> 王正功在微醺中挥笔而就,作七律二首:<br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br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br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br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br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br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br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br />老眼摩挲顿增爽, 诸君端是斗之南。<br /><br />诗中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从这酒桌边传遍华夏,经久传唱。</font></h3> <h3><font>日月双塔</font></h3> <h3><font><br /> 双塔公园位于杉湖,是桂林二江四湖其中一个湖的景点,建了二座塔,晚上来有灯光才是最美的。一座塔是白色的,是月塔,一座塔是黄色的,是日塔。湖边的树木也长得很茂盛。 </font></h3> <h3><font> 日月双塔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座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上,与“象山水月”相邻。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日塔、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有“四塔同美”之说。 日月双塔是在唐代佛塔基础上于2001年重建的。在日月双塔地宫博物馆里,展出了唐代佛塔出土佛物,其中最珍贵的出土佛物是“十二属相皇家密典”, 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国内的首次大公开。<br /> 日月双塔是中国名塔,是桂林市的文化地标,是中国第一家以“儒释道之和”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其中日塔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铜制佛塔、世界上最高水中电梯塔、世界上最高铜制建筑物。双塔之间以湖底18米的水下通道相连接,游客可以乘电梯登上日塔,一览桂林市区美丽的城市风光。“上天入地、水下穿行,电梯登塔、有益身心”,这种独特的游览方式,可谓桂林第一游,其游览经历将会使您终身难忘!<br /> 日月双塔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因为与桂海碑林中刻日月神菩萨隔河相对,又因为双塔高耸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两座塔均为楼阁式山水塔。</font></h3> <h3><font> 日塔是9级8角宝塔,高41米,为混凝土包铜结构,内层系钢筋混凝土,外包黄铜,其所有构件如塔什、瓦、画、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楼梯、天面和地面都是由纯黄铜建造的,共耗铜350吨,塔内还安装有垂直升降电梯,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梯铜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而且日塔建在水中,自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即,日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电梯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br /> 月塔是7级8角宝塔,高35米,用琉璃装修,庄重典雅。月塔一层面湖处有“太极鼓”,您可以击鼓一展雄姿。通往日塔的是一个地下水族通道,长18米;通过拱形的玻璃,可以看到头顶上和两侧的锦鯉、锦鲫、花斑魚、乌草……在湖底悠闲自得地生活。<br /> 在日塔一层有祈福铜钟,您可以撞钟`祈福。同时,在一、二层还设有茶庄,您还可以品茗赏景。从日塔底部乘坐电梯,您可以很轻松地到达日塔的第七层,再移步往上走两层,便可登上最高层---第九层。 从塔顶俯瞰,桂林城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南面是专为为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的杉湖小广场,东面是知音台,北面是四湖游览的登船处日月湾。</font></h3> <h3><font>日月湾码头。</font></h3> <h3><font> <br /> 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约在250万年前的冰期以后,水杉属几乎全部绝迹,仅存水杉一种。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至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现今天然分布于湖北、重庆、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的局部地区,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800-1500米;后经引进到到世界各地予以栽培,北京植物园樱桃沟中亦有生长。</font></h3> <h3><font>杉湖知音码头旁的银杏、水杉林。</font></h3> <h3><font>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font></h3> <h3><font><br />桂林古南门<br /> 古南门位于桂林市榕湖北岸。又名树门。砖石砌筑,高5.3米,长39.4米,厚19.4米。<br /> 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所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距今已1300多年。<br /> 又据明代《一统志》记载:“榕树门即古南门,相传唐时筑门植榕树一株,岁久根跨门外,盘错地。”明周于德《重通榕树门·记》云:“所谓榕树门者,乃唐宋故城之南门也。” 南宋末年,此门为时桂林城的威德门。明洪武八年(1375),桂林城池向南扩展,旧基皆毁,独存此门。元至正年间城门上建有关羽祠,祀汉寿亭侯关羽,明正德年间御史张钺改题应楼,嘉靖初年改名仰高楼。以后屡有兴废,旧楼最后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存建筑是抗战后所建: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面积130平方米。四周石凿雕栏,则是明代物。 <br /> 1963年郭沫若曾登门楼,并书“古南门”三字,镌刻门首。</font></h3> <h3><font> 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是目前广西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豪华的高星级饭店。它在原漓江饭店的基础上,按五星级标准,以水景文化为背景,投资四个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饭店地处桂林市中心的繁华地段,距机场25公里,火车站3公里 。东临秀丽的漓江,正对碧波荡漾的杉湖,南邻象山公园,北望独秀峰、叠彩山,环境怡人。 </font></h3> <h3><font> 位于榕树最窄水道两边的榕树,树冠巳经互相拥抱,形成了一段林荫水道。 </font></h3> <h3><font>双塔夜景</font></h3> <h3><font>古榕双桥夜景。</font></h3> <h3><font>玻璃桥,晚上玻璃桥灯光变幻,红、黄、兰变幻色彩。,</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