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 耐人寻味

程制荣,浙江台州

<h3>浙江东部有五个程氏谱系,生活着近二万程姓后裔。</h3><h3>一个人从父母、父母之父母,上溯十代是1024人,这些人中任何一个的缺失,都不会有这个人。水有源,树有根,当下程人都有“我从哪里来”的追问,有着浓厚的寻根问祖、探索源流的兴趣。氏族文化是那样博大精深,沉淀深厚;千百年来留下古谱历久弥新,弥足珍贵,是那样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h3> <h3>一、临海石塘程氏古谱</h3> <h3>(一)以上是王十朋于淳祐六年1246撰写谱序。这是目前发现浙东程氏最早谱序。</h3><h3>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人,宋高宗绍兴27年1157年状元及第。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h3> <h3>(二)以上是谢铎于弘治八年1495撰写谱序。谢铎,1435~1510,温岭桃溪人,字鸣治,号方岩,登甲申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掌国子祭酒事。</h3><div>此序最后“……余尝为史官,获知程氏受姓之由,始于广平记嘉,实唐御史之后也。”或我们探索源流提供了重要线索。</div> <h3>二、三门渔溪程氏古谱</h3> <h3>以上是储国秀于宋端平二年1235撰写谱序。谱序中提及的“菊中迁黄岩施家岙”、“玉迁黄岩塔下”令人探索。编者认为或许是与当时交通不便,互相看不到对方宗谱有关;或许是后人修改所致。</h3><h3>这是1996年递修时记载,不知古谱是否也是如此记载。</h3><div>编者由此有过深入探讨,“他认”往往是片言只语,是孤证,“自认”则具有完整的、系统的证据形成证据链的证明力。</div> <h3>三、黄岩蓍山程氏古谱</h3> <h3>(一)以上是谢铎题《节推公像赞小序》。此赞,文字简约,百多字勾略了蓍山程氏始祖矾(礬)公的生平、容像。</h3> <h3>(二)这是赵大佑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撰写谱序,是蓍山程氏留下最早谱序。赵大佑,1510~1569,官终兵部尚书,字世胤,号方崖,嘉靖十四年进士。赵大佑被称为“勋业著于官,行谊闻于乡。”</h3><h3>说到赵大佑,附带提一下他撰《川南公像赞小序》,如下图。</h3> <h3>应奎,二世祖,咸淳七年进士,……事实详见邑志。编者很希望看到县志,2014年在互联网上搜索得明万历七年1579《黄岩县志》被宁波天一阁保存下来,196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黄岩县志•卷之五•人物志上•科名•宋•进士》第七页第二面记载:“咸淳七年,张镇孙榜,程应奎,文瑞,蓍岙人。”这种谱志对照、相得益彰带来喜悦将伴随编者一生。</h3><div>赵大佑为蓍山程氏既作序又作赞,是否与史上程婴救赵结下程赵两家友谊有关?</div> <h3>(三)此《祠堂记》为盛象翁撰写于至治壬戌1322年。盛象翁,1252~1322,字景则,号圣泉,台州儒林山斗。</h3><h3>《祠堂记》是蓍山程氏留下最早文字记载。</h3> <h3>四、椒江塔下程程氏古谱</h3> <h3>以上是汪人瑞于乾隆六十年1795为塔下程撰写谱序</h3> <h3>五、温岭花坞程氏古谱</h3> <h3>以上是汝偕于元至正二年1342作《杜城程氏宗谱叙》。</h3><h3>2012年,在广东省南海佛山召开的《明道世家谱》会议上印发了此谱序。程鸿庭先生为此序添加了《小序》:“元代程氏谱叙极少见,汝偕祖于公元1342年所撰谱叙极为珍贵,为程氏谱牒填补了元代谱牒空白,回答了人们渴望回答而又无据回答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文彦博手书六体“「明道先生」四字真迹的去向问题等。”,称此谱叙,回答了许多过去无法回答的问题,填补许多历史空白,如文彦博手书六体“明道先生”匾散失问题。</h3> <h3>以上是浙东程氏五个谱系古谱集锦,可以说字字珠玑,极具文献价值,供研究者参考。如要深入研究,请完整地系统地阅读五个谱系古谱。</h3> <h3>程制荣文,程仙高图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