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利用周末时间,做了一个线上读书推荐活动。选取了部分微信好友,请他们撰写一段2016年看过的好书推荐语。鲜少有朋友拒绝,有几位朋友发来手写稿,有几位朋友重新阅读他们认为最好的书籍,发来正式书评。碍于版面所限,我们下次再分享。<br> 另外,推荐人描述,如有不妥之处,可私信我修改。比较遗憾的是,好些朋友是方家学者,但是我没敢邀约。后续,如有好书推荐,可发给我随时完善。再次感谢大家支持!</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李舒:《民国太太的厨房》(推荐人:馄饨,圣诞愿望是立志成为美食博主)</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如果突然问你,你和民国文人的距离是多远,你或许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傻。大部分的人也许会回答这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怎么会知道;俏皮的人可能会说,那是历史书的厚度;严谨的人可能会掰着手指推算年历,回答至少相距70年。<br> 其实,并没有那么远。我们与张大千的距离可能只是一碗牛肉面,与鲁迅的距离可能只是一块沙琪玛,与邵洵美的距离可能只是一个“功德林”。这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民国太太的厨房》这本书里找到。<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食,骨刻文演变,意为将“人”与“良”联合起来“维持人一生的东西”。食物的出现可以承载记忆与情感,性格与风貌,就如有人言之,“在客厅谈真学问,于厨房窥真性情。” 作者李舒用食物作为探寻民国随岁月的一把钥匙,在那些闪光的名字与我们之间架起了桥梁,从“吃”下手,细数民国大咖们的嗜好、趣闻,将那些不可触及的文人变得丰满立体。纵然历史变迁,岁月蹉跎,他们和你、我、大家一样,在浓浓烟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br><br> 书中介绍了24位民国知名人士的钟爱吃食,生动描绘了那个男子善于妙手著文章,女子也会白描世态凉的时代,以一种有趣的视角描述着这些民国著名男女们的生活往事。书中还贴心地准备了对应的食单,并配以做法与图例,供读者进行参考。<br><br> 在冬日下午的暖阳里,悉心调配好面粉,烘焙一个可颂,随手冲杯好茶,约上三两好友,在水汽氤氲中,恍然穿越时空,和周瘦娟,张爱玲一起谈笑风声。</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沈从文:《坛坛罐罐,花花草草》(推荐人:怀卫星,一位常穿正装的松瓷插花花艺师)</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书中说:“世界可以花样百出,丰富多彩一些,不能墨守陈规。我的前半生写小说,下半生混着也没用问题,可我实在写不出好东西,所以研究故宫博物院的那些文物,特别带劲。”我当然不能同沈从文先生相比,我的前半生是做职业经理,相信后半生一定会做传播插花艺术的事儿,因为这让我很喜欢,热爱。每年有1000多位朋友能接触到传统插花和日式插花,以及其中的真正情趣所在。</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黄永玉:《给孩子的动物寓言》(推荐人:刘鑫.OO. 笔下画作清透无比的青年水彩画家)</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画界老顽童用中国人本应最熟识的书写,绘画工具给孩子们的一份礼物。寥寥数笔,动物形象已跃然纸上。水墨的魅力就在于此。留白之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更是一种水墨哲学的体现。黄老一贯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让人忍俊不禁之余,足可以沉思良久。即使孩子现在无法体会到更深刻的意义,可以想象当他们有足够阅历,再次阅读会心一笑的那一刻是多么的美妙。</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叶广苓:《去年天气旧亭台》(推荐人:四月,报刊编辑,穿素雅的旗袍,仿佛就来自民国年间)</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作家叶广苓的叙事把我们带回了五六十年代的老北京。小说以北京老建筑为名——九篇小说,九个北京老建筑的名字:太阳宫、月亮门、鬼子坟、后罩楼、扶桑馆、树德桥、唱晚亭、黄金台、苦雨斋。故事娓娓道来,建筑成为记忆和情感的容器,太阳宫的日头,昔日鬼子地里俄国东正教的墓地,妓女出身的苏妈妈,旧王府后罩楼主人“珍格格”,叶广苓要写的是昔日北京老百姓的故事,我们接收到的是胡同口的家族众生相和旧京社会的风土人情,这是一代人的足迹和一个时代的肌理。</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萧红:呼兰河传(推荐人:照片拍得很文艺、很会做饭菜的媒体人River)</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萧红从童年到青少年的成长过往,遇到的人和事,就好像是我们自己身边人和身边事。年代,并不是被分隔,地域也不带来本质的区别,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一样,却也有那么多相似。每一个时代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却也有极多本质上的相同。</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胡兰成:《中国的礼乐风景》(推荐人:疏烟淡日,文如其名的古琴弹奏者)</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是一部美学思想散文论著。此书分为三篇:宗教篇、礼制篇、音乐篇。宗教篇论基督教、印度的吠陀和佛经、日本的神道、中国的礼乐之教,辨其所同与所异。在书中,胡兰成举凡中国、日本的道德行仪、居宅、衣裳、音乐、文章、制器、书画等,都能深入其妙,并浅显地说出其美好来。胡兰成独独强调中国的礼乐文明是美的,而说西洋产国主义无根底,是低层次的,实欲以中国昔时文明之好,救今日物质主义之弊。我爱读此书,因作者“写理论学问如写诗”。</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风雨谈》(属《周作人自编集》其中一册)(荐书人:周伟达,媒体人)</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周作人自编集37册购来一年多了,陆陆续续读了十几册。周氏散文冲谈平和,与鲁迅之执笔投枪怒目圆睁迥异,却更符合生命日常。谈天说地纵论古今之时,周氏散文之部分,因其援引摘录之多,被打趣称为“文抄公”,资料整合穿凿倒也自成风格,《风雨谈》一册实在有此特色。 <br> 也不多说其他了,择其《文学的未来》录下中援引日本作家的文字如下:“读这一件事是颇要用力的工作。人们凭藉了印刷出来的符号,必须将这意识诉于脑之理解,用自己的力去构成思想。若是看与听则与此相反,都容易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刺激通过感觉而来,不必要自己努力,却由他方把意思兜上来也。但是在现在这样的时代,人们都是过劳,脑力耗费尽了的时代,读的事情更觉得麻烦了。在现今这样的时代,美术音乐特被欢迎,文学也就自然为一般所敬远。特别又有那电影,夺去了文学的广大领域。在现今时代,只有报纸还有读者。但是就是那报纸,也渐觉得读的麻烦,渐将化为以视觉为本位的画报。现在最讲经济的商人们大抵不大读报纸,只去听无线电,以图时间与脑力之节省。”(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四日)</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三浦紫苑:《编舟记》(推荐人:莫飞,笑起来温暖、很有气质的作家)</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br> 马缔光也,玄武书房的一名小职员,不修边幅的外在形象会让女同事觉得恶心,极不善与人打交道。马缔对词语敏锐认知度,他被辞典编辑部相中,和老师松本,荒木公平,临时工佐佐木,还有流里流气的西冈,一起编写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十五年,只有甘于寂寞的人,才懂得在丰饶的词汇海洋里奋力地游泳,于外人,那是沙漠,烈日,毫无乐趣。他们凭借着每个人的努力坚持,克服了内外的忧患,编制了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br> <br> 马缔这个人物,总会让我联想到认识或者听到的极少数的那些人。一位老先生供职在音像出版公司,主要负责把外国音乐引进到国内。从一位青年到退休,到返聘,一个人,上班,简单的食堂饭菜,睡在公司提供的宿舍。直到白发白须,他依然忘情地戴着耳机,态度严谨地在工作。许多年轻的同事对他都非常尊敬,因为他引译进来的音乐影响了很多人。<br><br> 《编舟记》里马缔的妻子香具矢有这样一段话:我十多岁起就走上了厨师这条路,但直到邂逅马缔,我才意识到词汇的重要性。马缔总说,记忆是词汇。过往的记忆常会因为芳香、味道及声音而被唤醒,其实,这就是把以混沌状态沉睡在脑中的片段转化为词汇的过程。吃到美味佳肴的时候,要如何把味道转化为词汇保存到记忆里,对于厨师来讲,这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如果记忆是词汇,不妨说它是种经验。但前提条件,它必须是词汇或者具象的形态存储于我们内部,然后,用这些东西搭建起我们的船,航行。<br> 我不认识的那位老先生,我相信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引进的音乐,影响很多人,在许多痛苦都不能表述的地方,喜悦无所适从的时刻,音乐便会是最好的一叶扁舟。<br> <br> 编舟,渡人亦是渡已。<br> 孙郁在为《周作人》的序上写过一段话:其实天底下的读者,大多是默而不言的,他们自有是非,知道人性的高低……学院里的与文坛上的人物,或许在某一层面高于虽人,但就目光与胆识而言,那些沉默的人群中,是有着无数的我们可以称为良师的人物。他们阅读了历史,也创造了历史,却很少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一个经历常使我自问与自警,在读书的路上,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学生。天底下的智慧未必都在字之中。书写者与沉默者,是不能简单以高低分别的。</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李娟:《我的阿泰勒》(推荐人:武亚敏,美篇读者 )</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不是闭门在家制造的文字,她用清新质朴不矫情的文字再现了她在牧区做裁缝、卖百货……原生态的鲜活生活。虽然贫穷寂寞,但流露的依然是对生活的感激……每当我抱怨工作艰辛的时候,先生笑:快再去阅读《我的阿勒泰》。</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王度庐:《鹤惊昆仑》(推荐人:熊猫,资深武侠小说迷,你10年推荐我看的那部电影叫什么?)<br></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鹤惊昆仑》原名《舞鹤鸣鸾传》,初载于1940-1941年《青岛新民报》,是王度庐先生“鹤-铁”五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一代大侠李慕白父辈们的故事。武侠小说,当有武有侠,武为手段,侠是目的。但说来也怪!王氏这本书中没有神功秘技,没有江湖帮派,甚至连武林高手都没有!<br> 乍看之下,王派‘江湖’平平无奇,‘武艺’十分拙劣,其塑造的英雄儿女常唉声叹气,“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似乎没一个叱咤风云的好汉!但细加品味,掩卷深思,书中人物的身影却都活生生地直逼眼前!泣诉江湖儿女生命的悲情、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低徊不已。</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阿图·葛尔文:《最好的告别》(推荐人: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年年同学,没想到他一直在阅读)</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了《最好的告别》。与其说沉重,不如说痛苦更加精确点。其实,在我这个年纪去考虑自己生命的终点,确实很难体会。但是看到身边的亲人走到这一步的时候,自己往往都在从心理上去逃避,宁可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骆驼,也不愿意去直面现实。<br> 感情是一件很微妙的东西,当你眼睁睁看着连接的那根线断掉又无能为力的时候,这样的无助感会把心撕碎。作者从一名医生的视角,而且是一名美国医生的视角,思维和所处的环境与中国有所不同,但是,衰老和死亡是人类都无法避免的,与国际和职业无关。如何走完最后一程,本书的作者用他的例子,为我们提供了启迪。</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朱尔斯·埃文斯:《生活的哲学》(推荐人:波波,实实在在的好青年,笑起来一口白牙)</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当时,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是这样介绍它的作者朱尔斯·埃文斯的:有个很优秀的年轻人,他是伊顿公学和哈佛的毕业生,有着漂亮的履历和光明的未来,在毕业后做了金融记者,却陷入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的漩涡。即便是他最尊敬的大学教授,也没有弄明白他的人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我当时恰好也被抑郁情绪所困扰。<br> 看书名以为是哲学课,而其实是通过讲述经历过非同寻常又艰难时刻的不同人的故事,是陪你度过艰难时光,有我们熟知的理论:”接受和适应人生中的不完美,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能改变的一切。“也有与现代心理分析,鼓励我们扎进过去,去寻找我们今天的不幸的罪魁不同的绝妙的观点,那就是:”事物不是用过去来解释的,它们是用现在来解释的。责任因此而诞生,不然你总是可以回头说,我焦虑是因为我母亲以前丢下了我,而她焦虑是因为她的母亲丢下了她。以此类推,一直追溯到亚当和夏娃,你要面对这一事实:这都是你干的,没有任何借口。“<br> 我不知道这本书对我到底起没起作用,至少给了我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如果你也处于艰难时刻,可以一读,但不一定管用。</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推荐人:CE,海关工作者,即将出版《夜行漫记》)</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如今再读契诃夫,读到《苦闷》,我忽地从沙发上起身,正襟危坐,像捧读《圣经》那样毕恭毕敬。大师行云流水的叙述,几句话就形象描绘了马车夫的性格特征及遇到的军人、青年、管院人等人物的嘴脸,将主人公孤立无援的苦闷传递给读者。再加上文中寓意深远的省略号和一个妙不可言的结尾,读完长时间回不了神,甘愿奉为神作。</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推荐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F先生)</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作者将自然科学,哲学,社会学融汇贯通,试图向我们阐述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这些需要“上帝”回答的问题。同时,它也强调人类作为地球统治者给这个星球其他物种带来的灾难,藉此提醒我们善待地球和自己。人类之于宇宙是渺小的,强大的唯有我们的智慧。遵循自然法则,方能走向远方。</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推荐人:鹏鹏,爱看书的很美的姑娘)</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雅罗米尔塑造了克萨维尔,通过克萨维尔他开始了别样的生活,充满梦想和奇遇的生活。从一个梦到另一个梦,好像从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生活在别处”中的“别处”,可能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能看到希望,是我们对现实不如意所期望的;也可能是我们过去的回忆,没有现实生活中的苦恼,是我们现实不如意时想逃离的。<br> 全身心投入看这本书,它会把我们拖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远,一直拖到某种意识的极限。梦想就是现实,但仿佛事实正相反,这所谓的现实才是梦想。</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推荐人:王圣行,光合美术创始人,嘉报《知晚书话》栏目荐书人)</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每当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一本书,我会习惯性的说是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之所以说是习惯性的回答,那是因为我最喜欢的书不是一本,而是一些;在只能选择一本的时候,我觉得选择这本是比较稳妥的。<br> 此书风靡全球,应该说根本不要推荐,对艺术史稍微有点了解的,都会知道贡布里希其人和《艺术的故事》其书。但是,相对于中国人口这个庞大基数来说,喜欢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估计读艺术史又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还是很多人不知道此书,或者知道此书却没有读过。我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他人提这本书,因为我觉得错过这样一本书多少总是令人感到遗憾;特别是那些想了解艺术史,却又不知道从什么书入手的读者来说,错过此书就真是可惜了。<br>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语言浅显易懂,这就适合大众口味;书中所讲的都是艺术史上的大师和经典作品,这就具有经典性;而所有这些又以讲故事的语气娓娓道来,这就具有可读性;作为一位艺术史学者、文明史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他能对每个论题给出崭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它的叙述总是能超越我们的预期, 给我们以惊奇感,这就使得这部著作显示出专业性、学术性和普世价值。<br> 艺术史我读过一些,特别是通史类,普及的,很多都很重视材料堆积,所以很厚很全。就像现在很多画画的喜欢画大画,仅仅是尺寸大,气象、格局、眼界都不大,就是靠堆积。贡布里希没有这种感觉,一环串一环,叙述得很精彩。</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加西亚·马尔克斯:《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推荐人:穿旗袍特美,一个叫猛然见了把头低的小妞)</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次失败的录梦尝试而衍生出的十二个欧陆怪谈。”马尔克斯或许对许多人来说其实是有些“诡谲”的,但这本对我而言是颠覆了从前《百年孤独》高深莫测的形象。十二个故事洋溢着奇异、又富有浪漫色彩的魔幻感,又带着鲜明的马尔克斯标记。流亡的总统先生最后的友谊,机场偶遇的睡美人,执迷于圣女故事的那个诗人,雪雾巴黎未婚妻......总之看完,好像怀念起马尔克斯了。</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Erin Meyer:the map of culture(曹大爷,正在日不落帝国看英文原著,据说弹一手好钢琴弹但至今没听过此天籁的男青年)</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当前世界各国各民族越来越密切地在日常工作、生活、商业交流中交融,我推荐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教授Erin Meyer女士的《文化地图》,睿智地告诉我们如何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与时俱进掌握各种文化要素,从而游刃有余地活跃于多文化背景中的商业环境,无论你是坐在纽约的办公室里开会,还是在北京的一家餐厅里用餐,亦或是在伦敦的街头猎奇,读了这本书你会轻松自如地驾驭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跨文化交流的挑战。</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法官说了算》(推荐人:张峰,检察官同志,法意诗情公众号运营者)</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大法官说了算》(修订版)相对于第一版来说有近二十万字的新增内容,通过本书可以更直观的认识美国的联邦和州两套司法体系的运行现状,通过书中一个个案件的判决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的具体立场,更加形象的体会到“法官的贡献不仅体现于法庭和审判,还表现为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责任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刘慈欣:《三体》(推荐人:Lee,20年前小鲜肉现在依然帅气、亲切的某小叔叔,英语特棒)</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极富创造力、想象绚丽、恢弘大气”,用什么词语也不足以表达我对《三体》的赞美和敬意。生存和道德,谁更重要?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是人类?这是《三体》留给我们的哲学思考。小说涉及到的技术和科学知识完美的契合了现时人类的认知水平,其中浓郁的人类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和宗教知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识和良苦用心。<br> 人类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是何其渺小和微不足道,小说中程心的爱与正义,在黑暗浩瀚的宇宙中为人类的存在做了另类的诠释:如果一个文明注定要终结,与其苦苦寻觅使它更为长久的生存之道,不如在它短暂的生存时间里,创造出灿烂的人文光辉。</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克莱尔·麦克福尔:《摆渡人》(推荐人:夏永军,文秀的税务工作者)</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此话出自《摆渡人》,作者克莱尔·麦克福尔,一位英国治愈系女作家。此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每个人都要穿过自己的荒原。 崔斯坦和迪伦相互摆渡相互救赎 ,在穿过荒原的路上 ,崔斯坦告诉迪伦该做什么,一直在拼命保护她。 经过磨难 ,迪伦变的坚强有勇气 ,可当她们一块返回时, 崔斯坦面对这个以前从没有做过诀择的时候胆怯了 。 <br> 相反的,迪伦成了他的摆渡人,给他勇气 ,带他到了另一个世界。 荒原就是我们的内心, 要我们怎么去对待这个身处的世界, 每个人在面对恐惧无知时, 眼前都是一片荒原 ,你的摆渡人是谁呢? 是人生中每一个给予过你温暖的人 ,更是你自己, 我们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我们都在相互摆渡,相互指引中前进 ,爱与希望会让你穿越属于自己的荒原。</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克里斯·安德森《演讲的力量》(推荐人:木文,每天睡前发一则今日一语、略为内向的工程师)</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无论是谁阅读这书,我相信都能从这边书中有所收获。而对于像我一样喜欢TED演讲却不善公众表 达的人来说则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各个领域的人都从这本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敢的向前迈出一步,站出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做自己思想的导游,更好的分享和传播有价值的思想,那么我们一定能有所改变 ,我想这就是演讲的力量。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楼宇烈:《中国的品格》(推荐人:田科,《核电潮》大编辑》</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们已经负重前行太久,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是什么样的文化滋养着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很难保持曾经的从容和独立。<br> 在书中,作者楼宇烈教授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挚爱,以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执着情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的精辟,细致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带领我们在纷繁复杂中探究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找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以及自我完善的文化根源。</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推荐人:逍遥,热爱户外运动、传统手作、厨房文化,满怀对公益事业的爱心)</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本书献给每一次对生活的胜利,对悲伤的疗愈,对爱的唤回。试着审视自己的过去,学会接纳自己——那么,我是谁?</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紫檀:《左岸沧桑 右岸繁华》(推荐人:双子,特别敬业爱岗的澉浦文化等各方面推介者)</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每个人都有一个周游世界的梦想,于我们,始终是梦想,于作者,则已经是生命中的历程。身未能行,心却已远。跟着紫檀的文字去走,相信每道风景都有生命,每次停留都是故事。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弗拉基米尔·博科夫:《说吧,记忆》(推荐人:蔡东升老师,海盐本土作家,著有《十二种孤独》)</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是一本让人复活记忆的书,也是一本纪念活过的书。在漫长的生命中,有些记忆会死去;有些记忆不经意间就淡忘了;而有些记忆会被重新燃烧…去读一读《说吧,记忆》这本书,这是弗拉基米尔·博科夫一生的力作之一,他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说吧,记忆》不像《洛丽塔》那样获得的巨大反响,但它却是一本非同凡想的散文集,纳博科夫用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思想,在娓娓道来的记忆中,让你欲罢不能……</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宗萨蒋扬钦则仁波切:《不是为了快乐》(推荐人:大杨,穿禅服特别有味道、兼特会泡茶的大叔)</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事实上,这不能算单纯意义上的喜欢,因为很大程度上我还看不懂全部的内容。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知道钦则仁波切想告诉我什么。就好像我爬不到珠穆朗玛的顶端,但我可以看见,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这样的感受相信大家都能做到,比如看着灿烂的烟花由衷赞叹,但不会执着它很快会消失一样。<br> 我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佛教徒,因为连起码的皈依仪式都还没有做。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智慧与圆满的向往与探索。我们在追寻快乐的过程中,因为过意执着,以至于往往得到和意愿相反的结果。<br> 追求相对容易如字面意思的“快”乐,还是想达到自性的觉知通达?为了内在的那个自性之“我”,即便是难以读懂也想花时间来拜读它,但愿得到或接近真正意义上的欢喜圆满,而非快乐。毕竟,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做着让别人高兴的事情。</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龙应台:《目送》(推荐人:原爸,话剧《青春@秦山》创作者)</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读书与不读书给人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感受。回想2016年,发现自己看的书并不多,因为在一段时间里,我已经不喜欢读书了,对书已经没有了感觉,因为我拿起了手机,而且是智能手机。手机的世界让我开阔了眼界,可以紧跟着时代的潮流一起而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还有朋友圈里的,林林总总的信息扑面而来,然而渐渐的我感觉到这些信息不仅太多而且无聊也无趣,我的生活照旧,工作照旧,却在这照旧当中发现找不到了自己。<br> 说来也是巧合,一天出门上班,把手机落在家里了,工作之余随手打开了一本早就想读却一直没有顾上的书读了起来,渐渐的心静了下来,书也一行一行看了下去,过去曾经的读书感觉一下了全回来了,读书的感觉真是好极了。延续着这样的感觉,我选择了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小人物,小故事,小景致,小心情,小道理,就在眼前,是那样的真实,感同身受,触手可得,因此我常常会因被小故事感动而共鸣。在手机世界让我们变得浮躁的时候,读书却让我们安静了下来,心静了,思考就回来了,思考回来了,也就找回自己了。</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推荐人:靓靓,温暖了我四年的大学室友)</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华安到安德烈,封面上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在成长,只有20岁的他,思考的政府的机制问题,思考的是社会价值观问题,思考的是自由与民主的问题。我在想我们中国的青年人考虑的是什么,我在想的又是什么。<br> 汗颜过后,更是深深的思忖,我们应该多一些时间来思考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会,等等东西,而不是每天忙于奔波应酬,忙于偷懒应付。不说这些改变能让国家变的怎样,不说这些改变能使社会变的如何,也许能让自己变的更加睿智,豁达。</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马立诚:《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推荐人:司先生,热爱美食、书法、摄影等等)</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br>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社会自由初步扩展,为各种思潮面世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宽容。由此起步,中国思想界进入一个群雄乍起的春秋时代。本书梳理勾勒出了八种社会思潮,即居主导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思想),以及老左派、新左派、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新儒家等思潮。<br> 中国人天性麻木,属于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族群。近代史上,能够深刻刺激国人进行大思考出思想的,一是1840鸦片战争,一是10年动乱。总括起来无非是几点:国家独立,政治昌明,人民自由,经济发展。文革后,更明确了政治上要民主与法治(我有幸也是在这个阶段进入法律学校);经济上要开放、搞活(打破计划经济的僵化不灵),政企分开,责权利统一(多劳多得)。<br> 古人云,大道至简。想想现世,一头雾水。看了作者费劲吧唧的梳理归类,很是心疼他消耗的不少气血。<br> 大概是 ,国人一思想,世界就笑了。好在是,人类一思想,上帝也笑了。</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柏桦:《往事》(推荐人:禾几,说自己是四十多岁中年男人吴富根的二十余岁小青年,写诗)</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柏桦是一个鬼魅一般的诗人,语言萎靡而奇诡,抒情强烈却不浓郁,诗中形容词密集,而且过度地铺排,这些好或“不好”的特质,构成了他具有奇异美感的抒情诗。<br> 其实,似乎许多人都很不认可他的这些早期诗,更不认可他近年来的变化与理念。但事实上,正如他能够从那些技巧、隐喻之中脱离出来,在诗坛上独树一帜,他本人也是特立独行,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还有自己一套摆脱焦虑、挣破桎梏的方法,这无论“对”与“不对”,都是值得人佩服而惊羡的。</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推荐人:林工,骑着帅气摩托车去菜场买菜的好青年)</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通过黄河边上一个小县城的众生相,刘震云把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孤独和迷茫写得淋漓尽致。遇上一个说得着而且愿意说的人,一句顶一万句,说不着又不愿意说的,一万句不顶一句。</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孔子家语》(推荐人:罗科,一位激情澎湃的核电文化事业推广人)</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比《论语》更古朴,读过之后,联想当下的种种,感觉孔子的智慧更加生动亲切了。尤其是这段原文:不豫塞其源,而辄绳之以刑,是谓为民设阱而陷之。</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绿妖:《我在故宫修文物》(推荐人:方既白,电影爱好者,运营公众号“在海盐看电影”)</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绢啊过了八百年就脆了,它就往下掉,摹一张画,等于延续八百年。文物修复师,修是一道,复制又是极重要的一道。再者,青铜器一代一代传了两三千年,如今修复好了这两三千年又可以继续往前走了。说故宫文物修复师是“修复时间的人”确有这个道理,千百年乃指岁月长河了。<br> 摹画室的师傅们则是切实地拿自己的有限生命丈量着文物的历史,摹画大师冯忠莲前后18年临摹《清明上河图》,耗尽技艺与心血。再细得如眼前每日,即便是功力极厚的师傅画《韩熙载夜宴图》里边的几根弦,也要先练个两小时才敢勾那条线。进了故宫博物院这门啊,可能就是一辈子,所以木器组的师傅屈峰签协议前在门外来回走啊走想了一个多小时。为何犹豫,加入了文物修复的队伍意味着你不能搞文物收藏,这是行规,也意味着你要牺牲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是院规,你得收起自己的个性,随着古画、青铜、瓷器、木器、漆器、钟表等文物走,修旧如旧,个性太强容易破坏文物的本来气质。<br> 化用下木心先生的话,文物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所以说,匠人无名,文物国宝上不会留下文物修复师的名字,参观者也不会知道修复师是谁。这是大寂寞,需要大境界来承受来化解,文物修复师的生命融于文物本身了,融于每一笔临摹、每一次上色、每一次焊接,以及每一个晨曦与每一个黄昏,生于浩然天地,终于物我归一。</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推荐人:本地男青年小方,热爱篮球、杰伦)</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毛姆作为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对人性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洞察处梦想的贬值,世俗的污浊。他不批判手握便士的人生赢家,却分外欣赏脚踩便士的梦想家。<br> 故事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中年男子,职业股票交易员,生活单调,朝九晚五。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扔进人海都难以被揪出、在平凡普通不过的人在自己40岁这年选择离家出走,抛弃家庭去巴黎当名画家。离家时身上只带了100元,住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画画。<br> 我心里不禁对故事主人公开始嘲讽,认定他是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男人,相当自私,已达到极端。为了所谓的梦想,放弃一切,放弃亲情和爱情,去追逐噩运。“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在他眼中,人生价值所在就是舍弃一切欲望,疾步如飞,追上自己的梦想——画出一副杰出之作。画画是他生命的全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干扰,因而他要挣脱所有束缚,像一个溺水的人只能抓住身边的浮木,画画就好比浮木,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手。<br> 毛姆有千万种方式去赞美为追寻人生意义而愿意付出一切的人,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方式,他可能已预见到,今天的许多人已折服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权势和欲望,被梦想的锋利所刺伤,梦想的价值受到质疑,稳定舒适的生活成为公众的向往,人们便沉醉在便士的海洋中无法自拔,携带一身铜臭味苟且活着,看不到天空的月亮。所以毛姆用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警示众人,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须,但人总要抬头看看月亮。<br> </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br>(推荐人:珊小妹,明明文艺小清新,做的却是高大上的我党工作)</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的时间全部被加班挤占了,偶尔翻两页书又有这样那样的事。倒是大学时候好友介绍了本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当时是没什么共鸣的,纯粹是喜欢书名看的。但看了以后真觉得很棒!我就是这么一个肤(zhen)浅(shi)的人。。。</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向田邦子的情书》(推荐人:我是一片云,越剧唱得婉转动听的姐姐)</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书的插页有几张邦子的美照,我被她的美貌吸引,决定一读。书读完了,邦子不仅是个美女、才女,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生活的态度。她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仅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她爱的所有人。<br> 她本人因空难猝然离世的结局,虽然令人扼腕,却也增添了一份异样的美丽。无论如何,我都无法忘记“向田邦子”这个名字,以及我所想象的她。</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天南地北,可共读书</font></b></h1> <h3><b><font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希望每一位看见这份书单的朋友,能从中发现一本你想看的书籍。然后,开始阅读。不管怎样,我是发现了好几本想买的书籍。你最喜欢哪位推荐人的书?你有什么推荐书籍?不妨告诉我。</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