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驴友”生活

林峰

<h3>  也许我的内心早有去户外徒步的愿望,一有机会,就欣然参加了。<br>  线路:永乐古道环形穿越;计划:金竹洋—平坑—大地父母奇观——郭公山古村——黄檀洞古村—松罗—金竹洋;强度:所需时间6小时,难度中下;出发的时间:星期天。<br>  积极地准备着登山的装备,没有的买,有的翻箱倒柜地找出来;又担心天气下雨会增加难度,怕自己吃不消;再约上同伴,给自己断了后路。</h3><h3></h3><h3> 周六的晚上,把运动服、登山包、手杖、遮阳帽、水壶、等装备放在一块,食品用袋子装好,把闹钟调好。如春游的小学生,有点小兴奋,等待着第二天的户外徒步。</h3> 六点,太阳虽然还在地平线以下,但她的光芒已经把天空中还显墨黑色的层层云块,镶上金边,能见度高,今天的空气质量好!<br> 约定的时间,在约定的地点,和约定的人群,出发。<br> 车一开动,阵阵倦意袭来,赶紧闭上眼睛休息。当醒来时,车子已经盘旋在山道,原来我们不是从山下开始的。<br> 车子停在林氏祠堂前面的开阔地,在稍微等一下两位自驾驴友的空隙,趁机向徒步协会的林海会长请教登山杖的用法,并和几位组织者合影留念。 <h3>  随着登山队伍的开始缓缓启动,我们赶紧跟上。<br>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边走边感叹这阴到多云的天气正好适合出来徒步,不习惯手上拿着根登山杖,反而觉得是个累赘,有点小题大做之嫌。</h3><h3> 就这样,很轻松到达“大地父母”的景区,所谓“大地父母”,就是石头像男女的生殖器。说来也是神奇,偌大的山坡上,突兀地挺立着这么一根石柱,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极像男人的阳具,昂首向天,粗壮有力,经历大自然的风霜雷电,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反而衬托出他的勃勃生机,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精力。在看“大地之母”时,站立的位置刚好是一个背阴的风口,强健的罡风直钻衣服里层,把刚才登山时出的汗变成冰凉,紧贴身体,顿时全身发冷,连打喷嚏,匆匆离开。</h3> <h3>  转身继续往上攀登,这是一道山梁。<br>  时间还早,太阳升得不高,照在起伏连绵的山坡上,一面是亮的,一面是暗的,放眼望去,宛如一本本翻开的书卷,又像翻滚的浪涛。我们一行的六十多人,当时只感觉浩浩汤汤,后来从摄影师所拍的照片中看到的居然是一道风景线:美丽柔和的峰峦线上,一长群背负登山包,拄着登山杖,身体略微前倾的驴友,依次、蜿蜒前行,天空是湛蓝的,山体是墨绿的,因为逆光,把人的轮廓线勾勒得很是清晰,阳光的光晕从人与人的空隙间透出,为这个古道注入了顽强生命的气息。</h3> 上山下山,上山下山,不知几个来回,路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走,时间也将近正午,阳光直射,汗流浃背。转弯处树枝上挂着的红布条,是已经走过的人特意留下的标志,也表明一般的游客是不会从这里过的。没有了石头没有了台阶,我们就踩着前人在泥地上留下的浅浅的脚窝或者树根,在领路人的牵引下,奋力攀爬,鱼贯而上。还没歇一口气,又马上进入了一个竹林,竹林两米来高,刚好把人整个的笼罩住,不见天日。脚下依稀可辨的路窄且弯曲,横长的竹枝、竹叶挡在前面,几步之外,就看不见前后同伴,事出意外,顿时有点慌乱,想高声招呼同伴,又羞于出口,只暗暗疾步前行,磕磕碰碰,穿过竹林。<div>  豁然开朗,我们到达了溪流的岸边,可我们的目标还要跨过桥,这桥的引桥部分还没有修建,只得小心翼翼的踏过乱石堆,艰难的爬上桥。这才发现,全身早已虚汗淋漓,衣裤上沾满了泥浆,样子颇为狼狈。喝口水,吃块面包,假装等后面的人员过来,趁机休息一下,随行的队伍也从第一梯队掉到第二了。</div><h3> 过了桥,我们进入了景区的核心区,如明镜般的溪流,高耸入云的石壁……风景旖旎。我们从旁边走过,有人建议是否拍照留念,没有人响应,想必和我想法一样,早点到达预定的中午休息、就餐的目的地——黄檀硐。</h3> <p class="ql-block">  黄檀硐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境内,有着800多年历史,海拔400多米,历史上盛产靛青,现以种植水稻、番薯、生姜和茶叶等农作物为主。该村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村内古屋、古庙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装饰,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存留尚好。 在2007年11月4日,中国首届景观村落评选活动中,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入选首批"中国景观村落",浙江省仅黄檀硐村和兰溪市诸葛村入选。</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在这古老的村庄自己做饭、或者吃自带的干粮,也可以吃本地的农家乐,给身体补给,作短暂的休整。</p><p class="ql-block">  村庄出名后,虽然迎来了很多游客,但是,整个的村庄在这个阳光普照的午后,还是透着一股宁静和安逸。几个老人晒着太阳,在院子里摆上八仙桌,悠闲地搓着麻将,一条土狗躺在桌子的不远处阳光底下,慵懒用爪子搔着毛,看见人来了,也不狂吠,随意的瞄你一眼,继续;东厢房堆满了已经劈好的柴火,早已为过冬做好准备;新鲜的白萝卜被切成一片片晾在斜搁的竹篱上,趁着阳光正好,晒干储放。一派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010101">  在用扁平如年糕的石块砌墙的古屋边,几个美女“驴友”摆着造型,正在拍照,被倒影在清澈而平静的溪水上,一时也分不清哪是正?哪是倒?我还是惦记着路途的不确定,古村落就此匆匆别过,笨鸟先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段陡峭的上山台阶,走得异常的艰难。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头上冒出的汗水顺着下巴,大颗、大颗的往下滴,都能听到“吧嗒、吧嗒”砸在石阶上的声音,然后四溅开来。这时的登山杖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把登山杖向前倾斜着、死死的、顶住地面,然后移动脚步,好像手比脚用力更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心中满是后悔啊!好不容易挪到古寨门,就不管干净不干净,一屁股坐在地上,伸长了腿,瘫在那里休息,当时的感觉真是用尽了洪荒之力。后来才知道,黄檀硐就是因为地势险要,才免除了外来寇匪的侵入,也使得这古村远离了城市的嚣扰,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也把我累成了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接下来的路已经平缓了许多,甚至有一段已经修成平坦的栈道,经过了刚才炼狱般的登山,算是如履平地了,糊里糊涂随着队伍到了最高处,再往下走,又一个问题出现了。</font></h3> <div></div><div> </div><div> 膝盖刺痛,痛得不能弯曲。但考虑到不能给大队伍形成障碍,就只能一跳一跳的下台阶。同行有热心的老驴友见我这样,就主动的拿出他自己护膝,帮我裹上,果然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还有痛,但可以正常地走到了谷底。终于到谷底了,确定再没有上山下山了,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br></div> <div>  这才发现夕阳正西下,余晖洒满了整个山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仿佛置身于深秋。望着眼前异常壮美的景色,想着这一路来的经历,感觉很轻松,颇有点小小的成就感,非常感谢瑞安徒步协会的组织,也非常感谢海静的“携带”,让我体会到户外徒步带来的快乐。</div><div> 也是天赐良机,最近一段时间都是雾霾的天气,偏偏今天的空气特别纯净,冬日晴好。</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