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崖州农村

原鸣圆

<h3>崖州,是三亚市所属四区之一。但在四区中所占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距市区最远,更重要的是历史最悠久。玩上摄影后,不记得去过崖州多少次了,却鲜有自已满意的作品。某日,崖州摄影比赛的组织者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参赛,细听才发现他将我误以为是某著名大咖了,却也因缘相识而有了一份责任。</h3><h3> 箱底没有存货的我不得不背上相机开车上路……连续几次“走私”后,我才意识到此前总是行摄匆匆、“浮光掠影”,这之于愚笨的我难出作品已是必然。在连续几天深入探访崖州后我的脑子忽然蹦出来“崖州是三亚的根”、“崖州是三亚文化的发源地”之类的观点(也不知道官方是如何定义?)。我想,无论参赛与否,我还会常去崖州的。</h3> <h3>保平村是个古村,传统的古民居保存数百年了。尽管已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却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诸多现实问题。村子里收拾得很干净,可感觉缺少一些人气……</h3> <h3>某日早餐时,一曾在崖州代职的同事建议我去拍“崖州民歌”,并告诉我崖州民歌已是“非遗”,还热情的给我联系了传承人张老师和麦老师。这天,张老师带着我去找麦老师时,他正在组织放学后的学生在学习“崖州民歌”……</h3> <h3>我在保平村子里闲逛时,一阿公邀请我去他的花园看看,在阿公给我介绍园艺时,我意识到遇见了一位“文化人”。果然,在步入老人家在花园里建造的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屋时,我的猜想得到了验证……阿公已91岁高龄,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据说退休前任某小学校长。</h3> <h3>阿公名叫张远源。他随后又邀请我去他府上,拿出了他所获得的种种荣誉与我分享。曾有人说三亚是文化的沙漠,让这些人深入民间之后,大概也就不会如此妄言了!</h3> <h3>这位阿公的衣着吸引了我。看着他头顶上的军徽,我腾出右手向他敬礼!依稀听出老人家曾是琼崖纵队的战士,他还拿出了身着戎装的年轻的照片……</h3> <h3>崖州除了旅游业、渔业等产业之外,农业也是该区的亮点,说起“万亩田洋”、“冬季瓜菜基地”,至少在本岛内算是尽人皆知。</h3><h3>现在正值冬季,北方正是雾霾笼罩的季节,而生活在崖州的农民却天天享受着诗画般的美好。</h3> <h3>农民劳作辛苦人人皆知,辛苦于他们已成习惯,但他们不能忍受增产却不增收的残酷现实。2017年元旦前后,黄瓜每斤只卖五角,豆角每斤卖一元……看着农民兄弟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无助,我的心也隐隐在疼却又爱莫能助!</h3> <h3>菜贱伤农。以下几张照片似乎可以印证。</h3> <h3>“多少钱一斤?”我意识到是收购商,悄悄按下了快门。可菜农这会儿不在,我说“当然越贵越好!”“哦,不在”收购商笑笑走了。</h3> <h3>这天菜价有些上涨,豆角每斤卖到了两块到两块五。这哥俩大概交易成功了吧,见我拿着相机过来,说“来,给他拍一张!”</h3> <h3>晚上,是收购商打包装车的时间。整整一条街道都停满了加长的大货车,每装满一车就连夜运出岛外了。</h3> <h3>摄影制作:高克华(原鸣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