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又是一个休息日。我抛下了城市的各种忙碌,依旧回到了我的母亲家。</h3><div><br></div><div>随着汽车喇叭的鸣叫,姐姐和大小狗们一齐钻出房子,欢快地跑到铁栅门前,打开锁,放我进来。看我发亮的眼睛,姐姐笑咪咪地说,昨天还卖掉了三只小狗了呢,只剩这一大一小了,她不用每天那么辛苦煮狗食了。</div><div><br></div><div>母狗已生育了好多胎小狗了,本来又老又丑的模样,现在被姐姐养得滚圆,象青壮年的狗。它每年生下一窝又一窝小狗,又没人要,又不能杀,于是总是养得不能再养时,才卖给了别人。</div><div><br></div><div> 自从母亲生病,姐姐一直陪她住在老家,这城里人眼中田园般的故乡,实实在在成了我每周都要去的地方。</div><div><br></div><div>姐姐戴着围裙,照旧忙碌不停。院前院后,种满了青菜,还用铁丝作栅栏,围养了一群鸡。我经常提着一袋子青菜,一袋子鸡蛋,饱食后回到城里。</div><div><br></div><div><br></div><div> 姐姐已开始素食,我一直担心她的身体健康状况。素食是一门学问,弄不好,就会给身体造成问题。我问她:“已大半年了,你还习惯农村的生活吗?”</div><div><br></div><div> “这里挺好的。你看,我种的菜不打农药,养的鸡,没有激素,还天天有新鲜鸡蛋吃。只是要是你姐夫能经常住在这就更好了。”</div><div><br></div><div> “你的身体呢,这么长时间不吃肉食,有没有什么不妥?”</div><div><br></div><div> “感觉比原来要好多啦。你看我,瘦了,轻松了。”</div><div><br></div><div>“是哦,皮肤好像也蛮不错的。”</div><div><br></div><div>“哦,对了,你帮我留神一下城里有没有地段好大一点的房子买?等妈妈好一些了,我还是要带她住到城里去,我们现在城里住的房子小了点。”</div><div><br></div><div>姐姐于家乡,始终还是个过客啊……<br></div><div><br></div> <h3>我走到屋前,望着小雨中的青山。</h3><div><br></div><div>每次回到这儿,如果天气晴好,我一定要出门,到对面山底走一圈。这山底下,新修了一幢像宾馆一样的楼房,还修了一条极好的柏油马路,路灯是太阳能的。柏油马路中间也涮上了白色的车道线,耀眼的随着蜿蜒的马路延伸,两边黄色绿色方形石,铺得跟城里没什么两样。这条路这房子以及这些青山,如今已是长沙城雨花区的一部分了。</div><div><br></div><div>我想起儿时在这里的生活。</div><div><br></div><div>马路下面,曾有我家的菜地、自留地,田地。从六七岁懂事起,我每天学校之外的时间,几乎全部耗在这些地里。放学回家,我要马上放下书包,提着菜栏子釆摘晚餐人吃的青菜、猪吃的猪菜,到井里挑水,帮姐姐生火,吃完饭洗碗;到了放假,就要跟在哥哥姐姐屁股后面浇水种菜,还要上山捡柴,下地插秧、收稻谷、采茶、摘茶籽、晾谷子……</div><div><br></div><div>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div><div><br></div><div>我曾十分厌倦这样的生活,觉得永远没办法摆脱。小小的心灵,充满着绝望。幸好17岁时考学离开了这个山村。从此,它成了我的故乡。</div><div><br></div><div>走出后不久,很快,我就知道了故乡的好。它的青山绿水,它的清新空气,它给它土地上每个人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我曾在故乡的那些生活场景,是书中多少士大夫们向往的啊。</div><div><br></div><div>可是,后来离开家乡的二十多年里,我的田园般的生活梦做了无数个,却从没有在我的故乡想像过。我没有想像过我有一天会重新回到它的怀抱,捡起扁担,挽起篮子,卷起裤腿,象现在的姐姐一样,成天忙碌,没有空闲。</div><div><br></div><div>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div><div><br></div><div>今天读了押沙龙写的《田园与故乡》,似乎明白了什么——</div><div><br></div> <h3>古代文人特喜欢写隐逸诗,这个题材成了文学中的一种神话。很多士大夫当着官,也要写首诗表明一下心志,描绘自己的理想生活:摆脱名利场上的纷争,归老田园,种种地,喝喝酒,何等快活?当然他们大多不种地,主要是看别人种地。但在他们的设想里,看别人种地也应很快乐,“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话是这么说,真看多了也闷。</h3><div><br></div><div>人的思维需要外界刺激,尤其是经过高频度刺激的人,忽然切断了刺激源,就容易处于麻痹状态,时间长了就单调了。辛弃疾就写了好多赞美田园生活的诗词,我就学过一首,“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生活真是押着韵的美好。可一旦朝廷有起用的意思,辛弃疾也顾不得看溪上青青草了,急吼吼地出发,“单车就道,风采凛然”。当然辛弃疾是为了报国、中兴,但设身处地替他想想,也未必就完全没有解闷之感。</div><div><br></div><div> 对于田园和故乡这两个题材,无论说得太多,还是说得太伤感,都容易流于虚伪。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乡再也不适合我了。就算老了,我也不会回去定居。我和这个城市相遇,然后分开,带着一些恨也带着一些爱,然后和它各自成长。这就是整个故事。就像奈保尔在《米格尔街》结尾里描写离乡时的话:“我步履轻快地朝飞机走过去,没有回头看,只盯着我自己的影子,而它就像一个小精灵在机场上跳跃着。”</div><div><br></div> <h3>我终于明白了故乡之于我的意义。</h3><div><br></div><div>我想,我不应该再纠结于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模式了。什么时候感觉厌倦了,就换个方法活,再厌倦了,再换回来。当然前提是,我得攒够换的资本。</div><div><br></div><div>只是怕攒着攒着,时间就不够了。</div><div><br></div><div>我回过头,看着在菜地忙碌着的姐姐,决定尽快帮她找到大点的房子……</div><div><br></div><div><br></div><div> 丹于16.1.20</div> <h3>后记:</h3><h3><br></h3><h3>时光如白驹过隙,又一年在眨眼间过去。</h3><h3>姐姐家在五天前几终于如愿住上了新房,按当初设想专门为母亲准备了一间。</h3><h3><br></h3><h3>可是母亲却不愿离开老家。</h3><h3><br></h3><h3>她舍不得那里的山山水水清新空气,舍不得清凉的井水和左邻右舍,舍不得她的狗和鸡。她一辈子也未曾长时间的离开过家乡。她说她是有儿有孙的人,怎么能跟女儿住呢?可是姐姐的确是最适合照顾她的人。但无论我和哥哥姐姐如何劝说,她就是不愿意!</h3><div><br></div><div>我们如意算盘落空。母亲在真真实实地维护她的田园梦!</div><div><br></div><div>于是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母亲给予的机会,经常去感受体验追逐一下,我们心底永远存在却无法落实的田园梦呢?</div><div><br></div><div><br></div><div> 丹补记于17.1.1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