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庙下的庙

剑客

<h3><br /></h3><div> 老 庙 下 的 庙</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老历七月初六,一大早,会昌县城内城外城郊到处鞭炮轰鸣,把那些躺在床上做梦的不做梦的做爱的不做爱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县民统统吵醒……而事实上,这样的爆竹声甚至可以追溯到凌晨,从半夜12点转点时就已经开始了。</div><div> 然而,这一天并不是令会昌人民留下历史记忆的纪念日,于会昌的政治经济而言也没有任何可记载之处。</div><div> 把全体县民一个早搅动起来的这桩事情,既不是县里召开庆功会庆祝会这会那会人们欢欣鼓舞,也不是哪任县官离任县民们高举“天高三尺”的牌匾鸣炮欢送,也不是新县官到任吹鼓手在摇旗呐喊,甚至也不是会昌籍的哪位达官显贵衣锦还乡亲戚朋友们弹冠相庆,更不是城里人家喜结良缘或喜得贵子而大宴宾客。</div><div> 七月初六这天,据说是会昌县城老庙下的菩萨要出来逛街了,县民们管他叫做菩萨出街。</div><div> 这一天,不管是城里的原住人还是居住在城里的乡下人还是客居会昌的外地人,都涌向县城西南一个叫老庙下的地方朝觐,男男女女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热闹非凡。</div><div> 人们满怀虔诚顶礼膜拜的对象你可以称呼他显灵公也可以叫显应公,总之就是老庙下庙里供奉着的这位大仙。这位大仙的来历可是颇有一番缘源:传闻在明朝成化年间,当地一金姓人氏在江边捕鱼,忽见一木漂进网中,驱之不去,如是者三,金某大异,捕之,乃见此木形状奇特,闻之芳香扑鼻,遂带回家中。当晚,金某得一梦,梦见奇木乃神灵化身也。奇木自谓乃赖姓楚人,宗老子之道,习得飞升变化之术,时称赖公元帅,嘉应侯,后来又叫四海灵应王。次日,金某遂按梦中神灵的形貌请工匠将奇木雕成神像,称为“赖公元帅”“赖公侯”“显应公”“显灵公”。</div><div> 当时的知县梁潜得悉此事,专门为大仙在富尾村修建了庙宇,并题匾额“赖公祠”。因为祠四周都是翠竹,后人亦称翠竹祠。这便是座落在会昌县城西郊富尾村的翠竹祠的来历。</div><div> 翠竹祠供奉的神主“赖公元帅”,通过官府的宣扬和民间的传颂,不仅在会昌拥有众多信徒,甚至辐射到周边县市,并且逐渐在民众心中演化成为一位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通天大神。他洞察万物未卜先知,能保境安民,庇护大众,确保来年五谷丰登,久旱时能普降甘霖,久涝时会抗洪救灾,还可保佑信徒升官发财,解除疾病,消灾纳福。因此翠竹祠一直香火旺盛,历久不衰。</div><div> “菩萨出街”活动始于清初,至民国时期达到顶峰。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虔诚的信徒们组成庞大的仪仗队,将供奉在翠竹祠的“菩萨”(即显应公)披红挂绿,用十二人抬的大轿扛着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间巡游。“菩萨”游街时,前面有各色旌旗、神牌、凉伞、吹鼓手,接着由“马脚”作向导,“马脚”打着赤膊,头缠红布巾,腰系红布带,手拿红布小旗,蹦蹦跳跳在燃放的鞭炮中间穿行。“菩萨”巡游途中,沿街两侧商家、居民、信徒竞相烧香迎佛拜佛,燃放鞭炮。跟随着“菩萨”后行的则是南昌丰城于都广东等商帮组织的“迎古事”,由少男少女妆扮成“嫦娥”“杨贵妃”“西楚霸王”等形象,坐在八人抬的小轿上随同出行,后面跟着信徒和群众,绵延数百米,巡游队伍蔚为壮观。</div><div> 对于“菩萨出街”的热闹景象,清朝咸丰恩贡张汝霖曾作《咏显应公出游》描绘道:“云墩星帜满城游,万户欢腾接赖侯。宝鸭当门烟馥郁,仙凫引道声啁啾。……”。</div><div> 解放后,政府禁止“菩萨出街”活动。文革期间,翠竹祠被毁。改革开放后,为尊重信徒的信仰感情,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经政府批准,1993年和2004年信徒们先后在岚山岭山坳、老庙下遗址重建翠竹祠,祠内的宗教活动被纳入正常的法治轨道。 </div><div> 而今,“菩萨”虽已不再出街巡游,但是信徒们在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到老庙下的翠竹祠进行祈福祝赞的活动依然,甚至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div><div> 他们或她们有的怀着先敬神先得福的念头,早早来到庙里企图抢个头香,有的则抱着礼重心更诚的想法,扛着大线香大蜡烛希望显应公格外开恩帮助其遂心所愿。</div><div>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则是清一色左手线香蜡烛、右手鸭子,开着四轮或坐着三轮或骑着两轮从四面八方赶来,因为庙小人多,于是聚集在庙里庙外庙上庙下把个老庙围得水泄不通。</div><div> 人们有一个公式化的祭祀流程,就是烧香拜佛然后献上祭品而后燃放鞭炮。</div><div> 烧香拜佛的过程中,善男信女们有的表情严肃一言不发,有的嘴里嗫嚅着不知所云,也有的念念有词,极个别所谓先生或主祭者,则高声朗诵:佛也!日吉时良,鲁班在此,大吉大昌……,总之,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心无杂念、满怀虔诚。但对大仙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有鲁莽者未等烧香拜佛便挥刀向鸭子,刀光一闪鸭头落地,有谨慎者则慢条斯理,握刀作拉锯状在鸭脖子上来回搓动,宰杀完毕,丢地上鸭子依然爬起来步履蹒跚满场跑步,把看客看的目瞪口呆头皮发麻心惊肉跳浑身起鸡皮疙瘩…… ……</div><div> 善男信女们祭祀时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此不再累述。</div><div> 但是,长久以来,会昌这帮老表的一些说法,却是很值得商榷,如果庙里的显应公天上有知,估计非把大仙气得从天上掉到地下不可:</div><div> 首先,“菩萨出街”之说:道教教理、教义源自老子,大仙既宗老子之道,当属道教无疑。而菩萨是佛教中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将显应公这位道教大仙说成菩萨,实在是张冠李戴。</div><div> 其次,“老庙下”一说:习惯上,人们把佛教的道场或僧人所居之处称为庙,翠竹祠乃道教之祠也,非庙。祠因久远古旧当称古祠而非老庙。</div><div> 再次,去“老庙下敬神”之说:老庙下的地名是因庙得名,有庙才有“老庙下”,而去“老庙下”敬神,实在是敬错了地方,去敬神,当去老庙,而非老庙下。</div><div> 最后,关于鸭子: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应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而会昌的善男信女们却年年如一鸭子供奉,口味单调,容易把显应公吃成营养不良。</div><div> 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的喜好不一,神灵也有不同的口味。所以,为显应公公健康计,建议祭品多样化。友情提醒:不带鸭子时,可用猪牛羊兔,还可用野味代替。用小鱼小虾或泥鳅黄鳝祭祀,须将篓子装满,以免因个小或量少让大仙怀疑你的诚意。最好不要用田鸡或乌梢蛇之类,虽然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效果好些,但不便携带,胆战心惊的也影响心情。</div><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