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马耳山位于五莲县与诸城市的交界处,而主峰处于五莲县松柏镇和许孟镇的接壤处,占地4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6米,为鲁东南最高的一座山,当然也是五莲的第一峰。</h3> <h3>马耳山因主峰两巨石耸立,远望状如马耳而名。山间岚气霭霭、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茂密、荆榛遍生,举目望去,山石嶙峋、山势十分陡峭。</h3> <h3>马耳山的北面,是地势平缓的许孟大地,这里有五莲最大的平原之一,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h3> <h3>马耳山的南麓,是群山起伏的松柏镇,与五莲山、九仙山遥相呼应。</h3> <p class="ql-block">2016年深秋的一个双休日,朋友打来电话,相邀一同爬马耳山,我欣然接受。爬马耳山不仅仅是一次休闲之乐,更是圆我的一个几十年的梦。1988年的夏天,我随县政府领导去许孟检查工作,来到马耳山下的一个小山村,一时兴起,在当地领导陪同下爬过此山。但因山势陡峭和体力不支,半途而废,留下几十年来的一个遗憾。今天有此机会,哪有不去之理呢!</p> <h3>登山是从松柏镇的一个叫墙夼的小山村开始的。安顿好车辆,我们寻路而上,满目都是秋天的颜色。</h3> <h3>对五莲的山,人们多是只知道五莲、九仙等,对马耳山,可能开发不够的原因,有些深藏闺中无人识的感觉。在旅游业大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对它并不了解。</h3> <h3>其实,马耳山自古有名。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秘书正字(秘书省官员)、唐朝名士萧颖士不远万里,慕名来马耳山游览,并写下了《游马耳山》著名长诗。摘录几句:</h3><h3>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h3><h3> 高深度气候,俯仰暮天晴。</h3><h3> 入谷烟雨涧,登崖云口明。</h3><h3>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h3> <h3>宋代密州(现诸城市)太守苏东坡同样喜爱马耳山。他在密州两年多,曾多次到马耳山游玩。他的诗作中描写马耳山的也有不少。像“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此外,他的著名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描写在马耳山率众打猎的盛大场景。</h3> <h3>明代诗人刘敬只是路过,远远的看到了马耳山,就诗性大发,写道:“地蟠万斛雩(yu)泉涌,云驾双尖马耳来”,把马耳山比作驮云奔腾的骏马。</h3> <h3>清代文人宫去矜则把马耳山与苏东坡联想到一起,洒脱而吟:“双尖马耳浑无恙,遥为坡公酹(lei,意把酒倒在地上)一杯”。</h3> <h3>马耳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除了它的挺拔向上的雄姿、气势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据史料记载,马耳山北麓曾有建于北魏年间的隐龙寺、石龙寺、慈云庵等古刹,当年都十分兴盛,直到清末才毁于战火。佛教的传经,使得马耳山一度拥有气象非凡的庙宇楼阁。这种山水化了的宗教,最能使那些有悟性的文人畅意舒怀。</h3> <h3>马耳山主峰巨石一角。</h3> <h3>从主峰两块巨石之间的狭缝中看许孟大地。</h3> <h3>诸城市在他们地界的山上搞了部分开发,建起了望海亭等设施。</h3> <h3>马耳山的神奇之处,还有它能兆示天气。天要下雨,马耳双尖就会被云雾围绕。当地人的谚语称“马耳山戴帽大雨到”。这一天气景象,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见到。</h3> <h3>主峰下生长在山石中的松树,状如迎客松,欢迎上山的客人。</h3> <h3>马耳山南麓丘陵地区的梯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 开始,五莲大搞山区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极大地改变了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左上角的户部岭水库也成为日照市区用水的水源。</h3> <h3>美丽小山村。</h3> <h3>从马耳山上下来,我们沿着这条当地人叫做跑马梁的松林小道,去往神仙洞。一路上松香阵阵、野草飘香,这种惬意哪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可以享受到的啊!</h3> <h3>马耳山属泰沂山脉,山石主要是片麻岩,看上去好像风化的石头,与五莲山、九仙山这种崂山山脉的大块花岗岩石峰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但你可别以为马耳山就是如此。你能看出这是哪吗?它有五莲山的特点,但它就在马耳山下,被当地人称为神仙洞的一个好去处。</h3> <p class="ql-block">神仙洞。据萧颖士《马耳山记》记载,神仙洞是东晋道士葛洪在此隐居炼丹的地方。洞不深,也不大,仅仅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石窝窝而已。</p> <h3>当地人称之为大马石的巨石。</h3> <h3>位于大马石旁边的小马石,经常有当地的孩子骑上去玩耍。</h3> <h3>处于巨石之上的小金盆。金盆里的水一般不会干涸。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深秋季节,久未下雨、气候干燥,但金盆里的水仍然不少。</h3> <h3>大金盆就位于照片右边的巨石上,由于比较难爬,我们没有近距离拍照。</h3> <h3>站在高处看这块有大金盆的巨石,多像一只过去小脚老太太穿的鞋。它与马耳山西南方向的松柏镇靴石村的那只大靴子,遥相呼应。</h3> <h3>看过了马耳山的雄姿,再见到山下如此秀美的山石,怎能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h3> <h3>不知有多少年了,大、小马石就静静地俯卧在马耳山下,延续着许多美丽的传说。</h3> <h3>下得山来,回头远望马耳山,静静的矗立在五莲大地上,感觉它就是一个处子,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去亲近。但又有一种担心,几千年来,它不就是这样静观世间花开花落、潮起云涌,从不给人间带来愁思烦絮,反倒是以自己宽广的胸怀,为山民带来无尽的回报。没有尘间的惊扰,它是不是更加的高贵和脱俗。</h3> <h3> 巍巍马耳山</h3><h3> 雄踞鲁东南。</h3><h3> 身躯跨日潍,</h3><h3> 双尖入云间。</h3><h3> 千年古长城,</h3><h3> 蜿蜒到寺前。</h3><h3> 如今草木深,</h3><h3> 不见烟火燃。</h3><h3> 石岩似獠牙,</h3><h3> 荆棘遍山岚。</h3><h3> 峰回路难转,</h3><h3> 胜景须攀险。</h3><h3> 抚耳望层峦,</h3><h3> 苍茫接云天。</h3><h3> 纵有尘世愿,</h3><h3> 此情终可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