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57a7ff">魔力白平衡</font></b></h1> <h3> 我个人观点,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真是魔力无限,功德无量。何以见得?且看:</h3> <h3> 上图为某单反数码相机的白平衡一级菜单,当环境光源与所选光源一致时,可保证被摄物的颜色还原与原物一致。</h3><h3> 若选择“自动”,相机则会根据所测到的环境色温,自动调节白平衡,以确保照片色彩还原真实。</h3><h3> 此为众所周知的白平衡基本功能,它消除了以前胶卷相机难以中途将灯光型和日光型胶卷互换的窘境,为摄影者随时切换“胶片”类型提供了极大便利。</h3> <h3> 这只不过是白平衡小露锋芒,更神奇的见下图:</h3> <h3> 该图是“晴天”选项的二级莱单,中点色温约5200K,属于白色光。然而在图中可以看到当设定了色温后,仍可按需要加入洋红(M)、琥珀(A)、绿(G)、蓝(B)等颜色或相邻两色构成象限中的任一点上的颜色。</h3> <h3> 这意味着,在这二级莱单中,白平衡提供了13X13=169种颜色。相当于在胶卷摄影时代,提供了169种滤色镜!</h3><h3> 故谓之“魔力无限,功德无量”是一点不为过的。</h3> <h3> 功能虽在,魔力焕发却要靠灵活运用,且看实例:</h3> <h3>实例一:</h3><h3> 下A、B两图系用同一台数码照相机在同一地点采用完全相同的曝光参数拍摄,时间为同一天13点17分15秒和19分20秒,相差仅2分钟。A照白平衡设为自动,B照设为8300K。有趣的是A照蓝边明显,场面冷峻;B照阳光明媚,场面温暖,蓝边全部消除。</h3><h3> 提示:白平衡可用于消除蓝边。</h3><div><br></div> <h3>实例二:</h3><h3> 下方二张森林照片系清晨摄于同一时间地点,曝光参数相同,第一张是清晨写真,而第二张就成黄昏创作了,更有油画的感觉。第一张白平衡为4600K,第二张为9600K。</h3><h3> 提示:白平衡能够改变现场光线氛围。</h3> <h3>4600K</h3> <h3>9600K</h3> <h3>实例三:</h3><h3> 下二图系同一午后摄于同一室内厨房,自然光,第一图白平衡设为自动(保留暖色调),第二图设为10000(+M2)。</h3><h3> 提示:白平衡可以改变室内既有色调。</h3> <h3>自动(保留暖色调)</h3> <h3>10000K,0,M2</h3> <h3><br></h3><h1>具体运用:</h1><h3> 白平衡调控为拍摄时调节现场氛围提供了极大方便,也拓展了创作空间。</h3> <h3>自动(保留暖色调,A1,M1)</h3> <h3> 上图摄于大吴哥护城河,时间17点50分,太阳处于落山前夕,夕阳依旧强烈,暖色光并不明显。为了拍出“金色余辉”的感觉,将白平衡设置成“自动-保留暖色调”,并微调至A1,M1。于是,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块滤色镜,光线透过滤色镜,变成了金红色,将整个画面烘托得异常宁静、温馨。</h3> <h3>再如下图:</h3> <h3>3500K,(0,M1)</h3> <h3> 拍摄时希望强化铁桥上的射灯色彩,于是设白平衡3500K(+M1),自我感觉满意。</h3> <h3> 白平衡还可应用于其他场合,如透过汽车窗玻璃拍摄时,可用于纠正窗玻璃造成的色偏。</h3> <h1><b>总结:</b></h1><h3> 白平衡之作用于数码摄影,恰如滤色镜之作用于胶片摄影。故其作用绝不仅限于“平衡白色”,而可视为电子滤镜。或者,就是摄影师手中的调色板。</h3> <h1><b>心得</b></h1><h3> 有观点认为采用RAW格式摄片,白平衡后期完全可重置,故前期只需采用自动即可。我则难以苟同。盖因自动白平衡只相当于固定“胶卷”类型,而调节K值,选用色调,才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创作。何况,利用相机已有功能即能达到的效果却要放到后期去做,既是前期技术存在欠缺的表现,又是对相机资源(功能)的浪费,同时,亦有可能大大增加后期的工作量。</h3> <h5><b>注:本篇内容系在拙作《数码摄影详图解析教程》 第五章第2节《白平衡使用技巧》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