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相机上海58-Ⅰ

赵俊毅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Ⅰ型相机</div>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天津、北京、上海相继组建照相机厂研发照相机。三家照相机厂均以国外的高档相机为仿制蓝本,天津和北京两家公私合营照相机厂虽仿制出样机,因种种原因均未把仿制品转化为商品,而真正把仿制品转化为商品的,只有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上海58-Ⅰ型相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Ⅰ型相机正面</div> 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前身是天津平和机械修理厂,平和厂正在仿制莱卡Ⅲc型相机,公私合营后,在相机选型会上,是继续仿制莱卡135相机?还是改为仿制120相机?私方代表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相互争持较大,最终公方代表拍板决定放弃Ⅲc,以玛米亚six120折叠相机为蓝本,仿制出30余台样机后,由于各种原因,又转为生产简易相机。北京公私合营大莱照相机厂以仿制莱卡Ⅱ型相机为主,制成12台样机后,由于设备简陋工人技能差等原因,从而放弃了所选机型,转为生产120双镜头相机。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在相机选型的问题上不急不躁,他们先了解了津、京两家相机厂的情况,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同志们认为120相机虽占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但135相机将是市场的主流产品,关键要选好相机的机型。在众多的135相机品牌中,唯有莱卡相机的设计简洁实用,工艺工种简单,适宜效法,只要在精密机械加工方面把控好,就能仿制出品质优良的相机,最后同志们一致同意以莱卡Ⅲb型相机为仿制的蓝本。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Ⅰ型相机背面</div> 相机机型选定以后,全厂上下开足马力,日夜兼程,除光学部分委托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研究所设计,镜片由上海吴良村眼镜厂加工外,金属部分于1958年1月组装成型。取名为上海58-Ⅰ型相机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厂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生产工艺,如调整杆上的手柄被简化掉,后期生产的58-Ⅰ型相机支掉了背带环。当58-Ⅰ型相机出品过1500台后,上海厂又在58-Ⅰ型的基础上,将取景与对焦两孔合为一孔,机身前增加了闪光灯插孔,推出了58-Ⅰ型的改良型产品上海58-Ⅱ型。上海58-Ⅱ型相机一直生产到国内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5月,才宣告停产,总产量达6万多台的上海58型相机,进入商品市场后,满足了国内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需要,丰富了相机市场,为我国的摄影事业做出了贡献。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Ⅰ型相机顶面</div> 新中国照相机工业初期,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由于私方代表的“于刘之争”,加之公方代表外行领导内行,天津厂前身平和厂正在仿制的莱卡Ⅲc型相机被窒息在母腹之中,而又从新坐胎,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北京公私合营大莱照相机厂以莱卡Ⅱ型为蓝本仿制出12台样机未能再接再厉,又转为120双镜头相机的生产,北京厂的私方代表总是满足于试制成功的喜悦之中,从未把仿制的机型固定下来。相机厂很小,仿制的机型却很多,从而延误了相机厂的发展。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按经济规律办事,从仿制莱卡Ⅲb型相机入手,一步一个脚印,直至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以不变应万变,走过了一条成功之路。上海厂出品58-Ⅰ型相机虽不能与世界王牌莱卡相提并论,但与同期出品的国产相机相比较,其工艺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度。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Ⅰ型相机底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Ⅰ型相机侧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Ⅰ型相机侧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Ⅱ型相机正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Ⅱ型相机背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Ⅱ型相机顶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Ⅱ型相机底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Ⅱ型相机侧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58-Ⅱ型相机侧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