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之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洪舟~红明

<h3>&nbsp; &nbsp; &nbsp; &nbsp; 李焕之(1919~2000)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福建泉州晋江人,生于香港。1938年8月到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艺术学院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创作的《春节组曲》、《社会主义好》、《春节序曲》已成为我国春晚必演曲目   </h3> <h3>李焕之和他母亲照</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池店中学李焕之纪念馆里的公开资料显示,李焕之1919年出生于香港,祖籍泉州市晋江池店,父亲曾在台湾经商。1930年,李焕之的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们兄弟移居内地,李焕之还曾经在泉州培元中学读高中。后来,李焕之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8年赶赴延安,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与指挥。“家乡的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以及南曲的音调随处可闻。每当夜深人静,经常听到远处传来的南琶弹唱之声——使你耳濡目染……”学者林英明在《李焕之的南音情怀》中写到,以上都是家乡泉州留给李焕之的印象。从16岁开始创作到81岁离世,前后65年音乐生涯中,李焕之共创作300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据说,从李焕之海量的作品中,偶尔也能感受到南音名曲《梅花操》和《八骏马》的韵味。</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为复三部曲式。快板的主部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调组成;中间部为中板,陕北秧歌音调,由双簧管和大提琴相继奏出旋律;最后由小号主奏的乐队全奏再现主部音乐。</h3><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第二乐章情歌为如歌的行板。开头是英国管奏出的引子。随后出现陕北情歌主题。情歌反复6遍后,逐渐回到由小提琴、大提琴对答的徵调式主题,经过连接句,最终重现引子音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三乐章盘歌为回旋曲式的圆舞曲。由一个象征人民在节日中欢乐聚会的主题和作为第一、二对比部的两个副题组成,音调均来自陕北领唱秧歌调素材。</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第四乐章灯会为三部曲式,中板,主部音乐源自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中间部采用秧歌调《摘南瓜》、《跑旱船》音调交叠出现,表现秧歌中的小场场面。结束部再现主部音乐,加进热烈的秧歌锣鼓节奏结束全曲。</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成德弦乐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