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家刘雨田说,他有两个梦:想读很多很多的书,希望将来能成为作家;想走很多很多的路,希望能够看遍祖国的山山水水。<br /></h3><h3> 我以为:是梦不是梦,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两个梦。</h3> <h3> </h3><h3> 我出生在农村,自幼家里经济比较拮据,别说看书,就是借书也没地方去借。那时候,家家都是紧把紧的过日子,吃饭穿衣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即便书很便宜,许多家长还是不愿拿出少量的钱而去买与过日子不相干的东西,那个年代还没有旅游的概念,一年能去一、两次县城就很难得了。</h3><h3> 所以,放学后只有屈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和哥哥姐姐在一起玩耍,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给队里牛割草,再大一点就是由队长派去上工,和大人一起割麦子、摘棉花、锄地,到了年底才能分点红(按工分多少给钱)。包产到户了,家里的活路、开支都由自己安排,日子才过得稍微宽松了点,可惜错过了许多读书的好光阴,留在记忆当中的只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印象和去生产队干活的场景。</h3> <h3><br /></h3><h3> 虽然没有钱,但梦想还是有的: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拖拉机手。只所以有此想法,还是缘于三哥意外的一次工伤。三哥初中毕业后,正赶上去三十里外的山里修建"薛峰水库",因为拉架子车太猛太快而受伤住进了医院。三哥的受伤对父母的伤害很大,要知道当时大哥、二哥都不在身边,我和姐姐还小,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力。那时,水库工地上也有开推土机、拉石头的拖拉机手,我说:大(爸爸)意思,为什么不让三哥当拖拉机手呢?那样他就不会因为拉架子车而受伤了!从此,长大能开上拖拉机便成了我心中的一种夙愿。<br /></h3><h3> 上初中后,我的梦想就是当书店管理员。</h3><h3> 恢复高考后,我慢慢懂得学习的重要,因为从小底子没有打好,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虽然课堂上老师讲的很仔细很认真,课后还是有许多题不会做。我这个人好面子,总想装出一付什么都懂的样子,羞于问同学问老师。当时,许多同学都去书店买学习辅导材料,老师也鼓励学生去买。我想买但没有钱,当时我就想:要是将来能当个书店管理员该多好呀!这样不就可以不花钱而看好多好多的书。</h3> <h3> 二十年前的梦没有实现,二十年后,我从有梦的一个农村孩子终于熬成了一个真正的追梦人。<br /></h3><h3> 大学毕业后,我曾热衷于干好自己的专业,梦想能成为一个业务上的能手,将来也好有出人头地的哪一天,但却没有摆脱与文字的缘源。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因为在报刊上发表一首小诗而引起领导的重视,干上舞文弄墨的事,此后便开始了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在下班休息之余去部队图书馆看看书,一是为了提高工作能力,二是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看的书多了想法也就多了,有时也想把自己眼里见的心中想的写出来,算是有点文学上的爱好吧!可怜那点薄薄的功底只能去应付一些格式化的公文,根本与文学写作挨不上边。</h3> <h3> 创作是需要生活,需要阅历的,这种生活和阅历就是看许多许多的书,积累文学创作经验;去好多好多地方,丰富创作的生活阅历,拓宽文学创作的视野。</h3><h3> 再次回味作家刘雨田的话很有道理。</h3><h3> 可惜我没有这些,有的只是家与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亲人与亲人之间的那种情怀。家是我写作的主要源泉和动力,每每提笔开始写作,我都离不开写我的家,写过去和父母在一起时难忘的日子,写小时候与我有关联的人和事。我只所以这样做,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因为我对她熟悉,对她依恋,她让我对写作充满了自信,她让我享受到了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快乐愉悦。而每当写起那些年发生在家里的一些琐事时,我都会文思泉涌。我想:我能把家里的亲人和我经历的琐事写清楚,给亲人以回味,让朋友了解我,让不认识的读者知道我,这就是我写作的初衷。</h3> <h3> 家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瑰宝。</h3><h3> 所以,小时候为了逃学被母亲用鞋底打着往学校赶,守在校门口看着我上学,为了少挑一担红薯与三哥争的面红耳赤,为了逃避间花苗宁肯替姐姐背着水壶提上木笼,怕出力故意说打土坯、拖煤砖、扬麦子比学习还难,因为贪玩没回家给猪割草而常常被父亲骂的情景,不想干活还想吃好的被母亲、姐姐摁在地上受皮肉之苦,之后,母亲却怒斥姐姐对我下手太重,看着父亲每天在收工后,为了盖房从北河滩上一块一块地背石头,用牛车从山里一根一根地拉木料自己却无动于衷,和小伙伴在地道里捉迷藏,荡秋千,打雪仗,家里虽然清贫,但为了跳出农门,却宁愿啃柿子馍就辣子,披星戴月,长年奔波在布满荆棘的路上而苦苦求学,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观景、赏月,听着妻的唠叨,吃着女儿用心做的点心、蛋糕,牵着嘟嘟漫步在滨河大道上便成了我写作的全部。</h3> <h3> 仅此而已,对于其它一些身外之物我却是知之甚微,比如周末上电影院,和同学们去书店,去商店卖好吃好玩的东西,去文庙、司马庙领略韩城古文化的墨迹。对于自己不懂不知的东西我是从来不敢随便瞎写的。</h3><h3> 有时也想写一些发生在周围的事,但总觉得有些难为情,心里像是隔了一层挡板,摸不清,看不透。还是留着以后再写吧!时间到了生活的悟性也就自然到了,这或许就是写作积淀的过程。</h3><h3> 曾有一位在报社做编辑的朋友说我:看你的文章就如看到了你,看久了就把你读懂了看透了。</h3><h3> 其实,写文章不就是在和人聊天,和亲人在聊天,和陌生的人在聊天嘛,讲你的经历,讲你的故事,讲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你人生的态度和悟出的小道理,以便让对方了解你,认识你,如果写的文章让别人看后,却不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写的是谁?那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h3> <h3> 文章尚且如此,做人亦然。人与人交往就是要用心交往,只有让对方知你懂你,你才能最终赢得对方的心。同样,只有你了解对方,熟悉对方,你才能将诚信托付给对方。一个过于城府,让人琢磨不透的人,大概是没有人愿意真心与其交往的。就像写作一样,华丽张扬的词句和枯燥无味的说教是吸引不了读者的,真实朴素的语言和娓娓动听的描述才是脍炙人口的一块好"蛋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