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方地,我工作的起点

崔景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方地,是黑龙江省肇源县福兴乡福兴村的自然屯。</p><p class="ql-block"> 四方地有两个。一个是东四方地,一个是西四方地。</p><p class="ql-block"> 东四方地归福兴村管,西四方地归复兴村管。东西四方地,中间隔一条公路。</p><p class="ql-block"> 这条公路是南北走向,南边是肇源县的三站镇,北边是肇州县的丰乐镇。中间是肇源县福兴乡所在地。四方地在距福兴乡北边,大约三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br></p> <h1> </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18岁,被县里选拔为接班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1年"9·13"林彪事件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次代表会议,会议要求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为了落实会议精神,肇源县决定全县选拔110名青年进行重点培养,其中农村青年60名。我是农村的60名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三站公社选了4名,张国栋、张连芝、吴淑荣和我。后来,张国栋先后担任肇源县副县长、林甸县县长、大庆市龙凤区区长、房产局局长,张连芝在肇源县担任副局级领导职务,吴淑荣中途掉队了,我后来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绥化地区(市)交通局工作,先后任秘书科、综合科副科长、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纪检书记、党组成员副局长、调研员等,其间先后抽调到地委整党办、国企办、三代办工作,二零一五年五月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h3>作者与张国栋(右)合影</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班人人选确定后,县委将这些人集中到县委党校,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训"十大"会议精神,一个纲四个重点,其中重点之一是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同时,还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等等。县委书记万力亲自给讲课,集中培训了一个月。之后分别编组成立工作队,派驻全县各个乡镇及生产大队。</p><p class="ql-block"> 我被派驻福兴公社福兴大队,任副队长,具体负责7小队,也就是东四方地屯。工作队的名称先后变了三次,开始叫抓基层打基础工作队,后来又改为批林批孔工作队,最后又改称县委工作队。1973年9月进点,1974年9月我上大学后结束。可以说,这是我工作的起点,那年我18岁。在福兴大队一年,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派到基层锻炼提高,难忘的记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自基层又回到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当时的政治需要。我的家乡是三站公社,被派到临近的福兴公社。两个公社相距近20公里。而我进驻的福兴大队距公社约四五公里。我们吃住在大队,后来又住在小队,吃百家饭,每天由生产队派饭,派到谁家到谁家吃。一顿饭交三角钱二两粮票。在福兴大队一年多的日子里有很多难忘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队会计贪污的案件,教育我一生。</b></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驻的大队,经群众检举揭发和我们立案调查,原大队会计利用各种手手段,贪污财务折合人民币600余元。经过我们工作队的查证核实,报工作队上级党组织和福兴公社党委批准,撤销了该人的大队会计和支部委员职务、开除党籍。在查证核实过程中,涉案人那种悔恨痛哭流涕的场面,时常在脑海里浮现。吃脏食花赃款早晚是病,这句老百姓的口头禅,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教我始终保持着警醒,做事做人不能有贪心,时时刻刻清廉干净,公私分明,更不能假公济私。过春节的时候,生产队要给我拿队里粉坊自产的粉条,被我婉言谢绝。那时的600元,现在来看根本不算什么。但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这个案件不仅教育了我,而且还教育了很多人。在农村老百姓心中是风清气明。</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老队长风风火火、敢打敢拼的性格,给我留下很深的烙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队长叫马俊年,50左右岁,没有多少文化,车轴汉子,即是生产队长又是领工员,铲地、割地都干在前面,只要吆喝一声,全体社员紧跟他屁股后干活,比他年轻的壮劳力也超不过他,说干就干,敢打敢拼,雷厉风行。在批林批孔时,要求领导带头写批判稿参加批判会,他文化低写不了,但也不落后,和我说:"我不会写,要不,我到台上骂孔老二几句行不行?"他那种执著、认真、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令我肃然起敬。他一个不识几个大字的农民,一心一意干工作,没有任何非分之想,纯朴得非常可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老党员忠心耿耿、认真负责的品行,让我受益匪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党员叫孙长仁,当兵复原回乡,组织安排他当养路工,负责屯西边南北道的管理养护。党组织关系在西四方地党小组。参加党组织活动非常积极,从来不落后。关心政治,关心生产队的发展,不仅自己的本职工作出色,而且经常给生产队出谋划策,在社员中威信特别高。谁家有事都要找他商量,让他给拿个主意。他经常说我是在党的人,应该有一个党员的样子。我在四方地的时候,特别依靠他,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是在工作队入党的,介绍我入党的有两个人,一个叫王玉喜,福兴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土改干部,初中文化,为官清正廉洁,工作作风扎实,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威信非常高。在工作队中任队长,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不少做人、做官的知识。另一个人叫刘志忠,比我大几岁,文化高,写作能力强,在工作队中任小组秘书。人很文静,个人修养特别好,在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大娘善良慈祥、待人宽厚的举止,使我感动至今。</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大队集中学习时经常住在大队部附近的老王家。全家三口人,老太太60多岁,领着老儿子和老姑娘在一起过日子。三间泥土房,我们工作队住西屋,他们一家住东屋。老太太干净利索,屋里屋外料理的有条不紊。我们工作队的同志都管他叫大娘。王大娘特别善良慈祥,一天总是乐呵呵的,谁有了头疼感冒,大娘忙前忙后,烧水烧炕,打发儿子姑娘去卫生所找大夫、抓药。</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留住的初心和起点</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方地是我工作的起点,是我人生的第一步。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青春的记忆,走向社会的第一次历练,起步和初心开始的起跑线,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许多思考和憧憬,产生于那片黑土地。那些粗旷而凝结沧桑的土坯房,那郁郁葱葱充满夏日阴凉的的白杨林,那真挚质朴的父老乡亲,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那些充满朝气和稚璞的故事,仍然让我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哦,四方地深刻的烙印,镂刻在我人生道路的里程碑上,那个曾经的驿站,让我至今保持着清晰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 2017.1.14绥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