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所有将来,皆为可盼。</p> <p class="ql-block">【活法】人生活成一朵茶花,花姿优雅从容,无论遭逢怎样的因缘际遇,我自啸傲江湖,把一树桃红绽放在最早的春风里,始终保有自己的气节与精神,把温暖和希望留给世人。 </p><p class="ql-block">【秀水沂蒙】邑城桃花赛蜀地,水墨田园胜江南,奇山秀水绘沂蒙,幽林清气飘九州。 </p><p class="ql-block">【修心】心善自然美丽,心真自然诚挚,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p> <p class="ql-block">【东山书院】沐心天地,润泽万物,自然而然,世界大同。</p> <p class="ql-block">【乡瑜】天立道者,知世之浩瀚,知己之卑微,立寸土之地,而映天地之浩然。</p> <p class="ql-block">【沐德】德泽天下为高,承载万物为厚。 沐德为天,沐地为生,沐和为道,沐道为人,沐人为心,沐心为性,沐性为水。</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丨善者善知</p><p class="ql-block">【原文】名山若隐,灵水微澜;地低成海,人低成王。</p><p class="ql-block">『大意』名山都是隐在无人知道的地方,灵水一般都没有波澜;地势低了才能形成海洋,人放低姿态,为人谦虚才能成为王者。大意就是做人要谦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要低 调,这才是王道。酒香不怕巷子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引申义应该是做人要谦虚,能放低姿态,不耻下问,兼收并蓄,听得进各种有益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MerxT9mgO6sgpajcxh2SA" target="_blank">沐心阅读丨知之为知</a></p><p class="ql-block">【孔子语录】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量;人不助我,是我无 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会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凡事不以他人之举对人,会多一份雅量,少一份狭隘;凡事不以他人之过报人,会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纠结;坚持内心的平和,不急、不躁、不骄,多一份雅 量,一切随缘。想要生活的漂亮,就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一不抱怨,二不放弃。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 </p> <p class="ql-block">【交友】以色相交者,色衰而爱驰,</p><p class="ql-block">以利相交者,利近而交疏,</p><p class="ql-block">以势相交者,势轻而交决。</p><p class="ql-block">以道相交者,天荒而地老,</p><p class="ql-block">以德相交者,地久而天长。</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天下归之</p><p class="ql-block"> 【原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六韬》) 【大意】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义。义之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道。道之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清.金兰生《格言联璧》</p><p class="ql-block"> 【大意】胸怀宽广,才能容纳世上所有的东西;虚心好学,才能接受一切好的意见;平心静气,才能纵论天下大事;用心专深,才能观察天下的事理;心神镇定,才能应付外界的一切变化。心宽能容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日新为道 【原文】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唐·刘禹锡·《问大钧赋》) 【大意】 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立志与为学 【原文】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大意】立志,是学习的动力;学习,是为了实现所立下的志向。没有目标的努力是空谈,但是没有努力的过程,仅有目标也是空谈,与没有目标无异。</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知音难求 【原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大意】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还要寻求什么。</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大意】积水成渊,鱼才会聚拢;树茂林密,鸟才会集栖。成事须先务本,不具备成事的基础和条件,就很难把事办成功。比喻要罗致人才,应先创造人才乐于荟萃的环境、条件。</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济世之心【原文】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大意】假如活着没有有益于百姓的心意,只顾自己修身养性又有什么益处!要有济世为民的志向,努力为大众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样活着才有意义。济世之心</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理无专在,学无止境【原文】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清•刘开《问说》)【大意】真理不能由某个人独占,而学同又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勤问难道可以缺少吗? 【延展】 孔子去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孔子是圣人,历代历朝给他的头衔不少,人们认为他应该是无所不知,可他依然不知道早晨离太阳近还是中午离太阳近。既然真理不是某人的专利品,圣人的所知所能也有不及愚人所知所能的时候,学问又是没有止境的,所以“问”和“勤学”就是不可缺少的事。理无专在,学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既学患不行【原文】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大意】读书学习,只担心学得不够多;领会要义,只怕悟得不透;人最怕认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从而骄傲自满,停止学习,已经学了的东西最怕不能掌握,不会付之实践。【延展】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年轻时候,欲说服秦王实行连横政策,十次上书都未被采纳。这时他的衣服已经穿破,盘缠也已用光,形容枯槁,面色黎黑,只得打着裹脚,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李,怀着惭愧的心情离开秦国。回到家,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不同他答话。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责备家人,而是思考秦王不接受他策略的原因。当天晚上苏秦就找到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阅读,并选择其中有用的部分不断熟悉,反复揣摩。读至深夜疲劳欲睡时,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精神,致使鲜血沿大腿流到脚后跟。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仔细研究,终于掌握了书中的精髓,确立了制秦的策略。然后他再次周游列国,说服赵、魏、齐等六国合纵抗秦。他自己也同时佩六国相印,成为约纵之长。既学患不行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徳进言简【原文】德进则言自简。 (明.薛瑄《读书录》)【大意】 道德水平提高了,说话就自然简洁。【延展】美国的莱特兄弟是飞机的发明者,他们为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主持人转向小莱特。小莱特站起来说:“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德进言简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大意】自然的规律,不就如同是张开弓射箭一样?高了就得向下按,低了就得向上举,力量大了就得减少力量,力量不够了就得增加力量。自然的规律,取择富余的补充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就不是这样了,取择不足的奉献给富余的。谁能在富余的时候奉献给天下?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延展】有个年轻人,因家境贫寒,辍学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他虽然年少,但是他做什么都很专心,比如:他看景时,不走路,以免分心。他只是专心观景,尽情的欣赏;他走路时,不看景,只观路,因为忽略了脚下,就容易摔跤;于是,有一天他行走在路上,专心观路,竟然捡到了一枚铜钱。在他走过花园旁,听花匠们说口渴,他有了想法。他当下就用这枚铜钱买了一些茶水送给了花匠们喝。花匠们喝了,非常感激,便一人送了他一束鲜花。他得到了这些花,路过集市的时候,把花分送给了爱花的人,于是,得到花的人,非常感激他,每人给了他一个铜钱,于是,他拥有了八个铜钱。 一天,一阵狂风过后,果园里到处都是被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年轻人对园丁说:“我愿意帮助你们把果园打扫干净,这些断枝落叶能让我拿回去做柴火吗?”园丁很高兴:“可以,可以,你都拿去吧!”年轻人捡柴火时,附近有一群小孩为了争抢几粒糖闹别扭,于是,年轻人用这八个铜钱买了一些糖果,分给这群玩耍的小孩,并教育孩子们要团结,小孩们非常感激他,看见他一个人正在捡柴火,于是,纷纷帮他把所有的残枝败叶捡拾一空。年轻人正准备把这些柴火拉回家的时候,这时,走过来一位帮大户人家做饭的厨工,厨工说:这柴火很好,烧火不冒烟,我们东家有哮喘病,最怕烟了,年轻人听后,说:那您拿去吧!厨工说:怎么可以白拿呢?于是,厨工付了16个铜钱拿走了这堆柴火。 年轻人拿着这16个铜钱,心想这么多的钱,可以做好多善事,于是,他想在自家不远处开个茶水摊,正值炎热的夏季,路人们都很口渴,一来可以廉价的卖点茶水贴补家用,二来可以免费给附近500个割草的工人提供茶水,解决喝水问题。于是,500个割草工人,每天都向他点头微笑,并竖起夸赞的大拇指。不久,一个路过的商人,也停下来喝水,当商人听附近的人们说:这个年轻人真傻,不仅茶水卖的便宜,而且,还天天在这里免费给割草的工人供应茶水时,商人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告诉他:“明天有一帮马贩子带400匹马要经过你这里,你多准备一些茶水吧。”听了商人的话,年轻人想,这多马匹,肯定要吃草的,于是,他把这个意思对割草的工人说了,于是,每位割草的工人都很慷慨地送了他一捆草!这样,年轻人有了500捆草。第二天,马帮队伍来了,在茶摊歇脚,看到这么多的好草,于是,便提出要买,年轻人说:这些草,我没有花钱,你们需要就拿去吧,马帮们笑笑,喝完了茶,便丢下了1000个铜钱拉走了年轻人的500捆草。 几年后,这个地方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富豪……!年轻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具备了善根和慈悲心。他明白要想得到就一定要付出;他明白大地不生无用之物,断枝落叶也可以为众生所用;他明白成就一件事情,众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他更加明白掌握机遇的人,才是成就事业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梦想成功,而且机缘就在我们面前,财富就在我们身边。但,有的人却抱怨财运不佳;有的人却埋怨社会不公;更有的人甚至怪罪父母无能……!其实,我们真正缺乏的正是先人后己的无我心;缺乏的是先舍后得的慈悲心;缺乏的是珍爱大地万物的惜福心;缺乏的是当下就做的实践行动。天之道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信与疑【原文】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明.洪应明《菜根谭》)【大意】能信任别人的人,别人不定会以诚相待,但他自己却是诚实的;一个常怀疑别人的人,别人也许并不都狡诈,但他自己却已是做了狡诈之事了。【延展】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孩子生性多疑。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孩子说:“我上去了,您把梯子抽走,我就下不来了。”父亲说:“放心吧儿子,相信我。”孩子爬上去,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儿子说:“您为什么骗我?”父亲说:“我要让你记住,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自己跳下来吧。”不愧是洛克菲勒的儿子,孩子踌躇再三,闭着眼,流着泪往下一跃,带着一肚子的委屈、愤懑、仇恨和看破红尘。洛克菲勒张开双臂把孩子稳稳地接在怀里。孩子诧异地睁开眼睛。父亲抚摸着儿子温软的头发,柔声说:“我要让你记住,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信与疑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原文】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大意】天理公道,无亲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得福。善人总会得到善报,因为天理是最公道的。【延展】有一个富翁,一个人住着一栋豪宅。年纪大了,想回到老家居住,与其他老人一起打打牌,下下棋,心灵上有个伴。于是他想把这栋豪宅卖掉。很多有钱人都看上了这栋豪宅,来看的,报价的络绎不绝。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看房,看完房子后连连称赞。富翁问他:你决定要购买吗?你想出多少价钱?年轻人对老人家说:是的,我很想购买,但是我只有1000英磅。富翁心想:那我怎么可能卖给你?年轻人思考了一会儿,跟富翁说:我真的决定要购买。我们能商量另一个购买方案吗?富翁说:你说说你的方案。年轻人说:我愿意把我的1000英磅都给你。你把房子卖给我。同时,我想邀请你一起居住在这个房子里。你不需要搬出去。而我,会把你当爷爷一样看待,照顾你,陪伴你。年轻人接着说:你把房子卖给其他人,你得到的只是一些钱,而钱对你来说已经可有可无,你足够富有。你把房子卖给我,你将收获的是愉悦的晚年,一个孝顺的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情。将来我还要你见证我的婚礼,见证我的宝宝出生,让他陪着你,逗着你笑。你可以选择获得一些可有可无的钱,也可以选择获得一个温情无比的家,一个快乐的晚年。富翁静静地听着他讲述,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如此真诚,目光坚定,他在等待着自己做出选择。钱,他这辈子赚够了,追逐金钱也让他疲惫了,快乐才是他想要的。3天后,富翁把房子卖给了这个年轻人,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小伙子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独有的价值——陪伴,你是否发现,原本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平凡普通的你,只要懂得挖掘自己的价值,善用自己的优点,努力满足他人的需求,一样可以在梦想的豪宅里生活!天道无亲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济人之困【原文】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 (明.洪应明《菜根谭》)【大意】上天给予一个人聪明才智,是要让他来教诲解除大众的愚昧,没想到世间的聪明人却卖弄个人的才华,来暴露别人的短处;上天给予一个人财富,是要让他来帮助救济大众的困难,没想到世间的有钱人却凭仗自己的财富,来欺凌别人的贫穷。【延展】有一个教授和一个学生在田间小道上散步,突然看到地上有双鞋,估计是附近一个农夫的。学生对教授说:“我们把鞋藏起来,躲到树丛后面,看看他找不到鞋子的感受怎么样?”教授摇摇头:“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可以通过帮助他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你在每只鞋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躲起来观察他的反应。”学生照做了,随后他们躲进了旁边的树丛。没多久,一个农夫来到这里,把鞋往脚上套去。突然,他脱下鞋弯下腰,从里面摸出了一枚硬币,脸上一下充满了惊讶和欣喜。他又继续去摸另一只鞋,又发现了一枚硬币。这时,教授和学生看见他激动地仰望着蓝天,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话语中谈到了生病无助的妻子、没有东西吃的孩子……学生被这个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花。这时教授问:“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呢?”学生说:“我感觉到了以前从不曾懂得的一句话——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生活中的很多快乐,都是从利他中产生的;很多痛苦,都是由于一味利己而引起的。人若能明白这一点,并试着去慢慢改变,其实得到幸福更快,并且很长久。济人之困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不学自知,未之有也【原文】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东汉.王充《论衡》)【大意】不用学习就知道,不用提问就明白,这种事无论古今都是绝无仅有的。【延展】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不学自知,未知有也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仁者敬人【原文】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战国.荀况《荀子.臣道》)【大意】仁爱的人必定尊敬人。凡是人,如果不贤能,那就是不肖之徒。如果对贤能的人不尊敬,那么就是禽兽;如果对不肖之徒不尊敬,那么就是戏弄老虎。是禽兽就会混乱,戏弄老虎就会有危险,灾难就会来到自己身上。《诗经》上说:“不敢徒手去搏虎,不敢没有凭借去渡河。人们只知一个原因,而不知其它原因。恐惧害怕战兢兢,就象来到深水边,就象走在薄冰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延展】《礼记·檀弓》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国都一个看门的士兵死了,大司空子罕前去吊唁,并在灵前放声痛哭。晋国有一个间谍,把这件事报告了晋侯,并建议说:“一个小小的看门的士兵死了,大司空都去吊唁,并如此伤心地痛哭,自然会大得人心。我们现在攻打宋国,显然不是时候。”孔圣人知道这件事后,也慨叹道:“晋国这个间谍真是了不起,他真会观察国情!这正像《诗经》中的诗句所写的那样:无论谁遭了灾祸,都应倾力相助。现在,不光晋国不能去攻伐宋国,天下还有哪个国家敢与宋国为敌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弱者 ,不只是尊重弱者本人,而是在尊重所有的人。一个弱者都受到如此尊敬的国家,怎能不强大呢?仁者敬人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爱敬者礼【原文】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战国.荀况《荀子·礼论》)【大意】礼,是要做到取长补短,减少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既表现出爱慕崇敬的仪式,又养成按礼行事的美德。【延展】二战期间,在德国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人,生活得很安宁。一天,一位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的栅栏外徘徊,一脸的焦虑和沧桑。老人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男子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扎栏里的木头扛到那边的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子眼睛一亮,连声应答,脱去礼帽风衣,很卖力起的吧木头扛过去并摆放的整整齐齐。那天晚上,那男子心情愉快的在餐厅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热烈交谈,交谈战争结束后各自的打算。最后,男子酒足饭饱地又踏上他漂泊的旅程……整个战争期间,从城里逃难出来的饿肚子的人很多,那位老人家里的木头无数次的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个客人与他共进晚餐。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这是何等的仁慈心肠!当他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地把自己的优越感掩藏住,给受助者一个机会,以便使其感到自己的受助是因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从而心安理得,并不蒙受一点儿难堪。爱敬者礼.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一言之善【原文】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大意】一句话说得好,比千金还贵重。【延展】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电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一言之善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身教之效【原文】身教亲于言教。(清·魏源《默觚·学籍》)【大意】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施行教育,比泛泛地用言语进行教育更亲切有效。教育不能其流于口头上,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模范作用,对教育效果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首先在自我修养上下工夫,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延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身教之效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长善救失【原文】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大意】教师,就是发扬人们的优点,并且补救他们各自缺点的人。【延展】“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长善救失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辞让得福【原文】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大意】争执不休的人将承受不住袭来的祸害,谦逊辞让的人不会失去自己的福气。纷争不休是制造矛盾冲突的根由,势必不断引出祸害;而推辞谦让则人际关系团结和睦,相安无事,自然不失其福分。辞让得福.</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影外之影【原文】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明.洪应明《菜根谭》)【大意】就整个宇宙的无限空间来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尘埃,可见地球上的小小生物和无边的宇宙一比真是小得可怜;就绵延无限的时间来说,我们的生命只不过犹如短暂的浪花泡沫,可见那些比生命更短暂的功名利禄只是过眼烟云。一个没有高尚智慧的人,是无法明白彻悟这种道理的影外之影</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无之以为用【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春秋.老聃 《道德经》第十一章)【大意】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延展】陶朱公(范蠡)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杀人被抓。陶朱公派小儿子带千金去楚国救人。大儿子听了想不通觉得没面子,非要去,陶朱公不同意。于是大儿子去跟母亲耍赖,要死要活,母亲出面跟陶朱公说让老大去吧,不叫老大去他就要自杀,二儿子还不知道能不能救回来,大儿子先没了。陶朱公没法只好叫大儿子去“楚”找熟人庄生,送去千金。嘱咐只要送了别的别管,听庄生的就行。大儿子到那给庄生送了千金,庄生收钱嘱咐大儿子赶紧回家。庄生通过运作说服楚王准备大赦。结果大儿子没听,没回家又找别人打听了,听说楚王准备大赦,二儿子肯定没事了,于是找庄生又把千金要回来。庄生本来也没想要,但是也觉得没面子,于是又找楚王上了个话,“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结果楚王直接下令把二儿子杀了,然后再宣布大赦。大儿子傻眼了,找个车拉着尸体回家了。陶朱公一家子都哭,陶朱公独笑,说早想到这结果了。要知道大儿子是苦日子过来的舍不得千金,派去准不成。小儿子跟着过好日子大手大脚习惯了,绝不会把这些钱财放在心上,派去才能办成事情。无之以为用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原文】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春秋.老聃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大意】事物因外部条件有所不足反而发展得好,或是得到好的外部条件反而成了发展的束缚。比如两棵树,一棵少有人照理,饱经风霜雨雪,一棵有人细心呵护。但是看起来条件不那么好的反而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而被呵护的却显得娇弱一些,经受不起风浪。或者说:事物受损害,于它本身又可视为一种好处,因为它能奋发;受到滋助的,于它又是害处,因为它由于无法把握而不能蓬勃发展。损之而益,益之而损</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至交淡不疑【原文】至白涅不缁,至交淡不疑。(唐•孟郊《劝友》)【大意】 像是最白的东西染不黑一样,交情深厚的挚友看似清淡,却彼此信任不疑。【延展】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可言不信,宁无言也【原文】可言不信,宁无言也。(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大意】说了话而不讲信用,宁可不说话。说出的话就要算数,如果说了话又不能兑现,那样的话还有什么用处?真不如不说的好。</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善恶的抉择 【原文】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汉.扬雄《法言·修身》) 【大意】 人性具有善恶两种因素,它们都是与生俱来的,经过后天的熏染和学习,发展善的因素则成为善人,发展恶的因素则成为恶人。 【延展】 这是一个二战时的故事:1944年的圣诞夜,两个迷了路的美国大兵拖着一个受了伤的兄弟在风雪中敲响了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中的一栋小木屋的门,主人是一个善良的德国女人,她轻轻地拉开了门上的插销。家的温暖在一瞬间拥抱了三个又冷又饿的美国大兵。女主人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着圣诞晚餐,没有丝毫的慌乱与不安,没有丝毫的警惕与敌意。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只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不是生活中的坏人。美国大兵们静静地坐在炉边烤火,除了燃烧的木柴偶尔发出一两声脆响外,静的几乎可以听见雪花落地的声音。正在这时候,门又一次被敲响了。站在满心欢喜的女主人面前的,不是来送礼物和祝福的圣诞老人,而是四个同样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女主人用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同胞,这里有几个特殊的客人。今夜,在这栋弥漫着圣诞气息的小木屋里,要么发生一场屠杀,要么一起享用一顿可口的晚餐。 在女主人的授意下,德国士兵们垂下枪口,鱼贯进入小木屋,并且顺从的把枪放在墙角。于是,1944年的圣诞烛火见证了或许是二战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幕:一名德国士兵慢慢蹲下身去,开始为一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检查腿上的伤口,而后扭过去向自己的上司急速地诉说着什么。 人性中善良与温情的一面给了他们奇妙而美好的感觉,没有人担心对方会把自己变成邀功请赏的俘虏。第二天,睡梦中醒来的士兵们在同一张地图上指点着,寻找着回到己方阵地的最佳路线,然后握手告别,沿着相反的方向,消失在白茫茫的林海雪原中。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自敬则人敬之【原文】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语出 南宋.朱熹)【大意】自己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自己轻慢自己别人就会轻慢你。【延展】 美国有一个单亲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女佣道了谢,说不麻烦了。主人没再坚持,这个事就过去了。其实女佣有自己的担心,主人家的大房子里,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请客,要请好多好多人,人手明显不够了。主人与女佣商量说,今天您能不能晚点回家,我这里缺人手,现找来不及,只好麻烦您了。女佣说,行啊,就是有点担心我的儿子,他晚上见不到我会害怕的。 主人说,这好办,您现在就去把他接过来,晚饭在我这里吃,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 女佣把儿子接过来时,客人正陆续抵达,她没领儿子从正门进来,走的侧门,然后把他藏在一间主人不大光顾的洗手间里。她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个盘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肠和面包,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给儿子买的。 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和华丽无比的房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上摆放的那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闻的气味让他幸福到简直要晕倒了。女佣告诉儿子说,妈妈带你来参加宴会,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你准备的单间。 孩子想把餐盘放到洗漱台上,但他个头太矮,有点够不着,只好放到了马桶盖上,他坐在漂亮瓷砖铺就的地面上,一边唱歌,一边吃着这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很快,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里,主人没发现孩子的身影,就去问女佣。女佣支支唔唔的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他,也许他是在外面的草坪上自己玩吧。 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离开宴会大厅,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间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位于角落的洗手间里,找到了孩子。 主人问,你怎么能在这里吃东西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孩子答,我妈妈说,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我准备的单间,今天的香肠太好吃了,我好久好久没吃过了,对了,你是谁呀,这么好吃的香肠我可不能一个人吃,你愿意陪我在这里吃这些美味吗? 主人强忍泪水点了点头,用最灿烂的笑容面对着孩子,他已经不需要再问什么了。此刻,他想起了当初随父母来纽约的经历,那时他们也很贫寒,也经历过十分艰辛的时期。 回到宴会大厅,主人对客人们说,很抱歉了朋友们,我现在必须得去陪一位特殊的客人,请大家慢慢享用吧,我不能和你们共进晚餐了。说完,他装了满满两大盘子孩子能爱吃的佳肴,端到洗手间里,他模仿孩子的样子,也把餐盘放到马桶盖上,也坐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这么好的一个单间和美食,你一个人独享就可惜了,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吃晚餐。 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四岁的孩子坚信,他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你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长大以后还要为她做些事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仅仅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也去寻找,当他们看到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这些被称为上层人士或社会精英的人们,端着酒杯和美味纷纷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太多美好的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他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大房子,进入到上流社会。每年,他以匿名方式捐了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接受采访,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太多的富人,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四岁孩子的自尊。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廉耻之心【原文】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大意】不懂得廉洁的人,就什么东西都敢据为己有;不知道羞耻的人,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延展】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网页链接 </p> <p class="ql-block">『沐心阅读』反听谓聪,内视谓明【原文】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大意】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只有听进别人的意见,才能自省内视;只有自省内视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战胜自我。故能否听进不同意见,实为能否成为强者之根本。【延展】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景公当政时,晏子作为齐国的名相,为齐王出过不少好主意,也常常提醒他,使之少犯了不少错误。 一次,有个老百姓不知怎么得罪了齐王,齐王大怒,准备让左右卫士当场把这人给肢解了。晏子是反对使用这种酷刑的,他听到这件事后,就立刻赶到“罪人”身边,左手抓住他的头,右手握着刀,向上面的齐王问:“古代那些贤明的君主们,肢解人时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 既然是贤明君主,就能分明是非,更不会使用肢解的酷刑。听了晏子这句实际上是提醒自己当贤明君主的话,齐王立刻站起来说:“把这人放了吧!” </p> <h3>『经典沐心』心如规矩【原文】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意】做事时心和意志都都要有稳定的标准,始终保持如水般平静,如拉直的绳子一样毫不偏曲。不轻易改变自己,行得正,走得直,不做旁门左道之事。【延展】 第五伦是东汉时期人,为人正直,做官清正廉明,说话办事从不违背法规,奉公守法,堪称一代廉吏,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的贡禹那样廉洁奉公的人。当稽太守时还亲自铡草喂马,妻子也自己下厨房做饭,操持家务,当时名声很不错,人们对他十分敬重。 有人问第五伦道:“像你这样,可算是毫无私心了吧?”第五伦说:“有个朋友,求官于我,送我一匹骏马,我虽然没有收受,至今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但每逢推荐人时,却总会想起这个人来。我的侄儿病的时候,我一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后再睡,每次还能睡得很好;我的儿子生病时,我也同样去看他,但看过后,心里老是牵挂着,通夜不能入睡。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 像第五伦这样开诚布公,承认自己有私心,时时提醒自己,其实就是时时检点自己,反省自己,时时勤打扫,致使无尘埃,这样的人做事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心无杂念,一心为公。</h3> <h3>『经典沐心』心静则万病息【原文】 恐而健忘,喜以多思,思忘之道,皆精不足也。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大意】 心生恐惧的人常常容易健忘,而那些常常表现出高兴的人,则容易思虚过度。无论是思虚过度还是健忘,常常是“精”——即人体内精微物质不足的表现。所以心神烦乱则百病丛生,而心一旦安静了下来,则万病也终将归于平息。【延展】美国的印第安人有句名言:当我们走得太快时,应该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在快速奔走的时代,我们忙着快乐,忙着焦虑,忙着拼搏,忙着成功,却唯独忘记静下来等等我们跟不上的灵魂。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滋生各种情绪。所谓“怒伤肝、恐伤肾、思虑伤脾、喜伤心、悲忧伤肺”,人体的精神状态一旦出现紊乱,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会失常,就会影响到体内的不同脏腑,从而产生疾病。反之,人的精神状态正常,则气血通畅,五脏调和,而健康常在。 所以,现代人要远离疾病,首先要做到一点,心不乱!心一乱,则五脏气血紊乱,而心不乱的关键,则在于静心养神。人在静心养神的时候,可以使体内的正气汇聚,则精神易于放松,呼吸、心跳变缓,血压和人体的温度相对降低,从而使人体内多余的消耗减少,真气能够专心致志地与体内的敌人对抗,并修复那些受损的脏腑器官。这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无信难行【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大意】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该怎么行走呢!【延展】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 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占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 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原来军官的那条路是一条极其绕远的路,大部分士兵都因为思维定势和贪图捷径违背诚信选择了这条路,只有这位士兵做出真实的选择。殊不知,诚信才是为人处世真正的捷径啊!网页链接</h3> <h3>【国学点滴:职业生涯的古代智慧】古人用"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来演绎人生道路:①奴:非自愿工作,需要别人监督鞭策;②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③工:按规矩做事;④匠:精于一门技术;⑤师:掌握规律,并传授给别人;⑥家:有一个信念体系,让别人生活更美好;⑦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为人立命。</h3> <h3>『经典沐心』不惰者,众善之师【原文】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大意】不懒惰的习惯是各种长处的老师。【延展】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历中,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发现那里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见于未萌【原文】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西汉司马相如《谏猎书》)【大意】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祸害的原因大多隐藏在隐秘微小的地方,并且在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发生。【延展】美国有一家缝纫机厂,以往缝纫机的销售量还是可观的。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全球上燃烧,战争的硝烟四处弥漫之时,缝纫机的销售量每况愈下。这家缝纫机厂的厂长杰克已经看到由于战争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不用说缝纫机,其它任何一种行业都处于半停滞半瘫痪状态。只有军火是个热门,可杰克又与它无缘。他的儿子问父亲:“咱们厂子的缝纫机还要继续生产吗?”杰克回答:“可以停下来了,但生产还是要生产,只不过要改行!”儿子问:“改什么行?”杰克说:“改成生产残废人用的小轮车(也就是轮椅)。”儿子大惑不解,不过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办了。他深知自己的父亲有过人的智慧。没过多久,经过设计和改造部份设备后,一台台残废人的小轮椅生产出来了。当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那些受伤的伤兵和伤残的百姓,纷纷购买小轮椅,一时小轮椅成为奇缺之货,可这种小轮椅只有杰克工厂有大批现货,这样小轮椅不但在本国销售很快,连外国也来购买了。这就是杰克的超前思维,他从现实中看到了未来。当他儿子欣喜地看到一笔笔可观的收入进入囊中,不禁又问父亲:“未来的30年和50年之后将有什么变化呢,战争已经快结束了,小轮车要是再大量生产,可能需量不多。”杰克启发儿子说:“战争结束了,那人们想的是什么呢?”儿子回答:“想的是生活,美好的生活,人们厌倦了战争。”杰克进一步说:“美好的生活靠什么呢,要靠健康的身体,将来人们要把健康列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我们现在要做好生产健身器的准备。”生产小轮车的机械流水线改成生产健身器并不太难。一批批健身器生产出来了。但当时销售的并不太好。年事已高的杰克已经去世了。但儿子坚信爸爸的超前思维,依然生产健身器,结果没用30年,只是战后10多年之后,健身器渐渐开始走俏,没过多久成了热门货。当时,杰克健身器在美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号,随着人们的需求,杰克工厂生产的健身器品种也多了起来,杰克儿子根据市场的需求,并大量生产。结果杰克家族进入亿万富翁的行列。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风险管理【原文】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东汉·荀悦《申鉴·杂言》)【大意】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是预防,事情或其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是补救,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是惩戒,预防为上策、补救为中策、惩戒为下策。【延展】有两扇门,分别关了一只老虎和一个美丽的少女——你的梦中情侣,如果打开的门是老虎,你就会被撕得粉碎,如果是你的梦中情人,当然是最理想的。第一个年轻人胆量很小,哪扇门也不敢开,结果他一生平平淡淡、后悔叹息;第二个年轻人邀请了一个所谓的分析师,根据老虎的吼声、气味等分析哪扇门关的是老虎,又根据少女特有的芬芳气味分析哪扇门关的是你的梦中情人,分析来分析去还是拿不定主意。年轻人想再过几年就欣赏不到少女的美丽容貌了,因此决定开门,结果被老虎吃掉了;第三个年轻人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训虎的技术,学成以后,他随意打开一扇门,结果被少女吃掉了。绝对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防范措施要针对所有可能的风险未雨绸缪。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安危相易【原文】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战国.庄周《庄子·则阳》)【大意】安全与危难相互转变,灾祸与幸福相互催生,缓慢与急促相互交接,聚合与分散相互形成。【延展】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多富贵则易骄淫【原文】多富贵则易骄淫,多贫贱则易局促,多患难则易恐惧,多酬应则易机械,多交游则易浮泛,多言语则易差失,多读书则易感慨。(明·彭汝让《木几冗谈》)【大意】经常处于富贵之中,就容易变得骄奢淫逸,经常处于贫贱之中,就容易变得拘谨胆怯,经常遭受磨难,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经常忙于交际,就容易变得迟钝麻木;广泛结交朋友,就容易变得世故轻浮;经常言语轻率,就容易出现差错;经常阅读古书,就容易感慨叹息。【延展】曾国藩不仅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还是一个优秀的家长。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之说,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其子侄后人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但绝大多数都有出息。长子曾纪泽是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与沙俄谈判夺回伊犁,小儿子曾纪鸿是数学家。有人曾做过统计:曾氏家族从曾国藩的父亲以下到科举制度废除70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20多位。新式教育制度之后,其子孙大多大学毕业,留学外国。由贫贱转为富贵的曾国藩,对富贵销蚀子弟的普遍现象看得最为清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作为提倡寒士之风的核心,不留财产给儿子,曾被曾国藩多次提及。“这实在是大智慧。多少官员为给子孙积攒钱财而身败名裂,多少商人为给子孙积累财富而劳累致死?不留钱财给子孙既不会消磨子孙创业自立的志气,也对自己是一个保护――为官则保廉,为商则保身。这对当下的社会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遁世无闷【原文】人生贵贱,各有赋分;君子处之,遁世无闷。(元·许名奎《劝忍百箴·贱之忍》)【大意】人生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上天所确定的,品德高尚的人处之泰然,虽然远离世道,隐世苦修,也没有愁闷的感觉。【延展】一天,一个富翁带着儿子外出,他此行带儿子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他明白自己和穷人之间的差距。 父亲带着他到一家他们一直以为很穷的农家住了几天。 当准备离开的时候父亲问道:“此行感觉如何?收获了什么?” 儿子回答道:“感觉非常好,爸爸。” 父亲:“那你都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儿子回答道:”我看到我们家只有一条狗,而他们家有三条。我们家没有猪,他们家有。我们家没有牛,他家也有。我们家只有一个小花园,和一个游泳池,而他们却有一大片土地可以种植任何东西还有一条小溪。我们家照明用的是灯光,而他们却拥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月光照明。我们有用围墙保护自己,他们却是有朋友保护自己。” 最后儿子又说道:“爸爸,谢谢你,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其实贫穷与富有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拥有的东西不同。拥有一样必定会失去一样,一个土豪跟一个博士比钱财,那么可能会很富有,但要比知识也许就只能用贫穷来形容了。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毁己不怒【原文】闻人毁己而怒,则誉己者至矣。(明·薛瑄《从政录》)【大意】居于官位的人听到别人诽谤自己就愤怒,那么迎合奉承的人便会到来。【延展】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出他的过失,听到的常常是一片叫好喝彩声,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经常饮酒解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靶子的中心,文武百官都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面对这一片叫好声,齐景公心里明白如镜,文武官员们不过是讨好他罢了。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他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君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当所有的人都告诉你有多伟大时,这也就是你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就像玫瑰花一样,花开的时候,人们只见到花的美丽,却往往忽略了花上的尖刺对人的危害更大。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心外无物【原文】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明.王守仁《传习录》)【大意】身的主宰就是心,心之触发就是意,意的本源就是知,意之所在就是物。一个人的意在哪里,哪里便是存在的物,这种存在说的是存在于此人心中。【延展】阳明心学中,把一个人看作是“身、心、意、知”的组合,其他的皆是“物”。“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意”的本体,‘’知‘’引导‘’意‘’。“意”是“心”的发动,‘’意‘’源于‘’心‘’。“心”是“身”的主宰,“身”包括人的言行举止等“行”,知→意→心→身→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天理在各自心中,而不在身外,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天理是每个人固有的本性,天理就是良知,存天理就是致良知。心的本体晶莹透彻,良知如同太阳一样,本来就存在。但良知最容易被物欲蒙蔽,“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每个人要做的只是坚守良知,去掉私欲的障蔽,恢复良知本原而已。天理之外的所有念头都是私欲。本体只有一个,就是良知,而脱离了良知本体的意识观念和想法,则是“非本体之念”的“私念”,都应去除克治。在王阳明看来,好色、好利、好名等想法是要去除的私欲,闲思杂虑也是私欲,同样需要“格”,才能达到“物来顺应”、“廓然大公”的修为境界。天理与人欲不能并存。有了人欲就不会见到天理,要见到天理,则必须去掉私欲,去掉心上的污点,回复道心原貌。对此,王阳明说:“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事贵制人【原文】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战国.王诩《鬼谷子·谋》)【大意】做事的可贵之处在于控制别人,而并非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就是自己掌握权柄,所谓被别人所控制,就是命运被别人所掌握。【延展】当年苏东坡和佛印在茶馆喝茶,侍者见佛印是出家人就对他非常冷淡,因为苏东坡在当地非常有名,侍者对他非常热情。苏东坡非常不好意思,就提醒侍者客气一点,侍者是小人,还是对佛印法师不问不看。结账之后佛印从衣兜掏出几文银子给侍者,并谦卑地道谢,苏东坡说“他态度非常差”,佛印说“他是一个势力的小人”。苏东坡问佛印:“那你为何还要对他这么客气,给他赏钱?”佛印说:“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呢?难道他对我不好我就要生气表示愤慨,难道他对我好我就要点头哈腰吗?”做人要自立,心不随境转,心由自己管着,就会少去人间很多烦恼。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志忍私【原文】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战国·荀况《荀子·儒效》)【大意】意志克制了私欲,然后才能公正;行动克制了感情,然后才有品德;聪明而又好学,然后才有能力。【延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是一位善于克制自己欲望的人。 有一次,令尹子佩前来邀请楚庄王赴宴,楚庄王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当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时,却就是等不来楚庄王。无奈之下,子佩只好再次去拜见楚庄王,询问不来赴宴的原因。只听楚庄王说:“我听说你是在京台摆的盛宴,京台这地方不比其他,站在那里,向南可以看到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在那种好地方饮酒享乐,人会快活得忘记了必有一死的痛苦。像我这种德行浅薄之人,是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的,因为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了治理国家的大事。正因如此,我才改变了初衷,决定不再去赴宴的。” 听闻此言,令尹子佩顿时对楚庄王生出敬意。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也正是由于他能够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登基之后,他才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 任人之长【原文】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二十四)【大意】任用人的长处,不勉强人的短处;任用人的巧处,不勉强人的拙处。人各有其长处和短处,知人善任者用人之长而避人之短,用人之巧而略其拙,就能充分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取得最大效用。若一味地看人的短处和拙处,那就无人可用了。【延展】《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一个团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他能否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派员工去做他们适合做的事。网页链接</h3> <h3>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她有了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她没有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永远在坚持。人生亦是如此,献给每一位正在努力奔跑奋斗的人。</h3> <h3>『经典沐心』逆来顺受【原文】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明.洪应明《菜根谭》)【译文】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让人先陷入困境后再转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置身荣华后再陷于窘境。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英雄豪杰。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面对逆境与挫折时要能处之泰然,平安无事时仍要不忘危难,这样一来就连上天也无法对他施展伎俩了。【延展】有个流浪汉,看着每天那么多人都想菩萨祈求,心里生起对菩萨的不忍,于是对菩萨说:“菩萨,我看您每天都这么忙,处理上万信众的需求,我真想帮您分担忧苦。” 想不到,菩萨对流浪汉说:“好啊,你就来试试吧!坐在我的位置上。”菩萨边说边从位置上走下来,走到流浪汉的面前时又叮嘱他说,:“记住,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可以说,这是当菩萨的基本条件!” 流浪汉心想,这样的菩萨简直是太好当了!就这样,流浪汉就成了菩萨。 来寺庙里礼拜的人和往常一样的多,见到菩萨就拜,也一样地对着菩萨祈祷,并没有察觉到座山的菩萨有何不同,而座上的流浪汉也照着先前的约定,静静地聆听信众的心声,但流浪汉只能听下来,不能说出来! 直到一天的中午,一个富商,拜完菩萨后就匆匆的离开了,随身的一个手袋遗留在拜垫旁,流浪汉看在眼里,实在是想唤他回来,可想起了菩萨的叮咛,就憋着没有说。 过了不久,来了一个三餐不继的穷人,对着菩萨祈祷,希望可以帮他渡过难关,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富商遗留下来的手袋,他随手打开,哇!一袋子都是金币啊!连忙回头对着菩萨说:“菩萨您真的显灵了!”然后满怀欣喜的离开了!这次流浪汉本已耐不住地想说了,但又想起了当初了约定,又再次憋住了话! 随后又来了一个预备出海的渔夫,祈求菩萨能让他出海平安,正当他起身要离开的时候,富商回来找他的钱袋子,正好看到渔夫站在他刚刚拜过的地方,上前抓住渔夫要他把钱拿出来。两个人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流浪汉终于忍不住开口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在了解真相后,两人很快的就都离开了寺庙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正当流浪汉高兴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真正的菩萨回来了说对他说:“你,现在下来吧,你还没有因缘做菩萨。” “难道我说明真相也不行吗?!”流浪汉为自己叫冤。 “你知道吗?”菩萨继续说到:“本来这一袋钱对于那个富商来说不算什么,顶多就是他一些吃喝嫖赌的费用,但是可以救活穷人的一家人,最可怜的莫过于那个渔夫。如果他继续与富商争执,那他就错过了出海的时间,就可以逃过海上的一劫,但是,现在他的船已经沉到了大海之中了!” “原来如此啊!” 其实,世间的一切,皆因机缘巧合安排。光明,未必是最好的结果,有时,困境确实开展人生光明的另一前奏! 要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坦然的接受和面对所有的顺境、逆境,人生才无限美好!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鄙者自隘【原文】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明.洪应明《菜根谭》)【大意】岁月本来很漫长,忙碌的人却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天地本来很宽广,短见的人却把自己弄得很狭隘;风花雪月本来是自在的,是庸碌的人自己想得太复杂。【延展】三国时期,周瑜雄姿英发,就是因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能容忍诸葛亮,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曹丕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寻找借口杀他,因此逼迫他上殿七步之内赋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能事事顺心。所以,不妨学会在挫折面前不悲不弃,把曲折路程看作人生经历与收获;在荣辱面前“放得下、看得开”,乐观待己、对人,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俗话说,“心宽一尺,路宽一丈。”人生像条河,有急、有缓,有曲、有直;与人相处,少不了磕磕碰碰,牙还有咬舌头的时候。这时候,心小了,所有小事就变大了;心大了,所有大事就变小了。只有保持一颗宽容心、平常心,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才能事事平常、事事舒心。快乐与痛苦皆由心生。心宽路就宽,心窄路就窄。心于山巅,一览众山小;心于大海,会当击水三千里。</h3> <h3>『经典沐心』心不可转【原文】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诗经·邶风·柏舟》)【大意】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任人随意转移;我的心不是草席,不能任人随意卷起;雍容娴雅威风凛凛,不能退让受人欺辱。【延展】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他拿着它到市场上去展出。仿效着吕不韦修撰《吕氏春秋》时“一字千金”的做法,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觉得此画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请在相应之处做上记号。结果令这位著名画家很惊讶,因为他发现整个画面竟然被涂满了记号——事实上,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很不解,以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受到这么多批评吧,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苦思冥想之后,画家决定换另一种尝试的方法。于是,他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然后依旧拿着它到市场上展出。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每位观赏者指出的,不再是画的欠佳或不妥之处,而是请每一位观赏者,在自认为精彩的地方做上记号。结果令画家再一次感到震惊。他同样感到十分不解——原先所有被否定指责过的地方,现在也都被做上了标记,不过这次是赞美的记号。最后,画家充满感慨地说:“我如今终于明白了一个奥妙,那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要坚持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的看法永远是别人的看法,有赞美就会有批评,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他就会失去自我,成为别人意愿的奴隶。请坚持你的主见,切莫让别人的建议反客为主,取代了你的主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被别人左右,不懂得坚持自己的立场注定毫无成就,而坚定自己立场的人才会成功。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管理的境界【原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战国.韩非《韩非子·八经》)【大意】低水平的管理者,只知道自己勤勤恳恳地埋头工作;中等水平的管理者,能够安排别人去做事;只有高水平的管理者,才会运用别人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延展】南宋嘉熙年间,江西一带山民叛乱,身为吉州万安县令的黄炳,调集了大批人马,严加守备。一天黎明前,探报来说,叛军即将杀到。 黄炳立即派巡尉迎敌。巡尉问道:“士兵还没吃饭怎么打仗?”黄炳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尽管出发,早饭随后送到。”黄炳并没有开“空头支票”。他立刻带上一些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着街市挨家挨户叫道:“知县老爷买饭来啦!”当时城内居民都在做早饭,听说知县亲自带人来买饭,便赶紧将刚烧好的饭端出来。黄炳命手下付足饭钱,将热气腾腾的米饭装进木桶就走。这样,士兵们既吃饱了肚子,又不耽误进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个县令黄炳,没有亲自捋袖做饭,也没有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他只是借别人的手,烧自己的饭。县令买饭之举,算不上高明,看来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荒唐,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在于他会不会做具体的事务,而在于他有无本事发动别人做事。四两拨千金,聪明的人总会利用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心不染尘【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大意】身若是菩提树,菩提树是空的;心若是明镜台,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延展】 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 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这人说:“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由因缘合成。因,即变化的根据;缘,即变化的条件。而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处于成、住、坏、空的过程,就像辩证唯物主义说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佛家还认为,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其实是看到事物的存在形式,即“假相”,而事物的本质是“空”,所谓“缘起性空”就是这意思。例如,一滴水,依据气候变化,它的存在形式可以表现为霜、雪、雨等;砍下一根木头,可以用来做桌椅、门板等。霜、雪、雨或桌椅、门板等事物就是“假相”,是依据“因缘”而形成的,产生这些事物的“因缘”如果不存在,这些事物也就不存在了。“万法皆空”就是这个道理,“菩提本无树”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佛家的“空”,不是指没有的意思,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因为事物虽没有固定表现形式,但“假相”还是存在的;还有,事物的形体虽不能永恒存在,但还是有一段存在时间或一个发展过程的。把“空”认为是绝对没有,佛家叫“顽空”,这是不足取的;佛家看问题讲究“圆融”,就是这道理。 禅宗五祖弘忍之所以把衣钵传于六祖慧能,是因为在认识世间万物本质时,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来得更彻底、更精深。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多心为祸【原文】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明.洪应明《菜根谭》)【译文】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的琐事,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疑猜忌。只有那些整日奔波劳碌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的幸福;也只有心境宁静平和的人,才能理解多疑猜忌的祸害。【延展】春秋战国时代,魏国的君主梁王很爱吃水果。他下令全国各地进贡水果给他,即便这样,他还怕有水果没吃到。他尝遍了国内的水果,但是仍然不满足,又派使者到吴国去寻找。使者到了吴国,吴国的大臣接待了他,告诉他吴国最好吃的水果就是橘子。橘子是很常见的水果,所以使者不敢轻信,生怕回去不好交代。吴国的大臣只好派人陪着他在吴国四处察访。使者到访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说:在他们国家里,最好吃的水果就是橘子了。使者终于相信了,便从吴国带了橘子回去,然后将橘子奉给了梁王。梁王吃了橘子,觉得这橘子果然是与众不同、美味可口,梁王一边吃着一边不住地称赞道:“这橘子真的很好吃,吴国有这么好吃的橘子,那就一定有更加好吃的水果。”于是梁王再次派出那个使者去吴国寻找更美味的水果。使者再次来到吴国,发现了柑子。柑子很美味,但是梁王认为还有更好吃的,于是第三次派出了那位使者去吴国找水果给自己吃。使者跑遍了吴国,但是都没有找到更好吃的水果。有一天,使者来到了集市上,看到人们在卖着一种果子。这种果子的味道很好闻,老远就能闻到一种沁人肺腑的清香。使者闻到了香味便急忙上前观看,只见那果子就像宝石一般光彩夺目。他感到新奇,这是一种什么果子呢?便跟人打听起来。人们告诉他这果子叫香橼,不能吃,是挂在屋里专供闻香味的。使者听完解释之后半信半疑的,但是还是带着这个消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梁王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很生气,认为这种果子肯定是能吃的,只是因为吴国不肯将这好吃的果子送给自己,所以才欺骗说那果子是不能吃的。于是,梁王再次派出那位使者到吴国去索取这种叫香橼的果子。使者很顺利地带着香橼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梁王一见到那果子就迫不及待地大咬了一口,接着只见梁王大叫了一声,将吃到嘴里的香橼吐了出来,梁王的表情非常痛苦,他的五官都皱成了一团。梁王吐了吐舌头,生气地骂道:“这是什么东西,又涩又难吃,吴国竟然敢如此地戏弄我,真是太胆大了。”侍者急忙端过来水让梁王漱口,梁王还在生气。梁王把那个使者大骂了一顿,使者受了气,很郁闷地对吴国的使者说道:“两国之间信用是很重要的,你们怎么把这么难吃的东西献给我们的王呢?”使者说道:“我们国家最好吃的果子就是橘子和柑子了,全都献给了你们的王,可你们的王并不相信,现在闹出了笑话,怎么可以责怪我们呢?”面对别人的坦诚相告,怀疑别人是不礼貌的,而且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和可笑的屈辱。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眼语与耳食【原文】慧心人专用眼语,浅衷者常以耳食。(明·吴从先《小窗自纪》)【大意】内心聪慧的人只用双眼观察事物,而浅薄的人则常常喜好道听途说。【延展】战国时期,艾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刚进都城便遇到了爱说空话的毛空。毛空极其神秘地告诉艾子,说有个人家的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艾子不信,说:“不会有这样的事吧!”毛空说:“那可能是两只鸭子。”艾子摇摇头:“这也不可能。”毛空改口说:“那大概是三个鸭子生的。”艾子还是不信。“那也可能是四只、八只、十只。”艾子当然还是无法相信。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对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来,有三十丈长、十丈宽。”艾子还不信,毛空急忙改口说:“那么是二十丈长。”艾子还是不信。毛空说:“那就算十丈吧!”艾子实在忍不住了,再也不愿意听毛空瞎吹了,反问道:“世界上哪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而且还会从天上掉下来?你是亲眼所见吗?刚才你说的鸭子是哪一家的?现在你说的大肉又掉在什么地方?”毛空被问得答不出话来,只好支支吾吾地说:“那都是我在路上听人家说的。”艾子听后,笑了。他转身对站在身后的学生们说:“你们可不要像他那样的‘道听途说’啊!”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自知己短便是长【原文】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大意】喜欢说自己长处正是一个人的短处,明白自己的短处,正是一个人的长处。【延展】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别说了,我听明白了。”孟母问明了情况,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气。孟母接着解释说:“不是有这样几句俗话嘛:‘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管是进谁的门,都要事先敲一下门,或者大声地咳嗽一声,好叫人家知道有人来了。不能乘人不备,来个突然闯入。这是常人都懂得的礼貌规矩。可你倒好,到你妻子的燕私之处,进门前不敲门,不声不响地往里闯,见了你妻子蹲着,你得赶紧先退出去一会儿,你却还在看,这叫你妻子怎么办?这不正是你无礼吗?怎么能说是你妻子无礼呢?”孟子没有想到,母亲恰恰从同一事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批评虽很尖锐,但是句句有根有据,于是孟子赶紧认错。</h3> <h3>『经典沐心』志忍私【原文】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战国·荀况《荀子·儒效》)【大意】意志克制了私欲,然后才能公正;行动克制了感情,然后才有品德;聪明而又好学,然后才有能力。【延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是一位善于克制自己欲望的人。 有一次,令尹子佩前来邀请楚庄王赴宴,楚庄王立刻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当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时,却就是等不来楚庄王。无奈之下,子佩只好再次去拜见楚庄王,询问不来赴宴的原因。只听楚庄王说:“我听说你是在京台摆的盛宴,京台这地方不比其他,站在那里,向南可以看到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在那种好地方饮酒享乐,人会快活得忘记了必有一死的痛苦。像我这种德行浅薄之人,是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的,因为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了治理国家的大事。正因如此,我才改变了初衷,决定不再去赴宴的。” 听闻此言,令尹子佩顿时对楚庄王生出敬意。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也正是由于他能够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登基之后,他才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h3> <h3>『经典沐心』劝人须先美其长【原文】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言语难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大意】劝诫别人不要指责他的过失,而首先要肯定他的优点。别人高兴时容易听进劝说,愤怒时则很难听进劝告。【延展】教育心理学上把表扬和批评称之为强化手段,是最常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提到在巴德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母亲搂着巴德不住地赞扬,父亲却说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的话很让巴德伤心,然而靠母亲的支持鼓励,他还能坚持写作,但也正是父亲的不断挑毛病、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不断超越自我。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和督促,巴德写作水平很难不断提高。就这样,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声音,巴德终于成了一名作家。假如只有鼓励,那么就会使人过度骄傲,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h3> <h3>『经典沐心』去小知而大知明【原文】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庄子.外物》)【大意】即使存在最高超的智慧,也匹敌不了万人的谋算。鱼儿即使不畏惧鱼网却也会害怕鹈鹕。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婴儿生下地来没有高明的老师指教也能学会说话,只因为跟会说话的人自然相处。【延展】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 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 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h3> <h3>『经典沐心』和气致祥【原文】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明.洪应明 《菜根谭》)【大意】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延展】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和”字,道出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沧桑却源远流长的生存智慧,和睦、和谐、和气更是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在商事往来之中便形成了“和气生财”的宝贵商经。 清朝雍正年间,一家客栈开在进出京城的黄金地段。因为地段好,顾客络绎不绝,老板见生意好,对顾客的态度就越来越差。一天,有位顾客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碗,向老板道歉后表示愿意赔偿,可是老板却狮子大开口坚持要顾客以二十倍的价格来赔偿。此后,这家客栈隔三差五被官府找麻烦,生意每况愈下,最后老板只得离开京城。原来,那位打破瓷碗的客人是官府中人,因不满客栈老板恶劣的待客态度和贪婪的钱财欲望,指使官府找茬破坏客栈生意。 而同一朝代的苏州一家小面馆,铺面不大,地段不佳,由一位老妇人打理,但老妇人热情待客,和气可亲。一日,一位妇女领着孩子进店里吃面条,热腾腾的面条刚摆上桌,淘气的小孩子一抬手碰翻了碗,面条撒了一地,瓷碗碎了一地。孩子的母亲一边责备孩子一边道歉。老妇人上前关切地询问孩子是否被烫到,还重新做了一碗面给母子,并拒绝了孩子母亲的赔偿。孩子母亲感动万分,连声道谢。日后,这位母亲逢人便说这一段经历,人们纷纷慕名而来,老妇人的面馆生意越做越红火。 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做生意什么最重要,答案很简单——和气生财。但凡成功的商人,都重视“和”,冤家宜解不宜结,以和为贵,无论是商家与顾客间的和、商家与商家间的和,还是商家与社会间的和,只有“和气”方能“生财”。</h3> <h3>『经典沐心』忧劳兴国【原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大意】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延展】在美国有一群濒临灭绝的鹿,被国家保护了起来,圈在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不让任何天敌接近它们。这群鹿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可以吃了睡、睡了吃。很快鹿的数量越来越大,灭绝的危险解除了。但紧接着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鹿的身体越来越差,各种稀奇古怪的毛病出现在鹿身上,不是心血管病就是肥胖症。科学家使用了各种办法给它们治疗,却总不见好。最后有一个科学家提出来把狼医生请过来,就是请一群狼来到鹿群中间。当这群狼来到鹿群中间时,鹿群已经不知道狼为何物,傻傻地站在那里。狼看到美食就在眼前,自然扑上去就咬,这时鹿群才知道狼是来吃自己的,争相逃命。就这样,每天狼群追着鹿群在草原上飞奔,凡是跑不动的就被吃掉。几个月之后,当医生再次检查鹿群的身体时,发现所有的疾病已经一扫而空,这群鹿在狼的追赶下,已经变得健步如飞,健壮如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危机感才是社会生存的法则,就是古人所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只有在充满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存。其实一个群体没有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所以当我们生活在饱食终日的环境中时,也就和鹿群一样。世界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起和灭亡都有着同样的规律。无数王朝的兴起,都起源于被迫无奈之后艰苦卓绝的努力;无数王朝的灭亡,也都因为没有了危机感之后骄奢淫逸的结果。打江山的人,就像追逐着鹿群的狼群一样,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不畏艰辛,最后傲视天下。但失去江山的人,不管是夏桀殷纣覆灭,还是最后的封建清末代皇帝的下台,就像从来没有见过狼群的鹿群一样,已经失去了奔跑的速度和能力,只能任人宰割。人们在享受了太多的安逸后,会进入一种死亡无意识状态,直到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这才是真正可怕的脑死亡。试问谁愿意成为这样一具行尸走肉呢?曾经有人说过:“人类社会只有经过持续不断充满危机感的时代,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辉煌”,而一个人也只有经过持续不断充满危机感的岁月,才能够走向真正成熟而灿烂的人生。这就是为什么大到一个国家、一个集团、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团队、一个家庭乃至个人,都要具备一种忧患危机的自我反省意识。</h3> <h3>『经典沐心』惧乎未始【原文】祸至后惧,是诚不知。君子之惧,惧乎未始。(唐·柳宗元《诫惧箴》)【大意】灾祸到来之后才害怕,这实在是不明智的。君子也有担忧,他们在灾祸发生之前,就提高警惕。【延展】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现在没看到猎人,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可见,动物界亦有危机意识。一定意义上讲,不管对公司还是个人,危机意识是医治一切疾病的最好良药。有了危机意识,就能激励员工奋发图强、防微杜渐,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拒危机于千里之外。即使哪一天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由于准备充分,也能力挽狂澜,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转危为安,化危险为机遇,保持企业昌盛发展。</h3> <h3>『经典沐心』博见而怀远【原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汉•王充《论衡·别论》)【大意】品德不高尚的人不会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不大的人不会有广博的见识。【延展】有个年轻人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出人头地。因此,他鼓足勇气去尝试每一件事。可是,他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于是,他去拜访一位成功的长者,希望获得一些成功的启示。一见面,他就问长者:"为什么别人的努力会得到回报,而我的努力却一无所获呢?" 长者微笑着摇了摇头,反问他说:"如果现在我送给“芳香”一词,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思忖了一会儿,年轻人回答说:"我会想到糕点。虽然我开办不久的糕点店已在前些日子停上了,但是我仍会想到那些芳香四溢的糕点。"长者点了点头,然后,便带他去拜访一位动物学家朋友,并问了对方一个相同的问题。动物学家回答道:"这个词首先使我想到眼下正在研究的课题——在自然界里,有不少奇怪的动物,利用身体散发出来的芳香做诱饵,捕捉食物。"之后,长者又带他去拜访一位画家朋友。对于这一问题。画家回答道:"这个词,会使我联想到百花争艳的田野,还有翩翩起舞的少女。芳香,能给我的创作带来灵感。" 从画家朋友家中出来之后,年轻人仍不明白长者的用意。在返回的途中,长者顺便又带他去拜访了一位久居海外、刚刚回国探亲的富商。谈到这个问题,那位富商动情地说:"这个词,使我联想起故乡的土地。故乡土地的芳香,总是让我魂牵梦绕。" 辞别富商之后,长者问年轻人:"现在你已经见过不少出色的人物了。那么,他们对“芳香”的认识与你相同吗?"年轻人仍不解地摇了摇头了。长者继续问道:"那他们对“芳香”的认识,有相同的吗?"年轻人又摇了摇头。此时,长者笑了,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也一样呀,拥有自己的芳香。为什么你现在做的不像别人那么出色呢?那是因为你只顾着看别人如何欣赏他们的芳香,却把自己的芳香给忽视了。‘’</h3> <h3>『经典沐心』无求之施【原文】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明.洪应明《菜根谭》)【大意】施加恩惠的人,对内不时时记在心里,对外不对人张扬,这样,即使付出极少,也可以收到极大的回报;用物品帮助别人,如果老是计较自己的付出,老是想着要求别人回报,这样即使付出很多,也难以成就一点功德。【延展】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 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h3> <h3>『经典沐心』知足常足【原文】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清·金缨《格言联璧·惠言类》)【大意】知足就能常常满足,永远不受侮辱。知道停止而能急流勇退,则能终身不受耻辱。【延展】有一个天使,送信的时候在人间睡着了。醒来后,它发现翅膀被偷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小。它又冷又饿,来到了一户人家的门口。“我是天使,请把门打开。”这家人打开门,看到天使被雨淋湿了,衣服皱巴巴的,便问:“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天使回答:“我的翅膀丢了,回不到天堂去,没有礼物。”“没有翅膀和礼物的天使不算天使!”这家人把门关上了。它敲第二家、第三家的门,都遭到了拒绝。天使没办法,蹲在村口哭。一个牧羊人看它可怜,便把它带回了家。天使吃饱了饭,穿上了暖和的衣服,便对牧羊人述说自己的遭遇。牧羊人说:“你即使不是天使,我也会给你一顿饭吃的。如果你没有别的事做,就留下来和我一起牧羊吧。”天使在人间的确不会什么手艺,只好牧羊。每天,天使会将自己梳理的羊毛留下一些,日积月累,它为自己织了一双羊毛翅膀,在牧羊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飞走了。过了几天,天使来答谢牧羊人,问他要什么。牧羊人说:“让我增加100只羊吧。”羊增加了100只后,牧羊人比过去更累了。他找到天使,请它把羊收回去,为自己盖一所大房子。牧羊人在大房子里住着,发现到处是灰尘,打扫不过来。他用房子换了一匹马。牧羊人骑在马背上,但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就把马还给了天使。天使问:“你还要什么?”牧羊人回答:“什么也不要了。”天使说:“人从来都有很多愿望,你难道没有吗?”牧羊人回答:“愿望实现之后,我才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东西,它们成了我的累赘。”天使说:“我送你一样无价之宝,那就是性格。你想有什么样的性格?”牧羊人说:“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性格,那就是知足。”</h3> <h3>『经典沐心』远害之道【原文】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明.洪应明《莱根谭》)【大意】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延展】一次,君臣议政后退朝。武则天离开御座,叫住欲转身离去的狄仁杰,君臣站在朝堂上聊天。武则天着实夸赞了一番狄仁杰在地方任职时的政绩,忽然话锋一转,问狄仁杰:“你在州县干得那么好,你知道朝堂上有多少心怀叵测之人在打你的小报告,恶言贬低你吗?他们都想通过我的手整治你。”狄仁杰心中一凛,一时不明白皇帝是何用意。武则天目光灼灼地望着狄仁杰,又说道:“你要想知道朝中都是谁在打你的小报告,我就告诉你。” 狄仁杰此时才明了女皇的用意,遂一揖到地:“我不感到好奇,也不想知道。” 武则天很惊讶:“你不相信我?” 狄仁杰急忙解释道:“不是我不相信陛下您,而是我不相信我自己。” 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婉拒武则天“我不好奇”,其实是容人的大智慧,也客观上避免了臣僚间无休止的暗斗。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鞭挞那些心术不端之人,言简意深。</h3> <h3>『经典沐心』辩者之要【原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战国. 墨翟《墨子·小取》)【大意】辩论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搞清同异的地方,考察名实的道理,断决利害,解决疑惑。于是要探求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言论。用名称反映事物,用言词表达思想,用推论揭示原因。按类别归纳,按类别推论。自己赞同某些论点,不反对别人不赞同,自己不赞同某些观点,也不要求别人赞同。【延展】晏子的聪颖机智、能言善辩非常有名,是当时最出色的外交家。一次,楚王听说晏婴将作为齐国使节到来访,想趁机羞辱他一下,用什么法子好呢?侍臣建议:晏子进来的时候,我绑一个人从陛下面前走过,陛下就问:什么人?答曰齐国人。陛下再问:犯了什么罪?再答:偷盗罪。后来晏子真的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招待,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人走来,于是就上演了上面说的一幕。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回答说:“婴闻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子相似,味道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水土不同啊!“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吧?楚王尴尬地笑道:圣人原是不可以随便跟他开玩笑的,我反倒自讨没趣了。著名的成语“南橘北枳”就是这么来的。</h3> <h3>『经典沐心』鸿鹄之志【原文】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br>(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br>)【大意】抛弃燕雀贪恋屋檐的短小志向,要像天鹅那样翱翔蓝天,直冲九霄。【延展】在地中海的金兰湾,生长着一种螃蟹,叫寄居蟹。 刚开始的时候,金兰湾一带的居民认为他们这里生长着两种蟹类:一类是生活在海边浅水洼里的,一类是生活在深海里的。因为这两种蟹不仅生活场地不同,而且体形更是截然不同。生活在海边浅水洼的蟹体形很小,每一只不过有乒乓球般大小,而且反应迟缓;而那种生活在深海里的蟹却很大,它们每个成年蟹差不多能长到同盘子一样大,并且色泽鲜亮动作敏捷。金兰湾的居民一直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螃蟹,一种是海蟹,一种不过是岸边的土蟹罢了。 1854年秋天,一个来自英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偶然到金兰湾休假,他发现了这两种蟹,通过观察和分析,便向金兰湾的居民宣布说:“别看这两种蟹形体差异这么大,但它们百分之百是同一种蟹,不过是生活环境让它们的形态有了异化而已。” 金兰湾的居民认为这位英国生物学家简直就是信口雌黄,对他的说法更是嗤之以鼻,认为这位自命不凡的海洋生物学家只不过是在哗众取宠——对于一个小如乒乓、一个大如盘子的两只螃蟹,不用什么思考和分析,仅就反差巨大的形体就可知是不同的蟹类,怎么能这样明目张胆地指鹿为马呢?生物学家的判断一经宣布便遭到了金兰湾居民的一致否认和嘲讽,他们普遍认为生物学家是一个白痴,是在胡说八道而已。这位原本随便表达一下自己看法的英国生物学家被金兰湾居民的固执己见激怒了,他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金兰湾居民对自己的误解和百般嘲讽。他决心不惜一切办法,要同当地的居民打个赌,用事实证明自己绝不是一个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人,为自己的人格讨回一个清白。在一个社会机构的主持下,生物学家和金兰湾居民开始了一场真伪之辨的生物试验。 按照生物学家和金兰湾居民们商定的,他们用两只网箱,一个网箱装上10只岸边土蟹的幼蟹,然后把它沉放在大海的深处;而另一个网箱则装上10只深海里那些大蟹的幼蟹,然后把它放在海岸边的小水洼里。 半年过去了,放在海岸边水洼里的那些幼蟹还活着,但它们并没有像深海里的蟹和金兰湾居民期望的那样,很快就长得大起来,它们只长到了乒乓球般大小,同岸边生活的土蟹一样;而那些被放在大海深处的土蟹却出人意料地长得很大,它们大的大如盘子,小的也赛如拳头,个个通体锃亮,敏捷健壮。金兰湾的居民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海蟹在海里能长那么大,而在海边的浅水洼里却变得如此的小呢?而那些原本很小的土蟹,为什么在海底生活却能令人吃惊地长这么大呢?生物学家笑笑说:“岸边的土蟹和海里的海蟹其实就是一种蟹,之所以它们形体大小迥异,只是因为有些幼蟹惧怕风浪,一直蜗居在岸边浅水洼里,它们只能从每次的涨潮中得到一点点的食物,它们的生活总是处在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它们怎么能长大呢?而那些勇敢地迎着风浪走向大海的幼蟹,大海的风浪不断强化着它们的体质,大海里的丰富食物让它们有着享之不竭的营养,它们又如何能长不壮长不大呢?” 金兰湾的居民沉默了,他们从自己海岸边的螃蟹上悟到了人生的真谛,那些贪图悠闲的人开始走出了村庄走向了大海,那些梦想能创造出人生大成就的人更是勇敢地走进了人生的风浪里,后来,金兰湾成了一个著名的人才辈出之地。 我们谁又不是金兰湾的那一种螃蟹呢?决定我们一生的绝不是别的什么,它只取决于我们自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是生活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无论是谁,要让自己的人生精彩,就必须拒绝生活的平庸,把自己交付给风浪和坚韧的跋涉。</h3> <h3>『经典沐心』福归之道【原文】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春秋.管仲《管子.内业第四十九》)【大意】人的美好的生存,必定是由于能够欢畅快乐。忧愁就会使心情失去正常的条理,忿怒就会使志意失去清楚的头绪。心中充满了忧愁、悲伤、盛喜和忿怒,道就没有了存留的地方。有了爱恋和贪欲的私情,要把它静止下来;有了愚蠢和纷乱的念头,要把它改正过来。要去的不必强留,要来的也不用阻挡。这样,幸福自然就会归属于你。【延展】有一个人只有三根头发。一天,他到一家非常有名的发型设计店准备做个造型。店员:“请问你要设计什么样的发型呢?”顾客:“嗯……我没什么意见,你拿主意好了。”店员:“那我帮你编辫子。”在编辫子的过程中不小心掉了一根头发。店员:“先生,先生,有一根头发掉了,怎么办呢?”顾客:“哦,不要紧,那你帮我梳个中分的发型好了。”在梳头发的过程中,又掉了一根头发。店员:“先生,先生,又掉了一根头发。”顾客:“那算了,我披头散发地回去好了。” 在乐观的人眼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后果都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因为接受而坦然。</h3> <h3>『经典沐心』坚持的力量【原文】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大意】泰山的滴水能滴穿岩石,细细的井绳可以磨断井上的栏杆。水并不是给石头打眼的钻子,井绳也不是用来拉开木料的锯子,是天长日久不停地摩擦,才使它们这样的。【延展】一支考古队,到胡夫金字塔考察。他们凭借直升机的力量,用吊绳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不远处,几只雄鹰受了惊吓,落荒而逃。 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只有雄鹰才能登上巍峨的金字塔。雄鹰有强劲的翅膀,这也不足为奇。但接下来,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在胡夫金字塔的顶部,他们居然发现有不少蜗牛的躯壳。究竟,这些蜗牛是如何从地面来到海拔136.5米,相当于40层楼房之高的金字塔的?有人猜测,或许,是雄鹰从地面叼上来的美味佳肴,但在每一个躯壳里,蜗牛的身体都毫发无损。这确实很难解释。那么,是粘附在飞机的表面,最终坠落下来的?也不是。因为,按照常理,飞机发动后,那股强大的气流,足以把蜗牛吹得无影无踪。后来,陆续有了更多的发现,那就是,在金字塔的中上部不断发现有蜗牛爬过的痕迹,还有许多粘附在塔体已经干枯掉的蜗牛。原来,这些号称爬行速度最慢的蜗牛,经过无数次的坠落,一个月、两个月,最终,竟是自己从塔基,一步一步,爬上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石头建筑,也攀上了自己生命的最高峰。 蜗牛,向来是爬行缓慢、效率低下的反面教材。但正是这种看似懒散懈怠的小虫子,做出了连人类不依靠外力都无法达到的壮举。那一刻,几乎所有的考古队员都有了一种深深的感触与震撼。 蜗牛之所以能够攀上金字塔,就是源于坚持。而且,即使在这坚持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蜗牛,能够巧遇阴雨,蕴蓄充足的水分,才能成功登上塔的顶端。再长的路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走也无法到达。在蜗牛的简单思维中,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即使摔得头破血流,也永不退缩。 很多时候,号称贵为万物之灵,并且统治整个地球的人类,倘若单从攀岩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其实和蜗牛一样微不足道。自从能够制造工具,人类就具有了超级的思维,并且懂得了迂回与退让。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人的幸运,也是人的不幸。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待做一只凌空飞翔的雄鹰。但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却往往就是那么残酷。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像蜗牛一样,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没有雄鹰的天赋,就必须具有蜗牛般的毅力。不要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要拼搏奋斗、永不停息,终究可以留下一丝令自己感动的痕迹。 不能像雄鹰那样振翅高飞,那么,就做一只蜗牛吧。但,即使是做一只蜗牛,也要背着沉重的壳,一步一个积累,在生命的长河,留下奋斗的足迹,爬向成功的彼岸。</h3> <h3>『经典沐心』藏巧于拙【原文】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明•洪应明《菜根谭》 )【大意】把巧捷包藏在朴拙中,用隐晦的手法作光明正大的事,在混浊的世态中寄托清廉的作为,以委屈求全作为日后发展的手段。【延展】1862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开学不久的一天,亨尔教授突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论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给学生们,让他们重新仔细工整地誊写一遍。但是,当学生们翻开亨尔教授的论文手稿时,发现这些手稿已经非常工整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根本没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这种没有价值而又繁冗枯燥的工作,实在是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搞研究。他们的一致结论是:傻子才会坐在那里当手抄员。最后,大家都是一有时间就钻到实验室里搞研究去了。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真有一个“傻子”坐在教室里抄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授的办公室。看着科赫满脸疑问,一向和蔼的教授突然严肃地说:“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因为只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而那些我认为很聪明的学生,竟然都不愿意做这种繁重、乏味的抄写工作。” “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丝不苟的精神。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容易忽略细节。要知道:医理上走错一步,就是人命关天啊!而抄些手稿的工作,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修炼心性的过程。”教授最后说。亨尔教授的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灵。在此后的学习工作中,科赫一直牢记导师的话,他老老实实做“最傻的人”,一直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作风。这种做事态度使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了结核菌、霍乱菌。而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而造成的人,也是这位叫科赫的“最傻的人”。1905年,鉴于在细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皇家学会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科赫。上天疼憨人,此话不假。其实智慧就是脚踏实地。天道酬勤才是永恒不变的法则,那些貌似聪明之人,轻巧灵动,躲过了很多“吃亏”的事,最终却掉进了懊悔的陷阱。大智慧就是摒弃小聪明,诚哉斯言!</h3> <h3>『经典沐心』讷言敏行【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延展】 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朱晖对张堪的嘱托,并没有任何承诺,后来却自觉地去履行了,这可以说是朋友之间守信用的一种最高境界。所以多少年来,“情同朱张”一词一直被人们视为朋友间感情执著、讲究信用的代称。</h3> <h3>『经典沐心』言必可行,行必可言【原文】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大意】有贤德的人所说的话必然可行,然后才说;所做的事一定能向人说,然后才去做它。【延展】 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诚信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己恪守信约,言必行,行必果;二是相信别人能守信用。二者缺一,就不是真正的诚信。</h3> <h3>『经典沐心』与民为仇,民必胜之 【原文】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民必胜之。(汉·贾谊《新书·大政上》)【大意】从古到今,那些与人民为仇敌的人,无论快慢早晚,人民一定战胜他。【延展】一次,景公与一位邑人聊天,问那人道:“你多大年纪了?”邑人回答:“鄙人85岁了。”景公说:“真长寿啊!你祝愿祝愿我吧。”当时民间有这样的传统,得到长寿之人祝福的人会交好运。那人祝福景公和他的后人健康长寿,景公仍不满足,让那人再祝福,长者说道:“使君无得罪于民!”景公奇道:“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听后劝谏说:是您错了!“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君主如果与人民为敌,人民就会起来反抗以致杀死君主,这就是著名的“民诛论”。自古以来,都是“下不犯上”,晏子却反其道,强调“在上不犯下”,这不只是对国君,而且是对整个统治集团的严正警告。晏子的这一观点,传到后世,就变成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人民是社会的绝大多数,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无论哪一个统治者都必须依赖人民而存在,不管是谁,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迫害人民,与人民为敌,也许能得逞于一时,但绝不能长久,终有一天,人民会奋起推翻他的统治。</h3> <h3>『经典沐心』言必当【原文】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明•吕坤《呻吟语•人品》 )【大意】有些话不说,说出的话一定恰当;有些事情不做,做出的事一定成功。【延展】清乾隆年间,杭州的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此人聪明机灵,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对朝廷多有不敬之辞。 乾隆皇帝对此早有所闻,巡视江南来到杭州时,为找茬儿惩治他,于是乔装改扮成秀才来到了净慈寺。 乾隆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说法,显然叫“篾青”。诋毁正准备答话,蓦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里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叫‘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会答“篾青”,便以对清朝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不料被诋毁巧妙地绕过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罢休,随即将竹片调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傅,这个又叫什么呢?”“这个嘛……”诋毁心里想,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固“篾黄”与“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这一招又以失败而告终了,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发作,而机智的诋毁和尚则接连躲过了杀身之祸。</h3> <h3>『经典沐心』毁人者失其直【原文】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唐.皮日休《皮日休文集·鹿门隐书六十篇》)【大意】不公正地诋毁别人就失去正直,毫无根据地夸奖别人就失去真实,这和言行不一、虚伪狡诈的人是相似的。【延展】 苏轼很喜欢和好朋友佛印谈论佛道。有一天,苏轼登门拜访佛印,问:“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听了很是自得,有点儿飘飘然。接着,佛印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比较调皮,想故意为难佛印,就说:“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黯然无语。 苏轼觉得自己难得赢了佛印一回,兴奋地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苏小妹不愧是才女,看着哥哥一副吹嘘的模样马上大摇其头,说:“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万物都是佛;而你心中只有屎,所以看别人也都是一坨屎。” 真正的高人,身边都没有是非。并不是说,是非绕着他们走,而是他们像太极一样,是非打过去,被包容吸纳掉了。相反,那些总是身缠是非的人,自己也要进行反省。使我们陷于诋毁烦恼中的并不是诋毁者,而是我们自己。</h3> <h3>『经典沐心』静以观动【原文】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弈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宋·何坦《西畴常言·讲学》)【大意】水中之路曲曲折折,站在岸上的人一目了然,而掌舵行船的人则迷惑不已;棋局的形势变换万端,棋局中人疑疑惑惑,观棋的人则明明白白。这并不是因为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而是因为心态平和才能观察事物的变化。人如果能够不被利益和危害所迷惑,那么面临任何事情时,都能透彻把握。所以有智慧的人,用修身养性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延展】有两个在下棋的人,正考虑棋应该怎么走却还没做决定的时候,旁观他们下棋的人先看出了应对的办法。那两个下棋的认为他很厉害,但等到那人应邀对奕时,却远远比不上他们两个厉害。所以说,当局者因再厉害,却被求胜的心情所蒙蔽,显得不厉害了;旁观者再笨,却因为心里没有顾虑而看得准确。因此凡是考虑事情有利害想法的,会想得越多偏离周全越远。像这样的小事是这样,何况国家大事呢?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yuè)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版本,使用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版本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版本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版本与魏征修订的版本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h3> <h3>『经典沐心』徳为福之基【原文】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大意】天道对人不会有所偏爱,只降福给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是福泽的根基,不具有高尚的品德而福泽隆盛,仿佛没打好地基却建筑高墙,不用多久就会倒塌。【延展】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北大演讲时,讲过两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6个苹果的故事":一个家庭比较富有的同学,每个星期都会带6个苹果到学校。同宿舍的同学以为他会每人分给一个,结果是他自己一天吃一个。同学们"垂涎"于那个苹果,但更鄙视于他的"自私"。后来,同宿舍的同学创业成功,企业办得红红火火,而那个独吃苹果的同学却一事无成,希望能到同学的企业"打工",但是,所有的同学们都不同意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个"苹果"...... 第二个是"一壶白开水的故事":俞敏洪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每天都会主动地打扫宿舍卫生并给每位同学们的暖水瓶里打满开水,四年如一日。10年后,他创办的新东方需要人帮忙,就去找那些已在美国和加拿大小有成就的同学们,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就回来了,理由令俞敏洪都意外。同学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一种精神,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干新东方吧。"∞</h3> <h3>『经典沐心』修炼的契机【原文】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类》)【大意】人生之路充满风霜,这是我修炼内心的境地。人情世故,饱含冷暖,这是我修炼忍耐能力的地方。人生之事,黑白颠倒,这是我修炼品行的凭籍。【延展】在埃塞俄比亚阿鲁西高原上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个小男孩每天腋下夹着课本,赤脚跑步上学和回家。他家离学校足足有10公里远的路程。贫穷的家境使他不可能有坐车上学的奢望。于是,为了上课不迟到,他只能选择跑步上学。每天他都一路奔跑,与他相伴的除了清晨凉凉的朝露和高原绚丽的晚霞,还有耳旁唿啸而过的风声。 如今,这个曾经夹着课本跑步上学的小男孩在世界长跑比赛中,先后15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他,就是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由于当年经常夹着书本跑步,以至他在后来的比赛时,一只胳膊总要比另一只抬得要稍高一些,而且更贴近于身体——依然保留着少时夹着课本跑步的姿势。 如果不是贫困和苦难,也成就不了今天的世界田径骄子。每当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回顾少年时的情景,他总是无限感慨:“我要感谢贫困与苦难。其他孩子的父母有车,可以接送他们去学校、电影院或朋友家。而我因为贫困,跑步上学是我别无选择的,但却为之感到快乐和幸福。” 可见,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h3> <h3>『经典沐心』美玉出乎丑璞【原文】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晋代.葛洪《抱朴子·外篇》)【大意】锐利的锋刃从磨石上产生,明亮的火光从暗木中燃烧,高贵的珍珠出自于低贱的河蚌,美丽的宝玉出自于丑陋的璞石。这句话比喻优秀的人才要经过磨练才能成长。【延展】有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当兄弟俩长大以后,他们的父亲把他们叫到面前说:“你们都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做点事情。在群山深处有绝世美玉,我让你们去寻找它,找不到就不要回来。”遵照父亲的意思,两兄弟次日就离家出发去了山中。大哥是一个注重实际不好高骛远的人。有时候,发现的是一块有残缺的玉,或者是一块成色一般的玉,甚至一些奇异的石头,但他都会把它们装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过了几年,到了他和弟弟约定的回家的时间。此时他的包已经装得很满了,虽然这些玉不是父亲所说的绝世美玉,但成色不等、造型各异的众多玉石,在他看来也可以令父亲满意了。后来弟弟来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弟弟说:“你捡到的这些东西,不是父亲要我们找的绝世珍品,而只不过是一些普通的玉石,拿回去也不会让父亲满意的。我不会回去的,因为我还没有找到父亲说的那块玉。我还会继续寻找,决不放弃。”哥哥带着他的那些东西回到了家中。父亲说,你可以开一个玉石馆或一个奇石馆,只要将那些玉石稍微加工一下,都是稀世之品,那些奇石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几年以后,哥哥的玉石馆已经非常有名了,在他寻找的玉石中,有一块经过加工成为不可多得的美玉,被国王当做了传国玉玺,哥哥因此也有了倾城之富。在哥哥回来的时候,他把弟弟探宝的经历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后说:“你弟弟不会回来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探险家,他如果幸运,能在途中醒悟过来,明白至美是不存在的这个道理,是他福气。如果不能醒悟,便只能以付出一生为代价了。”很多年以后,父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生命垂危。哥哥对父亲说要派人去寻找弟弟。父亲制止了他:“不要去找,如果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和挫折都不能醒悟,这样的人即便回来又能做成什么事情呢?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玉,没有完善的人,没有绝对的事物,为追求这种东西而耗费生命的人,是多么愚蠢啊!”</h3> <h3>『经典沐心』以心制境【原文】患难之来,当以心制境,不当以境役心,处处体认,则顺境反不若逆境之受益矣。(清·顾有孝《与吴汉槎书》)【大意】当患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意志战胜不利的环境,不要被环境所制约,而且要处处认真体会,那么处于顺境之时反而不如处逆境之中所获得的收获大。【延展】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得己者得人【原文】得人者,先得之于己者也,失人者,先失之于己者也。(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大意】得到人心的人,都是先对自己真诚;失去人心的人,都是先对自己伪善。【延展】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迂回的智慧【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大意】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延展】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长见则智【原文】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大意】智慧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有人能预见未来,有人仅能看到眼前的事。当今与古代的关系,犹如古代与后世的关系;当今与后世的关系,犹如当今与古代的关系。因此精审准确地把握当今,就能了解古代,了解古代就能预知未来。古代、当今、从前、未来是一样的,因此圣人上知千年,下知千载。【延展】1985年,已有350年古老历史的英国牛津大学大会堂的20根由巨大橡树制成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失去了支撑作用,大会堂出现了安全隐患,必须要更换这20根橡木横梁。校方请人估算了这20根橡木横梁的更换费用,须花费25万美元一根才能完成修缮,而且一时也找不到那么粗大的橡木树,这可急坏了校方,焦头烂额之际,有个天降的好消息传来,有人报告说:350年前设计大会堂的建筑师已经料想到了后人可能会面临的困境,所以早早请人在学校拥有的土地上种了一片橡树林,现在,350年过去了,这片橡树林里的每一棵橡树的尺寸早就超过了这20根横梁的所需。设计师的坟墓已荒芜,但他的远见在350年后令人肃然起敬,解决了后人的难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留给后人的将是一笔可贵的优良资产。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逆其类者谓之祸【原文】逆其类者谓之祸。(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意】违背自然规律而采取行动就是灾祸。【延展】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网页链接</h3> <h3>『经典沐心』君子犹水【原文】君子犹水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中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小人譬油也,其性滑,其质腻,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清•金缨《格言联璧》)【大意】君子像水,性情谦虚冲淡,本质洁白,味平淡。它的用处表现在可以使不洁的东西变得清洁。即使在滚烫的热水中放入油,二者也会自然分开而不会混合,这就是君子的本性。小人像油,本质滑腻,味浓厚,可以污染清洁之物。若在滚烫的油中放入水,二者必然相激而不相容, 这就是小人的本质。【延展】孔子率弟子前往宋国,途经匡地。由于阳虎曾经施暴于匡地的人民,当地人看到孔子的外貌与阳虎很相似,便以为阳虎又来了,赶快报告给匡地的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领士兵,披上铠甲,驱马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子路生性勇猛,一见匡人来势汹汹地围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对战。 孔子见了,立即制止子路说:“哪有修行仁义之人,改变不了世俗的凶暴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典籍不都在我这吗?天如果要消灭周的文化,那么我也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既然天不想消灭这些文化,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来!子路,你来唱,我来和。” 子路听了孔子之教,便放下兵器,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唱了三遍之后,匡人知是圣人,并非阳虎,于是脱去铠甲,离开了。 孔子在被匡人突然围困的紧张气氛中,却能平心静气,先检点自己有无过失并继续以礼乐教化世人,弹琴唱歌。这一举动,与阳虎完全不同,匡人一下就明白了:此人虽貌似阳虎,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圣人。大家都感到惭愧和感动,解甲而归。孔子以德化人,扭转了危局,被称为善之善者也,使人感受到其宽广仁厚的胸怀和以承继传统文化命脉为己任的浩然之气。</h3> <h3>『经典沐心』责实知人【原文】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大意】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方法,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注重实际。【延展】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由于单位调来一位新主管,听说是个能人,特地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慌张得要命的坏分子,跟往常比起来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骗!四个月过去,不被看好的新主管却发威了:坏分子一概开除,能人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此前表现淡定儒雅的他,简直像是换了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理,杂草一概肃清,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到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固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真,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进而鼎力铲除,使一切珍贵的草木得以存留。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敬在座的每一位,“假设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需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别急着对一个人下判别,短暂的相处不能让你了解一个人,一个错误的判别可能就会让你失去一个好帮手、好朋友。</h3> <h3>『经典沐心』自爱有度【原文】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可为。(明.吕坤.《呻吟语》)【大意】人如果不自重,就什么坏事都敢做;但如果过于爱惜自己,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延展】阿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唯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表妹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来,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砰然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O。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帮助。阿强彻底失望了,他百思不解,一个人在街头徘徊着。突然看见许多工人在扶正那一棵棵被台风吹倒的大树,工人总是先把树的枝叶锯去,使得重量减轻,再将树推正。阿强顿然领悟了,他放弃旧有的排场和死要面子的毛病,重新自小本生意做起,并以低姿态去拜访以前商界的老友,当大家知道他眼下在做一些小生意时,都尽量给予方便,购买他的东西,并推介给其它的公司。没有几年,他又在商场上站立了起来。成功的阿强,始终记得锯树工人的一句话:“倒了的树,如果还想维持原有的枝叶,怎么可能扶得动?”</h3> <h3>『经典沐心』兼善天下【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大意】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延展】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读书时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宋史》说:他生于苏州吴县,二岁丧父,为人“外刚内和”。他曾寄住庙中读书,由于家贫,一天只能吃两餐,将凉成块状的粟米粥,一切为四,早晚各二。菜肴仅是切成碎段的盐拌韭叶;范氏年谱说他在南京应天府书院读书,寝不解衣,夜半昏倦就用冷水洗脸,苦读竟至如此。某日,范路经一枯庙,便入内长跪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将来能身为相国或医生,说:“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毕生之志”,又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点睛之笔,这篇名作是他于宋仁宗庆历四年被贬官到邓州时所做。这一年,范仲淹已经将近60岁,由于帮助宋仁宗推行新政,锐意改革,受到诽谤,第三次遭贬官放逐。皇祐二年(1 0 5 0年),他拿出多年积蓄在苏州买了1200亩地,建立了“范氏义庄”。起初苏州的范家亲属不到百人,义庄地租收入用于供给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范氏家族规模的不断扩大,义庄渐渐变成了家族慈善组织,专门救济范氏家族内部的贫困人员。范氏义庄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非宗教性的民间慈善组织,而且代代相传,延续了八九百年。到了清朝宣统年间,义庄已经有义田5300多亩。范仲淹开办义庄的创举在几百年里惠及了范家数以千计的贫困人口。在政治追求无法实现,无力造福万民的情况下,范仲淹没有以痛苦、失望为借口,更没有用放纵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而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一小部分民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情。范仲淹的义庄可以算是小范围的“兼济天下”,放大了的“独善其身”。 “范氏义庄”有几个特点:一是家族里人人平等。只要是居住在苏州老家的范氏子弟,都可以从义庄领取规定的钱物;仆人子弟,在范家服役15年,年龄满50岁,也可以免费领取范家规定的口粮。二是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只要义庄没破产,范氏家族就不可能有饿死之人;义庄设有义宅,供无力置房者免费居住,因此也不会有人露宿街头。三是特别重视教育。族人取得科举资格,可领路费10贯,第二次参加考试,再领5贯。范仲淹的义庄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政治上的失意。据说后来江南先后兴起了一些类似的义庄,不过由于缺少像范仲淹这样有影响力的创始人,这些义庄的凝聚力不足,大多没办多久就倒闭了。这使得范仲淹创举的社会意义打了折扣,仅仅变成了一个特例,没能通过推广达到“兼济天下”的效果。范仲淹的义庄引领着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经历了宋代的萌芽,元代的萧条,明代的起起伏伏,到清代又一度兴盛。不过可惜的是,没能形成燎原之势。这是因为,一来像范仲淹这样有很高名望和很厚财力,又肯全力兴办义庄的人少之又少;二来,除了江南,中国大多数地方过于贫穷,靠民间力量扶贫,可谓杯水车薪。不过虽然没有形式上的义庄,但大家族内部互相接济的民风一直流传着,直到今天,许多农村还保持着这种传统。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士的人生理想,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治国以齐家为基础,范氏建立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是以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为目的的。</h3> <h3>『经典沐心』知止不殆【原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大意】知道满足,就不会自取其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危殆。【延展】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h3> <h3>『经典沐心』先人后己【原文】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大意】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的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延展】在一个寻找福气的研讨会上,有50个人报名参加。 50个人走进一个装满气球的教室,主持人提出一个非常奇怪的要求:给每人一个气球,要求大家在气球上用笔写上自己的名字。接着将气球收集起来,放到另一个房间里。然后大家被带到那个房间,要各人分别找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气球,限时5分钟。每个人都在疯狂地找寻自己的名字,大家碰撞、推挤,现场一片混乱。5分钟过去了,在场没有人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自己的气球。主持人叫停后,要求大家随便找个气球,然后把气球递给上面有名字的人。不到3分钟,大家都接到了自己的气球。 于是主持人指出: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都疯狂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没人知道它在哪里。越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毫不顾及他人利益,越是一无所得。当我们开始学会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时,我们自己的目标也就达成了。福气其实取决于周围的人:给予他人想要的,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所以,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上等人互相捧,下等人互相整!你把身边的人看成草,你被草包围,你就是“草包”。你把身边的人看成宝,你被宝包围,你就是“聚宝盆”。人生要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才能相互协助,相互支持,实现共赢!</h3> <p class="ql-block">『经典沐心』淡交如水【原文】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大意】君子的交往不用虚言藻饰,就像水那样清淡。小人的交往多用甜言蜜语,像醴酒那样甘甜;君子之交如淡水相合久成江河,小人之交如甜酒相掺久乃败坏。【延展】明朝末年,在卧龙镇有一姓赵的大户人家。赵家祖辈曾为官一方,颇有权势,因此虽说日子过得不算荣华富贵,但也相当滋润。赵家当世家主有一独子名赵秀,赵秀自幼体弱多病,身体羸弱。为了在这乱世中保护其健康成长,赵秀的父亲花钱买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给他作贴身侍卫,这个孩子被赐名为赵武。那一年,赵秀五岁,赵武八岁。说起来奇怪,赵秀和赵武不知为何,很是聊得来,交情非常好,这也让赵家上下深感欣慰。作为一名侍卫,赵武自然是需要舞刀弄枪锻炼体魄的,在赵武的带领下,赵秀也开始跟着一起锻炼,身子骨也逐渐好了起来。时间流逝,二人慢慢长大,性格差异也日益明显。赵秀书生意气,洒脱不羁。赵武性情豪迈,又爱打抱不平,二人身份悬殊,且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渐渐地就疏远了。有一次,赵武因为打抱不平伤了一人,虽经赵父出面协调而没有闹上公堂,但赵父仍担心他日后会给赵家招惹是非,于是就烧了卖身契,还了他自由。赵武口拙,临行前泪流满面,长跪不起。数年后,赵家家道中落,赵父也因病辞世,赵秀为了重振家族,离开卧龙镇前往京城考取功名。他走之后不到半月,赵母突然患病。赵秀妻子性格懦弱,子女又年幼,恶仆开始作乱,更有叔伯兄弟也常上门,明着是探望,其实是行窃。正当赵妻日日垂泪时,久未露面的赵武突然出现了。他每日守在门口,门神一般,众人敢来骚扰,他就给一顿拳脚。为了避嫌,哪怕赵妻再感激他想请他入门稍加休息,赵武也从不踏入赵秀家门一步。如此一晃半年,赵武生生靠一个人保住了赵家的基业和门风。不久,赵秀高中状元回乡,赵武听闻此事便突然不告而别。赵秀回到家中听妻子说起此事,叹道:“此恩重于泰山,他是怕我难堪才主动走了。”此后又过了五年,赵秀已经成为一方县令,声名远扬。一日他看到下人递来的案件呈报,意外发现了赵武的名字,罪名是与土匪勾结谋财害命。别人赵秀不知道,但与赵武从小一起长大,他又怎么会相信赵武是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人呢?于是赵秀亲自下令督查此案。经过了几日的审讯后终于真相大白,赵武确实是被冤枉的!赵秀还了赵武一个清白。但是,赵武由始至终都没去见赵秀,这个恩情太大,他还不起,所以赵武像过去那样干脆避而不见了。你富贵时,我安静退避,你落难时,我全力协助。君子间的交往不用虚言藻饰,唯有真诚的心与行动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交情就像水那样清淡纯静,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p> <h3>『经典沐心』切莫臆断【原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大意】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延展】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非常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缭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子,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h3> <h3>『经典沐心』美恶自分【原文】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大意】美好的事物,就算受到玷污辱没,也不会变得低贱;丑恶的事物,就算有人鼓噪吹捧,抬高其身价,也不会变得尊贵。【延展】宋朝有位思想家,早年曾住在湖南的濂溪,写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他便是宋代理学名家周敦颐。周敦颐曾任大理寺丞、国子监博士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洁,颇负盛名。而生活却颇为节俭,家中的衣物和日用品,都放在一个破旧的小箱子里,钱财不足百文。周敦颐虽身居高官,但他的俸禄大都用来赈济灾民、扶助孤苦,甚至只要有人对他说生活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加以帮助。因为家财散尽,以致于食粥度日,无钱看病。有些朋友想要帮扶周敦颐改其生活现状,均遭到拒绝。北宋还有位大臣,比周敦颐小了整整三十岁,深谋权术,善于敛财,曾以“花石纲”之事受到了皇帝的宠幸。最终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他死在了战乱的逃跑路上。这个人就是蔡京。人常说北宋的中后期,官场腐败,为官者无人不贪。然而,此等环境中,有蔡京,亦有周敦颐。如此鲜明的对比,自然清浊自分了。</h3> <h3>『经典沐心』不慕荣利【原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大意】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延展】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h3> <h3>『经典沐心』知心几人【原文】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清•《增广贤文》)【大意】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能有几人?【延展】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喜欢喝茶的财主,凡是到他家喝茶的人,无论贫富,只要来,他就吩咐下人好生招待。 一天,财主家门口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不言讨饭,只说来讨碗茶喝。下人连忙让他进屋,给他倒一碗茶。乞丐看了一下,说:“茶不好。”下人见他懂,连忙换好茶来。 乞丐闻了闻,说:“茶是好茶,但水不行,需得上好的山泉水。”下人看出他有些来头,忙取了早有储备的泉水再泡。乞丐尝了一口,说:“水是好水,但烧水的柴不行,柴需用名山阴面之柴。因为阳面之柴质松,阴面之柴质紧硬。”下人终于确认这是个精通茶道之人,就连忙取好柴再烹,并请出老爷。茶重新上来后,财主与乞丐对饮了一碗。 乞丐说:“嗯,这回茶、水、柴、火都好了,只是泡茶的壶不行。”财主说:“这已是我最好的壶了。”乞丐摇摇头,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把紫砂壶,让下人重新泡一壶茶来。财主一品,味道果然不凡,立刻起身对乞丐作揖道:“我愿买你这把紫砂壶,要多少钱都可以。” 但乞丐也是非常喜欢这紫砂壶,完全不想用来交换,他果断地回答:“不行,这个壶是我的命,我不能给你”。乞丐连忙倒掉茶,收起壶就走。财主赶紧拦住,说:“我愿出一半家产要你这壶。”乞丐不言,执意要走。财主急了,说:“我愿出全部家产买你这把壶。”乞丐听了,不由地笑起来,说:“我要是舍得这壶,也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说完乞丐转身离开。 财主急忙上前说道:“这样吧,壶还是你的,你就在我家住下,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每天让我看看这壶,怎么样”。财主太喜欢这东西了,所以在情急之下只有想到这个办法。乞丐也在为每天的生计而发愁,有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答应呢?为此,乞丐很爽快的答应了财主的要求。就这样,乞丐住在了财主家,和财主同吃同住,两人每天捧着这壶,无话不谈,喝茶饮酒,好不开心。就这样两人开心的相处了十几年的时间,成了无话不谈的老知己。时间慢慢地流逝,财主和乞丐也慢慢地变老。乞丐年纪比财主大,衰老的迹象也日益明显。这天财主对乞丐说:你膝下无子女,没有任何人继承你的壶,不如你去世之后,我来帮你保管,你看如何?乞丐非常感动地答应了。 过了一段时间,乞丐真的去世了,财主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把紫砂壶。刚开始,财主每天都沉迷在拥有这把紫砂壶的喜悦中,直到有一天,财主拿着紫砂壶仔细打量欣赏的时候,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似乎少了点什么。这时他眼前浮现出昔日与乞丐一起玩壶品茶的场景,一切都明白了。于是财主将紫砂壶狠狠地往地上一摔......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都改变了,财主与乞丐间的情谊已超越了这把紫砂壶本身的价值。再好的东西没有人与自己共享就失去了意义,再值钱的东西也没有知己重要。转念想想自己的人生,什么才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或许就是那个和你一起交心喝茶的人哪!</h3> <h3>『经典沐心』精神专直【原文】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黄帝内经》)【大意】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延展】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曾经由于不得志,心情郁闷不畅,久之患上了“幽忧之疾”,多方求医,不见好转,痛苦之极,别无良方。为解除烦恼,他便操练“琴、棋、诗、书、画”五友,终能爱好广泛,博学多才,对“琴、棋、书、画、诗”这文人“五友”无所不通。欧阳修一旦全心投入了角色,便怡然自得,不知不觉病已痊愈。他在《送杨序》这文中写道:“予常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他劝人以“五友”为伴,防病养生。他在《秋声赋》中写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人常有多忧多思之老,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长生之法。”他在告诫人们过多的忧伤会伤害心灵,过重的劳动会伤其体形,一个人的智慧与体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是多愁善感,则青壮年会加速老化;老年就会加速衰竭,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是长生方法也。事实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郁之人甚少高龄,能以“五友”为伴者,则长寿者多也!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明:健康、优美、悦耳的歌声、琴曲对神经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并反射性地影响人体而表现出兴奋、抑制、降压镇痛、消除疲劳、增进食欲等功效。练习书法、绘画、下棋、作诗、不但陶冶情操,增进情趣,而且通过专注心思,凝神聚气,对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又何乐不为呢?</h3> <h3>『经典沐心』玉含纤瑕【原文】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北齐•刘昼《刘子•妄瑕》)【大意】荆山的美玉也必然含有细小的毛病,出自骊龙颔下的宝珠也有微小的缺陷。任何事物的质量都不是绝对的;既不会是绝对的好,也不会是绝对的坏。绝对的完美无缺,世间并不存在。【延展】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两样礼物:一个是愚蠢,一个是聪明。有位叫伊莎贝尔的女孩,接到天使给她的愚蠢的礼物时,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天使知道后,义正词严地对她说:“愚蠢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份额,只是各人在多少上有差异。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必须拥有你的愚蠢,光靠聪明终会导致你的许多失败或不如意。”然而,伊莎贝尔根本没把天使的劝告当回事,决不让一丝一毫的愚蠢进入自己的大脑。于是,她的记忆力强过任何一个人,思维也比任何一个人都敏捷。无论干什么,她的成绩都是最优秀的。随着时光的流逝,伊莎贝尔长大了。她做任何事都是赢家,在她面前,人人都得带着失败的沮丧而归,可以说她已聪明绝顶了。渐渐地,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伊莎贝尔共同做事了,因为在她面前,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会变得很愚蠢,没有一点施展才华的机会。到了结婚年龄,也没有一个男人敢娶她。伊莎贝尔终于醒悟了,去请求天使把当初那份愚蠢的礼物重新送给她。天使对她说:“晚啦,因为你的头脑中全是聪明和才智,连一丝一毫的愚蠢都放不进去了。”《庄子》里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很善辩的人,以出色的口才击败了对手。他很得意,庄子却告诉他:“其实对你自己来说,你完全失败了。你用你的高超辩技,把别人正确的道理驳得一无是处。那人失去了尊严和面子,便对你有了嫉恨和怨愤。这不是断了自己的人缘,助长了别人的报复心吗?你要记住,该放手时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h3> <h3>『经典沐心』不薄于人【原文】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大意】对亲族刻薄的,不会有好的子孙。对老师刻薄的,一定没有好的弟子。【延展】古时候,有一个人嫌弃自己的父亲老了,什么也干不动了,他觉得这样一个又老又脏的老头除了浪费粮食一点用也没有了。于是有一天,他找了一个旧箩筐装上自己的老父亲,带上自己的儿子,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把自己的老父亲扔到了深山里。要回去时,自己的儿子却非要把旧箩筐带回去,气得他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儿子哭着说:这个箩筐还有用,等你老了,我还要用它装着你扔到这里。这个人听了很后悔,就用箩筐把老父亲又背了回去。从此后,他改变了自己对老父亲的态度,一直孝敬到老人去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