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7年元月5日(腊八节)为父亲而作:</h1><h1> 《祭拜🙏父亲》</h1><h1> </h1><h1> 天人永诀十一载</h1><h1> 生死相隔铭心怀</h1><h1> 儿孙驱车前祭拜</h1><h1> 与父畅谈尽欢颜</h1><h1> </h1><p class="ql-block">(备注:父亲从安葬之日起从来不让我悲伤,每次我都是开开心心前去祭拜🙏也许父亲是要我学会微笑生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本期作者:郭闽婷(原创)</h1><h1>照片拍摄:童 心</h1><h1>本期编辑:童 心</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始资料:父辈战争资料(仅部分留存)</span></p> <h1>栖霞寺我和姐陪伴父亲的日子</h1> <h1> 经过翻拍制作泛黄的父亲照片,照片记录着父亲曾参加过潍县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50年第一批入朝志愿军,福建前线金门炮战等等,荣立战功十多次。</h1><h1> </h1><h1> 父亲部队原为华东第三野战军第九纵队,陈毅任华东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许世友任华东第三野战军九纵队司令员,后统一编制为第27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福建厦门第31军。 </h1><h1> 听妈妈说下面照片是父亲抗美援朝作战回国后照的~~年代久远了妈妈还记忆犹新,我为父亲感到自豪与钦佩。</h1><h3><br></h3> <h1> 父亲胸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庄严神圣的名字,记录下父辈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年代,牢牢铭记。</h1> <h1> 今天晒晒抗美援朝回国后的父亲25岁成为《南京陆军步兵学校指挥系》第一批学员(现岔路口南京解放军理工学院内),年轻帅气的父亲配上军校校服更加英俊,倍感敬佩。</h1> <h1> 父亲一九五四年九月至一九五七年七月获得南京陆军步兵学校指挥系毕业证书。</h1><h1><br></h1><h1><br></h1> <h1> 努力学习 保卫国防</h1> <h1> 1986年国家恢复学历,根据总参部,总政治部(1983年),认可父亲为南京步兵学校指挥系。</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第三十一军</h1><h1><br></h1><h1>任命书 </h1><h1> 第00316号</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第三十一军</h1><h1><br></h1><h1>任命书 </h1><h1> 第03714号</h1><p class="ql-block"><br></p> <h1>红星闪闪照我去战斗(仅保留)</h1> <h1>红领章(仅保留的一对)</h1> <h3>红领章(仅保留一个)</h3> <h1> 肩章 一杠三星:听妈妈说父亲是第一批授予军衔~以后几十年都没有实行军衔制了~~直到1988年又开始恢复军衔制。</h1> <h3>领章一杠三星(仅保留一个)</h3> <h1> 淮海战役证章:背有别针,用于佩戴,一般称为证章。而非常见之币形徽章。直径2.7cm.质地红铜,表面度铬而成银白色,上方镌有光芒四射的红五星军徽,中央为二杆交叉插有刺刀的步枪,以象征协同作战的人民解放军部队___华东野战军和中南野战军合围镌有“淮海战役纪念”六个双钩红字,背面穿孔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和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等阴文字体。</h1> <h1>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以1949年4月21日发起攻击的日子,颁发了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颁发给参加渡江作战的全体人民,随军渡江的机关工作人民在江南接应大军和参加渡江的其他有功人员。该章红铜质,直径3.1cm 画面上波涛汹涌,帆船林立,人民解放军紧握钢枪,冲锋陷阵,一幅战无不胜的壮丽画卷。下书“渡江战役纪念”背面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和1949年4月21日。<br> (备注:听妈妈说父亲渡江是在马鞍山渡江)</h1> <h1> 和平万岁纪念章:1953年,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曾为志愿军颁赠了一枚“和平万岁”纪念章。该章为铜质,外形为五角星状,上方书“和平万岁”,中间主图是一只和平鸽,四周是红色烤漆,章的外环边与和平鸽表面均镀金,章背铸有“抗美援朝纪念,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 1953年10月25日”的文字。因为此章上有“和平万岁”四字及象征“和平鸽” 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之为“和平万岁”纪念章。</h1> <h1> 解放战争奖章:听妈妈说父亲是第一批第一届赴朝慰问团,1951年3月底以廖承志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及所属文工团一行575人赴朝鲜前线和后方慰问朝中部队和朝鲜人民。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赠。</h1><h3><br></h3> <p class="ql-block">解放奖章1945;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 北京证书号36802</p> <h1> 这是父亲解放战争的奖章证书</h1> <h1>父亲是奖章持证人</h1> <h1> 发扬革命传统,</h1><h1></h1><h1><br></h1><h1> 争取更大光荣。</h1><h1><br></h1><h1></h1><h1> 毛泽东</h1> <h1> 仅有的一张老照片一家四口留影,记载着父亲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才组建幸福的家庭。听妈妈说他们是在南京举行的集体婚礼,证婚人是陈毅将军。看到吧,年代是不是很久远了,上面的男孩👦就是我的哥哥,出生在江宁,上面的女孩👧是我的姐姐。那时还没有我^O^现在我只能眼巴巴瞅着一家人幸福。</h1> <h1> 随着和平年代的步伐,军令如山,我们随父辈转业到地方了,如今好怀念部队大院的生活。</h1> <h1>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进入了老年人行列,成了一名光荣的离休老干部。</h1> <h1>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怀念学习生活和战斗过的南京,认为南京是文明古国,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气候都是比较好的,作为子女我们毅然放弃外省工作,在姐姐的带领下一起举家来到南京定居,完成父亲喜爱南京的愿望。就在父亲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铁骨铮铮的父亲突发疾病,我们陪着父亲顽强的与病魔抗争近一年,终于还是没能抵抗住病魔离开了我们,如今的父亲一切安好。</h1> <h1>亲爱的父亲您永远活在儿女们心中!</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