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同为开启了人口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独生一代"70末一代,加之与君共饮长江水的生活经历更让我们有了共同的成长记忆。葛亮的《朱雀》勾起我很多关于那个时代的回忆。秦淮河、栖霞山、中山陵,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南京地标性的古迹;梅花糕、桂花鸭、鸭血粉丝汤和绿柳居,那些让许廷迈流连忘返的南京小吃;甚至还有sting、七龙珠、名侦探柯南,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流行音乐、日本动漫、欧美大片,是属于我们那一代的生命印记。读葛亮的《朱雀》,好像是在重温关于自己的一篇青春日记。</h3> <h3> 通过苏格兰华裔青年许廷迈的眼睛,读者在《朱雀》中重新打量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风雅没落,还有它经历沧桑巨变后所蕴藏的致命吸引力。小说以"朱雀"为题,取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之意,象征了古都南京从六朝以降屡遭兵戎涂炭,却能在废墟瓦砾中焕然新生。小说中的朱雀化身为一枚金光耀眼的小雀转辗于母女三代,诉说了她们挣不脱、逃不开却又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悲剧命运:名门闺秀叶毓芝与日本人芥川热恋,在1937年日本人兵临城下之际生下一女婴后惨死,女婴辗转被名妓程云和收养,取名程忆楚。程忆楚与马来西亚侨生陆一纬相恋,文化大革命中陆一纬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恋人从此天各一方,20年后重逢各自的生活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程忆楚和陆一纬的女儿程囡继续延续了飞蛾扑火式的宿命,先后与美国间谍泰勒、青年艺术家雅可、许廷迈发生感情纠葛,年少放纵中不知痛苦的结局早已注定。小说中反复用 "冷漠"来形容三个女子,但就像颓废破落的南京城对许廷迈产生了不可遏制的吸引力一样,母女三代身上延续的若即若离的疏远冷漠深深的吸引了躁动的外来者,并非主动招惹,但"朱雀之城的女子,注定惹火上身"一旦生命的热情被点燃,冷漠的外表下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像极了神话中浴火而生的凤凰,"身覆火焰,终生不息"。</h3> <h3></h3><h3> 葛亮坦言,写《朱雀》是偿还一笔对南京的感情债务。作者生长于斯,大学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山陵的山,玄武湖的水,气韵相泽,含混了六朝金粉遗事,滋润了少年懵懂敏感的心。南京的山川风物、一草一木,这座城市的气韵风度、沧桑厚重融进了葛亮深沉深思年轻律动的血液中,他以非凡的想象和恢弘的气度用文字为我们构建了一座理想之城。从民国到抗战,经历南京大屠杀到四九年解放,反右,文化大革命直至千禧之交,小说时间跨越之大,人物涉及之多,让我们在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中,从那些弱小而又执着的生命里重温南京百年来风雨飘摇的历史变迁,历尽坎坷却始终以处变不惊、从容不迫包容了人世间的痛苦和创伤。《朱雀》也是葛亮历经五年时间,在而立之年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字里行间明显感觉到年少之意气风发。不管是不计后果、一旦认定绝不回头敢爱敢恨的南京女人叶毓芝、程忆楚、程囡,还是不远万里来寻根的华裔青年许廷迈,或是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雅可,都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情绪。木纳少言的许廷迈由开始被程囡的冷漠气质吸引,然后在程囡的引领下穿行于南京的大街小巷,深入到南京老百姓的生活,说南京话,吃南京的食物,甚至抛弃留学生的矜持,像一个街头小混混那样光起膀子帮程囡打理地下赌场,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土生土长的青年雅可"骨子里浸染着古城的光明和落寞,优雅或虚无","辗转于青春的梦想和历史的沉淀之中",他所展现的艺术家的气质,还有身陷毒品无法自拔,延续了魏晋时期放诞任性、清俊脱俗的名士遗风……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年轻人对未来人生的迷惘彷徨,对自身所处文化环境的深刻反思,对现实梦想的砥砺奋进,和对家乡南京无法割舍的眷恋之情。</h3> <h3> 2009年《朱雀》一经发表,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葛亮成为"亚洲周刊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奖最年轻的获得者。然而,年轻的作家,目光不只局限于东南一隅。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葛亮进入香港大学读研,毕业后定居香港,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打量世界。 2016年《北鸢》横空出世,成为继《朱雀》之后 "中国三部曲"第二部,葛亮于当年再次获得"亚洲周刊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奖。葛亮用实力证明了探索文学之路的勤奋努力和他无法掩盖的出众才华。</h3> <h3> 在《北鸢》中,葛亮表现的更为成熟、老练、沉静、内敛。小说的写作缘于葛亮回忆祖父,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著名艺术家葛康俞先生,他想要"借书写家族兴衰史来展现整个民国史"。小说时间横跨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七年解放前夕,从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与没落士绅家族冯家三小姐仁桢成长经历起笔,写他们相遇相知,在乱世中结下姻缘。作者虚构了北方襄城卢家、孟家、冯家三个家族的兴衰落寞,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时代动荡、命运坎坷、爱情甘苦,为我们展示了民国时期北方中国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被誉为展现民国时期社会风貌的"清明上河图"。</h3> <h3> 对于一个年轻的作家来说,"生活的疏淡平凡所导致的经验真空,是很难规避的状况"。怎样去探寻一条新的写作之路?葛亮在散文集《小山河》序文中说:"从旧的东西里,看出新的来;从新的东西里,看出旧的来,都是自以为有趣的事情。"葛亮尝试着从古典文化中汲取写作的养料,用崭新的叙述方式,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很多评论家认为,《北鸢》是一本向《红楼梦》致敬的书,从故事的铺陈叙述,结构的纵横开阖,人物的形象的展示,可以看到很多《红楼梦》的典型写法。 "大至政治地理、人文节庆,小至民间的穿衣饮食",小说从细节处着眼来展现大的历史格局,"成就了一部当下表现民国文化想象的代表作"。比如,他借"仁珏习字"写书法艺术,欧阳询的风姿虬然,平正中见险绝,赵孟頫"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借言秋凰写戏曲艺术,男女主人公的不期而遇被安排在"容声"大舞台,《风筝误》、《三岔口》、王宝钏、谭记儿这些戏曲史上耳熟能详的曲目和人物信手拈来;借以祖父为原型的毛克俞写绘画艺术,卢文笙和毛克俞的初次见面就是在一场关于荷花绘画的探讨中开始的,朱耷、徐渭、石涛、林风眠,古今丹青圣手如数家珍。从《诗经》、《左传》到陆羽的《茶经》,从风筝制作、纺织、刺绣等民间手艺到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上至宫殿庙堂,下到市井民间,这些代表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样式一一被罗列。各种事件、人物牵牵连连、不蔓不枝,作者以旁观者的叙述角度,在人物事件的品评中,不动声色的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和独到见解,故事情节也在不知不觉中向前推进。</h3> <h3></h3><h3></h3><h3> 读《朱雀》,心会跟着飘动起来,读《北鸢》,心会变得沉静下来。两部小说见证了一个年轻作家从激越奔放到冲淡平和的成长过程。从南京到香港,葛亮代表了70后一代走出狭小自我放眼大世界的开阔胸襟和恢弘气度。葛亮以他的温润如玉、深沉厚重表达了一代人对历史、文化、爱情、生命的探求和思索。2017年,期待葛亮有更好的表现。</h3><h3> 2017年1月14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