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情结,心理学名词,据说情结与脾气性格爱好素质贫富经历文化血型籍贯等都相关。从情结可以大致推测人的品行啥的。<br></h3><div> 我这个人有时很自恋,对有些说法不以为然。世界上事情哪有这样复杂呢?包玉刚吃臭冬瓜就是有文化,他老家后门的包阿花老太吃臭冬瓜就是没文化?太矫情了吧。</div><div> 前日我表妹嫁女,我去吃喜酒,回沪时,我带三样东西,臭菜梗,霉千张和腌白菜。奇了怪了,怎么带这些东西,老远的。简单,情结也。</div><div> 先说腌白菜。</div><div> 我写过三篇关于腌白菜的论文,不过没发在联合国非遗的刊物上,有些东西还是要讲究内外有别的。</div><div> 说到咸菜,据说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青铜时代,青铜器现在成了国宝,现有的我也买不起,到河南去挖,我没这力道和能耐,咸菜倒成了我家特别是我的美味之一,当然不是所有咸菜都有这资格的,能入选的前三名应该是萧山的腌缸白菜,冬芥菜和江南古镇上的阿婆菜。</div><div> 今天只说腌缸白菜。</div><div> 这腌缸白菜上海叫做咸白菜,标准的穷人食材。咸白菜放些辣伙炒炒下饭,胃口大开,考究一点,取其菜心,洗净切段,放麻油一拌,生吃,噢哟,滴脆,爽口。不过,这咸白菜是青菜腌的,叶子太多——咸白菜当然是菜梗好吃。</div><div> 萧山的腌缸白菜用的是长梗白菜,天生是做咸白菜的料,梗长叶短。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煮饭的同时蒸一碗咸白菜连汤带水的,菜心部分凝脂般的洁白,外围的菜梗翡翠似的纯净。菜叶?早就切下扔掉了。</div><div> 放些猪油,端上桌,哇,米饭还没吃,我的筷子早已经夹上咸白菜送嘴里了。开胃,绝对是标准的前菜,开胃菜。</div><div> 有腌白菜的那餐我总要比平时多吃半碗饭,用这汤汁一掏稀里哗啦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div><div> 当然,得说明,讲究的一般不吃这咸白菜,因为好像没啥营养,弄不好还有亚硝酸盐,还有你请美女吃饭,千万别弄这个菜,老实说没有历史得熏陶,一般人不会接受这菜,他体验不了这菜香这菜的鲜,更不能享受这咸咪咪酸叽叽的复合美味。弄不好心里还嘀咕,穷人!咋不弄个鲍鱼龙虾吃吃呢?哄谁呢。</div><div> 三株咸白菜,我蒸了一株,菜叶不舍得扔掉,老菜梗也不舍得扔掉,弄了些散干贝淡开洋,再弄几片冬笋,清蒸。</div><div> 上桌,夏记私房菜,特供产品,自家吃,不外销——不过,吃下来,发现质量还是不行,只能是八十分,不晓得是我做的工艺不对,还是食材不好,感觉这菜不是很脆。还有两株,得挑个好日子再吃。</div><div> 咸白菜情结?也许吧,知道没出息。</div> <h3>长梗腌缸白菜</h3> <h3>清蒸,照片有些朦胧美</h3> <h3> 再说霉千张。<br></h3><div> 千张就是百叶,不晓得河南的王春凤她们叫啥。百叶好像是很薄的豆腐干,但绝对不是豆腐皮,虽然三者都是豆腐家族的。</div><div> 这百叶一霉就成了霉千张,当然这霉是有讲究的。从世界视觉来看,我老家的霉千张绝对是魁首。坊间传说资深美食家乾隆皇帝吃过霉千张之后竟然有出家之念了。</div><div> 萧山也有霉千张,但形状和崧厦的不一样,是筒状的,味道和崧厦的也有点不一样,不过平心而论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div><div> 我也自己动手做过霉千张,百叶买回来切开,卷成筒状,放在半封闭的容器里静静地待它发酵发霉,但毕竟工艺和设备不对,温湿度难以掌控,常常霉得不均匀,也只能是聊以自慰,闻闻霉千张的气息。</div><div> 这霉千张霉过头就有刺鼻的气味,霉不到位呢,又没有霉千张的韵味。所以这次我特地上菜场去寻霉千张,结果终于给我找到了——萧山人也许都不太吃了,但只有我这个上海佬还有着霉千张情结。</div><div> 远在美国的小荷说,情结就是情感打成的结,很难解开。一句话点穿了事情的本质,真是了不得。好多东西都在于一种情感,想当年谢晋大导演谢晋每次回乡省亲,都要沽一壶老酒,叫上一碟霉千张,边饮边品,也因为这结没解开吧。中国到底是中国,霉千张,臭豆腐,这霉和臭竟然也可以有条件地成为没事,这就是文化吧。</div> <h3>萧山霉千张</h3> <h3>蒸熟后</h3> <h3> 最后说双臭<br></h3><div> 很多年前,单位附近开了一家杭州餐馆,其中有一个菜叫做双臭——臭豆腐和臭菜梗,臭豆腐不少地方都有,这臭菜梗仿佛不那么普及了。</div><div> 臭菜梗的原料一般都是苋菜根,苋菜上海叫做米苋,蛮好吃的,米苋老了之后它的菜梗又粗又长,经过处理也就成了臭菜梗——萧绍那带叫做海(音)菜梗。</div><div> 三十年风水轮流转,这个当年绝对是穷人吃的东西,现在堂而皇之进入了金碧辉煌的饭堂。也是清蒸,也散发出阵阵气息。有一年我请新疆的朋友尝尝,结果菜还没上桌,朋友却已经在掩鼻了,最后这菜自然是我一个人独吃。</div><div> 臭菜梗外面的是硬邦邦的外皮,只能嚼嚼味道,要紧的是里面的肉,真的是入口即化,鲜得一塌糊涂。</div><div> 说到鲜字,我总感觉有些人不知道鲜是啥意思,这个鲜仿佛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东西,它不像咸,酸,甜,辣那样热烈那样张扬,而且这鲜没定义,纯粹是一种感觉。鸡有鸡的鲜,鱼有鱼的鲜,豆腐有豆腐的鲜,青菜有青菜的鲜。臭菜梗的鲜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的,就是它的气息不少人都难以接受。我很不幸地接受了这个臭,有时很有些自惭或者是自豪。</div><div> 想想中国食文化也真是博大精深,连臭的东西也吃,后来知道外国有一种臭奶酪也很有名气,于是在想,外国的食文化也博大精深。</div><div> 臭菜梗我没做过,主要是没原材料,小时候见有人用青菜梗制作,但此菜梗不是那菜梗,口味大不一样。</div> <h3> 附上一个我旧文,算是本文的结束。<br></h3><div><br></div><div> 臭冬瓜的故事</div><div><br></div><div> 一个电话让宁波市外事办的人忙了起来:镇海区委在招待船王包玉刚时,虽然已经准备了好多家乡菜,什么海涂的弹匐(跳鱼)呀,三北的泥螺呀,但包先生还是希望在晚上能吃到臭冬瓜。宁波人本来就好客,于是镇海市委发动了九个乡,三十四个生产队花了三个半小时寻找这臭冬瓜,遗憾的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都社会主义了,谁还吃这百分之百穷人吃的东西!可包先生既然说了,总不能不满足啊,人家包先生是镇海人,上次一出手就给村里多少多少万呢,他要吃个臭冬瓜也不为过呀,又何况包先生还将给半个宁波大学呢。外办的同志接到电话立即向省里有关部门汇报,并向整个宁波地区发出了协助寻找臭冬瓜的紧急通知。</div><div> 未几,东乡回电:请领导明示臭冬瓜是怎么样的,以便寻找;邱隘回电:没有;江夏区回电:只有不臭的冬瓜;江北区来电:找不到臭冬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离晚宴开始只有一个半小时了,虽然早已过了下班的时间,但外事办的同志还在为这臭冬瓜犯愁。</div><div> 冬瓜怎么会臭的呢,臭的冬瓜怎么能吃呢?原来当年宁波农村一些穷人,将地里无人要的冬瓜拣回家,放在水里一煮,捞出来放进罐里,再放点盐,盖子一盖,就放在那里。时间一久,罐里的冬瓜就发霉变臭,但又舍不得扔掉,还是吃,久而久之,竟吃出点文化来了,臭而有香,鲜美无比。到最后这臭冬瓜竟成了宁波的土特产了——记得小时候,每逢夏天晚上,当我们洗好澡在弄堂里乘风凉时,对门的宁波阿婆就端出小桌子,在门口吃饭。只要她端出臭冬瓜来,一瞬间臭气四溢,我们立即就逃得远远的,大口喘气,象一个蛤蟆那样一鼓一鼓的。</div><div> “滴玲玲——”电话响了。</div><div> 外事办的同志立即拿起电话:臭冬瓜找到了?</div><div> 什么臭冬瓜?对方一头雾水。</div><div> 你是哪里?外事办的人声音有点正常了。</div><div> 生物研究所。</div><div> 你找谁?喂喂,你等一等,我问你,你们生物研究所能不能造臭冬瓜?</div><div> 造臭冬瓜?</div><div> 对。你们能不能将霉菌放进冬瓜里让它快速发霉发臭?</div><div> 不行啊,我们这里只有吃钢铁的菌,让人腹泻的菌,没有让冬瓜发霉发臭的菌。再说,菌的采集和培养没有三小时不行。</div><div> 同志,这里是外事办,因外交上的需要,现在立即请你们在一小时之内造十厘米见方的一块臭冬瓜,行不行,经费,外事办会给你们的。</div><div> 不行啊,不不,行,我立即找人去造。</div><div>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离开饭还有半小时,生物所的同志在门卫的家里找到了一块冬瓜,正在进行消毒,杀菌,热处理。还有二十八分钟,霉菌开始放进冬瓜里,还有二十分钟,霉菌个数已经达到三十八万零九个。不对,那霉菌碰到氯化钠,开始死亡,一边霉菌在不断的生产出来,一边霉菌在死亡,必须加快生产过程,让活的大于死亡的,加温,补充营养液。还有十六分钟,外办的同志望着还霉菌密布但就不臭的冬瓜,叹了一口气,走到了门外。</div><div> 不远处阿育王寺的鼓声传来,那鼓声竟然如雷似地震撼着外事办同志的心。想想也有些悲哀,刚被起用为外事办人员,本想努力工作做些成绩出来向领导汇报,却被那臭冬瓜难住了。包玉刚啊,包玉刚,你可以点石斑鱼,可以点佛手螺,你为什么偏要点这臭冬瓜啊。你怎么不知道,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早已提高了许多,有谁还吃这臭冬瓜呢!</div><div> 也许是心诚则灵,那外办的同志眼突然眼前一亮,这阿育王寺里应该有臭冬瓜啊,想到这点,外事办的同志急忙向寺里走去。三分钟就赶到寺里,八分钟后空手出来——和尚们也不吃臭冬瓜了。</div><div> 离晚宴开始只有五分钟了。</div><div> 一些来进香的善男信女开始用餐,外办的同志无助地看望着他们。突然有丝臭气传来,再定睛一看眼前的一位老太的菜碗里果然是块臭冬瓜,上面还有一点白霉菌呢。天不绝我也,外办的先生顿时激动万分:阿婆,你吃臭冬瓜啊?</div><div> “是呐。”一口石骨硬的宁波话。</div><div> “你这臭冬瓜还有吗?”</div><div> “呀,刚吃完啊。”</div><div> “你这臭冬瓜是自己做的?”</div><div> “是啊,咋啦?”</div><div> “你的臭罐呢?”</div><div> “在屋落。”</div><div> “能看看吗?”</div><div> “可以,臭罐有啥好相的。”</div><div> 果然在臭罐底部,臭卤淹没的地方,竟然还有一块臭冬瓜躺在那里,于是连罐带水的被送到了饭店。</div><div> 晚宴上,接待官面带微笑,指着一个明瓷盖碗对包先生说:这里是宁波的特产绿玉芬芳,先生你请用。</div><div>侍者揭盖,一股浓烈的臭味顿时弥散开来。只见包先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泪水竟涌现在眼眶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