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align="center">作者:张瑞 摄影:张宁</h3> 关于雪,总觉得有个词形容了来最好,叫"冰雪聪明"——中国审美里,写意总是最高境界,让雪聪明了,就很化意,有境界。<br>当然这要比较了来看,比如说,只看到了雪的欢快的,爱把雪比作顽皮的孩子,但这说法任性了,虽然雪地里总会少不了孩子叮叮铃铃的笑声;也虽然,漫天飞舞的雪的确也有着恣肆之态;但其实舞着的雪,悠悠然的有一些姿态美,即便象孩子,也是些极迷你的娇媚清纯的女孩子,叽叽喳喳的,穿着小白纱裙跳天鹅舞那样儿的。<br>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还不喜欢把雪说成是柳絮,虽然当年谢道韫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名,把她家哥哥比了下去,但我总觉得这是那大伯的偏心眼。她那兄弟说雪是“撒盐空中”,虽然啪啦啪啦的盐粒儿让雪还不成花,但其实听觉上有些紧锣密鼓的效果,是一场大雪降临的前奏气氛,实诚是实诚了些,却是踏踏实实的雨夹雪的状态,与谢道韫所咏的那种鹅毛大雪,本不是一个类别。当然,说雪“鹅毛”,俗是俗了,形象性其实不差。反是柳絮,印象里往往灰灰地一团,粘泥带土的,也就是败絮,观感上无法洁白。</font></h3> 至于李白,向来无拘无束,大话连连,才会说出“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简直也就是没了边际。象他这样的大手笔都写不出效果,可见非要把雪比作什么也就是不讨好的事。倒不如用了另外的聪明,旁逸斜出,那雪反是有了味道。<br> 这点做的好的是白居易,他写雪,字面上并没有那么着力,可读着就会有大雪欲来的兴奋与期盼之感——气氛拿捏的好。“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家常的温暖,因为一场雪的烘托而有了情调。一瓮新酿的酒,一只通红的火炉,一张邀约的花笺,一间暖着的雪庐,其实都是因为一场雪的到来。是傍晚了,天暗了下来,闲暇的日子,充盈着华丽的寂寞,心底下仿佛有一些屑屑的碎语要说,可谁是那个可以雪夜畅谈的人呢?静静地对语,仿佛尤其需要着心有灵犀的。人生的寂寞就那样如屋外的雪花般轻舞飞扬,渲染着那么深的期盼——于是这雪的好,就好在个气氛。<br> 类似了的,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清少纳言,她学了白居易,写的是——“大雪下得很厚的黄昏,在靠近屋门处,三两位志趣相投的人围着火盆谈话。天色已暗,室内并不掌灯,只借四周白亮亮的雪光,用火筷胡乱地拨弄着炭灰交谈一些伤情或有趣的故事。”“正在想:黄昏早已逝去了吧?忽听履声渐近。觉得奇怪,便向门外望去。常常在这种时候,突然闪现出意想不到的人。”<br> 从文辞看,清纳是很有风采的女子,俏丽,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着优裕的雍容,精致出一丝不苟的纯粹——这本来也是岛国宫廷文化的特征。看清少的文字,应该是熟读了白居易的,只是更清浅些,于是就只有了趣味。她应该是个有人肯宠的小女人,日子过得华丽,那雪就格外有着情调之美。是私密着的小欢乐。<br>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与她气质相谐了的,还有魏晋的王子遒。子遒雪夜访戴,本是被国画画滥了的题材——国画画雪,本来就容易合了笔意,不过黑黑白白,看上去是取巧的投机偷懒,想来又是冰雪聪明。这省了的笔墨,也是要画这雪意才会有味。而这点笔墨里的意思,又得有着这样佳话了的故事去配——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他的访友,让人觉得只不过是个由头,真正想访的,其实是那场漫山的大雪。魏晋风度向来以任性好玩为特征,也因着这故事的好玩,那雪,就有了风雅之气。</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当然,成就这份风雅的,还有王子遒这个人——他不是那种抑郁的文人,所以那行为更多的是率性而为。要是换了柳宗元怕是不行。柳宗元那样的文人,活出一肚子的委屈,被发配到荒蛮的柳州,他的人生就落到一场大雪里去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人要有多强的幻灭感才会写出这样冰冷的句子?简直就是绝望。这其实也是雪的另一份特质——空无之感。象了终极。但这样一层意思,要张岱写来才算触到本质。</font></h3> 张岱是皇族,国破家亡,披发入山,躲在陶庵里忆及当年的豪华往事,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人之变故,心之感伤,入文,那文的质地里,不过也就是“人生悲凉”这几个字。这样的悲凉里去看雪,他的雪就写出了极致。<br> 于是湖心亭的雪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忆极龙山雪,又用了“雪皆呆白”这样的词。总觉得这“呆白”二字有意思,有情绪,是泄愤。因为白一向是通透聪明的,这世上,聪明总是宝贝吧,而聪明无所用呢?聪明被弃之一隅呢?想来这世界终究是俗人的天下,冰雪聪明了,只增加的是怨气吧?又忆及当年那些赏雪的快乐,雪友丽人,相拥相抱,呼叫着从雪坡上“旋滚而下”,简直也就是了梦之如昨。<br> <br>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样的雪,看上去热闹,读来却是冷寂。那些曾经的热闹,一个人心里的热闹,是漆黑的夜里,破庙青灯下的回忆。这样一种寒意,用简素的笔墨写出,那屋外是一定要飘着一场亘古的大雪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说到这湖心亭,记起的倒是有一年的冬天,过沪,傍晚时分下起雪来了,就想起了湖心亭的雪,急急地赶了去西湖,不想雪就停了,一片影子都没有,凉薄的很。又忆及年年的冬日,总是在对一场雪的期盼里赶路,路过那座城,哪些人,哪些事,记住了什么,又忘记了什么呢?人总是这样的,不知不觉地长大,不知不觉地老去,不知不觉地忘记很多东西,所以苏轼会说,“人生处处何所似,应是飞鸿踏雪泥”。“雪泥”这样的词,是会让人一激灵的,天上人间。是穿过岁月的沧桑,发如雪。 </font></h3> 又想起小时候了,那些有雪的冬天,仿佛总充盈着童稚的欢快,厚厚的没过膝的雪后,在青涩的淡灰微蓝的天光里上学去,穿过那个平整的就象一张白纸似的广场,一群孩子故意摔着跤,回头去看那些歪歪扭扭的脚印,稀里哗啦着,就是那样无缘无故地孩子的大笑。还有的是,会有多事的小孩,用教室的盆,满满地装着雪,放在炉火上烤,一盆的脏水。也有发愁的事,是下雪后老师的作文,需要绞尽脑汁地苦苦编造了去。一般有这样的句子就可得了表扬——昨天晚上下了大雪,早上一推门,啊,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句子不是不好,坏就坏在让一帮小孩子给用滥了。 <br> 我有一次得了表扬的句子是——“一群孩子在雪地里疯着跑着,雪球飞来飞去,脸颊冻得通红,手也冻成了红萝卜。有趣的是,那个低年级的傻孩子,捧着一团雪,象桃子一样大口大口地吃着。”<br> 这其实写实——我们小时候是真的吃过雪的,也吃过屋檐上的冰棱。倒不至于是饥渴,是那么清透美好的东西,仿佛就要吃一吃才会甘心似的。放在口里尝一尝,才会表达出喜爱,想来这也是小孩子的怪脾气。 今,却只有在这西南潮湿的冬天里,傍着炉火过冬。看到这样一个句子——“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觉出的是一种幽微的怀旧气息随着暮色笼上来了。<br> 那个北方的小城下雪了吗? 如果下了,那些灰瓦翘檐的房子,会一律端穆起来。檐上的那些兽,平日里青面獠牙的样子,这一刻,头上蒙着一层厚厚的雪,都象戴上了一顶白帽子,有了一些滑稽的效果了,再也无法狰狞。还有红墙,与雪白映衬着,不知是谁衬托了谁。还有树,上面覆了雪,下面仍是黑色的枝条,硬朗的很,咬着牙坚持似的,倔强。当然塔松会从容些,一叠绿一叠白地叠上去,无声地奏着了韵律。<br> 民房呢,是那种被包裹起来的样子,雪的檐下是冰凌,门上的对联,通红通红地喜气洋洋。房前的河水也是冻着,拂开雪,是一层冰,隐隐约约地有鱼的影子在冰下游,是另一个世界了。雀又没有那么悠闲了,冷着,还得出来觅食,就有那些小爪印儿叠在雪地里,符咒似的,远远看过去,都神秘了。<br> 这时候,“吱呀”一声,门开了,有头上围着三角形红围巾的女人出来了,到窗下取白菜,那些硕大的白菜,挤在窗户下,水灵灵地有一种活波。这女人,这白菜,过她的温暖的日子,充实硕足,其实不知道墙外看雪的人,把她们也入了风景。 当然这是雪后了,雪后冬天的小城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然后就陷入到一种温暖的等待里了。于是就安静着,脾气好得不得了。<br> 而那些热闹,其实是属于雪前的期盼和下雪时的狂欢的。那样的时刻,任是怎么任性都是可以原谅的,怎么疯闹也是可以不为过的——想来只有下雪的时刻,才是北方真正的节日。<br>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样想着时,就傍晚了,天地变得逼仄起来,仿佛一场雪要上来了,空气开始变得神秘,屑屑地充溢着私密的期盼与心底深处的欢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仿佛千言万语,没法说出,只能这样简简单单地说了——就仿佛是了一个关于雪的邀请——是要心有灵犀着,聪明。</font></h3> <h3>——————————————————————————</h3><h3>【作者简介】:</h3><h3>张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贵州某重点中学语文教师。先后在《散文》《人民文学》《中华散文》《散文选刊》《当代人》《黄河文学》《阳光》《炎黄》等刊物杂志发表散文多篇。多篇文章被改编为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试题。2015年获首届"岷州杯"全国诗歌散文大赛散文一等奖;《人民文学》第二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评选优秀奖;香港"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入围奖。</h3> <p>【摄影者简介】</p><p> 张宁,网名黑胡子,作者之兄,资深网虫,QQ号七位数。会计审计🐶+摄影🐶一枚!美篇粉丝!生活在三代均出才女的家庭里,故虽虚长家妹一岁,然人生各阶段的成绩却均完败于姑姑、妹妹和女儿!曾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篇,全是为了进职称;主持完成省部级管理课题多项,均为小伙伴们努力的结果;好歹读了个工商管理硕士,却深感自己名不副实;摄影和游记被杂志录用一篇,也纯属机缘巧合。兴趣广泛,热爱读书爱玩微信,对历史、地理、科技、摄影多有涉及;善于动手想努力做技术宅,啥事都喜欢研究深透;做事执着、工作努力,最终却发现天资不济,样样通晓、样样稀松!总之就是一个喜欢不停折腾的六零后。<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