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创)

芳菲🌸

<h3>文/芳菲</h3><h3>编辑/芳菲</h3><h3>图片/网络</h3> <h3>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景象</h3><h3>让他在天涯海角也总不能相忘,</h3><h3>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h3><h3>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h3><h3>每当听到《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不论是德德玛唱的,还是降央卓玛唱,我心中都油然的感动,她们那沉静宽厚的嗓音,仿佛把我带到了辽阔美丽,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h3><div><br></div> <h3>早几年七月初正是草原水草肥美的季节,我来到了梦中的呼仑贝尔大草原,当我站在额尔古纳湿地公园的最高处,放眼望去远处连绵如黛的山脉,和近处蜿蜒曲折象一根舞动的飘带一般的河流,俯瞰着绿色如海的草原上,散落在天地间白色的蒙古包时,作为内地生活的我,顿时感觉到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自我的渺小与莽莽草原的雄浑开阔的强烈对照。</h3> <h3>因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为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牧民逐水草而居,在马背上迁移途中,马头琴伴着长调的歌声里,自古至今都记录着蒙古的历史,感知着未来。</h3><h3><br></h3><h3>那天我们一行来到蒙古大营体验了骏马的奔驰,也尝过了经五小时柴火烤制,极具蒙古族传统隆重的分烤全羊仪式。烤全羊色泽红亮,皮脆肉嫩,完全保持着羊的肥美与香脆的口感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与酣畅。吃完烤全羊已是黄昏时分,边喝着美丽的蒙古姑娘亲手熬煮的奶茶,边看着广袤的天空下夕阳随着云层的移动,幻化出各种令人惊艳的图案,让我领略到云在天上走,心在地上游的那种悠游自在的感觉。<br></h3> <h3>夜幕降临,在黑色苍穹的映衬下,一轮明月高挂,大营里顿时燃起一堆熊熊篝火,伴着草原女中音的低沉圆润的《草原夜色美》的歌声,不论男女老幼和着节拍,围着篝火跳起了简单的蒙古族舞蹈,跟着蒙古的壮汉尽情释放着潜伏在汉人游客体内深层的激情,体验着蒙古人生活的快乐与豪迈。<br></h3> <h3>早晨从海拉尔坐旅游大巴至边陲小城满州里,需要一个白天的车程,车缓缓的行进在无边的草原旷野,心思若有若无,望着窗外不断闪过的风景,那是一片苍茫的大草原,湛蓝的天空下飘着朵朵白云,好象就在头顶,伸手可得。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好似一根蓝色的玉带,近处,牛羊三五成群悠闲的吃着草,一幅恬静的草原牧歌的美景展现在眼前。</h3><h3><br></h3><h3>旅行车中途停经乌拉尔山,当我们缓步走到山顶的观景台,看似平淡的山谷在我眼前豁然开朗,满山遍野的各色野花令人惊艳,尤其是五彩斑斓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她没有孤芳自赏的孤傲,只是如日升月落般那么兀自的开放着,并不是为了讨好谁,却美得如此摄人心魄。也只有这样安静的盛开与凋落,对于山谷的野花来说才是最好的归宿。除了野花高高矗立的雪松树也如战士一般守卫着美丽的山岗,山下白桦林里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也直达云霄……</h3> <h3>没来大草原之前仅从歌里,画里领略过草原的美,当身临其境站在草原,嗅草原的芬芳,对蒙籍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词有更深刻的理解,每每唱起这首歌,尤其副歌部分,“虽然已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时常常声音就哽咽了。这是游子对父母故乡的思念与吟唱,也是对祖先远古的呼唤。整首诗(歌词)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而深沉的旋律,透过歌者对歌声深情的诠释,直抵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把蒙古人特有的宽阔,粗犷,悲凉的特质完美呈献,令人动容,动心,动情。<br></h3><h3><br></h3><h3>为什么许多人都这么喜欢这首歌 ,唱起或听到都会感动呢,我想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故乡意象,也许你的故乡在闹市,抑或在遥远的村庄,那都没关系,因为乡愁是人生的底色,也是我们生命的原点……</h3><h3><br></h3> <h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席慕容的父亲原本出生于蒙古贵族,后来从军,五十年代初举家迁往台湾,席慕容从小听父母描述草原的景象,就被深深的吸引了。</h3><h3><br></h3><h3>九十年代末她来草原寻根,与蒙古老乡德德玛及著名作曲家乌兰托嗄相遇,遂萌发出写这首诗的创意。经过几个月的创作,从三位蒙古籍老乡心间流淌出的旋律,就像倾倒的月光,穿过树影婆娑,掠过青青的山岗,传到人们耳畔,一下子就抓住了听者的心。当这首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的歌声深情唱起,引起了多少人思乡的共鸣,那就让这优美的歌声插上翅膀,带着游子满身的疲惫和行囊飞回故土,回到梦中的故乡,一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h3>